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發展趨勢論文

時間:2022-08-24 10:11:00

導語:資本主義發展趨勢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資本主義發展趨勢論文

[內容提要]康德拉季耶夫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蘇聯著名的經濟學家及統計學家,享譽世界的“長波理論之父”。他在20世紀初期運用歷史、經濟理論與統計學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對長達140年的資本主義經濟運行統計數列和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歷史材料的整體把握,提出了在資本主義經濟中“存在著平均長約50年的長期波動”的理論假設,將人們的視野引導到更廣闊的層面,為進行長期經濟預測的可能性提供了依據。研究康德拉季耶夫的理論觀點,準確判斷資本主義發展趨勢,特別是對于世界性經濟衰退和危機盡早作出預報,及早進行事先防范,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關鍵詞]康德拉季耶夫長波理論資本主義新趨勢

進入21世紀,經濟全球化開始呈現一種膠著狀態?!?·11”恐怖主義襲擊事件標志著美國以和平的純經濟手段推進資本跨國滲透的發展戰略已經走到極限;西方發達國家在各種借口下的貿易保護主義逐步抬頭。美國的新經濟泡沫、房地產泡沫的突然破滅、美元大幅度貶值以及最近的次貸危機和金融危機都表明,美國經濟的衰退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人們對于美國金融體系以及以美國金融霸權為基礎的世界金融體系的信任發生動搖。全球生態環境、石油能源、糧食等都顯露出危機。人們不禁要問,世界經濟是否正在面臨一場周期性的大危機?經濟全球化是否會被打斷?是否會出現逆轉?在這個大背景下,人們想起了在以往繁榮年代久被遺忘的康德拉季耶夫,想到他的資本主義長波理論。

尼古拉·季米特里耶維奇·康德拉季耶夫是蘇聯著名學者、經濟學家和統計學家,在20世紀20年代,他在大量實證研究的基礎上確定資本主義經濟存在周期性的長期波動,創立了長波理論。從而享譽國際經濟學界,被尊稱為“長波理論之父”。在他的理論創新基礎上,國際范圍內形成并發展起長波理論經濟學派。1939年,經美國經濟學家熊彼特提議,世界經濟學界正式接受了“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這一術語,普遍用它指稱經濟成長過程中的長時段波動??档吕疽虻睦碚撠暙I因此被載入世界經濟學發展歷史。

一、長波理論的提出

長波又叫長周期或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長波假說最早形成于1919-1920年,他的這個觀點最初“未加特別分析地”寫入《戰時及戰后時期世界經濟及其波動》一書中,該書草稿在1921年被蘇聯出版社告知“稿件遺失”,他又根據筆記重新寫作并在1922年出版??档吕疽驎械慕Y論完全來源于對于價格趨勢的實證分析,而這個結論在當時還是很不明確的,他只是說:“我們認為資本主義經濟中的長周期僅僅是一種可能?!彼?923年發表的《關于世界經濟和經濟危機若干問題的爭論》一文中也提到了長波假說。1924年,他前往英國、德國、加拿大和美國,并參觀了幾所大學,當年返回俄羅斯。1924年冬和1925年春,他在行情研究所的《經濟波動問題》論文集中發表了《經濟生活中的長波》的專論(在譯成外文時,這篇論文的標題被譯為《經濟生活中的長周期》或《經濟生活中的大循環》)。在論文中,康德拉季耶夫系統深入地論述了資本主義經濟的長周期波動問題,較完整地提出了長波理論。后來,他又對該文作了修改和補充,并在1926年以德文發表在《社會經濟與社會政治文獻》(第56卷)上。1928年,他強調了固定資本再投資周期對經濟長波的影響。康德拉季耶夫持續不斷地研究長波問題,一直到1930年被捕。最初相信長波理論的人并不多,在國內甚至遭到嚴厲批判。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康德拉季耶夫對20年代長波下降的預測被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事實所證實,國際經濟學界開始關注他的理論。國外期刊關于他所領導的行情研究所的工作報道以及在國外出版的康德拉季耶夫的著作,引起了研究經濟和市場情況的各國專家的注意。行情研究所收到了菲舍爾、W.米切爾、凱恩斯等著名學者提出的合作出版一系列書刊的建議??档吕疽蛴嘘P大周期的著作被收入權威性的百科全書《社會科學簡明詞典》。1935年,《經濟生活中的長波》一文被譯成英文發表在《經濟統計評論》第17卷上??档吕疽虺蔀橄碛袊H聲譽的著名學者。

