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的知識分子思想

時間:2022-04-06 03:36:00

導語:淺議的知識分子思想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議的知識分子思想

【正文】

知識分子問題是革命和建設事業成敗的重大實踐問題,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馬列主義普遍原理同具體實踐的結合中,必須正確認識和解決的重大理論問題。作為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在解決知識分子問題的理論和實踐方面,有失誤也有杰出貢獻。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今天,正確認識的知識分子思想具有重要現實意義。關于知識分子問題的正確思想,是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知識分子是一種使用腦力的勞動者,屬于小資產階級,是勞動人民的一部分

中國共產黨對知識分子階級屬性的認識,經歷了曲折發展的過程。在黨探索知識分子理論問題的過程中,于1925年12月發表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論及了知識分子的階級屬性和政治態度。其重要思想有:知識分子不是一個獨立階級,而是分別屬于不同的階級;只有一部分屬于軍閥、官僚、買辦階級和大地主階級的反動知識界,是革命的敵人;絕大部分知識分子,包括學生界、中小學教員、小員司、小事務員、小律師、小商人等都屬于小資產階級,它與半無產階級一樣,是我們最接近的朋友,是革命的重要力量。的這些思想,代表了大革命時期黨內對知識分子問題認識的新水平,有助于黨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制定正確的知識分子政策,是黨關于知識分子問題理論初步形成的重要標志。

大革命時期,黨對知識分子階級屬性問題的認識及其政策基本上是正確的。大革命失敗后,黨在知識分子問題上犯了嚴重“左”傾錯誤,片面強調“領導機關工人化”,排斥和打擊知識分子,尤其是王明“左”傾冒險主義路線,把知識分子劃為“最危險的敵人”,黨的知識分子理論和政策因之出現了嚴重偏差,給黨和革命事業造成了極大損失。、等對這種排斥和否定知識分子的“左”傾錯誤做法,進行了批評和抵制。1933年10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人民委員會了簽署的《關于土地斗爭中一些問題的決定》,其中,第十條專門論述了知識分子問題?!稕Q定》指出:“知識分子在從事他們的非剝削人的工作,如當教員、當編輯員、當新聞記者、當事務員及劇作家、藝術家等,是一種使用腦力的勞動者。此種腦力勞動者,應受到蘇維埃法律的保護?!边@樣,就把知識分子的絕大多數看作勞動人民的一部分,同樣受到蘇維埃法律的保護。這種對知識分子“勞動者”地位的明確肯定,在黨史上尚屬首次,表明黨對知識分子的思想認識有了新突破,對“左”傾盲目主義把知識分子等同于剝削階級的極“左”觀念,也是一次大的沖擊。

《決定》還指出:“知識分子,不能看作一種階級成分,知識分子的階級成分,依其所屬的階級決定”。早在1925年6月,就指出:“知識階級”的說法不符合馬列主義基本原理,知識分子完全不是一個階級。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中也講明了這一點。但他們的正確意見,一直未能引起全黨的普遍重視和采納,“知識階級”的不科學的提法仍常常被襲用?!稕Q定》明確指出知識分子不是一個獨立的階級,這在黨的文件中還是首次,旨在從根本上澄內長期以來對這一問題的模糊觀念,統一全黨對知識分子階級屬性的認識。

遵義會議確立了以為代表的新的中央領導后,黨開始糾正知識分子問題上的錯誤。1939年12月,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對知識分子的階級屬性和政治態度作了進一步地闡述,指出: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并不是一個階級或階層;從他們的家庭出身來看,從他們的生活條件看,從他們的政治立場看,現代中國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的多數可以歸屬于小資產階級范疇的;數十年來,中國出現了一個很大的知識分子群和青年學生群,在這一群人中間,除去一部分接近帝國主義和大資產階級并為其服務而反對民眾的知識分子外,一般地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大資產階級壓迫,他們或多或少地有現代科學知識,富于政治感,有很大的革命性,尤其是廣大的比較貧苦的知識分子,能夠和工農一道,參加和擁護革命。關于知識分子政治屬性和政治態度的論述,為我們黨重新制定正確的知識分子政策,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二、知識分子在革命中起著先鋒和橋梁的作用,沒有知識分子的參加,革命的勝利是不可能的

