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環境良好心理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04 03:21:00
導語:營造環境良好心理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試行)在關于課程改革的目標中明確規定:“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要使學生……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毫無疑問,要達到這些目標,必須依靠課堂這一主要陣地。如何在課堂教學中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是每個教師都必須經常關心和不斷探討的問題。作為一名中學政治教師,筆者對如何在高中政治課課堂教學中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進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得出了以下一些粗淺的體會:
一、教師必須塑造良好的個人形象
課堂心理環境誠然是課堂中所具有的,但不是在課堂教學的四十多分鐘就能營造好的?!肮Ψ蛟谠娡??!蔽覀儜摽吹?,影響課堂環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僅有課堂之內的各種因素,而且有課堂之外的各種因素。
從社會學的視角來看,教師是特定范圍內的一種公眾人物,必須具有良好的形象才能被大眾(學生)所接受。從教育學的視角來看,教師的職業特點要求教師以自己的氣質來熏陶學生的氣質、以自己的靈魂來塑造學生的靈魂。無論在課內還是課外,教師的形象和人格力量都是首要的教育資源。因此,每一名教師都有必要不斷雕琢自己的個人形象。根據筆者個人的體會,塑造好教師個人形象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努力:
1.教師應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最優秀的教師當然應該具有最高尚的品德。但是,坦率地說,在目前社會這個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中,完全不為名利所動而舍己奉獻的人畢竟只是少數。但作為一個優秀教師,至少應當遵紀守法、愛崗敬業、恪守教師職業道德。如果你因違法而進過看守所,那么,無論你的課上得多好,你都會為學生所不恥。當然,如果你嗜賭成性、或者見危不救、或者濫收費用、或者斤斤計較……,那你的形象也絕對好不到哪里去。
2.教師應具有愛心
具有愛心是東西方文化共同推崇的品格??鬃釉疲骸叭收邜廴恕保幻献釉疲骸袄衔崂弦约叭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佛家要求出家人“以慈悲為本”;西方思想亦倡導人們具有“博愛”之心。盡管這些思想之間存在一些差異,但是,作為高尚的人,應該具有愛心,則是它們共同的理念。
師愛能使教師的形象變得崇高。這個世界變化很快,作為教師,盡管我們兢兢業業地工作著,但部分學生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還是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有時候會使我們極端憤怒,有時候則使我們感到不知所措。這時候,我們不妨問問自己:如果這些問題出在我自己的親生孩子身上,我該怎么辦?按照這樣思考以后得出的結論去做,至少我們在出發點上便沒有錯誤了,即使在處理方式上出現錯誤,家長和社會也肯定能原諒我們。因為我們確實是問心無愧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真正的師愛是要愛那些個性、品德或成績具有缺陷的孩子。因為,聰明、活潑、聽話的孩子人人都會去愛,教師去愛他們是理所當然的。所以說,一個教師,如果只愛這些“好”孩子,就說明這個教師的愛還只是停留在一般人愛的水平上。而接受能力弱、個性或習慣不太好的孩子是一般的人所不愛的,真正需要愛的正是這些人,教師對他們的發自內心的愛才是真正的師愛。
3.教師應具有高超的學識水平和能力
精通自己的專業是教師個人形象中最基本的一個方面。
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己得有一桶水。”現在我們又說:“要使學生得到一杯水,教師自己就得是一條常流常新的小溪?!弊鳛楦咧姓谓處?,既要能深入淺出地剖析本門課程的基本理論并熟練地運用它們解決實際問題,又得熟悉經常發生的時事問題。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深入鉆研課程標準和高考要求,而且還得對政治的相關學科廣泛涉獵、深入研究,系統掌握中學政治課所涉及的內容體系及其最新發展動態。在教學中高屋建瓴、成竹在胸,能結合國際國內最新形勢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創造性地實施課程。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還必須熟練地掌握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基本規律并能用之于實踐。這不僅要求我們認真學習相關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而且要求我們善于向我們周圍的各位同仁學習,不拘一家地博采眾長,尤其是要借鑒一些名優教師的教學技巧和方法,并在實踐中不斷提高。
