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時代的馬克思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優化
時間:2022-08-30 04:02:00
導語:學生時代的馬克思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優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國正處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時期,優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擴大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提高大學生自我選擇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意識是當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歷史使命。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優化
縱觀學生時代的馬克思的思想發展歷程,不難看出馬克思生活學習的環境對他的成長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欣逢一個嶄新的時代,誕生于受法國大革命影響的城市,良好的家庭教育,父親摯友的深刻啟迪,民主進步的學校環境共同構筑了馬克思得天獨厚的成長氛圍。
歷史上任何一個偉大人物的產生,都是他那個時代的產物,馬克思當然也離不開他那個時代的洗禮。19世紀30~40年代的工業革命帶來了生產力的飛躍發展和整個社會面貌的巨大變化。隨著資本主義工業迅猛發展,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固有矛盾日益暴露和激化,一些有識之士開始關注和思考時代提出的新的課題。相繼出現了以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為代表的古典政治經濟學理論、以圣西門、傅立葉為代表的空想社會主義理論以及康德、黑格爾的古典唯心主義哲學。這些理論研究成果具有積極的因素,但又不可避免地帶有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馬克思恰逢這樣需要理論巨人又不斷產生理論巨人的時代,為馬克思創立嶄新的理論體系提供了契機。馬克思的誕生地萊茵省在當時具有較強的資產階級民主氣息。受法國大革命先進思想的影響,經濟的繁榮和政治的發展促使這個地區形成了崇尚自由平等的文化傳統。馬克思生活在這種民主運動的革命氛圍中,為他創立科學的理論體系奠定了扎實的思想基礎。
馬克思的父親以自己的淵博學識和優秀品格,極大地影響了青少年時期馬克思的思想意識傾向。他是一位有名望的律師,博學多才,正直善良,除精通法律外,還有較高的文學素養,他很推崇自由主義思想。從父親身上馬克思既學到了淵博的知識,又學到了為人的道理,父親對他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他終身受益。馬克思還從鄰居馮·威斯特華倫男爵那里得到不少的教益。他是一個十分有教養的人,酷愛文學,特別喜歡莎士比亞的作品和古希臘的詩篇,具有自由主義思想傾向,能流利地講英語、法語、西班牙語和拉丁語,知識非常廣博。幼年的馬克思常到他家里去,從他那里受到了啟蒙教育,對馬克思的人生具有重大影響。
學校是建立在一定社會關系基礎的社會組織體系,是專門從事培養人才的特殊單位。良好的學校環境對學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健康成長產生積極的影響。馬克思在威廉中學學習時,一批才華橫溢、崇尚科學和理想、具有自由思想并厭惡專制制度的進步人士對他世界觀的形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為馬克思科學世界觀這幅壯麗畫卷的形成,鋪上了一層厚厚的底色。當馬克思剛進入波恩大學時,正值普魯士政府對民主、進步運動的鎮壓高峰,校園里取締了各種學生的政治組織。馬克思與同鄉會的同學聚眾喝酒,通宵達旦地喧鬧,熱衷于參加決斗。馬克思的父親不忍看到他在這樣的環境中沉淪,將他轉入柏林大學。柏林大學雖然在普魯士專制政府的控制之下,但這里的學者們精神活躍、思想解放,自由、進步、民主的氣氛占據著支配地位。
良好的家庭環境、充滿矛盾和挑戰的社會環境和自由、民主、進步的校園環境造就了志向遠大、勤奮努力的青年馬克思。他在中學時就播下了解救全天下受苦受難的勞動群眾的種子,立下了要做人間的普羅米修斯的遠大志向。
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的客觀基礎。一般意義上,環境包括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精神環境,其中社會環境對人的思想政治品德起決定作用。因為人的本質是各種社會關系的總和,人的思想是社會存在的主觀反映,并隨著社會存在的發展而發展。
我國現在正處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時期,當今國際、國內的政治、經濟、文化構成了當代大學生成長的社會環境。世界正在向多極化方向發展,經濟全球化進程在日益加快,國際間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再不加強,世界科學技術的進步更是日新月異,國際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國內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帶來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巨大進步。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日益改善,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豐富。所有這些都對人們的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給當代大學生思想的形成帶來了積極和消極的影響。
當今激烈競爭的國際環境和我國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造就了新一代優秀的大學生。他們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社會主義。他們志存高遠,立志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廣闊舞臺上,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展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創造無愧于偉大時代的業績。他們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基礎,興趣廣泛,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新科學、新技術的能力強,勇于接受挑戰。他們思想活躍,求新意識較強,善于通過多種方式獲取新信息。同時,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也給大學生的思想帶來了消極的影響。隨著改革的深入,開放的擴大,我國與世界的交往和聯系越來越密切,西方思想文化、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給大學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響。國內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分配方式的多樣化也帶來了困惑和思想壓力。現實社會中的一些不良現象和不正之風也造成了較壞的影響。計算機網絡正在極大地改變著高校師生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交往方式、娛樂方式甚至是語言習慣,大學生在互聯網上獲取大量知識和有益信息的同時,暴力、金錢、色情、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消極,頹廢的內容充斥其間,嚴重影響大學生的成長,造成了他們價值觀念的迷失和蛻變。我國古代有“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形象而深刻的描述。優化和開發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營造有利于大學生健康成長環境,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責任。