二、康德拉季耶夫長波理論的主要內容

在康德拉季耶夫以前,各國經濟學家已經注意到經濟史上長時段的繁榮與蕭條存在著某種周期性循環的規律性,并各自提出一些設想??档吕疽虻呢暙I在于用大量經濟統計數據證實了長周期的設想,從而使這種設想成為一種比較系統的周期理論??档吕疽蛟敿毧疾炝擞?、法國、美國和德國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從18世紀末到20世紀初(約140年)的一系列行情指標(商品價格的平均水平,貸款利率,工業工人的工資,對外貿易額,煤、生鐵、鉛、黃金的生產和消費)按時間序列排列的統計資料,這些資料既包括“具有純價值特性”的商品價格、利率和工資,或者“至少具有混合特性”的外貿等“對經濟情況變動敏感的數量”,也包括煤炭、生鐵、鉛等“純實物量數列的變動”。在此基礎上,他對經濟發展的長波進行了實證研究,提出在資本主義經濟中,除了存在通常所說的7年到11年的商業周期和3年半左右的“更短變動”之外,還“存在著一個平均長約50年的長期波動”??档吕疽蛑赋?,一個完整的長波的“持續時間在47年到60年之間”。他將人們的視野引導到更廣闊的層面,為進行長期經濟預測的可能性提供了依據。

康德拉季耶夫把1780年至1920年這140年中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歸結為兩個半長周期波動:

第一個長波上升期是從18世紀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開始,持續到1810-1817年,下降期從1810-1817年開始,持續到1844-1851年;

第二次長波上升期從1844-1851年持續到1870-1875年,下降期從1870-1875年開始直到1890-1896年;

第三次長波上升期從1890-1896年持續到1915-1920年,而下降期大約從1914-1920年開始。

康德拉季耶夫利用大量經濟和社會發展歷史材料證明長期波動的設想,雖然他沒有對這些材料作進一步的分析,但也從中證實了長期波動的存在,證明了這種長波的某些重要的經驗性特點:

(1)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是一個在長波推動下多種經濟周期綜合運動的演進過程,“在長期波動的上升期繁榮年份較多,而在下降期則以蕭條年份為主”。

(2)在長期波動的衰退階段,農業通常會出現特別明顯的長期蕭條;與此同時,在生產和交通運輸領域會完成非常多的重要發現和發明。

(3)在長期波動的上升階段開始時,前一階段的重要發現和發明開始得到大規模的應用,通常黃金產量會增長,新的國家在世界經濟中的作用會得到加強,從而導致世界市場的擴大。

(4)長期波動的上升期,即在經濟力量的擴張高度緊張的時期,一般會發生災難性的廣泛戰爭或革命。

康德拉季耶夫著書之時正處于第三次長波的衰落期。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經濟危機頻頻發作,尤其是1929年起連續數年的“大蕭條”,這些事實都證明了康德拉季耶夫預測的準確性,進一步增強了“長波理論”的吸引力。因此,從20年代中后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前,是西方研究長波理論的活躍時期,研究重點主要是對長波現象的統計證明和對長波根源的定性分析。影響最大的是哈佛大學教授、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他在肯定康德拉季耶夫長波理論的基礎上作出進一步的理論創新,對擴大長波理論的傳播和影響作出了重大貢獻。三、康德拉季耶夫關于長波理論的闡釋說明

