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新聞宣傳思想論文
時間:2022-06-03 11:13:00
導語:共產黨新聞宣傳思想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黨委要高度重視、充分發揮新聞的功能和作用;新聞工作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原則、走群眾路線;新聞的撰寫要有科學的文風;建立一支又紅又專的新聞隊伍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中國共產黨的新聞及宣傳思想政治工作在各個歷史時期發揮了應有作用,對革命的勝利起到了思想保證作用、要求黨委要高度重視、堅持黨性原則、明確了無產階級新聞事業的性質、作用和任務、新聞必須具有真實性、新聞工作要因時而異,因人而異、新聞工作要走群眾路線、非??粗匚娘L、洋八股必須廢止,空調抽象的調頭必須少唱、新聞事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一支思想過硬、素質優良的新聞工作隊伍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新聞思想是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中國新聞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對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學習、研究、繼承和發展新聞思想,對于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又好又快發展,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鼓與呼、監督與促進作用,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一遠大目標的實現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新聞思想;實事求是
在新聞思想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的新聞及宣傳思想政治工作在各個歷史時期發揮了應有作用,對革命的勝利起到了思想保證作用。在各種理論、思想和文化相互激蕩的經濟全球化時代,研究、弘揚新聞思想,對于促進中國新聞事業實現健康發展,精心組織、發動群眾、凝聚力量,在科學發展觀的引領下,為實現黨的十七大描繪的宏偉藍圖將起到積極的潤滑和催化作用。的新聞思想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黨委要高度重視、充分發揮新聞的功能和作用
高度重視新聞宣傳工作,支持新聞事業的發展,并身體力行,是我黨新聞工作的典范。他從青年時代起就對新聞實踐有濃厚的興趣,在長沙讀書時,受到資產階級革命派報刊宣傳的影響,就體會到革命報刊在革命運動中的作用。早在1919年,就參加了蔡元培創立的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是中國第一個新聞學會最早的會員之一,同年4月回湖南先后編輯《湘江論壇》、《新湖南》周刊、《新民學會會員通信集》。12月他又在北京創辦“平民通訊社”。1923年,和李達創辦了湖南自修大學機關刊物《新時代》月刊。1925年2月創辦了《政治周報》,他還給湖南《大公報》、上海《時事新報》、中國共產黨機關報《向導》等報刊撰寫新聞和文章。20世紀三四十年代,給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理論刊物《共產黨》、中共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主辦的《中國工人》,八路軍政治部主辦的《八路軍軍政雜志》,中共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延安)等報刊撰寫過發刊詞,并領導解放日報改版。擔任過中共中央宣傳委員會書記,指導黨的新聞工作。新中國成立后,為辦好《人民日報》、新華通訊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作過許多重要講話,僅在1983年出版的《新聞工作選》中就選載相關文章71篇。事實證明,是一個杰出的宣傳家和新聞工作者。他高度重視新聞工作、身體力行、明確了無產階級新聞事業的性質、作用和任務。
