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阿爾都塞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
時間:2022-12-27 09:54:00
導語:深究阿爾都塞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阿爾都塞作為西方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人物,是法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面對馬克思主義人道主義化的思潮,他把“保衛馬克思主義學說的嚴格科學性”作為自己的首要任務,從60年代起開始借用結構主義對馬克思主義進行重新解釋和論證,試圖建立一種理論上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阿爾都塞提出了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在20世紀60——70年代的法國和國際范圍內,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一、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
國內外的學者都把阿爾都塞歸結為結構主義者,甚至他本人也有這種傾向,這主要是因為在阿爾都塞從事“保衛馬克思”運動時法國“結構主義運動”盛行,另一重要原因是他直接借用了結構主義者拉康的“癥候閱讀法”來研究《資本論》。
因此要研究他的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必須要從他獨特的研究方法入手。
(一)結構主義的方法論。
結構主義是人文歷史學科的結構方法論,最早起源于20世紀初索緒爾提出的基本語言學結構主義原則,后來通過布拉格學派的語言學家雅克布森,被法國人類學家列維—斯特勞斯繼承和發展,不僅影響了人類學的研究,而且深刻的影響了哲學和社會理論的研究。結構主義的方法也逐步貫穿于歷史學、心理學、文學等人文學科。阿爾都塞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解讀馬克思的,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結構主義思潮的影響。
結構主義強調整體性、非個體性和非歷史性,這對于以反對人道主義馬克思主義以及存在主義馬克思主義、“保衛馬克思”為己任的阿爾都塞來說,無疑找到了一種強有力的思想武器,也正因如此,阿爾都塞對馬克思思想進行重新解釋和論證的就帶有結構主義的色彩。
(二)“癥候閱讀法”的思想。
阿爾都塞受到結構主義認識方法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對拉康的精神分析學中的結構主義方法的模仿。在當時精神分析學家拉康把結構主義運用于人的無意識活動,認為無意識活動和語言學結構類似,認為一個作者的無意識結構往往在他寫作時通過文字運行中標點符號的間斷、論證的空缺、思想的沉默以及敘述的遺漏等表現出來。人們在解讀的過程中,必須首先假設一個想象的理論模式,并以此來解釋、說明一切問題。如能獲得成功,那就表明找到了這種內在結構;否則,就必須重新更換或修改想象的模式,直到獲得成功。
阿爾都塞認為對于馬克思思想的不同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同對馬克思的文本閱讀方法密切相關,而閱讀方式的不同又與文本本身的結構特點相關。阿爾都塞認為,任何以文字構成的著作都是一個雙重構體:第一層是表層結構,即表面間的文字結構、語言間的邏輯關系等等;第二層是深層結構,即思維理論結構。為了能夠對馬克思主義進行科學的解讀,阿爾都塞借鑒結構主義的方法論思想提出了“癥候閱讀方法”,認為應該通過文字的閱讀和分析,去挖掘出“字行之間”、文字背后的理論框架或內在的結構。文章的第二層即理論思維結構是著作無意識地投射于理論中的,通過一般的閱讀方法無法獲得,必須運用對癥解讀法才能“挖掘”出這種暗藏在深層的理論結構。
二、認識論上的決裂
