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分析論文

時間:2022-10-11 04:58:00

導語: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現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共產主義信念

論文摘要: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基礎,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學說史上具有崇高的歷史地位。我國現階段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當時所面對和研究的情況有了很大的差別,但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并沒有過時。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當代價值在于:它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基礎,是創建現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科學基石,是堅定共產主義信念的理論源泉。

自馬克思勞動價值論誕生以來,無論在西方還是在東方,無論在馬克思主義陣營外還是在陣營內,關于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爭論就從未停止過。我們今天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當時所面對和研究的情況相比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如何科學認識和正確對待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的馬克思勞動價值論,認真分析和梳理其當代價值就顯得十分必要。

一、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基礎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在繼承和發展古典政治經濟學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分析方法,闡述了關于勞動創造價值或價值來源于勞動的科學理論。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實質是把價值歸結為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雖然是從對資本主義條件下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分析中得出的結論,但他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篇中闡述勞動價值論時,研究的卻是商品生產的一般,而不是特指資本主義的商品生產。他認為,只要存在商品生產,不管是在什么社會制度下,價值都是由勞動創造的,而且只有抽象勞動才能創造價值。可見,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揭示的是商品生產、商品交換和市場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與社會制度的性質沒有關系。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不僅適用于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市場經濟,而且也必然適用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恩格斯指出:“馬克思現在研究的只是商品價值;在《資本論》有關價值的整整一章中沒有一點跡象表明,馬克思是否認為他的商品價值理論也可以應用于其他社會形式,或者可以應用到什么程度。”“經濟學所知道的唯一的價值就是商品的價值”。“價值概念是商品生產的經濟條件的最一般的、因而也是最廣泛的表現”。

(一)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是促進經濟發展的源動力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認為,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商品的價值量與體現在商晶中的勞動的量成正比,與這一勞動的生產力成反比。超額價值與勞動生產力成正比。因此,企業為了生存和發展,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在市場機制和利益驅動的作用下,必然會不斷改進生產技術,加強勞動管理,提高勞動效率,以降低商品的個別價值,并按高于個別價值或按高于個別價值但低于社會價值的價格銷售商品,企業因此就會獲得超額價值,即“生產力特別高的勞動起了自乘的勞動的作用,或者說,在同樣的時間內,它所創造的價值比同樣社會平均勞動要多?!边@就會產生兩種效應:一是由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增加了社會的使用價值量;二是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復雜勞動在社會總勞動中所占的比例增大,新的產業和新的部門不斷涌現,從而全社會的勞動總量不斷增大。其結果,不僅增加了社會的使用價值量,而且也增大了全社會的價值總量,即增加了社會財富,從而促進了經濟發展。

(二)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影響和制約著收入分配制度

勞動價值論不是收入分配制度的直接依據,收入分配制度是由生產關系的性質所決定的,但這并不意味著價值分配與價值生產沒有任何關系。因為價值分配的對象就是勞動所創造的價值,價值生產是進行價值分配的前提,盡管生產方式決定著分配方式,但價值規模的大小、數量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和制約著社會收入的分配方式和水平。雖然物化勞動是創造價值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但其在勞動過程中只是轉移自身的價值,并不形成新的價值,活勞動是價值創造的唯一源泉。因此,收入分配制度的確立,理應以維護創造價值的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為前提,凸顯價值創造者在收入分配格局中的應有位置。勞動者不僅有權憑借勞動力所有權獲得必要的產品,而且還有權參與剩余產品的分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分配政策的制定和調整必須始終以尊重和維護勞動者的整體利益為核心。