一是要求黨委要高度重視、堅持黨性原則。認為,辦報要堅持黨性原則。要加強黨委對報刊的絕對領導。這種領導可以分為三種形式,其一是“把新聞記者、報紙工作人員和廣播工作人員召集起來開個會,跟他們交換意見,告訴他們宣傳的方針”[1],使他們有所遵循,不致偏離黨所規定的方向。其二是根據中央政策,檢查新聞宣傳工作。其三是黨委第一書記親自抓社論,把握黨報宣傳的基調。尤其是黨報作為黨的喉舌,要無條件地服從黨的政策。
二是明確了無產階級新聞事業的性質、作用和任務。他要求新聞應是反映和指導政治、經濟、軍事的工具,新聞工作者應是革命工作的宣傳者和組織者。1944年3月2日,他在延安陜甘寧邊區文化教育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指出,我們地委的同志應該把報紙拿在自己手里,作為組織一切工作的一個武器,反映政治、軍事、經濟又指導政治、軍事、經濟的一個武器。在1925年12月5日發表的《〈政治周刊〉發刊理由》中,第一句話就提出,“為什么出版《政治周刊》?為了革命?!盵1]這是他對革命報刊的作用的扼要概括。1942年他在為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起草的指示中,教育全黨認識通訊社及報紙是革命政策及革命工作的宣傳者和組織者。1948年他在《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中進一步指出,“報紙的作用和力量,就在于它能使黨的綱領、方針政策、工作任務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廣泛地同群眾見面。”[2]1958年1月12日,他在給廣西壯族自治區負責同志的一封信中,對省委機關報的作用作了概括,“一張省報,對于全省工作、對全省人民,有極大的組織、鼓舞、激勵、批評、推動的作用。”[1]抗日戰爭時期、規定《解放日報》的使命為“團結全國人民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笨傊?,黨主辦和領導的報刊、通訊社、廣播電視臺等媒介應當是黨的宣傳工具,是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它的任務是宣傳黨的政策、貫徹黨的政策、反映黨的工作、反映群眾的生活;它的作用是使黨的路線方針、工作任務、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廣泛地同群眾見面,目的是團結、教育、組織群眾、實現人民群眾自己的利益。在軍事上,在幾十年的革命生涯和戰爭實踐中,他把馬列主義的軍事理論和新聞思想與中國軍事新聞宣傳工作的實際密切結合,極為倚重,純熟運用軍事新聞、出神入化地對人民群眾激勵動員與組織推動相融合,對中間力量趨利與曉理交互,對敵對勢力心戰與兵戰并用,軍事新聞的功效被發揮得淋漓盡致,成為發展自己、克敵制勝的無形力量。1949年4月22日,他親筆為新華社撰寫了《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怒橫渡長江》、《人民解放軍戰勝英帝國主義國民黨軍艦的聯合進攻》3篇稿件,對渡江戰役的過程進行了再現和戰爭不同階段的任務進行闡析,極大地鼓舞了己方士氣、打壓了敵人的氣焰。
二、新聞工作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原則、走群眾路線
首先,新聞必須具有真實性。新聞的生命力在于真實性。堅持新聞報道的真實性,是無產階級新聞宣傳工作的優良傳統,也是的一貫觀點。早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他就指出,“我們反攻敵人的方法,并不是多辯論,只是忠實地報道我們革命的事實。”[3]他深信事實勝于雄辯,報道事實,就是對謠言的有力反擊。他多次強調新聞的真實性原則。在肯定“文字和材料都要有鼓動性”的同時,又嚴禁扯謊,“例如,紅軍繳槍一千說成一萬,白軍有一萬說成一千。這種離事實太遠的說法,是有害的?!盵1]1945年,在黨的七大上,再次強調“不要吹、就是要報實數,實報實銷。”對于成績,勝仗是如此,對于錯誤,自然災害也要如實報道,“一點也不要隱瞞”[1]。后來,他再次強調,“敢講真話的人,歸根到底,于人民事業有利,于自己也不吃虧。愛講假話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總是吃虧?!敝袊鐣髁x革命和建設的發展歷史已經證明,什么時候堅持實事求是的根本原則,什么時候就取得勝利;相反,什么時候違背實事求是的根本原則,就會失敗。新聞工作同樣如此。