專業水平不夠的教師是很被學生看不起的。錢鐘書先生在《圍城》中就曾調侃過:“西洋人瞧不起東方人,富人瞧不起窮人……全沒有學生瞧不起先生那樣厲害?!?/p>
4.教師應具有幽默感
課堂中不能沒有笑聲?;透阈倘荒苷{節氣氛,而幽默卻更具魅力,更受歡迎,因為它閃耀著智慧的光芒。而且,幽默以通達、寬容等高雅的生活態度為基礎,所以它的魅力幾乎是無法抗拒的。一個教師如果充滿著幽默感,其談吐自然莊諧并陳、雅俗共享,從這樣的教師身上,學生不僅能夠體驗到寬松愉悅的心理態度,在輕松之中進行深刻的思索,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和生活質量,而且能夠潛移默化地學習到超脫的人生態度和寬廣的處世胸懷,這絕不是一時一地的所得,而是受益終生的美事。
教師良好的個人形象和人格魅力當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塑造和形成的,這要求教師長時期堅持不懈地律己修身,精益求精地鉆研專業知識,朝著“德藝雙馨”的目標鍥而不舍地努力,以使自己的個人形象和人格修養日臻完善。
二、教師必須正確處理和學生的關系
1.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教師的牌位是和“天、地、君、親”一同掛在神龕上面接受膜拜的。受這種文化的影響,廣大教師都覺得師道尊嚴不可侵犯。其實,強調教師的人格尊嚴不可侵犯,并不是什么錯誤,但問題是,長期以來,我們對教師的尊嚴強調得有些過分,而對學生的權利關注得卻還不夠。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在關于教學過程的內容中明確規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
上述內容中,“積極互動”、“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尊重學生的人格”等提法都要求我們樹立民主、平等的學生觀。無論是在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中還是在課外的師生交往中,我們都應當更加尊重學生,把學生擺在一個與我們更加平等的地位,積極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需求,不但要把自己視為學生的長輩,更應當把自己視為學生的朋友。要堅決拒絕高高在上,讓學生敬而遠之的做法。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而和諧的師生關系是營造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的最基本的條件。
2.全方位地關懷學生,建立親密的師生感情
俗話說:“親其師則信其道”。真摯深厚的師生情感,是開啟學生智力和美好心靈的鑰匙,是激發學生追求真理的動力,更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關鍵。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使教學活動溫馨親切,生機盎然。這時,教師的一抹和靄的微笑,一個期待的眼神,一句贊揚的話語,都會使學生感到如沐春風,使他們的心理處于最佳狀態,油然而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高中學生年近十七八歲,正是學習知識、學會做人的關鍵時期。同時他們又正值青春發育期,常會遇到各種問題,如與同學、老師和家長的關系,生理上、心理上、情感上的困擾等等,而人格的逐漸獨立和“面子”觀念又使他們不愿將這些問題坦露出來。這就很容易導致他們心理失衡,從而影響身心健康和學習效果,甚至對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因此,真誠地關注學生,在和他們的交往中巧妙而正確地引導他們對各種矛盾勇敢地正視、積極地化解,減輕自身的心理壓力,保持平衡、健康的心態,既是作為一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建立親密的師生感情的良好契機。
當然,作為政治教師,我們本來就忙,而且,由于政治課課時較少,因而與學生接觸的機會也不是很多,所以有很多政治教師覺得沒時間和精力去關心學生。其實,只要我們下定了決心,就總能找到解決的辦法。譬如,我總是在上課前提進入教室,充分利用政治課課前的十分鐘,與學生們說說話,聊聊天,關系就融洽了不少。還有,課堂上我一有時間就拿著座次表,設法記住幾個學生的名字,以后能夠被我叫出名字的學生都特別高興(因為通常只有班主任才能叫出他們的名字),與我之間的距離又拉近了很多。
三、教師設計課堂教學過程時必須同時考慮到營造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
課堂教學的全部過程都是在一定的環境氣氛中進行的,這種氣氛盡管看不見摸不著,但對教學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筆者在一次聽課活動中曾見過這樣一幕:一個化學教師在有兩百多名教師聽課的情況下給一個班的學生上公開課,首先作了一個演示實驗,然后叫一個座在前排的學生簡單描述實驗現象,這個學生竟然說不出來。可見緊張的心情給人帶來的負面影響之大,也可見營造寬松、愉悅的心理環境對提高教學效率是多么重要。
那么,怎樣才能營造寬松愉悅的課堂心理環境呢?
