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來關于《體育之研究》的研究綜述

時間:2022-03-20 06:05:00

導語:近十年來關于《體育之研究》的研究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十年來關于《體育之研究》的研究綜述

【內容提要】1917年4月發表了《體育之研究》這篇論文,這是我國現代體育事業初期發展中有代表性的文獻。近10年來,國內體育界和理論界對該文的研究頗豐,成果卓著,對這些研究成果進行了整理和歸納。

【摘要題】體育文史

【關鍵詞】《體育之研究》/綜述/10年來

于1917年4月在《新青年》第三卷2號上,發表了以“二十八畫生”署名的著名的體育論文《體育之研究》,這是近代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份體育文化珍寶,也迄今為止發現的公開發表的最早的文章。自其發表以來體育界和理論界對該文進行了廣泛深入地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本文對近十年來對《體育之研究》的理論成果進行了歸納總結,希望對繼承和發展體育思想會有所裨益。

1體育思想來源的研究

1.1理論來源于實踐

《體育之研究》(下稱《體》)是青年在接觸馬克思主義之前的著作,它的發表是對舊教育制度的一次挑戰,更體現了的偉大踐行精神?!扼w》是青年倡導體育并堅持體育鍛煉的寶貴經驗總結和思想精華。正因為如此他才有此經驗:“此事不重言談,實在重行,茍能實行,得一道半法已足?!笨梢哉f,體育的健身娛樂之效是啟動體育實踐的源泉。由于幼年的體弱,疾病拖跨了他的身體,這使生性好動的十分痛苦,但真正痛苦、刻骨銘心的是大病又奪去了他2個哥哥年輕的生命。逐漸懂得了鍛煉身體的重要性,開始有意識地進行游泳和爬山等體育活動。1913年入湖南一師后,他以極大的毅力堅持進行“冷水浴”、“雨浴”、“日光浴”等艱苦條件下的體育項目。而“這一切都是在鍛煉身體的名義下進行的,這對增強我的體質也許有很大幫助,我后來在中國南方的多次行軍,以及從江西出發的長征路上,特別需要這樣的體質?!庇辛松眢w鍛煉的成功經驗,才使得在著文之時有的放矢,有所針對。

1.2對中西方文化的批判繼承

首先,對傳統文化有比較深的研究,自幼向往中國古代帝王堯、舜、秦皇、漢武的事跡,憧憬《世界英雄豪杰傳》中彼得大帝、拿破侖、林肯等偉人的業績,少年時代的他就清楚地意識到“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道理所在,要實現自己救國救民的遠大理想,必須有強健的體魄做保證,所以其自幼就熱衷于體育。

其次,泡爾生的“意志主義”是體育思想的哲學基礎和精神源泉。在寫作《體育之研究》之前,曾認真研讀泡氏的《倫理學原理》,并做了萬言以上的書批。這些書批是早期思想特別是體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李力研認為在《倫理學原理》一書的萬言批語中,把“野蠻其體魄”和“意志主義”的思想發揮到了極點,只要對照一下的《倫理學原理批語》和《體育之研究》,就可發現,前者是理論準備,后者就是實踐操作;前者是意志哲學,后者則是這種哲學的具體應用??梢灾v,的體育思想是一種德國理論的中國實踐。

1.3中國近代史上兩個重要人物的影響

的老師楊昌濟的“言傳身教”對體育思想的形成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楊昌濟本人十分重視體育,曾在其論著《教育學講義》中針對當時中國體育不分德智體三育或只重一育不及其余的弊端,提出要三育并重;他格外重視體育的價值,認為體育是“教育上之養護”;同時有多年從教經歷的楊昌濟發現傳統教育以及教學活動本身對青少年兒童產生了不利于健康的影響。在《教育學講義》中楊昌濟指出,“學校教育,最足以傷兒童之身體者,為鐘點太多,負擔過重?!边@些思想在的《體育之研究》所闡述的觀點不僅在內容上,而且在表述的文字形式上都格外相似。而楊昌濟自己也是一位堅持鍛煉的體育活動家,其所有愛好如冷水浴、作操等幾乎都為所繼承。因此,是被楊昌濟帶入體育門坎的?!叭绻麤]有楊昌濟,似乎可以肯定地說,很難有,也很難有的體育特征以及與這種體育特征有關的氣勢磅礴的浪漫氣質。”

陳獨秀被稱為“我們這一代人的老師”,足見其對青年的影響。陳獨秀曾于1915年發表了一篇重要文作《今日之教育方針》,其中一節專門探討中華民族的體格培養和體育價值,特別是他的“獸性主義”對的影響極大。陳獨秀賦予“獸性”重要意義:“獸性之特長謂何?曰意志頑狠,善斗不屈也;曰體魄強健,力抗自然也;曰信仰本能,不依他為活也;曰順性乖真,不飾偽自文也。”“強大之族,人性獸性,同時發展。其他或僅得獸性,而獸性全失,是皆墮落衰弱之民?!痹凇扼w育之研究》中闡發的“野蠻其體魄”是對陳“獸性主義”的具體發揮?!坝拿髌渚瘢茸砸靶U其體魄;茍野蠻其體魄矣,則文明之精神隨之?!贝宋膶懗龊螅唤o楊昌濟審閱,楊昌濟對之格外賞識,夸耀之余,便將之推薦給了《新青年》大主編陳獨秀。于是,這篇用筆名完成的文論,便于1917年全文發表,可見陳獨秀對不僅有過思想影響,而且還對其賞識而付梓推出。陳獨秀之間在對體育尤其學校體育思想的認識有著很大的一致性。