在進行理論論證的時候,康德拉季耶夫進一步作出了以下說明:

1、經濟長波的長度和轉折點都不可能是十分精確的。其長度在40余年到60年的區間變化,人們不可能確切地把轉折點固定在某一年份,可以有5-7年的誤差。從康德拉季耶夫對從18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世界經濟長波的劃分我們可以看出,在每個長波周期的上升期和下降期的轉折點都有5-7年的交叉轉折期??档吕疽驅洕L波轉折點劃分持謹慎態度。因為“長期波動實際上是一種復雜的運動過程”,各種中小周期的波動和長期大波動交織在一起進行,時間跨度大,情況復雜,內外因交錯,因而,“對長波周期的劃分應有較大的允差范圍”。否則,人類就沒有進行經濟預測的必要了。

2、資本主義經濟的這種長期波動具有“國際性”,作為一種極其重要的基本因素,社會生活和經濟生活的主要領域都會受到這種因素的影響??档吕疽蛩莆盏慕y計數據除法國棉花消費、美國木材與糖的生產等幾個少數事例以及美國內戰與拿破侖戰爭這樣的非常事件影響以外,世界各國不同經濟部門的價格指數、利潤率、工資、外貿以及生產與消費數據都受這種周期性波動的制約。雖然個別國家資本主義發展的變化會有一些自己的特點,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長期經濟波動具有同步性。他認為,“經濟長波是資本主義體系的一個有機的部分”。周期波動將會使經濟增長速度加快或減慢,而蘇聯經濟的發展不能不受國際經濟形勢制約,在世界經濟進入長波衰落期的時候,蘇聯經濟的發展不可能很快,因此他反對不現實的“高速度”。

3、長波具有規則性的發展周期,它的存在不是偶然因素造成的,而是“產生于資本主義經濟實質所固有的那些原因”??档吕疽虺姓J“長波”理論主要建立在經驗統計的基礎之上,盡管目前還不能令人信服地說明經濟生活中這種現象是如何產生的,無法描述它的產生機制。但他確信,與中期波動一樣,“長期波動產生于資本主義經濟實質固有的那些原因”,而否認它們是由偶然因素(如技術變革、戰爭和革命、新國家被納入世界經濟、黃金生產的波動等)造成的。他認為偶然因素論者顛倒了因果關系,并通過實例說明:(1)盡管不能否認科學發現和發明具有創造性因素,但決定技術變革“方向和強度的很可能是客觀生活的需要和以往技術的發展狀況”,“科學發明本身并不能自動地給生產技術帶來實際變化,如果有利于采用新發明的經濟條件還不具備,它們就不會有任何用處”;(2)戰爭和革命并非完全是由個別歷史人物的主觀意圖造成的,而是“起源于經濟生活步伐的加速和緊張程度的加強,起源于爭奪市場和原料斗爭的加劇,而社會動蕩則在新的經濟力量的壓力下最容易爆發”;(3)至于新的國家被納入世界經濟體系,這是由于世界經濟“新的高漲使得有必要和可能去開發新的國家、新的市場和新的原料來源,從而加速資本主義發展的步伐”,世界經濟的擴展限度取決于老牌國家對新市場和新原料來源要求的迫切程度;(4)黃金產量的增加,是由于采金技術的改進和新金礦的勘察,而這種改善和勘查則是因為在長波下降過程中黃金價值與它的成本之比與過去相比,變得更加不利了。采金技術的改進和新金礦的勘察促使在衰落期降到谷底的黃金產量開始微弱上升。在黃金達到它的最大購買力之后,高漲才真正開始,等等??档吕疽驅ν庖蛘摰姆瘩g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無論是技術的變化和應用、戰爭和革命、新國家被納入世界經濟體系,還是黃金產量的增加都服從于社會生活的需要和經濟條件的具備等內生的經濟進程。