1.加強與學生的課外交流,將教學環節適當向課外延伸
營造寬松愉悅的課堂心理環境首先得精心備課。但是,備課絕不僅僅是鉆研課程標準和教科書,還包括充分了解學生方面的情況:學生的學業基礎、學習目的、學習動機和政治學科在學生思想中所占有的位置;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興趣愛好、知識接受能力;學生的家庭情況、身體狀況及心理特點等等。只有全面了解學生的情況,才能恰當選擇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另外,教師在課外常與學生交流,也有利于將學生的所見所聞所歷所感開發成新的課程資源。
2.在引入新課上很下功夫:激發興趣,巧設懸念,營造積極思考的課堂氣氛
我們在觀看電影、電視時不難發現:凡是精彩的電影、電視劇和文藝晚會,其開頭一般都是引人入勝的。課堂教學也是如此,一堂課的好壞,往往與教學環節中的新課引入關系密切。一個好的課堂引入,將會使教學活動事半功倍。
學生的學習愿望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產生的,激發興趣,巧設懸念能極大程度地提高了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其學習興趣和探究熱情。高中政治課方面的知識,大千世界中舉目皆是,只是學生往往留心不夠,一旦被教師點化出來,往往能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所以,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設好情景,不著痕跡地將學生引入到對新課的學習中來。
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據新的課程標準編寫了新的高中政治教材,新教材中設計了大量的背景材料和供學生探究的問題,教師完全可以不拘泥于課本,結合實際情況對這些問題加以適當的改造,作為引入新課之用。
3.改變知識的呈現方式,營造熱烈的課堂氣氛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在關于教學過程的內容中明確規定:“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采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p>
在政治課教學中,我總是盡可能地采用多媒體課件的方式呈現出教學內容,從一些優秀的電視節目中攝取一些很有價值的素材,借助于畫面和音響給學生造成強烈的感官沖擊,使得課堂氣氛更為熱烈,使學生對知識的感受和記憶更加深刻。
4.設計難度合理的問題,引導學生爭論和探究,營造活躍而又有趣的課堂探究氣氛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在關于課程改革的目標中明確規定:“……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币虼?,在教學中我們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欲罷不能”地自主探究。
讓學生自主探究,首先要設計好問題的難度。難度太大的問題,學生會望而卻步;而難度太小的問題,學生又會覺得不屑和乏味。一定要將問題設計成學生“跳一跳能夠摘到的果子”,這樣,學生才既不會感到畏懼,也不會感到乏味,從而產生解決問題的興趣。而且,這樣能使學生每解決一個問題都具有成就感,既愜意又能產生迎接進一步挑戰的信心和勇氣。
吸引學生探究的方式也很重要。我的做法是:課堂上適當給予學生一定時間用于討論,同時,還自主開發了一門名為“政治辯論”的校本課程,以政治課上的某些問題作為辯論課題,以辯論比賽作為基本形式,吸引對政治課具有興趣的學生參加。要求參加辯論者組成團隊,自主搞好分工合作,課后自主搜集各種資料,辯論時自主發言,教師僅在辯論完畢后作出總結和點評。參加者自始至終興趣盎然,終日樂此不疲,并覺得從中學到了不少知識。
- 上一篇:糧食局糧食清倉查庫實施方案
- 下一篇:地方黨委黨建工作責任制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