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思想政治課自主學習“四環節”教學法的實踐與思考

時間:2022-08-30 04:16:00

導語:中學思想政治課自主學習“四環節”教學法的實踐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思想政治課自主學習“四環節”教學法的實踐與思考

隨著教育體制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泉州市普教室政治組在借鑒和吸收各地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引導自學----組織討論----精講解惑----實踐提高”的自主學習“四環節”教學法。經實驗,我們認為此法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能達到知--情--意--行的高度統一,知識--能力--覺悟的緊密結合,具有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一、“四環節”教學法的理論依據。

“四環節”教學法是主體性教育理論實踐的新手段。主體性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的主體,教學活動必須是教育對象積極的、主動的創造性理解掌握運用課本知識,發掘潛能,提高能力,達到個性的和諧發展。教師是教的主體,通過教師的必要的、及時準確的方法指導使教育對象更快捷、更牢固的掌握知識技能,“授人予漁”。“四環節”教學法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貫穿于教學之中,體現在各個環節之中,在實踐中,有利于發揮教師主導與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及教師準確把握二者在教學中的比例分配,努力使課堂45分鐘效益最優化,減輕學生負擔。

二、“四環節”教學法在實踐中的運用

1、引導自學在教學中的地位

“引導自學”是學生在教師直接或間接的引導下,通過學習教材,積極思考,主動地發現問題,解決基本問題的環節。“導”是方法指導,“學”是學生學習教材。導是手段,學是目的,體現了受教育者的自覺性、主動性、自愿性。

引導自學分為課前引導自學和課堂引導自學,課后引導自學

課前引導自學,是通過教師在課前編制反映重難點的提綱,指導學生預習新課,發現問題,解決較易問題。提綱應當少而精,切中要害。

編制自學提綱應注意“四性”即靈活性、生動性、趣味性、層次性。

課堂引導自學就是教師在課堂面向全班、小組、個人進行必要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的指導,使學生準確地掌握閱讀方法、分析方法,高效率地完成自學任務。教師可以用課堂前幾分鐘,講解本環節的重要性;課題在本教材中的地位及應掌握的程度和重難點。必要的設疑可以幫助學生明確應掌握的重點和難點,提高注意力。

教師設疑應注意:第一、意旨要明確,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第二、難易適度,而向全體學生,使差生有進步,優生有提高。第三、有現實性,與社會生活、學生實際緊密結合,引發學生思考。

必要時教師可讓學生自己設疑。

課后引導自學是教師布置一定量的練習,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知識,及時使學生將知識運用于實踐之中。

2、組織討論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關鍵環節。

“組織討論”教師針對學生自學過程中遇到的疑點或者學生自學不能解決的問題,組織學生各抒己見,通過激烈的爭論使學生在自學階段的認識得到深化、鞏固、更正,進一步探求新知的過程。它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和創新精神的關鍵所在。

可按下列步驟:

第一步:討論準備。師生更新教與學的新觀念,認清討論在教學中的必要性。

第二步:選擇議題。議題的選擇應符合課題的需要,學生的實際。議題的選擇,可圍繞“五點”:1、分歧點,學生之間或師生之間出現分歧問題時;2、難點,學生不易理解時;3、聯系點,課題與現實生產,生活相互聯系時;4、混淆點,知識點之間相近,容易混淆時;5、矛盾點,課題中的觀點與現實社會現象相互矛盾時。

第三步:進行討論。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討論形式。如分組討論、全班討論或師生對話討論等。

第四步:結束討論,歸納總結,針對學生對議題的討論情況進行比較歸納得出正確結論。

3、精講解惑是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重要環節。

“精講解惑”是教師根據討論過程中發現的共性問題,對學生未解決的重點問題進行必要講解,幫助學生解惑,準確掌握知識的教學環節。它是建立在學生討論中矛盾效點充分暴露,教師對教材的知識脈絡及重難點準確把握的前提下,教師用最短的時間,借助最切合實際的教學手段進行的必要的講解,突出重點,解決矛盾,開拓學生思維空間,使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為實踐打下緊實的基礎,務必切中要害、“針弊時砭”、“對癥下藥”。精講過程中應根據課題內容特點選擇恰當的方法。學生能理解的知識點應略講或不講。

4、實踐提高是課堂教學的升華和最終目的。

“實踐提高”是學生熟練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后,運用于實踐活動,解決實際問題,在實踐中提高能力的過程。

