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元問題分析

時間:2022-01-25 09:22:30

導語:馬克思主義哲學元問題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馬克思主義哲學元問題分析

摘要:馬克思主義哲學與西方傳統哲學在思維與存在的關系這個近代哲學基本問題上的差別,追根溯源在于二者對于哲學自身的定義的不同,即哲學元問題的不同,并在最后通過現實社會中的不同主體的歷史行為表現出來。因此,理解、辨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元問題,有助于避免在學習過程中實證化地理解馬克思主義,進而產生觀念上的錯誤認識。文章結合哲學的元問題與基本問題的闡述,分析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元問題,總結提出馬克思主義哲學與西方傳統哲學的差別。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哲學;西方傳統哲學;元問題

每種哲學理論的出發點都應該是其對于哲學自身的定義,而對于哲學自身,不同的哲學理論有著不同的認識,這個認識不僅限制著該哲學理論的發展方向,還最終影響著人的主觀的實踐活動。這個定義,就是這個哲學理論的哲學元問題。因而在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解、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有必要認清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元問題,從而在實際的工作中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來分析指導我們的實踐活動。

一、哲學的元問題與基本問題

“元”字,做名詞講有首位、開端、根源之意。哲學的元問題就是關于哲學到底是什么的問題,即怎樣看待哲學的問題。受制于人類自身思維能力的限制,對哲學的追問是某個個人無法完整回答的。當個體在試圖分析人與世界的關系時,在以有限的思維能力去把握相對無限的人類整體的思維活動時,人的思維就不可避免地要對這龐大的整體進行分割,再從某個角度去理解、闡述這種活動,這些角度則受制于個人的生活閱歷和社會環境,也就造成了人類個體對世界整體認識上的差異?!巴ㄟ^對‘什么是哲學?’的元問題的解答,哲學家們自覺地或不自覺地創立了某種類型的哲學或使自己的思想從屬于某種類型的哲學?!币簿褪钦f,在人類探究哲學本質的過程中,對哲學基本問題的反思先行跨越了對哲學自身的追問。以西方近代哲學為例,即便在近代,西方哲學破除了宗教神學的束縛,但其仍停留在古希臘哲學尋求真理、探索本原的哲學框架中,不過是從探索世界存在的方式轉向了探究人類認識世界的方式,著重在思維與存在的本原問題與同一關系中去把握世界。因而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應該是在“哲學是探索世界本原”的這個哲學元問題之上提出的哲學基本問題。因此,區分出不同哲學的元問題與基本問題,是當我們在比較不同哲學的基本問題時首先要進行的工作?;締栴}是看待問題的具體視角,但元問題涉及的是對待哲學本身及這個世界的態度。無論不同哲學觀點間的基本問題如何相似,如果其元問題不同,其內在本質與外在表現也必然不同。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元問題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對西方傳統哲學的革命性變革,因此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元問題的探究還必須回到西方傳統哲學中去。歷經千年發展,西方傳統哲學基本分化為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兩大派系。唯物主義思想經歷了由直觀猜測到科學實驗的轉變,但其根本觀點卻從未改變;而在柏拉圖主義籠罩下的唯心主義也在黑格爾哲學中得到了完成,走向了頂峰,“絕對者、實體”統治了一切,跟人密切相關的哲學和法卻以“真理”的形式站在了人類世界的彼岸。假若關于存在的主觀認識沒有出現在人類的思維活動之中,人不知人自身的存在,那么人類能否還能注意到存在與思維的關系?如果沒有對于存在的感知,思維上對于存在的把握根本無從談起,存在只會是自然存在。同樣,意識的產生必須依附于一定的人類可感知的存在,常人眼中的鬼神與盲人心中的鬼神必不相同。一旦思維與存在、物質與意識二者間的對立消失了,不管是傳統的理念論,還是已經完成了認識論轉向的現代形而上學,都會面臨崩潰的境遇。因此,當費爾巴哈站在感性-對象性的原則上,既對超感性世界進行批判,將本質性和現實性重新導回感性世界,又提出主體的現實性首先在于它的對象性,現實的主體(即人)的對象就是人固有而又客觀的本質時,大批學者立即轉向了費爾巴哈的人本學唯物主義。恩格斯形容:“……我們一時都成為費爾巴哈派了。”在費爾巴哈的人本學唯物主義中已不再局限于討論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這為后來的哲學提供了新的方向??上зM爾巴哈的人本學唯物主義在哲學高度上強調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可他窮極一生也沒能實現對感性世界與超感性世界的調和。存在和思維在他的世界觀中仍然是對立的,人類社會的應然與實然在他的雙重直觀中仍存在著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但費爾巴哈完成了“鋪墊”的工作。稍晚一些成為“費爾巴哈派”的馬克思,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將繼承自德國古典哲學中的“活動”,即人(非個體的人)的思辨的思維,與費爾巴哈哲學中的感性-對象性原則相結合,摒棄了思維和存在關系的問題,擺脫了舊哲學的囹圄,用“感性-對象性的活動”來闡明自己新的哲學理論。馬克思這樣表述道:“意識在任何時候都只能是被意識到了的存在,而人們的存在就是他們的現實生活過程?!边@指明了思維與存在本就是一體共生,二者互為表里,并不存在所謂時間上的先后關系或邏輯上的決定關系,并用“感性-對象性的活動”,即普遍意義上的實踐,將感性世界與超感性世界聯系起來,填平二者之間的鴻溝??梢姡隈R克思的哲學觀點中,傳統的西方哲學所注重的在思維和存在的關系中去把握世界的反思方式已經被完全棄之一旁了。而馬克思認為“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是一個實踐的問題”,摒棄了西方傳統哲學探究世界終極的目的,認為哲學源于生活也應回歸于生活?!罢軐W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币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元問題應當是“人如何通過實踐來把握、了解世界”。

