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人本轉向論文
時間:2022-05-17 05:49:00
導語:思想政治教育人本轉向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和諧社會思想政治教育中個人價值的意義;和諧社會思想政治教育中個人價值的意義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是一種價值,顯然也具有這兩個屬性、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實現以人為本的根本途徑、確立和諧的人生理念、和諧的人生理念是其基礎和決定因素、調適和諧的心理機能、思想政治教育在調適人們和諧心理機能上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對社會成員心理的調適和疏導作用、構建人們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諧的人際關系是以從外向維度上注重人與人之間的團結與和諧來關注人的全面發展等,具體請詳見。
關鍵詞:和諧社會;思想政治教育;個人價值
黨的十七大首次把“積極構建和諧社會”寫入黨代會的報告中,并將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概括在最能夠突出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改革和建設特征之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念的提出和日益深入的實踐是我們黨順應歷史時代變化,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加速發展作出的重大戰略調整;是我國處于體制轉軌、社會轉型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鞏固黨執政的社會基礎、實現黨執政的歷史任務的必然要求。根據價值主體的不同,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分為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其中,個人價值是社會價值的基礎,社會價值則是個人價值的延伸和驗證,可見,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價值會在個人價值中有所體現,其個人價值的實現是社會價值實現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從根本上說,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最終要通過個人價值體現出來。
一、和諧社會思想政治教育中個人價值的意義
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是一種價值,顯然也具有這兩個屬性,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具體表現會隨著社會歷史的演進和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和發展。我們探討和諧社會構建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個人價值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從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念的契合之處挖掘和諧社會視野下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意義。
(一)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命題。這是一個有著豐富內涵的命題,它是指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人以及人自身這四大矛盾全面和諧的社會。其中,人自身的和諧是指人的生理與心理、德與智、物質與精神、知識與能力等方面的全面發展與協調,它既是社會和諧發展的根本前提,又是自然與社會和諧的產物。因而,構建和諧社會,首要的就是造就和諧的人的個體,也就是要使一個人既有淵博的知識,又有強健的體魄,還要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能合理地處理個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的錯綜復雜的關系,做到融入自然、融入社會。同時,思想政治教育還能滲透到智育和體育之中,對它們的發展起到精神動力的推動作用和正確方向的保障作用。關于思想政治教育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有效運用各種教育手段和方法,發揮教育環境的作用以造就和諧的人的個體亦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從而從根本上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的問題,也就是和諧社會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具有個人價值以及個人價值大小的問題。(二)實現以人為本的根本途徑
自鄧小平同志以來,黨的幾代領導人對作為社會主體——人在社會主義發展中的地位作出了越來越高的評價。******將人的全面發展凸顯為社會主義發展的核心價值和根本目的,他提出“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社會的本質要求”。在此基礎上,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把人的全面發展置于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導地位,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與人的全面發展”。這一命題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根本目標,旨在在社會主義發展中構建自然、社會與人之間的和諧共同體,從人與社會和諧、人與人和諧、人與自然和諧、人自身和諧等方面對人的全面發展進行了科學規定,從而使人的發展具有了更豐富的內涵??梢姡S著社會主義實踐的深入,人的發展在社會主義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日益得到重視,人發展的內涵也不斷豐富。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社會主義實踐的重要一環,其發展不僅是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以體現其社會主義方向和性質,而且理應由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對人的漠視轉向“以人為本”,即摒棄僅僅把人作為手段的工具理性取向,把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視為引導思想政治教育對象進行價值追求、價值創造、價值選擇和價值實現的過程,以滿足和發展人的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二、和諧社會思想政治教育中個人價值實現的途徑
