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風建設戰略地位研究論文
時間:2022-08-02 05:34:00
導語:黨風建設戰略地位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黨風建設戰略地位是指黨的作風建設在事關黨和國家大局中的決定作用。黨風的重要性、黨風建設自身的作用與功能、以及黨風建設對黨和國家的戰略意義決定了黨風建設的戰略地位。黨風建設的戰略地位要求從戰略高度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
關鍵詞:黨風建設戰略地位理論建設制度化建設
中國共產黨一直高度重視黨的作風建設,從戰略高度闡明了黨風的重要性,從而為黨風建設戰略地位的揭示奠定了基礎。但黨風的重要性并不等于黨風建設的戰略地位,揭示和探析黨風建設的戰略地位問題,有利于進一步清醒認識黨風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從戰略意義上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
一、黨風建設戰略地位的內涵及其決定因素
(一)黨風建設戰略地位的內涵
對黨風建設戰略地位內涵的理解,一般認為,或通俗認為就是黨風建設的重要性。但這樣的理解并不是對其內涵的揭示,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黨風建設戰略地位理論的研究,從而進一步影響黨的作風建設向縱深方向發展。
要揭示黨風建設戰略地位的內涵,其思維起點或邏輯起點有兩個方面。其一,要弄清楚“內涵”是什么;其二,要準確地揭示黨風建設戰略地位的內涵,一定要從“黨風建設”與“戰略地位”這兩個方面人手。從其一來講,《新編現代漢語詞典》這樣注解“內涵”:“一個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質屬性的總和,也就是概念的內容?!睆钠涠碇v,“黨風建設”與“地位”這兩個詞通俗易懂。“黨風建設”就是對黨的作風進行建設,“地位”就是地方和位置。關鍵是耍弄清楚“戰略”一詞的含義。《新編現代漢語辭典》這樣注解“戰略”:“(1)作戰的行動和斗爭方式。(2)有關戰爭全局的策略。(3)比喻決定全局的策略。”所以,要揭示黨風建設戰略地位的內涵,一是要揭示黨風建設戰略地位的本質屬性,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二是要在“黨風建設”與“戰略地位”之問找到一個有機的結合點。“黨風建設”是“戰略地位”的限定詞,這里的戰略地位是講黨風建設的戰略地位。但也不能簡單地把“戰略地位”(這里我們取第三項)的字面含義套用于黨風建設戰略地位之中,否則,在方法意義上講不科學,從規范意義上講不妥當。遵循具體與抽象相統一,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原則,筆者試對黨風建設戰略地位的內涵作出以下界定:黨風建設戰略地位,是指黨的作風建設在事關黨和國家大局中的決定作用。從這一界定來看,它包括以下幾個關鍵要素:(1)黨的作風建設,是這界定的主體。不是指它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或黨的其他方面的建設。(2)黨和國家大局,是這一界定的客體不是指其他方面的大局,更不是小局。(3)決定作用,是這一界定的客觀方面。黨的作風建設對黨和國家的大局中在客觀方面是起決定作用,而不是起影響作用,更不是不起作用。需要說明的是,“黨的作風建設”雖然與“人”有關,但其本身并不是指“人”,故不要對界定作主觀方面的分析。
(二)黨風建設戰略地位內涵的決定因素
黨的作風建設在事關黨和國家大局中起決定作用,并不是我們人為抬高黨風建設的地位,而是黨風建設及其整個黨的建設在矛盾運動中對黨和國家大局起的客觀作用決定的。
1.黨風的重要性從根本上決定了黨風建設的戰略地位。黨風是黨風建設這一概念的關鍵性詞語,是黨風建設的限定詞,是對黨風建設這一概念在性質上的規定,離開了黨風,就無所謂黨風建設,而只能是思想建設、組織建設等等。所以,黨風本身的客觀重要性就從根本上決定了黨風建設的戰略地位。
什么是黨風?筆者在一篇文章中對這一概念進行了界定:“黨風,通俗講叫黨的作風,是黨的內涵在其主體活動中的一貫體現。”黨的內涵,至少包括三個方面:(1)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2)黨的性質宗旨、綱領、路線;(3)黨的整體素質、紀律規范、政治傾向政治本色。黨風不是無中生有,它離不開黨的一系列內在因素,是黨的一系列內在因素必然在主體上的綜合反映黨風的主體比較復雜,它包括:(1)黨的組織和黨員;(2)黨的整體與部分;(3)黨的集體與黨員個人。其中最主要的主體是黨的組織與黨員個人?;顒邮屈h風得以體現的物質載體,它包括思想、學習、工作、領導、生活等方面,黨風正是其主體在這些活動中對內涵的表示與表達。一貫主要是指時間上的長期性、次數上的頻繁性和態度、行為上的一致性故黨的優良作風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不良作風也不是輕而易舉能克服的。體現就是說黨風是黨風主體對其內涵的一種外化,人民群眾是能看得見、感受得到的,體現的結果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負面的。
正因為黨風是黨的內涵在其主體活動中的一貫表現黨組織和黨員個人的優良作風與不良作風能夠通過其活動一貫性地表現出來,人民群眾能夠親眼看到,能夠由心感受到黨的作風,所以,黨風具有人格化的魅力,在整個黨的建設體系中具有靈魂的作用。其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層層遞進的三個方面。第一,關系黨的形象。《新編現代漢語辭典》對“形象”做了這樣的注解:“(1)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動的具體形狀或姿態。(2)文藝作品中創造出來的生動具體的、激發人們思想感情的生活圖景,通常指文學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边@里我們取第一義項對黨的形象進行分析。很明顯,具有外化特征的黨風,能引起人民群眾思想或感情的活動。黨風好,黨的優良作風貫徹得好人民群眾就在思想情感上依賴、相信、欽佩甚至崇拜黨,黨的形象就高大;黨風不好,不良作風到處盛行,那人民群眾就在思想感性上痛恨黨、排斥黨,黨的形象就渺小。第二關系人心向背。黨的形象好,優良作風貫徹好,黨能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黨就具有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黨的形象不好,不良作風甚至腐敗現象盛行,黨就只有離心力,失去人心。第三,關系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八茌d舟,亦能覆舟”,這是關于人民群眾與政權、政黨與國家之間關系的一條經典經驗總結。既然黨風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即當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向”著你的時候就起到“載舟”的作用,當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背”著你的時候,就起到“覆舟”的作用。深刻指出:“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政權也好,一個政黨也好,其前途和命運最終取決于人心向背,不能贏得最廣大群眾的支持,就必然垮臺?!彼裕h風關系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