(三)宏觀經濟調控是堅持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內在要求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認為,在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整個社會的有計劃按比例生產是商品價值得以實現的條件,商品必須通過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流通才能實現其價值。盡管以公有制為基礎的市場經濟同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市場經濟所反映的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不同,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價值規律仍然是市場經濟運行的基本規律,價格機制、供求機制、競爭機制和風險機制仍然起作用。在沒有政府介入的情況下,市場經濟的自發運行會出現失靈現象。比如,市場不能有效解決經濟總量平衡問題、外部不經濟問題、經濟結構平衡與優化問題、壟斷問題、社會公平問題,以及市場調節的滯后性和盲目性所造成的資源浪費等問題。所以,政府必須從經濟運行的全局出發,運用財政、貨幣等手段對國民經濟從總量和結構上進行調節、控制和引導,以期實現物價穩定、經濟增長、充分就業和國際收支平衡,從而實現整個社會的有計劃按比例生產,合理調整利益格局,實現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

二、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是創建現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科學基石

中國改革開放以后,經濟理論和經濟實踐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一是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逐步推進,反映和揭示市場經濟的各種西方經濟思想和理論,特別是新古典經濟學的引入,使得傳統的政治經濟學長期處于基礎地位或壟斷地位的格局受到了挑戰,出現了多元化的理論范式。二是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社會化大生產的進一步發展,經濟生活越來越復雜,在經濟學領域出現了眾多的部門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經濟學學科分類細化,經濟學的學科體系越來越龐大,政治經濟學作為一門理論經濟學已經無法囊括所有的經濟學內容。三是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內容同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緊密相聯。這些變化動搖了傳統政治經濟學的地位,這在客觀上要求我們以寬闊的視野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解放和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為衡量標準來創建現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建現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應堅持三個基本原則:

1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密切相連、相互促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重要的標志就是把社會主義制度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這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宏偉事業,是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偉大創舉。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要解決的基本經濟問題,就是如何在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更好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目的和出發點?,F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就是要從理論上揭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揭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生產方式和基本生產關系,使其有利于促進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這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品質的內在要求。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時間不長,需要理論和實踐的雙重探索,理論來源于實踐也要指導和服務于實踐,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又能促進理論的深化與升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就是在這種理論與實踐的互動中促進和發展的。2科學揚棄西方經濟學

雖然西方經濟學是資本主義經濟的辯護科學,具有鮮明的階級性,但它同時也是人類文明成果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的反映與延伸。它對現代市場經濟中某些具有共同性質的規律的分析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社會化大生產的一般規律,其中蘊涵的科學合理的成分應該整合到現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來,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機械地完全照搬西方經濟學的理論觀點。西方經濟學雖然是以市場經濟為研究載體,但它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文化背景、價值信念、核心概念和理論假定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西方經濟學的研究視角也只是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市場經濟,維護的是以生產資料私人占有為基礎的資本主義國家的根本利益,并不是直接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分析,它所得出的結論往往帶有嚴格的前提條件,這對于我國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來說,難以一般性地推廣和應用,這就決定了西方經濟學的借鑒作用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因此,我們在創建現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時,必須實事求是地、客觀地對待西方經濟學,去偽存真,合理吸納其中的科學成分。

3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核心

創建現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必須繼承與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礎地位與指導作用,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核心,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精髓統領現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這是創建現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魂”。在此基礎上,積極吸收和借鑒各種經濟思想的合理成分,構建超越馬克思經典范式和西方經濟學范式的現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范式。馬克思主義是具有完整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發展著的科學體系,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就是堅持它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堅持,從而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方法創新與理論創新。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一特質在現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并沒有改變,其主要表現:一是馬克思關于價值與使用價值、價值與交換價值、價值源泉及價值量的決定等問題的論述,為創建現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提供了科學的價值理論。二是馬克思關于價值形式和貨幣起源及本質的分析,是從經濟制度演變發展中揭示人們相互經濟關系運動的變化,價值以及價值形式,交換以及貨幣等,只是人們的經濟關系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所采取的特定的方式。這為構建現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提供了邏輯主線。三是馬克思關于活勞動是價值創造唯一源泉的思想,確立了勞動者的社會主體地位,是勞動者生存與發展正義訴求的理論表現,為現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形成維護能夠最大多數人根本利益的公平、正義、合理的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奠定了理論基礎。四是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不僅在于其原創理論的科學性,而且更在于隨著時代的變化對其進行不斷的豐富和發展。我們創建現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就是要在以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為基礎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框架的基礎上對其進一步豐富、發展和完善,使傳統政治經濟學轉化為能夠正確反映現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科學。