首先,要依靠政府行為和社會動員,優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宏觀環境。宏觀環境主要是指社會環境,它由占統治地位的社會經濟環境、政治環境、文化環境構成。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生產活動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物質資料的生產和再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它一方面為人的精神活動提供物質支持,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經濟前提。另一方面,人們在經濟活動中形成的生產關系以及人們在生產關系中的不同地位又決定了人們不同的價值取向和思想境界,影響和規范人們的政治立場。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經濟環境歸根到底起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努力提高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為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物質基礎。黨、政府與有關主管領導部門一方面要加強組織管理,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完善社會政治環境;另一方面要倡導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和正確的輿論導向;加強領導立法,整治貪污腐敗,嚴懲違法犯罪;整頓社會秩序、強化社會治安;加強環保意識的宣傳,普及環保知識,以確保社會宏觀環境積極因素的增長。
其次,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建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觀環境。微觀環境主要是指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工作環境等。家庭,作為社會的細胞、社會生活的基本單位,是最先對人實施教育和影響的地方,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師。家庭環境的熏陶,不僅影響子女的個性發展,而且對子女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和確立,起著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和開發家庭環境的教育資源,使其更好地為子女的健康成長服務。學校環境作為社會環境的一部分,是大學生成長的大熔爐。良好的校園環境對學生思想政治品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校園環境包括校園物質環境、校園文化環境和校園人際環境。校園物質環境的內容很廣泛,學生宿舍、食堂、圖書館、操場、教室等硬件設施和環境布置都能對學生產生無形的影響,滲透著一定的審美文化意蘊。它們的直觀形象、獨特的裝飾、高雅的布置,給人以美感和藝術享受,一幅畫、一句名言、一個警句、一條標語,能給學生傳遞富有教育意義的思想信息,催人奮進,助人自律。校風是校園文化的本質表現,通過師生園工的精神面貌、治學態度、工作作風等反映出來。教風是基礎,學風是中心。良好的教風對學生的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風氣的形成起促進和推動作用。優良的學風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品格,磨煉人的意志,增強集體的凝聚力。制度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手段,能約束和規范人們的行為。制度文化環境對學生的思想行為有調節、約束、規范和導向作用。校園文化是指以學生為主體、以校風為靈魂的第二課堂、社團活動、課外文體活動與社會實踐教育。這種教育活動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自尊需要,歸屬需要和成才需要,對學生知識的拓展,能力的培養、情操的陶冶、思想品德修養起積極的促進作用。
第三,利用新技術手段,擴大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建設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利用大眾傳媒、國際互聯網為教育載體,為大學生創辦紅色網站是一種積極有益的嘗試。發揮黨和政府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領導作用,形成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環境系統。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是個系統,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建設也是個系統工程。現代社會,經濟環境成為強勢,人們對經濟利益的追求和價值觀的多樣性,暴露出傳統的單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弱點,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傳遞。因此,強化思想政治教育離不開對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系統建設。
第四,增強教育引導,提高大學生自我選擇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意識。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論認為,人們接受環境的影響不是消極的、被動的,而是一個積極的能動過程。人在一定條件下都會做出自己獨特的反映和選擇。人在環境面前具有主觀能動性。人可以通過實踐活動改變環境,改變思想道德狀況。教育環境的建設與受教育者的主體素質是相互依賴的,提高大學生自我選擇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意識有利于提高大學生面對復雜社會環境時的辨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抵制不良環境因素的誘惑。隨著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發展,媒介環境和網絡環境提供的信息量大,性質復雜,如果大學生在信息選擇上沒有正確的態度,不主動選擇積極的有益信息,必然導致不良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