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歷史經驗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04 04:16:00
導語:思想政治歷史經驗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我們黨領導革命和建設的全部歷史證明,掌握思想教育,是團結全黨進行偉大政治斗爭的中心環節;思想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新中國思想政治工作50年曲折發展的歷史也充分表明,能否有效發揮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環節”和“生命線”的作用,取決于對我國國情、黨的中心工作、人的思想行為活動特點及思想政治工作自身規律四大要素的科學把握……
一、正確把握國情,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復雜性、艱巨性
早在民主革命時期,就指出:“認清中國的國情,乃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的依據?!保ㄗⅲ骸哆x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3頁。)我國生產力發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多種經濟成分和各種利益群體的同時并存,決定了意識形態領域必然呈現多種思想觀念相互碰撞、矛盾斗爭錯綜復雜的局面,這構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觀前提。
其一,意識形態領域與社會存在復雜性特點相聯系的各種思想觀念多樣并存,人們的思想道德觀念千差萬別。正確把握馬克思主義一元指導地位和各種思想多樣共存的關系,是思想政治戰線一項長期任務。建國初期,劉少奇就根據我國新民主主義國情,提出必須從意識形態多樣性的實際出發,既堅持無產階級思想的領導地位和發展方向,又照顧允許其它非無產階級思想合法存在的現狀。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基于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國情,以及人們思想活動的新特點,我黨提出“從杜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從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實際出發,把先進性要求同廣泛性要求結合起來,”(注:《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1999.9.29。)“根據不同對象的情況,不同時期的實際,講究道德的層次性,注意工作的漸進性,明確區分應當提倡的、必須做到、允許存在的和堅決反對的,既照顧多數,又鼓勵先進”,“努力尋求道德建設與經濟政策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注:《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79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性、方向性與務實性、靈活性高度統一起來,徹底克服和糾正了長期以來脫離我國歷史發展階段及工人思想實際的單一化、簡單化、款條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其二,意識形態領域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始終存在,正確認識和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是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復雜課題。三大改造完成后,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一方面指出革命時期急風暴雨式的群眾階級斗爭已經基本結束,要求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主題;另一方面,他又強調“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在意識形態方面誰勝誰負的問題,還沒有真正解決”,“政治戰線上和思想戰線上的階級斗爭還很尖銳”。(注:《選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417-418頁。)進而于八屆三中全會重提兩個階段、兩條道路的矛盾是主要矛盾,要求開展思想政治戰線上的社會主義革命,從而極端夸大了意識形態領域階級斗爭狀況,嚴重混淆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混淆了政治問題和學術問題的界限、政治斗爭、政治批判取代了說服教育。歷史和現實表明: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階級斗爭已經不是主要矛盾,意識形態領域存在的矛盾大多數已不具有階級斗爭性質,“必須正確認識我國社會內部大量存在的不屬于階級斗爭范圍的各種社會矛盾,采取不同于階級斗爭的方法來正確地加以解決”,(注:《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87頁。)反對把階級斗爭擴大化的觀點。同時,“對敵視社會主義的分子在政治上、經濟上、思想文化上、社會生活上進行的各種破壞活動,必須保持高度警惕和進行有效斗爭”,(注:《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87頁。)反對淡化政治、淡化意識形態領域階級斗爭,忽視放棄思想斗爭的錯誤傾向。在對外開放條件下,警惕防范敵對勢力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滲透與顛覆活動,也是新時期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保ㄗⅲ骸对谥醒胨枷胝喂ぷ鲿h上的講話》2000.6.28。)
其三,正確開展黨內兩條戰線的思想斗爭,善于識別思想戰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反對“左”右兩種錯誤傾向的干擾,是我黨思想政治工作的經驗總結?!霸诮ㄔO社會主義的進程中,從1957年起的二十年間出現的錯誤,主要都是‘左’”(注:《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5頁。)。新時期開始后,鑒于以往思想政治戰線重右輕“左”,寧“左”勿右的沉痛教訓,鄧小平于1979年3月在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確定了對來自“左”、右兩方面錯誤思潮同時進行批判的原則,中央制定了進行兩條戰線思想斗爭的正確方針,根本扭轉了以往黨內思想斗爭中一種傾向掩蓋另一種傾向的片面性。從十年動亂結束到改革開放起步,再到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全過程中,我黨在兩條戰線的思想斗爭中,堅持從實際出發,有“左”反“左”,有右反右,不搞運動,不隨意上“綱”,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思想政治教育,開創了正確進行黨內思想斗爭的健康局面。在此基礎上,十四大明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左”、右錯誤的主要表現、危害和區分原則?!爸袊栌遥饕欠乐埂蟆保ㄗⅲ骸多囆∑轿倪x》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5、237、377頁。)成為全黨的共識。
二、統覽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全局,認識思想政治工作的戰略性、能動性
