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時度勢執政興國論文
時間:2022-05-18 06:01:00
導語:審時度勢執政興國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必須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必須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黨中央對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認識和政治上的遠見卓識、抓住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解決好發展這個大問題、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維護世界和平,反對霸權主義,離不開發展、發展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并非只是經濟的發展、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促進全面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目的、保持協調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原則、實現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實行統籌兼顧是科學發展觀的總體要求等,具體請詳見。
設作為主要議題,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認識和政治上的遠見卓識,體現了我們黨審時度勢、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體現了我們黨為人民執好政、掌好權的堅強決心??偨Y我們黨55年來的執政經驗,其中一條就是必須抓好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把發展作為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關鍵。
一、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必須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
治國理政,千頭萬緒,首先抓什么?人民利益,豐富多樣,抓住什么才能從根本上實現人民的根本利益?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關鍵是要抓住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解決好發展這個大問題。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發展的任務異常緊迫、重要。發展,始終是解決我國問題的關鍵。鄧小平明確指出:中國的主要目標是發展;中國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是要靠自己的發展;我們所做的可以概括為一句話:要發展自己;歸根到底,發展才是硬道理。堅持鄧小平的發展思想,并把它用于執政興國的實踐中,提出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倳浲瑯右埠苤匾暟l展,而且更加注重發展的內涵,提出了科學的發展觀。
的確,在我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落后的發展中大國執政,能不能解決好發展問題,逐步推進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直接關系人心向背、事業興衰、政權穩定。黨要承擔起執政的重任,就必須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把堅持黨的先進性和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落實到發展先進生產力、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推動社會全面進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緊緊把握住這一點,就從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質,就能使“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斷落實,使黨的執政地位不斷鞏固。正因為如此,作為長期執政并肩負領導國家建設責任的黨來說,就應該把發展作為執政當中最關注的課題、最主要的任務、最優先的日程,竭盡全力處理好,解決好。從這樣的意義上來說,堅持還是不堅持發展,是一個關系到黨怎樣執政、執政干什么、怎樣執好政的問題。說到底,還是一個是否順應歷史潮流和發展規律的問題。
在鄧小平“發展才是硬道理”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我們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松,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生產力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綜合國力,都上了一個新臺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展仍然是一件事關全局的大事。維護世界和平,反對霸權主義,離不開發展;振興中華民族,增強我國國際地位,離不開發展;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增強社會主義的生產力,離不開發展;解決國內各種問題,保持穩定局面,做到長治久安,離不開發展;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離不開發展;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全社會的文明程度,離不開發展;解決臺灣問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離不開發展;發展依然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正因為如此,同志多次強調: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過去20多年,包括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的13年,我們都緊緊抓住發展不放。面向未來,我們仍然要把發展擺在首要的位置上。
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必須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
發展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并非只是經濟的發展。發展應該是健康的發展,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認真研究和解決中國發展的許多重大問題。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下,根據新的形勢和任務,明確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p>
有什么樣的發展觀,就會有什么樣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如果說“發展才是硬道理”更多地包含的是經濟發展的話。那么,科學的發展觀則并非只是經濟發展,而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全面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達到了總體上的小康水平,這個成就是偉大的,是來之不易的。但客觀地說,目前存在的矛盾和問題也不少,比如說城鄉差距、地區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續擴大。東部與西部相比,人均GDP1991年差距為1.86倍,2001年擴大為2.44倍;上海與貴州人均GDP1991年相差7.3倍,2001年擴大為13倍;農村人均純收入與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1990年相差2.2倍,2000年相差2.8倍,2001年相差2.9倍。三大差距不但沒有縮小反而持續擴大。此外,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滯后于經濟發展,人口增長、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的矛盾不斷加劇等等。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關鍵一條就是必須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是全面的,又是有重點的,是在繼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前提下,更加突出地強調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強調城鄉的協調發展,強調區域的協調發展,強調可持續發展,強調以人為本;更加突出地堅持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強調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更加注重宏觀調控,更加注重統籌兼顧,更加注重改革創新,著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解決關系人民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
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堅持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人是社會發展的價值主體和實踐主體。我們謀求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最終目的和最高價值是為了滿足最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同時最廣大人民群眾也是我們實現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所依靠的最主要力量。所以我們黨提出了一切為了人民群眾,一切依靠人民群眾,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促進全面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目的。所謂全面發展,就是經濟、社會和人各個方面都要發展。經濟發展是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的前提和基礎,而反過來,只有實現了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才能為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提供制度保障、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3、保持協調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原則。協調發展包括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目前我國的社會發展滯后于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包含著豐富的內容,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屬于社會發展,社會就業、社會保障、社會公正、社會秩序、社會管理、社會和諧、民主法制、精神文明、社會結構等等都屬于社會發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點是社會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的重點是解決“三農”問題;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區域協調發展的重點是加快中西部發展。
4、實現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沙掷m發展,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在處理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時,要充分考慮人口承載力、資源支撐力、生態環境和社會承受力。既要考慮當前發展的需要,又要考慮未來發展的需要;既要滿足當代人的利益,又不能犧牲后代人的利益;既要遵循經濟規律,又要遵循自然規律;即要講究經濟社會效益,又要講究生態環境效益。要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5、實行統籌兼顧是科學發展觀的總體要求。統籌兼顧,就是總攬全局,科學籌劃,協調發展,兼顧各方。隨著結構調整和改革的深化,各種矛盾相互交織,必須從現代化建設的全局出發,做好“五個統籌”,既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
總之,科學發展觀更加注重發展的人文特征,更加注重發展的整體協調,更加注重發展的持久永續,更加注重發展的多樣性。
科學發展觀是以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指導方針??茖W發展觀具有鮮明的時代色彩,充分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精神,既繼承和堅持、又豐富和發展了馬列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中關于發展的思想,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發展觀。它的提出,標志著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更加深入、更加全面,實現了執政理念的一次重要的升華。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是妥善應對未來可能遇到的各種風險和挑戰的正確選擇,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的迫切需要。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就必須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更快更好地推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 上一篇:解放思想集中精力經濟建設論文
- 下一篇:反壟斷法維護市場有序競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