說過,在中國的民主革命運動中,知識分子是首先覺悟的成分。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大多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大革命時期的黨員也大都是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問題和黨領導的革命事業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大革命時期就肯定了絕大部分知識分子是中國革命的重要力量,在抗戰時期對知識分子的地位與作用問題更是作了較為詳盡地分析和評價。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第一,知識分子在革命中起著先鋒隊和橋梁的作用。1937年10月19日,在陜北公學舉行的魯迅逝世一周年紀念大會上首次提出了“先鋒隊”的問題。他說:“陜北公學的任務是培養抗日先鋒隊”,“當偉大的民族自衛戰爭迅速向前發展的時候,我們需要大批的知識分子來領導,需要大批的精練的先鋒隊來開辟道路”。1939年又在《》、《青年運動的方向》、《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等文章中,對之進一步作了闡述,在現階段的中國革命中,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常常起著先鋒隊和橋梁的作用;所謂先鋒隊的作用,就是帶頭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隊伍的前頭。辛亥革命的留學生運動,1919年的,1925年的五卅運動,1935年的一二九運動,就是明顯的例證。用“先鋒隊”和“橋梁”生動形象的比喻,有利于全黨更好地認識知識分子在中國革命中應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第二,知識分子是我們戰勝敵人不可缺少的一支軍隊。指出:在我們為中國人民解放的斗爭中,有各種的戰線,也可以說有文武兩個戰線,這就是文化戰線和軍事戰線;我們要戰勝敵人,首先要靠手里拿槍的軍隊,但僅有這種軍隊是不夠的,還要有文化的軍隊,因為這是團結自己、戰勝敵人必不可少的一支軍隊。在這里,把知識分子隊伍看作是我們戰勝敵人所不可缺少的兩支軍隊之一。

第三,知識分子問題關系著革命事業的成敗。反復強調說:“沒有知識分子的參加,革命的勝利是不可能的”(《選集》第2卷,第618頁),“革命力量的組織和革命事業的建設,離開了革命的知識分子的參加,是不能成功的”(《選集》第2卷,第641頁);“工人階級應歡迎革命的知識分子幫助自己,決不可拒絕他們的幫助。因為,沒有他們的幫助,自己就不能進步,革命也不能成功”(《選集》第2卷,第728頁)。還在《論聯合政府》一文中指出:在八年抗日戰爭中,廣大革命知識分子對于中國解放事業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在今后的斗爭中,他們將起更大的作用。把知識分子問題放到了關系著革命事業成敗的戰略高度來認識,這是黨在知識分子問題思想認識上的一個飛躍。黨中央正是據此確定了放手吸收和使用知識分子的戰略決策,而黨的知識分子政策理論也是在這個基礎上走向了成熟。

新中國成立前后,一再告誡全黨,革命需要吸收知識分子,建設尤其需要吸收知識分子,全黨要繼續重視知識分子問題。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明確指出:“全體工人階級、全體農民階級和廣大革命知識分子,這些是這個專政的領導階級和基礎力量?!保ā哆x集》第4卷,第1436—1437頁)在黨的七屆三中全會上又提出,要“有步驟地謹慎地進行舊有學校教育事業和舊有社會文化事業的改革工作,爭取一切愛國的知識分子為人民服務”(《選集》第5卷,第19頁)。并把它作為黨在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根本好轉而在千頭萬緒中必須做好的八項工作之一。

三、共產黨必須善于吸收知識分子,才能發展革命的統一戰線<br>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取得中國革命和建設勝利的三大法定之一。大力吸收和團結知識分子,是發展統一戰線的一項重要工作。1939年6月,在《反投降提綱》一文中針對國民黨與我們爭奪青年的問題,指出:軍隊一定要吸收大批革命知識分子;工農沒有革命知識分子幫忙不會提高自己,工農沒有知識分子不能治國治黨治軍,政府中、黨部中、民眾運動中也要吸引革命知識分子。

1939年12月,為黨中央起草了遵義會議后第一個關于正確對待知識分子的文件——《大量吸收知識分子的決定》,這也是第一個專門闡述知識分子問題的中央文件。指出:“在長期的和殘酷的民族解放斗爭中,在建立新中國的偉大斗爭中,共產黨必須善于吸收知識分子,才能組織偉大的抗戰力量,組織千百萬農民群眾,發展革命的文化運動和革命的統一戰線。”肯定了抗戰爆發3年來我黨我軍在吸收大批知識分子參加黨、參加軍隊、參加政府工作、進行文化運動和民眾運動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也指出,在我們的軍隊里,學校里以及黨內,還大量存在著不愿吸收知識分子入黨,恐懼和排斥知識分子的傾向。不僅要求全黨作好大量吸收知識分子的工作,而且還提出了尊重知識分子的意義。在《整頓黨的作風》一文中說:“我們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文化不發達,所以對于知識分子覺得特別寶貴。……我們尊重知識分子是完全應該的?!痹凇?945年的任務》中又說,解放區的知識分子,絕大多數都是好人,他們是人民事業的可貴資本,他們應該被重視。在《論聯合政府》一文中進一步指出:“一切知識分子,只要在為人民服務的工作中著有成績的,應受到尊重,把他們看作國家和社會的寶貴財富?!闭窃陉P于尊重知識分子的理論指導下,我們黨制定了對知識分子政治上信任、思想上幫助、工作上重用、生活上關心、物質上優待等一系列具體政策,極大地調動了知識分子獻身革命事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知識分子涌入革命隊伍,壯大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也壯大了解放戰爭時期的愛國統一戰線,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四、黨對知識分子要實行“團結、教育、改造”的政策,在科學文化方面要實行“雙百”方針

