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異化勞動研究論文
時間:2022-01-02 09:18:00
導語:馬克思異化勞動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異化勞動學說的理論源泉
異化勞動的概念是時展的歷史產物。早在十七、十八世紀歐洲的唯物哲學家、社會契約理論家們身上就得到了表現。最早在英國哲學家霍布斯《利維坦》中提到:在錯中復雜的社會里,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人們為了自己個體本身的生存,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像是狼一樣。但是社會為了要維持平衡,所以就有必要制定相關的規則,制定相關的契約,書中所說的利維坦就是巨大的海獸,從中說明人在社會生活中并不是完全自由的,是受一定的社會契約限制的。接著法國的盧梭在他的《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一書中說:在社會的契約中,我們同時還不應忽視人本身的自由,即保持訂立契約中實現著權利的轉讓。
后來,德國的費希特在他知識學體系中提出了“自我”的概念,他說:“自我設定非我,客體就是主體的外化”。這就是說作為自我本身的主體又外化出客體的我,這里他說得異化其實就是人的物化。接著,黑格爾根據否定性的原則,認為異化就是揚棄,這樣就給構成了辯證法的本質。但他的異化論是種精神異化論。因為他主張的異化的主題就是客觀精神。這就把異化的對象混淆了。他認為精神上的異化,是種唯心主義的錯誤,因此他最終不能得出關于異化的正確概念。后來,費爾巴哈從感性的人來談異化,但他說的人就只是感性的人,缺乏勞動和社會實踐的深刻內容。他這樣對人的了解就顯得很抽象。他只說明了人把自己的本質異化為上帝,卻沒有說明為什么要異化為上帝,后來以“愛的宗教”來自圓其說,但終究還是唯心的、抽象的異化論。所以,在前人的基礎上,馬克思提出了“勞動異化論”。馬克思認為勞動是決定人的本質的行為方式。而勞動在歷史上是通過自身的異化來揚棄的。馬克思是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力圖變革資本主義的私有制理論。這位他批判當時空想社會主義者提供了扎實的理論基礎。以及為他自己后來的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開創了源頭。
二、異化勞動的內涵
馬克思的異化勞動學說,起源于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研究,從社會經濟關系的結果開始,從現象到本質,層層遞進,深刻分析了人類生活的異化現實。根據古典經濟學家的理論:他們看到了在資本主義生產條件下的不公平、不平等。但因為他們是站在資產階級的立場分析的,他們沒有對這再進行“為什么”的研究。而馬克思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具體分析了為什么的原因,從而得出了“異化勞動”的概念。他說:在資本主義的條件下,工人生產的越多,越豐富,反過來他就越貧窮,這和勞動的本質是相互矛盾的。這就是勞動結果和勞動過程的相互異化。如果說這是從結果上來說的話,那么在生產過程上也是有異化的產生。那就是勞動對勞動者來說是外在的,不屬于他自己的,勞動不是勞動者自由的發揮體力和智力。而是一種非自愿的強迫的勞動。只有在運用動物似的技能時才感覺到自己是自由的。而從事勞動的時候他感覺自己就是動物。上面兩方面如果說是從“物的異化”來說的話,那么下面兩方面就是從“人的異化”角度來說的。人類認識世界的過程漫長,但認識自己的過程就更加漫長。費爾巴哈強調人是“類”的動物,但這里的“類”就是個抽象的概念。馬克思不是從概念來研究人的本質的,他從社會經濟社會生活的分析和資產階級社會經濟學的活動,得出了“勞動異化論”的學說。他由于把人的本質歸為勞動,而勞動是被異化了的,所以人的本質在這里就得到了異化。這就是馬克思說的異化第三方面:人和自己的類本質的異化。在這里,勞動不是生活的第一需要,而是維持人們生存的謀生手段,人人都想在為自己的私利活動,生存幾近動物似的求生本能。并且,在這個基礎上,人和自己的類的本質的異化,其實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異化來得到體現的。因為馬克思說:“人在本質上來說就是所有社會關系的總和”。而在私有制存在的階級社會里,人與人之間的異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過階級的形式來得到表達的。所以,馬克思就通過對異化勞動的分析得出私有制的本質和階級關系產生的起源。三、異化勞動學說的當代價值
自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發表以來,一個半世紀已經過去。因為他的異化勞動學說是私有制的起源,同時,又是因為私有制的存在,又反過來進步促進異化勞動的繼續存在和發展?;蛟S,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只要人類社會還存在私有制,那么在社會上就還會有異化勞動這種現象存在。尤其是在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里,我們還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怎樣看待在當前條件下的異化勞動?我們知道,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私有制的存在,畢竟就只是占有少數的一部分,并且,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勞動人民群眾就都是國家的主人。他們的矛盾和沖突都是包含在國家的主要矛盾之內的。而目前我們國家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化需要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并且,我們國家的長遠發展的就是“先讓部分人富起來,最后達到共同富?!薄6?,更為重要的是,怎樣在當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的條件下,批判的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成分,揚棄古典的倫理學,為開創出新世紀條件下的有中國特色的倫理學添磚加瓦。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視角來分析中國傳統倫理文化的因素,從而使傳統儒學走向現代文民的復興。我想其中肯定還有很大的發掘空間。
【摘要】在馬克思浩瀚的作品中,純粹屬于哲學研究的數量不是很多,但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提出的異化勞動學說,則是他的哲學研究中的重要里程碑。為他以后的哲學框架體系打下了扎實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異化自由本質
參考文獻:
[1]崔龍水,馬振鐸譯.馬克思主義與儒學[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6.
[2]楊適.馬克思(經濟學—哲學手稿)述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3]中共中央編譯局編.(1844年經濟學哲學)研究文集[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
[4]中共中央文獻資料研究室編.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5][英]霍布斯著,黎思復譯.利維坦[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
[6][法]盧梭著,方華文譯.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
- 上一篇:馬克思主義人學現實意義研究論文
- 下一篇:馬克思恩格斯軍費理論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