其次,新聞工作要因時而異,因人而異。新聞要講求時效性,時效性是新聞的生命。新聞的要及時、快速,過時的東西則不成為新聞。所以,記者追求的主要目標應該盡可能地壓縮新聞事件的時間差。時間差越短,報道速度越快,就越能引起轟動效應。但是,對于宣傳,新聞工作要講究時宜。早在解放戰爭時期初期就指示我黨的新聞工作者,“描寫美蔣怎么厲害、怎么兇,這在七月以前是必要的,七月以后則不但不必要,且有副作用了?!盵1]在許多場合,快速的報道并不能帶來好的效果,甚至會相反。對此,主張:“對具體問題要作具體分析,新聞的快慢問題也是這樣。有的消息,我們就不是快登慢登的問題,而是干脆不登。比如新聞就是這樣,我們在報上不宣傳,免得傳播一些不成熟的,錯誤的經驗?!薄氨本滋炀蛯崿F了全行業公私合營,宣布進入社會主義”,“本來對這樣的消息就要好好考慮,后來一廣播,各地不顧本身具體條件,一下子就干起來,就很被動?!盵1]新聞的發表也要講實效,在條件、時機允許的范圍內,可以追求快速報道;但是一旦快速報道后會造成不利的后果,就應該放一放,壓一壓。轉貼中國論文聯盟-新聞宣傳工作還要做到因人而異。認為,宣傳新聞工作要能吸引人,奪人眼球。在材料的組合、撰寫上,首先,要作到軟與硬的統一。他認為,無產階級新聞宣傳機關,應該表現出共產黨人光明磊落的胸懷和無所畏懼的戰斗精神。因此,我們的報紙“要尖銳、潑辣、鮮明”,毫不吞吞吐吐,但是又“不能太硬、太硬了人家不愛聽”。因為,那種過于嚴肅的題材難以提起并維持群眾的閱讀興趣,其結果適得其反,所以應該而且“可以把軟和硬兩個東西結合起來”[1]。他表揚《文匯報》“搞得活潑,登些棋琴書畫之類?!痹谧珜懮?,要把“文章寫得通俗、親切、由小到大,由近及遠。引人入勝”,即便是硬材料,也給軟化了。其次,遠與近的統一。認為,要宣傳群眾,就得從群眾的生活實際出發,由近及遠。他要求報紙登新聞的次序應是“國內國際要少,只占3/10,本軍、本地、近地消息要多,要占7/10?!彼?,“《時事簡報》的新聞,特別的是近地的新聞,一定要是與群眾生活緊密地關聯著的,如牛瘟、禾死、米慌……都是與群眾密切關聯的,群眾一定喜歡看。凡屬不關緊急的事不刊登?!敝挥羞@樣,“才能引動士兵和群眾看報的興趣,取得我們所要取得的效果”[1]。第三,特殊與一般的統一。早在抗戰時期,就要求各級政治機關注意收集八路軍、新四軍中涌現出的典型的民族英雄事跡,認為“表揚這些英雄及其英勇行為,對外宣傳與對內教育均有重大意義?!盵1]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宣傳新聞報道中,通過媒體報道典型人物的優秀事跡,往往就猶如樹立了一面人民學習的旗幟,對普通的群眾會產生極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第四,正與反的統一。認為,報紙宣傳內容,就其性質而言,可以分為正面與反面兩類。正面的材料,旨在弘揚正氣,歌頌成績,贊美英雄,催人奮發;反面的材料,則是要揭露缺點,批評錯誤,控訴罪狀,壓倒邪氣。在他看來,這兩種材料對報紙來說同樣是不可缺少的。主張,“凡典型的官僚主義、命令主義和違法亂紀的事例,應在報紙上廣為揭發?!盵1]如果把它們封鎖起來、反而危險。因此,應該在思想領域中種牛痘,增強免疫力。也即是說通過宣傳工具“把毒草、把非馬克思主義的東西,擺在我們同志面前,擺在人民群眾和民主人士面前,讓他們得到鍛煉”[1],以增強其抵抗力。如果無視這種反面材料,專注于正面宣傳,就無法使群眾認識到社會現象的復雜性。不過在具體內容的安排上,正面的材料應居于主導地位,而且“在開展反壞人壞事的廣泛斗爭達到了一個適當階段的時候,就應將各地典型的好人好事加以調查分析和表揚,使全黨都向這些好的典型看齊,發揚正氣,壓倒邪氣。”[1]這一觀點對中國革命的宣傳、新聞實踐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第三,新聞工作要走群眾路線。新聞源于生活。新聞工作者要堅持走群眾路線。一是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一定的事實,一定的觀點,都不能是記者的憑空創造,而只能來自于群眾創造世界的實踐活動,這種觀點、報道是否正確又有賴于群眾的經驗。二是以平等的態度對待群眾。他要求新聞工作者要向魯迅學習,“魯迅的思想是和他的讀者交流的,是和他的讀者共鳴的?!盵1]三是真心做群眾的朋友,“而不是去做偵探,使人家討厭?!备嬲]記者,群眾在某種場合不講真話,不能怪群眾,而只能怪自己?!耙谡勗掃^程中和做朋友過程中,給他們一些時間摸索你的心,逐漸地讓他們能夠利用你的真意,把你當做好朋友,如何才能調查出真情況來?!盵1]“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盵1]既然新聞的本源是客觀事物,那就只有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才能全面客觀地認識,才能準確生動的報道。