2《體育之研究》中的幾個重要問題

2.1體育鍛煉的重要目的

把體育運動作為一條救國救民的途徑是幾乎所有的研究者的共識。的青年時代正值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時期,國難當頭,而中國人被洋人辱稱為“東亞病夫”,“國力羸弱,武風不振,民族之體質趨輕細,此甚可憂之現象也?!睂Υ松罡型葱模瑳Q心要洗雪國恥,立志以拯救國家民族為已任。因此,他以憂國憂民的赤子之心喚起民眾,從事體育運動,強健體魄,共同挽救國家的民族的危亡??梢哉f,他的體育的思想邏輯,是從拯救國民體質的基礎出發的,要強國、要為國,就要增強民族體質,就要搞好體育。體育的目的不僅為了強身,更重要的在于為國——抵抗侵略、挽救危亡。把體育作為為國強種的手段,為中國革命作貢獻??梢哉f在這一時期,體育思想的最大特點,在于他明顯的針對性,即他的體育思想的基點不僅僅在于強身健體,而在于此基礎上的個人救亡救國。

2.2體育的真義所在

在《體》中提出了一個至今仍在我國體育理論界爭論不休的重大課題,即什么是“體育之真義”。對其的探討是中國當代體育思想上的首要問題?!敖裰岢叻遣辉O種種之方法,然而無效著,外力不足以動其心,不知何為體育之真義。體育果有如何之價值,效果則云何,著手何處,皆茫乎如在霧中,其無效亦宜”。體育是“養生之道也”,是“人類自其生之道,使身體平均發達,而有規則次序之可言者”?!肮史蝮w育非他,養乎吾生,樂乎吾心而已?!笨梢姡w育的真義,在于增強人民的體質,完善人類的身體。早年探究體育之真義,是志在改善國民的體質。他所理解體育的對象是所有的人,在真義體育中是沒有選手的。體育不是少數人參加的“精英”體育,而是指如何增強廣大人民體質、促進人民身體健康的群眾體育,這與他在文中嚴厲批駁那種“率多有形式而無實質的體育”以及后來多次批評體育中錦標主義思想,反對搞“選手

制”體育的觀點是一致的。在1952年為中華體育總會成立大會的著名題詞“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反映了他完整而系統的體育思想,也是他對體育內涵和本質的高度概括和總結。他在文反復強調的運動,并不是以取勝為內涵,以追求功利為目的的那種“更快、更高、更強”的競技運動和那些供人們觀賞娛樂的技藝、形藝運動,而是強調以增強人的體質,提高人的健康為目的的講究實效的健身運動。因此,該文不論是在思想性,還是在科學性上,的確是一篇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極其珍貴的體育論文。作為一代卓越的領導人,能對體育有如此深刻而精辟的見解,實為鮮有。

2.3體育的原則

認為搞好體育運動的有3個原則:自覺、有恒、有趣。

首先,體育鍛煉須主觀自覺,持之以恒?!皥詫嵲谟阱憻?,鍛煉在于自覺”。鍛煉是強身之本,只有堅持鍛煉,才能使肌肉結實,體魄強健。以個人而言,可以延年益壽,以國家民族而言,可以富國強民。而這一切必須是在自覺的基礎上,強迫是沒有用的?!坝麍D體育之有效,非動起主觀,促其對于體育之自覺不可。”“茍自之不振,雖使外的客觀的盡善盡美,亦猶之乎不能受益也,故講體育必自自動使。”

其次,有恒才能獲得體育之功效,這是文中所體現的“凡事皆宜有恒,運動亦然”的終身體育思想。是優秀踐行者,在他的一生中從沒有間斷過體育活動,并有一些經常鍛煉的項目。這使得鍛煉出結實健壯的體魄,精力充沛地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再次,“興味者運動之始,快樂者運動之終,興味生于進行,快樂生于結果。”體育興趣的培養,是個艱苦復雜的長期過程。有鍛煉的興趣,才能在鍛煉中獲得良好的體驗,才能產生快樂。把體育作為一門科學來認識,指出“凡科學皆宜引起多方興味,而于運動尤然”。要對體育鍛煉產生興趣,“夫內斷于心,百體從令”,從而使“運動之觀念相連而不絕——運動既久,成效大著,發生自己價值之觀念,以之為學則勝任愉快,以之修德則日起有功,心中無限快樂?!睆亩呀K生體育與趣味體育有機地聯系起來。