阿爾都塞根據自己確立的具有結構主義色彩的癥候閱讀法,重新研讀馬克思主義著作,首要發現便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發展過程中存在一個“認識論上的決裂”。正是由于這一決裂,使馬克思徹底割裂了與舊哲學的聯系,使其思想過程也就被劃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階段:意識形態階段和科學階段。他認為這一認識論的斷裂發生在1845年的《德意志意識形態》中。
阿爾都塞認為在1845年以前,馬克思在理論上主張人性論,提出了“新式”的人本主義思想,但在本質上仍舊停留在人道主義尤其是費爾巴哈的人本學的總問題的框架內,屬于一種非科學的意識形態。從1845年《德意志意識形態》到1857年“經濟學手稿”馬克思主義進入了“認識論的斷裂期”?!斑@一斷裂和轉變并不是一下子就以完美無缺的行使,產生出它在歷史理論中和哲學理論中開創的新問題”。在此以后馬克思創立了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在認識論上與以前的經驗主義、歷史主義和人本主義思想實現了“認識論上的決裂”,馬克思的思想才進入了成熟的時期。
阿爾都塞指出,經歷了“認識論決裂”之后的馬克思哲學是一種與早期的人道主義立場,即意識形態相對立的科學,這包括三個方面:
(一)反人道主義。
阿爾都塞斷言,是否堅持反人道主義立場,是關系到馬克思主義哲學能否成為科學的關鍵問題。
他認為成熟時期的馬克思對一切人本主義的理論進行了批判,把人本主義本身界定為一種意識形態而予以徹底拋棄。馬克思又在與人本主義不同的科學的概念之上“制定出建立在嶄新概念基礎上的歷史理論和政治理論,這些概念是:社會形態、生產力、生產關系、上層建筑、意識形態、經濟其最后決定作用以及其他特殊的決定性因素等等”。他不再從人出發來解釋社會歷史,不再從人性中尋找歷史發展的必然性。
(二)反經驗主義。
阿爾都塞把實踐分為理論實踐和非理論實踐,在他看來,知識和理論不是主體對客觀現實的反應,而是一種純粹理論的實踐的產物。馬克思進行理論創造的原材料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空想社會主義的思想,理論創造的方法是黑格爾的辯證法,最后產生的是以《資本論》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因此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是純粹的理論實踐活動,而與經驗主義所主張的具體的生產活動、政治斗爭無關。
(三)反歷史主義。
在阿爾都塞看來,歷史主義和人道主義在本質上是一致的,是相輔相成的,但成熟時期的馬克思清算了自己過去的思想,反對黑格爾那種強調同質的、連續的歷史觀念,不是歷史主義。他提出,馬克思強調結構的各個層次相對對立、相互制約的歷史,馬克思從社會整體出發來分析和揭示社會歷史現象,其核心是“結構”,“首先思考整體的特殊結構,才能理解結構的各個環節和構成關系的共同存在的形式,理解歷史的結構本身”。馬克思否認了歷史發展的過程和方向性,反對把歷史歸結為人的本質展開的統一過程,而主張在復雜的整體結構中分析歷史結構。
阿爾都塞認為,馬克思主義同時反對歷史主義、經驗主義和人道主義,這是他實現“認識論斷裂”并且建立科學理論的前提。這一認識論決裂和理論總問題的轉換具有革命的意義,真正體現了馬克思在人類哲學史上所實現的革命性變革的實質,即從早期的非科學的、意識形態的立場轉到后期的反人道主義和反歷史主義的科學立場。
三、多元決定的辨證方法
阿爾都塞在研究中發現,馬克思和黑格爾都強調矛盾對于推動事物運動的重要作用,但是他們所理解的矛盾卻有著本質的差別,這也決定了他們的辯證法之間的區別是本質性的,存在著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
在阿爾都塞看來,黑格爾雖然看到事物整體和各個部分的相互關系,但他強調矛盾的單一性、簡單性和可還原性,試圖以簡單的還原主義來解釋整體的復雜性,強調事物發展自始至終是單純矛盾一元決定的,否認了發展的復雜性和結構性。因此黑格爾的辯證法體系雖然十分的復雜,但就其根本特征來說就是“一元決定論”。黑格爾堅持目的的因果觀,只肯定整體對部分的決定作用,把社會發展的歷史歸結為絕對精神。阿爾都塞認為這主要是由其黑格爾的唯心史觀所決定的,解放黑格爾辯證法必須首先剝去唯心主義的外殼,其次必須剝除與他的辯證法同本質的成分,也就是要改造其內核。