三、新聞的撰寫要有科學的文風
非常看重文風,他把文風提高到黨風和學風的高度,認為文風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內容的表達,以至影響全黨全國。的演講和文章,都非常出色,不論是那一種體裁,均有準確性、鮮明性、生動性,引人入勝,別具一格。他所提倡的文風是中國作風、中國氣派,也就是民族的、大眾的、科學的為中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文風。他強調,“洋八股必須廢止,空調抽象的調頭必須少唱,教條主義必須休息,而代之一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盵3]他要求文章必須生動通順,合乎文法。他曾在一篇按語中批評:“我們的許多同志,在寫文章的時候,十分愛好黨八股,不生動、不形象,使人看了頭痛。也不講究文法和修辭,愛好一種半文言半白話的體裁,有時廢話連篇,有時又盡量簡古,好像是要讀者受苦似的?!盵1]因而要求新聞工作者寫出生動通順的文章,不故弄玄虛,才能讓廣大群眾喜歡和接受。同時,文章要具備尖銳、潑辣、鮮明的特征,表現出無產階級的戰斗風格。他指出,“我們必須堅持真理,而真理必須鮮明。我們共產黨人從來認為隱瞞自己的觀點是可恥的。我們所辦的報紙,我們黨所進行的一切宣傳工作,都應當是生動的,鮮明的,尖銳的,毫不吞吞吐吐,這是我們無產階級的戰斗風格?!盵1]
四、建立一支又紅又專的新聞隊伍
新聞事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一支思想過硬、素質優良的新聞工作隊伍。1957年曾說,為了建成社會主義,工人階級必須有自己的新聞記者隊伍。各省、市、自治區也要有自己的出色的報紙和刊物的編輯和記者。社會主義的新聞工作者要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事物,分析問題;新聞工作者是人民的公仆,要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要到群眾中去,到火熱的斗爭中去,經受鍛煉、取得實際的工作經驗;要謙虛,不驕不躁,先當學生、后當先生;要有廣博的知識,要學點哲學和政治經濟學,學點歷史和法學,學點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學點文學和邏輯;要有豐富的新聞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懂得宣傳藝術,能熟練地使用新聞武器,宣傳黨的政策,打擊敵人,教育群眾;新聞工作者應是政治家、社會活動家,要有政治家的眼光,高瞻遠矚,多謀善斷。
新聞思想是他歷盡畢生心血,由無數次新聞實踐歷練而成的思想精華,是思想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遺產。學習、繼承和發展新聞思想,對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事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充分發揮新聞的功能和作用,讓新聞事業積極、健康地服務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新聞工作選[M].北京:新華出版社,1983:3-214.
[2]選集:橫排版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
[3]選集:合訂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349-500.
[4]張昆.論新聞思想體系[J].新聞傳播與研究,1994,(1).
[5]吳敏.淺析新聞思想的時間觀[J].法制與社會,2007,(6).
[6]李國民.論新聞思想的特色[J].理論觀察,2006,(4).
[7]王木林.新聞思想研究綜述[J].中共珠海市委黨校珠海市行政學院學報,2003,(2).
[8]喬尚云.堅持新聞思想和新聞工作的群眾路線[J].思想研究,2001,(5).
- 上一篇:黃船釘事跡讀后感
- 下一篇:消防部隊上半年個人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