可見,馬克思勞動價值論不僅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基礎,也是構建現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大廈的科學基石。

三、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是堅定共產主義信念的理論源泉

歷史唯物論和剩余價值學說是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兩大支柱,而勞動價值論正是歷史唯物論和剩余價值論的基礎與核心。馬克思從分析資本主義經濟的細胞——商品人手,運用從具體到抽象、歷史和邏輯相統一的科學方法,創立了勞動價值論和剩余價值理論,批判了資本主義制度下勞動的異化和資本家榨取剩余價值的罪惡,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剝削的本質,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得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剝奪者被剝奪的科學結論,為科學社會主義思想奠定了理論基礎,使社會主義由空想變成科學,成為工人階級爭取經濟和政治地位的偉大學說。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誕生一百多年以來,世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從生產力和科學技術方面看:在社會產品中,活勞動的比重不斷降低,物化勞動比重不斷增加;生產要素構成發生了顯著變化,知識、信息、科技等逐漸成為獨立的生產要素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勞動結構發生了變化,科技勞動和管理勞動等腦力勞動取代了傳統體力勞動的中心地位,社會勞動日益智能化;在勞動的形態上,精神產品和服務產品越來越多,服務貿易在國際貿易中地位日益提高;經濟全球化導致勞動活動全球化等。從生產關系和社會條件方面看:人類社會已經由無產階級革命時展到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社會制度并存、社會主義制度不斷發展與完善的時代。我國現階級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揭示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后對未來社會的預期相比有了很大的差別。所有這些變化,使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面臨著新的挑戰。但是,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不論是作為經濟學的科學理論,還是作為無產階級革命與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理論指南,都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歷史地位,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并沒有過時。

第一,盡管一百多年以來人類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基本原理并沒有過時,歷史的發展證明了馬克思勞動價值論關于商品經濟的本質、商品經濟的運行規律及資本主義發展的基本趨勢的論斷是正確的,就連19世紀后期龐巴維克向馬克思勞動價值論進行挑戰時也不得不承認馬克思的體系是嚴密的。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經受住了理論與實踐的洗禮,它的科學性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發展變化而喪失。

第二,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生產勞動所反映的生產關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由于勞動人民成了社會的主人,社會主義勞動體現的是一種平等、自主、互利和協作的勞動關系,是為自我勞動和為社會提供剩余勞動的有機統一。從本質上來講,勞動者能夠占有自己的剩余勞動。但勞動性質和地位的改變,并沒有超越勞動作為謀生手段的歷史階段,社會在計量產品中所包含的勞動量時,并不是以勞動量的自然的、絕對的尺度即時間作為標準,而是必須采用價值形式,即勞動時間仍然是商品的內在尺度。

第三,從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看,商品、貨幣、交換關系等最終都是要被取消的,但現階段還遠遠沒有達到這樣的生產力和社會條件。雖然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商品經濟基本矛盾發生了變化,但在以公有制為基礎的市場經濟中,商品同樣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的二重性,這二重性仍然是由勞動的二重性即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所決定的,價值規律同樣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社會主義條件下商品經濟基本矛盾發生的變化,不僅不會影響勞動價值論的應用,而且還為勞動價值論的應用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在經濟學說史上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崇高的歷史地位,是科學性、革命性和實踐性的統一。但任何先進的科學理論,都是社會實踐的產物,因而必須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而發展。馬克思勞動價值論作為科學的理論,必須結合新情況與時俱進,不斷進行豐富和發展,使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成為社會主義事業向前發展和堅定共產主義信念永不枯竭的理論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