3《體育之研究》折射出的哲學思想

3.1堅持“物質第一性”的唯物主義原理,提出“體育第一”的思想

體育思想的最大哲學特點,是鮮明而堅定地站在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從進化論和人類生物學角度看待人體強弱的規律,運用大量的哲學、心理、生理、解剖等科學理論知識,堅持物質第一、精神第二性的唯物辨證觀。在《體》一文中,他指出:“一旦身之不存,德智隨之隳矣”,“無體是無德智”。非常明確地把“體”放在了首位。需要說明的是,當時還不是馬克思主義者,但從他對體育這個問題的論述中,看出他已初步具有唯物主義的立場。在成為馬克思主義者以后,他更把自己的體育思想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堅持并倡導“體育第一”的思想,并于1950年提出了“健康第一,學習第二”的方針。

3.2辯證法方面

在《體育之研究》中強調“三育并重”。許多研究者認為這是對學校教育的突出貢獻所在。李偉民指出,“身心正常、健康、和諧發展的理論是同志體育思想的真諦?!薄啊⒅亍ⅰ硇牟⑼辍枷氲睦碚撆c實踐的有機發展,是對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教育學說的一大貢獻?!迸黹L一認為,“深刻地闡述了德智體的辨證關系,‘三育并重’的原則,此乃是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至理?!惫芏魅鸬戎赋?,“建國后提出,‘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洋w育作為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學校體育也成為我國體育發展的三大要素之一?!蓖蹩∑嬲J為,“用最簡單的道理,闡明了身體和德育應是互動的關系,是相互支撐,相互促進。從事物的相互關系和歷史經驗中找出體育與身體相互間的本質聯系,通過事物的表面現象進到事物的內部,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性,這樣的論辯是很有說服力的?!绷嚎⌒壅J為,“健康第一的思想,正確確立‘體’的位置,體與德智美之間的辨證關系。強調‘三育并重’,而突出體育的位置,——從本質上說,健康思想體系是繼承了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學說,馬克思主義全面發展學說的根本原理和內核是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而所提出的全面發展概念,更為強調教育(包括體育與健康教育)對提高勞動者素質的作用,在對馬克思主義全面發展學說繼承發展的基礎上,創造性的提出‘健康第一’的思想和從而確立‘體’在三育中的位置。所以,健康思想具有鮮明的創造性的特征?!?/p>

4《體育之研究》光輝思想對今天的啟示

4.1對全民健身運動現實指導意義

我們在增強人民體質體方面,長期走以競技運動為中心的舊路,積重難返,對增強體質的難度和重要性缺少足夠的理解和認識,甚至形成增強體質和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的對立和矛盾,其實二者只是普及與提高的關系問題,應該是各有其所、各有其用、協調發展。1995年5月國務院批準頒布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這一提高中華民素質、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強國的重要戰略措施。實施“全民健身計劃”、淡化金牌意識,實際是對體育思想的肯定與回歸。通過體育運動鍛煉身體,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也就是全民健身,也就是體育思想的核心。在開展全民健身的過程應以的“健民強國”為指導思想,提高全民族的身體素質。

4.2對體育改革的啟示

的體育思想含義深刻,充滿了唯物辯證法的思想,對我國當前的體育改革,有指導和啟迪意義。中國體育不能沒有思想,也不能不講真義。以健身為內涵,以增強體質為目的的體育,和以取勝為內涵,以追求功利為目的的競技由于兩者內涵本質上的不同,從而決定了從事這兩種職業的人應按各自本質規律辦事。《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頒布實施,為體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體育不能無業,不能以競技運動為業,體育必須以健身為業。體育教師的業績不能跟運動員、教練員相比,體育教師的業績,要在全民健身事業建設上去取得。我們要按照提出的“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指導的方針和“普及和提高相結合”的原則,在組織、思想、體育觀念、方針、政策等方面,切實體現黨的改革開放的方針,加快體育的改革步伐。

【參考文獻】

[1]李英梅.學習〈體育之研究〉[J].滄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1,(1)11~13

[2]馬岳良.青年體育意識及其寶貴啟示[J].江漢大學學報,1994,(2)33~35

[3]1936年對美國記者愛德迦·斯諾的談話,見斯諾《自傳》中譯本[M].

[4]管恩瑞,等.體育思想體系的探析[J].聊城師范學院學報,1995年第2期16~19

[5]李力研.論體育思想的來源[J].體育與科學1992(6)7~8

[6]體育之研究.早期文稿[M]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1990版,65~81

[7]侯崗.讀〈體育之研究〉之啟迪[J].體育學刊,1999,(4)82~84

[8]彭未名.論的體育觀[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

,1994(2)10~13

[9]黎加林.青年的體育思想及人格積淀[J].湖湘論壇,2001(3)46~47

[10]王學峰.何為體育之真義[J].體育學刊,2002(3)7~8

[11]梁俊雄.健康思想極其現實意義[J].體育學刊.2001(2)11~13

[12]張偉,王愛麗.體育思想中的哲學思維[J].石油大學學報,1996(1)34~35

[13]李偉民.體育思想的內涵和意義[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1994.(2)133~134

[14]彭長一.的體育思想探略[J].現代教育研究,1994(2)7~9

[15]王俊奇.試論早期體育哲學思想[J].上饒師專學報,2000(3)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