明確黨在一定歷史時期的中心工作是事關革命和建設事業全局的決定性因素,才能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正確的目標依據。中共八大對當時我國主要矛盾的分析,實際上提出了黨和國家中心工作轉向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任務。但1957年后,由于黨在指導思想上出現了脫離生產力發展的實際,一味追求提高生產資料公有化的程度和企圖“以階級斗爭為綱”來推動生產力發展的嚴重偏差,把政治和經濟對立起來,割裂開來,宣揚“政治可以沖擊一切、代替一切”,導致思想政治工作誤入歧途。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后,我黨“把四個現代化建設,努力發展社會生產力,作為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提出“發展才是硬道理”(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5、237、377頁。),“經濟工作是當前最大的政治,經濟問題是壓倒一切的政治問題”,“政治工作要落實到經濟上面,政治問題要從經濟的角度來解決?!保ㄗⅲ骸多囆∑轿倪x》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4-195頁。)把政治和經濟、思想政治工作和發展生產力有機地統一起來,從而使思想政治工作在適應時展的戰略性轉變中,找到了自身的位置。
為黨的中心工作服務,保證黨在社會主義時期各項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是思想政治工作能動作用的集中體現。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黨先后提出“思想戰線是社會主義革命中的一條極端重要的戰線”,“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經濟工作和技術工作的保證”。(注:《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大事記》,學習出版社2000年版,第86、88、98頁。)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我黨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高度指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戰略地位。提出“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一定要努力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其中“思想建設決定著我們的精神文明的社會主義性質”,“這是建設社會主義的一個戰略方針”,“將關系到社會主義的興衰成敗”。(注:《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5、30頁。)要求從整個世界的大局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大局的高度認識加強與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戰略意義,“這是保證我們黨始終做到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保ㄗⅲ海骸对谥醒胨枷胝喂ぷ鲿h上的講話》2000.6.28。)。
三、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規律,體現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學性、系統性
思想政治工作作為人們運用科學理論指導,自覺改造主觀精神世界的實踐活動,具有相對獨立和完整的科學體系及發展規律。1951年劉少奇首次提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思想政治工作這一特定概念才得以確認并廣泛使用。我黨明確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是黨的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努力摸索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和規律,使思想政治工作進一步科學化”。(注:《中國共產黨財貿企業基層組織工作暫行條例》1982.5。)《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在深刻總結歷史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結合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情況,闡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方針原則、規律和方法。從而大大深化了對思想政治工作本質特點和客觀規律的科學認識。
正規化、制度化建設是思想政治工作科學化的重要內容。中國共產黨執政后,立即著手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各級學校普遍建立黨組制度、宣傳網制度、高校政治工作制度。1951年初,中共中央《關于加強與間整各級黨委宣傳部的工作機構的指示》、《關于加強理論教育的決定》,初步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運行操作機制。六十年代調整時期,中央關于農業、工業、科研、教育等方面一系列工作條例中,專門對各部門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針、原則、目標、要求、任務等內容做出明確詳細的規定,在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探索上邁出重要一步。十年動亂結束后,我黨制定《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以立法的形式專門對黨的思想政治建設做出原則性規定。改革開放以來,先后制訂了《國營企業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綱要》、《關于加強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關于新時期軍隊政治工作的決定》、《關于改進和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決定》、《關于改革和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及有關思想政治教育實施細則,形成了全國范圍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網絡化的體系,健全完善了思想政治工作制度。
思想政治工作科學的確認和建立是新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發展史上的里程碑。20世紀50年代,軍委總政治部副主任傅鐘曾提出“政治工作是科學”的命題。隨著思想政治工作的撥亂反正,80年代初期,在全國范圍掀起一場關于思想政治工作科學化問題的討論,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對象、規律、特點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一致確認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門科學的論斷。1983年初,中共中央書記處委托、中組部、全國總工會、婦聯、共青團等聯合召開全國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組成全國職工思想政治工作領導小組,成立中國職工思想政治研究會,創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刊物,全面啟動了思想政治工作科學化進程。1983年7月,中共中央批轉《國營企業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綱要(試行)》,提出“籌辦以培養思想工作的領導干部為目標政治院?!?,并在有條件的大專院校增設政治工作專業。一年之后,在我國高等教育學科中誕生了思想政治教育專業,開創了以正規化方式培養思想政治工作專門人才的辦學模式。與此同時,思想政治工作理論研究也得到空前發展,研究領域由具體應用課題研究到基本理論探討;由微觀分析到宏觀指導;由本體理論到相關學科不斷擴展和深化,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根基,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走上科學化、系統化、正規化的發展道路。