三、馬克思主義哲學與西方傳統哲學的差別

闡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元問題,就可以清楚地認識到其與西方傳統哲學間的差別所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將這種“感性-對象性”的“活動”視為人類社會存在發展的原則,即人類基于物質的雙向性的實踐活動。人的意識正是在主體與客體的交互過程中才得到了發展,而當主觀意識不滿足于客觀現實,才有了人對于世界的否定性的統一活動,最終不斷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從人類發展的歷史中被提煉出來的抽象概念,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則是它的現實載體,它達成了思維與存在二者間的調和,也就實現了世界觀與歷史觀的統一。單一強調物質或精神,以實體化的物質或抽象的理論作為基礎的西方傳統哲學,由于其思考問題的出發點一直囿于在思維與存在的對立關系上,無法達到思維與存在現實中的統一,也就無法實現世界觀和歷史觀的統一。因此,在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過程中,如果以傳統西方哲學探究世界本原的立場出發來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極易將馬克思主義庸俗地理解為西方傳統哲學的“新形式”,理解為新的本體論;如果從思維與存在關系的角度出發,也會將唯物史觀視為是哲學思想在歷史領域的推廣和應用,進而產生經濟決定論等錯誤觀點……這些實證化、實體化地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現象,都是沒能正確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元問題所導致的??茖W尚且需要在相同條件下才能復制出來,何況是更為復雜的世界發展的客觀規律,如果沒有分清不同哲學理論對于其元問題的認識就去理解、學習它,就避免不了犯各種錯誤。

【注釋】

[1]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俞吾金.關于哲學基本問題的再認識[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2):68-77.

[4]韓秋紅,史巍.從西方哲學的內在邏輯看近代知識論哲學[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3):110-114.

[5]王云霞.哲學基本問題與哲學觀之辨[J].社會科學輯刊,2011(6):27-31.

[6]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7]孫正聿.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上、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8]赫拉利.人類簡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9]周新城.必須堅持《共產黨宣言》闡述的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J].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學報,2013(3):14-21.

作者:劉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