諧社會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時間:2022-12-02 11:00:00

導語:諧社會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豐富和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諧社會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論文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論文摘要]努力建設和諧社會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豐富發展,反映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馬克思、恩格斯關于未來社會的設想,以及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所蘊涵的關于社會主義經濟和社會發展理論,都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論基礎。

努力建設和諧社會是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這一科學論斷的提出不僅是實踐給我們提出的新課題、新要求、新目標,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保證經濟社會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電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反映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

人類社會是一個不斷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歷史過程。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個社會理想,也是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懈追求的社會理想。古今中外的實踐都證明,社會和諧才能穩定。穩定才能發展,發展才能進步和繁榮。和諧是生產力,和諧是財富源。不和諧不穩定只能帶來災難和內亂。我國歷史上關于社會建設思想理論和國外社會建設思想理論的研究中也總是把“和諧”作為其重要內容。社會主義和睹社會與以往的研究不同,它是同社會主義及其科學發展觀相對應的一種社會發展形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繼承空想社會主義思想成果,科學地預測未來社會主義社會時,曾明確指出“提倡社會和諧”是空想社會主義者“關于未來社會的積極的主張”。馬克思創立了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石,在19世紀40年代實現了社會主義由空想到科學的歷史性飛躍。按照馬克思、恩格斯的設想,未來社會將在打碎舊的國家機器、消滅私有制的基礎上,逐步消除階級之問、城鄉之問、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間的對立和差別。馬克思曾設想了“自由人聯合體”的未來和諧社會模式,在《共產黨宣言》中明確指出:“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钡侥菚r,“人終于成為自己的社會結合的主人,從而也就成為自然界的主人,成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薄叭藗儾磐耆杂X地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瘪R克思、恩格斯關于未來社會的設想,是建立在批判資本主義現實運動的基礎上的,又是建立在嚴密的科學推論基礎上的,具有令人折服的巨大邏輯力量。它是在“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指明了人類社會未來發展的總趨勢。但也要看到,這一設想不可能為歷史的具體演進提供先驗的模式、為未來社會規定具體的細節,人們只能在后來的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中來證實這是一個無可辯駁的偉大真理。

在馬克思主義關于未來社會美好理想的鼓舞和指引下,取得執政地位的各國共產黨人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奮斗中進行了艱辛的探索。我們黨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長期實踐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不斷探索和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對中國社會發展的戰略構想,起始于以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的探索,而這一理論探索始終是把社會發展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總體布局的重要指導思想。在《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著作中,初步總結了建國以來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提出凋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的基本方針,論述了正確處理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關系。應該說,這是將社會發展融入社會主義建設總體布局的初步戰略構想。的這些重要論斷至今仍然是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指導思想。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多次提出,要保持社會的穩定,穩定是大局,沒有全社會的穩定,什么事情也干不了。鄧小平關于社會發展的理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宏偉藍圖的重要內容。同志著眼于新世紀社會主義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提出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強調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的,穩定是前提。在新世紀新階段,黨中央把保持改革發展穩定的相互協調和統一作為全黨工作的指導方針,提出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以德治國的基本方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為維護社會安定團結和協凋發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和實踐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這些都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論基礎。公務員之家

當前我國正處于體制轉軌、社會轉型這一特殊歷史時期,在我國對內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對外勇敢地迎接經濟全球化的挑戰,以及我國經濟社會生活出現四個多樣化的大背景下,以同志勾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決策。黨的十六大在規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時,把“社會更加和諧”作為全面建設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目標。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把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作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主要任務之一。同志在最近舉辦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從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們黨肩負的歷史使命的高度,從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高度,深刻闡述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意義,精辟概括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明確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原則和主要工作,并就加強和改善黨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各項工作的領導提出了具體要求。根據與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經驗,根據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和我國社會出現的新趨勢新特點,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民主法治,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充滿活力,就是能夠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全面把握和體現。明確提出構建這樣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我們緊緊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指明了努力方向。

總之,我們黨明確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新的豐富和發展,反映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為把馬克思主義關于未來社會美好理想同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結合起來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這也要求我們必須加強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理論研究,包括我國歷史上關于社會建設理論和國外社會建設理論的研究,特別是要加強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研究。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五個統籌”,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全面發展。我們要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規律性認識,以指導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