(一)確立和諧的人生理念
從人的全面發展的角度看,和諧的人生理念是其基礎和決定因素。一個人和諧的人生理念是指他追求一種積極的價值目標,亦即為自身生命的存在尋求一種積極的精神信仰與依托。總地說來,要幫助人們確立和諧的人生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努力實現內容更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納入教育內容體系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今天,西方敵對勢力利用它在經濟和技術上的優勢,加緊對我國思想文化領域的滲透,而且手段更加隱蔽、途徑更加多樣,突出表現之一就是各種非馬克思主義甚至是反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正千方百計地占領互聯網陣地。由于網絡宣傳傳播快、影響大、覆蓋廣,因而同傳統媒體相比,它使各種意識形態的斗爭更趨激烈。因此,面對嚴峻挑戰,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研究網絡時代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制定有效對策和思路,在牢牢固守傳統陣地的同時,迅速占領網絡這一意識形態斗爭的新陣地。為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加強網絡科學技術的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推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的現代化。通過學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網絡渠道及時準確地搜集和分析網上信息,了解人們的思想動態,積極探索利用網絡這一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進行宣傳教育的規律和特點,切實發揮其作用,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的現代化。
(二)調適和諧的心理機能
思想政治教育在調適人們和諧心理機能上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對社會成員心理的調適和疏導作用,因此,要實現這種價值,就要求我們把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起來,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心理問題緊密結合在一起,探索滿足受教育者具體需要的身心素質。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摸清被疏導者的心理癥結,并圍繞這些心理癥結認真地搞好調查研究,把握其產生的客觀環境與主觀因素,才能對癥下藥;切忌粗枝大葉,淺嘗輒止,那樣常常導致心理疏導因為不得要領而只能隔靴搔癢,從而流于形式。其次,在多個心理問題同時存在的情況下,一定要抓住主要矛盾,找出最主要、急迫的問題進行疏導。再次,要教育人們自覺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指導人們的個性發展,使其個性發展與社會要求協調、平衡、和諧一致;同時要糾正人們在個性發展上存在的各種形式主義的標準化、模式化傾向,充分考慮人們個人人生價值實現的要求,大力實現和符合社會進步的個性發展。最后,進行心理疏導時還要入情入理、體貼入微,注意方式方法,包括語氣、用詞、動作、身份、次數及切入點等要素,都要科學設計,有計劃有準備地進行,把心理教育變成知心、暖心、強心工程。
(三)構建人們和諧的人際關系
和諧的人際關系是以從外向維度上注重人與人之間的團結與和諧來關注人的全面發展。要實現這個價值,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在教育活動中緊密結合當前我國的國情,結合人們生活的實際,通過對社會生活中不和諧現象成因的分析使人們明確和諧理念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并自覺用和諧的方式分析、處理問題,從而促進人際關系的和諧。當前國內深刻的轉型即“四個多樣化”給人們思想帶來的沖擊,也有一直以來只顧眼前利益無視長遠利益、只顧個人利益無視他人和群體利益造成的不良影響。為此,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為社會成員尤其是弱勢群體提供一個合理發泄不滿情緒的渠道,使之充分表達自己的情緒,又要在了解其思想困難和困惑的基礎上引導他們積極對待自己所處的困境,使之站在國家、集體的高度,認識到當前自己所處的困境是我國社會主義改革必然經歷的階段,這種困難只是暫時的,堅信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終必將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同時還要教育弱勢群體從自身方面努力,積極提升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走出物質和精神上的困境。
總之,在和諧社會下關注思想政治教育的個人價值問題,既是體現思想政治教育向“以人為本”轉向,從而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的理論問題,也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的實際相結合更好地為和諧社會的構建服務的實踐問題。
參考文獻
[1]孫慧玲,張應杭.困惑與思考: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若干熱點問題探討[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4]韓衛鋒,孔令娟.論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實現[J].理論月刊,2002,(10).
[5]何皴,王根龍.思想政治工作對構建和諧社會的價值探析[J].政工學刊,2005,(10).
[6]何皴,徐安鑫.和諧社會視野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價值審視[J].武警工程學院學報,2006,(2).
[2]王立仁.德育價值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3]郭逸標.從文化層面論思想政治工作[J].教書育人,2005,(5).
- 上一篇:婦聯在婦女代表大會會議發言
- 下一篇:縣辦事公開經驗交流材料
精品范文
7思想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