雖然康德拉季耶夫沒有對導致周期性波動的資本主義經濟本身固有的那些原因展開分析,但1928年,他強調了固定資本再投資的周期性對“長波”的影響。他認為:“長周期的物質基礎是基本資本貨物儲備的耗損、毀壞,替換和增加,它的生產需要有巨額投資,因而它是一個長期的進程”,而這些基本資本貨物是指“大型廠房、重要的鐵路、水道,以及大型的土地改良計劃等等……事實上,對熟練勞動力的訓練也屬于這一類”。

至于轉折點的動力,康德拉季耶夫指出,在下降波的發展進程中會逐漸形成新的經濟長期上升的前提。這種上升當然不是必然的。國民經濟制度的變革一般能改變經濟動力的性質。但是,如果沒有發生這種變革,那么在下降期之后接著就會出現經濟上升。新的周期不會完全重復前一次周期,因為國民經濟在先前周期末尾就已處于其發展的新階段。不過,新周期的一般機制基本上是原先保留下來的。在這里,他既提到了制度的作用,又指明了下一輪上升的動力是在前一個周期的下降期社會生活的一系列內生變化中逐漸積累起來的。

雖然,康德拉季耶夫的分析不夠明確,他關于“內生性原因”的觀點也并沒有成為后來大多數西方學者對長波分析的主要論據,但其中一些閃光的思想還是啟發了后人的探索。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到70年代初,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西方發達資本主義進入高速增長的“黃金時期”,也是長波理論研究比較沉寂的時期。此時,否定長波存在的學者處于主導地位。

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隨著科技革命作用的不斷消退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副作用的不斷積累,第四次長波以危機和滯脹再現下降波,又一次驗證了康德拉季耶夫長波理論的正確性。西方經濟學界對長波理論的研究又開始重新活躍起來,形成了熊彼特學派、福雷斯特的動態系統模型長波論、羅斯托的相對價格長波論、門施的基礎創新變形長波論、弗利曼的勞工就業長波論、丹因的創新壽命周期長波論以及篠原三代平的多元因素長波論等以西方經濟學為基礎研究的長波理論;比利時經濟學教授、第四國際領導人歐內斯特·曼德爾則試圖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來研究資本主義長波,他把長波歸因于平均利潤率和資本積累速度的變動,試圖實現長波分析史上的重大突破。

盡管如此,長波理論至今還是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有很多沒有搞清楚的領域,也就是說,還是有很多空白點。英國經濟學家艾瑞克·霍布斯鮑姆在《極端年代》這本書中說:“從康氏長周期理論出發,往往可以作出極為正確的預測,這在經濟學上倒是少有的情況。這種準確預測的現象,使得許多歷史學家,甚至包括經濟學家,均深信其中必定有一定的道理存在,只是我們不知道其所以然罷了?!北M管許多學者對長波的原因和長度以及起止點的劃分至今仍有不同的見解,但大量研究和資本主義發展的經驗事實卻不斷驗證了康德拉季耶夫長波的客觀存在以及據此進行經濟長波預測的準確性,而且時至今日屢試不爽?,F在基本達成共識的是,大約從18世紀末以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已經經歷了四個50年左右的經濟長波。

歷史發展到21世紀,種種跡象表明,隨著作為本輪經濟長波核心國的美國出現了經濟衰退的跡象,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新的拐點即將到來。即將來臨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長波中的下降波,對正處于快速發展中的中國來說無疑是一場嚴峻的挑戰。正像康德拉季耶夫當初警告蘇維埃經濟不能不受國際經濟長波的制約一樣,盡管中國在這次長波中被許多人確認為世界經濟的“火車頭”,又是發展最快的國家,但能否把握好世界經濟長波的節奏和運行軌跡,規避其負面影響,適時地調整我國的經濟發展戰略,避免重蹈阿根廷和日本等國的覆轍,防患于未然,對我國政府將是一個嚴峻的考驗。深入研究康德拉季耶夫的理論觀點,如何準確判斷資本主義發展趨勢,特別是對于世界性經濟衰退和危機盡早作出預報,及早進行事先防范,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