馬克思的認識論決裂實現了總問題的轉換,把黑格爾的頭足倒置的體系顛倒過來了,把觀念的辯證法歸結到物質的辯證法。與黑格爾的“一元決定論”相反,馬克思所理解的矛盾是復雜結構整體的矛盾,況且這種復雜矛盾是非還原的,真正體現發展的矛盾。阿爾都塞認為只有建立在這種有結構的復雜矛盾運動基礎之上的辯證法才可能是科學的辯證法。與他所提出的的復雜的矛盾觀相適應,馬克思理解的發展是多元決定的模式。在因果觀上,馬克思堅持結構的因果觀,既肯定了整體性結構對局部性結構的決定作用,又堅持局部性結構對整體性結構的相對獨立性。阿爾都塞認為,馬克思正是以這種“結構的因果性理論”為基礎承認社會歷史發展種各種結構的不同作用。結構因果觀在某種意義上也概括了阿爾都塞的辯證法理論和他重新解讀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它們都把中心作用分派給意識形態,分派給其獨特角色在于使社會形態的活動神秘化的結構,分派給能夠解釋清楚社會整體的復雜情況的歷史唯物主義。由此可見,馬克思不僅與黑格爾的唯心史觀徹底決裂,而且與黑格爾的辯證法徹底決裂,馬克思的辯證法是多元決定論,把歷史的本質歸結為關系和結構。
阿爾都塞明確指出,多元決定的矛盾觀不是一種抽象的理論,他直接體現在社會歷史運動中。所以,阿爾都塞把馬克思的科學理論稱之為“結構的辯證法”,認為其實質就是以多元辯證法為指導的理論實踐,并以此為指導來研究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指出資本主義社會是一個由各種相互依存的成分組成的有機結構的整體,結構的每一方面的力量都是均等的,其作用相互交織。在資本主義社會存在各種矛盾,不同的矛盾又可以匯成一股促使社會革命爆發的統一體,各自在社會變革中實現著自己的目的。由此可見,多元決定的矛盾觀貫穿于馬克思全部的社會歷史思想之中。
四、結語
通過對阿爾都塞的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我們可以不難看出,捍衛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是阿爾都塞的一以貫之的理論出發點和落腳點。他關于“癥候閱讀法”的論述,關于科學和意識形態的關系的劃分,關于總問題的轉換以及多元決定的矛盾觀的分析,對我們學習馬克思主義和堅定馬克思主義立場確實有著十分重要的啟示作用,但是我們也應看到他的思想中的不足之處:
首先阿爾都塞的“癥候閱讀法”主張從主觀想象的理論模式出發,虛構出一個“結構”,不是在發現馬克思主義的內在結構,而是基于他自己的想法而捏造出來的一個“結構”,實際上是一種主觀主義的方法;其次,他關于“認識論斷裂”的理論,并將“人道主義馬克思主義”定義為意識形態,將其與成熟時期馬克思的思想僵硬地對立起來,這在實際上割裂了馬克思主義的完整統一,否認了實踐在理論發展中的作用,混淆了理論實踐和物質實踐的差別,否認了青年馬克思和成熟時期馬克思的思想的內在聯系,從而違背了唯物主義的立場,陷入了唯心主義。再次,阿爾都塞用結構主義的方法來闡釋馬克思主義,但他基本上還是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路徑上討論問題,他的論述雖然明顯帶有結構主義的色彩,為了論戰的需要,甚至發表了一些“矯枉過正”的觀點,這種多元決定理論,顯然是對馬克思主義的歪曲理解。由于阿爾都塞否定了經濟基礎的決定作用,肯定了社會發展中諸多因素的均等地位和交替作用,這種觀點在強調科學性的同時,實際上走向了對唯物史觀的否定的極端,從而走向歷史唯心主義。
阿爾都塞的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有其合理的成分,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重構,但是這是以歪曲為代價的。對于我們來說就是要超越阿爾都塞的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在批判他的結構主義的唯心主義的基礎上吸收他的合理因素,更加全面的理解馬克思的思想,更加全面的建構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哲學。
- 上一篇:企業副總工作匯報
- 下一篇:寒假機械廠實踐匯報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