實踐在學校,家庭和社會都可進行,通過學生自主的實踐完成課堂作業和課外作業來實現。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緊密配合,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環境。如學生記者要求學生訪問典型人物,深入調查社會現象,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幫助學生提高辨別是非能力,培養健康的心理,區分光明面與黑暗面;結合《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組織思想政治督查小組,培養學生自律能力;訂閱雜志、報刊,收看電視網絡等拓展學生知識面和課本知識的運用能力;配合學校德育工作,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體驗與教材的結合,促進理論的內化,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一、四個環節不應是孤立的,而是彼此相聯,相互交融的。四個環節既層層推進,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到實踐的完美結合,又體現學生知識----能力----覺悟的內在需要和身心發展的規律。在實際運用中,這四個環節很難面面俱到,不同環節的時間劃分應根據教學內容和不同年齡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生基礎的好壞來確定。四個環節之間相互交融的,自學、精講、實踐離不開討論,在討論中自學,精講討論都是必要的。討論體現了民主和睦的教學氛圍和新型的師生關系,它像一條線橫穿整個教學環節之中,把四個環節連成一體。討論是師生、學生關系的“潤滑劑”,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和教師主導作用的橋梁和紐帶。

第二、正確處理教學內容與“四環節”教學法之間的關系。首先,課堂教學的內容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決定了學生主體作用和教師主導作用在教學中是互動的、協調的。而“四環節”教學法就是在這個內容的要求下提出的,是新形勢新時期教改的內在要求。其次,自主學習“四環節”始終作為模式出現,不能代替教學內容,而只是實現教學內容的手段,實際運用中,防止過份地強調這個形式。而變成“形式化”、教條化,忽視教學內容的決定作用,所以在教學中既要發揮它對教學內容的積極影響,又要克服不顧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生搬硬套。

第三、學習小組的組建與激勵機制并重。制定小組討論紀律,發揮小組成員間的監督作用是十分必要的。教師應調動小組長的積極性、創造性,樹立小組長的威性。教師及時了解小組討論中遇到的問題與困難,及時給予糾正或肯定,尋求改進辦法。

第四、預習提綱、課堂練習、課后練習的布置一定要適度。預習提綱,應有利于學生鉆研教材,課堂練習側重于突出重點,課后練習應側重于鞏固知識,把課堂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中,三者都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關鍵因素,是對學生自覺性和自律能力的考驗。

第五、正確處理優生和差生的關系。教學過程中要始終兼顧優生和差生,自學提綱要難易適度,討論時要充分發揚民主,鼓勵學生大膽發言,一般說優生較大膽,差生不太主動,對差生應設較易問題,進行必要的鼓勵,調動他們參與教學的積極性,課后應主多接觸差生,了解他們的想法,糾正錯誤觀點,消除差生對教師提問的恐懼心理,增強自信心。

第六、正確處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新的教學方法,需要新的師生關系,“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這就要求教師轉變觀念,放下架子,深入了解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在教學中注意把培養積極學習的情感放在重要地位,通過與學生平等、親切、無拘束地交流,使課堂氣氛溫馨宜人,熱情積極,學生才能“親自師,信其道?!?/p>

四、效果評估

1、“一言堂”變成“多言堂”,課堂煥發勃勃生機。積極發言的學生大大增加,觀點新穎,涉及面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主動性明顯增強,大大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布置作業的數量減少了,學生的負擔減輕,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進一步提高,克服了對教師的依賴心理。學生在課后能主動完成作業,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復習功課,預習新課,使自己更能表現自己,不懂的通過學生自己討論、師生討論就能完成,教師能準確的把握課程進度。

2、教師努力的鉆研教材,思考教材,提高了授課質量。舊教學法已不適應新的教學要求,原來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單一型教學方式,學生是被動的,現在學生是主動的,學生的思維潛能得到發揮,教師沒有一定的基本功是很難勝任的。

3、改變了師生的敵對狀態,逐步形成了平等和睦、友好的新型的師生關系。

4、改變了政治課死記硬背的應試意識,教學質量大大提高。成績評估根據平時成績和期中期末考試成績來評估,平時評估根據學生表現進行,如作業,課堂表現等。

五、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我校屬于農村中學,實驗中遇到了一些困難。首先,新教法的要求與教師素質提高和觀念更新還有一段距離。其次,新教法的運用與學生素質偏低和舊學法的改變還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如引導自學,有的學生依賴心很強,自覺性較差,討論中能熟練掌握教材并挖掘教材知識點的能力還不夠高,還未完成從死記硬背中解脫出來。再次,新教法的要求與教學手段及教學設施的需求還需要一個過程。另外,傳統的考試制度使教師和學生都不能擺脫應試思想,平時不重視,考前搞突擊的現象還很嚴重,端正思想政治考試的態度還需要一個過程。

總之,自主學習“四環節教學法作為一種新方法、新模式出現,實行之初,成效是顯著的,但仍存在一定問題和困難。面對機遇和挑戰,我們將堅定不移推進思想政治課堂改革,為素質教育的大廈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