由于知識分子問題是中國革命和建設中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因而也是黨的政策中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黨關于知識分子政策正確與否,關系著中國革命事業的成敗。黨的知識分子政策符合馬克思主義時,革命事業就興旺發達、節節勝利;當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出現失誤或偏差時,革命事業就遭受挫折甚至失誤。所以,特別強調制定正確的知識分子政策的重要性,他在《大量吸收知識分子的決定》中指出:全黨同志必須認識,對于知識分子的正確政策,是革命勝利的重要條件之一。為了抵制和糾正大革命失敗后“左”傾盲目主義者盲目排斥打擊知識分子的錯誤做法,1933年10月在《關于土地斗爭中一些問題的決定》中指出:利用地主資產階級出身的知識分子,為蘇維埃服務,是有利于蘇維埃革命的政策;在他們為蘇維埃服務的時候,應設法解決他們的生活問題。在這里提出了黨應實行利用舊知識分子為無產階級事業服務和生活上關心知識分子的政策。后來,在1934年1月的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上強調指出:為了造就革命的知識分子,為了發展文化教育,利用地主資產階級出身的知識分子為蘇維埃服務,這是蘇維埃文化中不能忽視的一點。

在的領導下,黨關于知識分子的方針政策,在抗戰初期是“爭取”、“團結”,1942年以后,加入了“教育”、“改造”的內容,到生產資料所有制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時,形成了以“團結、教育、改造”為核心的知識分子政策。按照“團結、教育、改造”的方針,建國后黨和人民政府對從舊社會過來的知識分子采取了“包下來”的政策,給絕大多數知識分子安排了工作和職位,給許多知識分子的代表人物以相應的社會政治地位,在知識分子中廣泛地組織馬克思主義基礎知識和黨的方針政策的學習。黨的正確的知識分子政策,調動了廣大知識分子為人民服務的積極性,他們在建設新中國的各項事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然而,當時我國知識分子大多數是從舊社會過來的,在他們身上不可避免地沾染了許多舊的東西,這不僅阻礙了他們進步,而且還影響著新中國教育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因此,在黨的七屆三中全會上提出:“對知識分子,要辦各種訓練班,辦軍政大學、革命大學,要使用他們,同時對他們進行教育改造。”(《選集》第5卷,第22—23頁)在政協一屆三次會議上又指出:“思想改造,首先是各種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是我國在各方面徹底實現民主改革和逐步實現工業化的重要條件之一?!保ā哆x集》第5卷,第49—50頁)按此精神,人民政府自1951年秋至1952年底,在全國范圍內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了一場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運動。200萬知識分子響應的號召,積極參加政治學習,認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努力實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經過這次思想改造運動,絕大多數知識分子從思想上根除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資產階級思想,劃清了敵我界限,確立了為人民服務的革命人生觀,開始了向工人階級知識分子的偉大轉變。

在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開始全面建立社會主義時期即將到來的歷史轉折關頭,為了加快發展我國的科學文化事業,更好地發揮知識分子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于1956年及時提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正確方針。早在1951年中國戲曲研究院成立時,寫下了“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題詞;1953年秋,指示辦刊物的方針應是“百家爭鳴”,1956年4月2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應該成為我們的方針,藝術問題上百花齊放,學術問題上百家爭鳴。5月2日,在最高國務會議上宣布這一方針。他說:百花齊放,就是一百種花都讓他開放,不要只讓幾種花開放、不讓其他花開放;百家爭鳴,就是各種學術思想,不管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讓大家自由討論,不要加以干涉。他主張在政治上分清敵我,在人民內部一定要有自由,不能在學術問題上對知識分子用行政的方法實行強制和專斷,要通過他們的自由討論、自由競賽來推動我國科學和藝術的發展。“雙百”方針的提出對前蘇聯在學術批評中粗暴作風的影響,對我們在科學文化領域內存在的只許發展一種學派、不許發展另一種學派的錯誤傾向,曾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這一方針提出后,在文藝界和科技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使廣大知識分子掀起了向科學進軍的熱潮,全國到處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