四、立足人的思想行為活動規律,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
思想政治工作本質上是做人的工作,研究掌握人的思想認識特點和行為活動規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足點和出發點。建國初期整風整黨運動中,劉少奇提出:“由于中國革命的勝利,我們還應該注意另一些黨員情緒的變動”,“重新給他們以革命的教育”。(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二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版,第150-151頁。)中央《關于加強理論教育的決定》按照黨員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把理論學習劃分為初、中、高三級,循序漸進開展政治常識、理論常識和馬列經典著作的學習?!蛾P于加強干部文化教育的指示》要求防止克服思想政治教育中“不顧工農干部的特點和實際要求”的做法。在社會主義改造中,我黨把握中國農民和民族資產階級的“兩種積極性”和“兩面性”特點,把人的思想改造同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改造有機結合起來,在徹底消滅剝削制度的同時,實現了剝削者向勞動者的歷史轉變,成為我黨思想政治工作史上的又一偉大創舉。新時期開始后,提出要求從思想政治工作最基本和最本質的問題入手,深入系統地研究人的思想認識特點及其規律?!秶鵂I企業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綱要(試行)》突出以人為本的思想,把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的原則作為“檢驗我們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是否真正相信、依靠人民群眾的一個重要標志”。(注:《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第1088頁。)
思想政治工作作為調整人們思想行為來實現工作目標的能動方式,必須重視人的生理、心理、物質和精神需求這些支配人們思想行為的基本因素。物質利益是人的思想行為產生變化的經濟根源和物質基礎,充分運用社會主義物質利益原則,把發揚革命精神同堅持物質利益,解決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是建國以來思想政治工作的經驗總結。曾嚴肅批評化運動中忽視群眾物質利益,極大損傷人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從而導致黨與農民之間關系緊張的錯誤,要求“時刻想到自己的政策措施一定要適合當前群眾的覺悟水平和當前群眾的迫切要求。凡是違背這兩條的,一定行不通,一定要失敗。”(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十二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版,第159頁。)鄧小平在1978年中央工作會議上提出:“革命是在物質利益的基礎上產生的,如果只講犧牲精神,不講物質利益,那就是唯心論?!保ㄗⅲ骸多囆∑轿倪x》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頁。)改革開放后,我黨提出“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經濟手段結合起來”,(注:《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第364頁。)“共產主義思想體系的教育必須同實行馬克思主義物質利益原則緊密結合,必須同現階段按勞分配和其他社會主義原則相結合”。(注:《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第364頁。)
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多方面多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八十年代以來對思想政治工作實現形式和途徑探索中取得的重大突破。通過開展“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職工業余讀書活動;雙擁共建活動;文明城市、村鎮、行業、家庭創建活動;企業、村鎮、社區、校園文化建設;“講文明、樹新風”活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等一系列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途徑,充分開發調動群眾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動精神,把說理教育和形象化教育、有意識和無意識教育、灌輸教育和自我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力、感染力。
借鑒吸收心理學、教育學等理論、方法,遵循人的心理活動規律,掌握個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差異,促進人們思想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全面發展,是九十年代對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吨泄仓醒腙P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和《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把“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作為面向未來思想政治教育肩負的歷史使命。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表率作用和人格魅力是影響受教育者思想認識、行為方式的關鍵因素,也是當前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核心問題。新中國建立后,以、為代表的各級領導干部率先垂范的高度自律精神在全黨人民中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為我黨我軍優良傳統的作風的化身”。(注:《鄧小平文選》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25頁。)建立在良好的黨群干群關系上的黨的崇高威信是“60年代初期我們黨能夠經受嚴重困難考驗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注: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下卷,第1289頁。)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能不能以身作則,影響是很大的”,只有“要求群眾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眾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以實際行動為群眾做出表率”(注:《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1999.9.29。),才能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統一起來,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信服力和感召力?!拔覀兊睦щy在這里,我們的希望也在這里”。(注:《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第1090頁。)這是我黨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極為重要的歷史經驗。
- 上一篇:財政局扶持家禽業發展的通知
- 下一篇:干部選拔任用推薦調研報告
精品范文
7思想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