五、知識分子應走與工農相結合、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黨應努力做好知識分子的教育和培養工作

在充分肯定知識分子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同時,十分關心知識分子的健康成長問題。針對知識分子對艱苦奮斗缺乏準備,特別是有些人自視清高、自命不凡,瞧不起工農群眾,不愿和工農大眾相結合的弱點,在1939年紀念五四青年節的講話中,特別強調了與工農相結合對知識分子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他說,沒有工農這個主力軍,單靠知識青年和學生青年這支軍隊,要達到反封建的勝利,是做不到的;全國知識青年和學生青年只有和廣大的工農群眾結合在一塊,和他們變成一體,才能形成一支強有力的軍隊;有了這支大軍,才能攻破敵人的堅固陣地,才能攻破敵人的最后堡壘。還指出:“知識分子如果不和工農相結合,則將一事無成。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識分子的最后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實行和工農民眾相結合?!薄哆x集》第3卷,第559頁)在這里,為知識分子指明了必須與工農相結合的正確成長道路,并把是否與工農相結合作為判斷一個知識分子是否革命的唯一標準。后來還提出:一切革命的文學家藝術家等知識分子,只有聯系群眾、表現群眾,把自己作為群眾的忠實代言人,他們的工作才有意義;只有代表群眾才能教育群眾,只有作群眾的學生才能做群眾的先生;否則,“不管他

們有多大才能,也是群眾所不需要的,他們的工作是沒有前途的。”(《選集》第3卷,第864頁)之后,又明確提出了“知識分子工農化,工農分子知識化”的口號,要求知識分子保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加強自我思想改造,確立無產階級世界觀,通過與工農相結合,實現知識分子“工農化”。

還指出,知識分子在其成長過程中,不僅要與工農相結合,而且還要與實踐相結合,即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要爭做一個“完全的知識分子”。認為,那些從與社會實際活動完全脫離開來的學校里面出來的學生,具有的只是書本知識,還沒有參加任何實際活動,還沒有把自己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的任何部門里去,這樣的人是算不得完全的知識分子的,因為他們的知識還不完全,還缺乏實際經驗。那么有什么辦法使這些僅有書本知識的人變為名副其實的知識分子呢?指出:“唯一的辦法就是使他們參加到實際工作中去,變為實際工作者,使從事理論工作的人去研究重要的實際問題。這樣就可以達到目的。”(《選集》第3卷,第816頁)就可以成為一個適合革命事業發展需要的“完全的知識分子”。

還十分注重知識分子的培養和教育,他認為,重視知識分子,就必須重視文化教育;只有重視文化教育才可能正確解決知識分子問題;而革命事業所需要的大量干部和人才,也有賴于文化教育的造就。他還指出,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既使在軍事斗爭激烈、政治斗爭復雜、經濟條件艱苦的抗日戰爭時期,仍把教育明確規定為各抗日根據地的三大任務之一,要求大力發展文化教育事業,努力做好培育知識分子的工作,在的提倡和關懷之下,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陜北公學、中央研究院、中央黨校、馬列學院、軍政研究院、魯迅藝術學院、中國女子大學、工人運動學校、澤東青年干部學校、行政學院、延安大學、自然科學院、西北公學、民族學院、中國醫科大學、部隊藝術學校、邊區醫藥學校、紡織學校等20多所學校在延安相繼開辦,招收來自全國各地的知識青年和來自抗日根據地的黨政軍部門的文化較低的工農干部,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革命干部和各種優秀人才。1939年6月10日,曾在延安高級干部會議上高興地總結說:“兩年來,在黨中央的直接指導下建立抗大、陜公、黨?!钡?7所學校,“教育出來的及尚未出來的學生三萬以上,這是一個偉大的成績”(轉

引自《貴州文史叢刊》1990年第1期第10頁)。在黨的培育下,大量新型知識分子成長起來,僅在黨政方面的中級干部中,就有百分之八十五是知識分子;大批工農干部也摘掉了文盲帽子,不少人成了專家。他們在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乃至建國后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成為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當然,毋庸諱言,自1955年以后,在巨大勝利面前,產生了驕傲情緒,在知識分子問題上的片面認識和“左”傾思想發展起來,他錯誤地認為知識分子基本上屬于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需要實行長期改造,結果使黨的知識分子理論和實踐都發生了重大失誤。

總之,在中國革命數十年的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提出了一系列創造性的正確的關于知識分子的理論和政策,繼承并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知識分子的思想,豐富了思想寶庫。雖然在后來反右傾斗爭擴大化和“”中在知識分子問題上有過嚴重失誤,但我們決不能因此漠視甚至否定在知識分子問題上曾作出過的卓越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