2.黨風建設的戰略地位是由其自身的作用與功能決定的。黨的建設包括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執政能力建設,還有制度建設等,黨風建設是整個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它黨建的內容,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并有自身特殊的作用與功能。指出:“抓住作風建設,就抓住了新形勢下全面推進黨的建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抓住了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抵御風險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切人點。”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出,(1)黨的建設的環節很多,內容很多,但作用與地位是不同的,而黨風建設是整個黨的建設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是關鍵,是諸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抓住了這個環節和主要矛盾,就抓住了問題的根本。(2)黨的建設的切人點也不只一個,但黨風建設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切入
點”。誠然,黨的建設千頭萬緒,任務繁重,尤其是拒腐防變是擺在黨的建設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黨要破解這些問題,必須要找到問題的癥結,要找到破解難題的突破口和切人點。就目前來看,這個切人點還只找到了一個,而且是十分重要的一個,那就是黨風建設。可見,黨風建設對整個黨的建設的重要性。在這里,用兩個“十分重要”以及“環節”、“切入點”等重要字眼,充分闡明了黨風建設在整個黨的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3.黨風建設的戰略地位是由其對黨和國家的戰略意義所決定的。黨風建設的戰略地位不僅決定黨的生死存亡,而且決定國家的生死存亡,也決定民族的生死存亡?,F代政治主要體現為政黨政治。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這是歷史的結論。中國共產黨在國家和民族中的這種不可替代的作用與地位,決定了黨的建設的重要性,而黨的建設的關鍵又在于黨的作風建設,所以,黨風建設對黨和國家以及整個民族都具有戰略意義。指出:“不斷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是由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歷史任務決定的,也是由進入新世紀全面推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歷史任務決定的。”
二、從戰略高度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
既然黨風建設戰略地位是其在事關黨和國家大局中的決定作用,那么,黨風建設戰略地位的定位就是黨風建設決定黨、國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既然黨風建設如此重耍,那么我們黨就要從戰略高度重視黨的作風建設。
(一)進一步加強黨風的理論建設
1.進一步加強黨風的理論體系建設。黨的三代領導集體從自身所處的時代需要出發,都提出了各自的黨風理論觀點。在馬克思主義黨風建設理論上,明確提出和科學論述了“黨風”這一核心概念;在黨的作風建設的內容上,概括和論述了黨的“三大作風”;在黨的作風建設的方略上,創造了經常性的“思想改造”與集中式的“整風運動”相結合的有效模式。鄧小平在恢復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在黨風的制度建設的重要性等問題上進行了深刻的闡述。在黨風的極端重要性、恢復和發揚黨的優良作風以及創造新的作風、拓展黨風的內容、創新黨風建設方略和體制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貢獻。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決定》比較系統地揭示和闡述了黨風建設的理論體系,即(1)關于黨風的戰略地位、(2)關于黨風建設的指導思想、(3)關于黨風建設的主要任務、(4)關于黨風建設的核心問題、(5)關于黨風建設的方略、(6)關于黨風建設的體制。十五屆六中全會《決定》標志著黨風建設理論體系的基本形成,但是隨著黨風建設實踐的不斷深入,黨風建設理論體系肯定要增添新的內容,這有待于我們黨、理論界、學術界及時概括與總結,進一步豐富和完善黨的作風建設理論體系。
2.進一步加強黨風理論的深入研究。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以來,黨風一度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與焦點,黨風建設理論也成為人們研究的熱點。但由于黨的建設的多維性以及其他一些深層原因,近年來,對黨風建設的研究有所淡化,學術著作風毛麟角,發表的論文雖不在少數,但這些學術成果大多只涉及了黨風建設的一些表象,缺乏對黨風建設理論的深入分析,如對黨風概念與黨風實質的科學界定,對黨風建設方略與體制如何進行創新等就缺乏深入研究,這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黨的作風建設的進一步深入。
(二)進一步加強黨風的制度化建設
“黨的作風建設關鍵取決于制度”,“制度化是黨風建設的目標模式”,是“黨的作風建設的治本之路”。總之,制度化建設是黨風建設的根本,是黨風建設的治本之策。這一點,已經成為我們黨、理論界、學術界的共識?,F在的關鍵是黨風建設如何制度化了
1.加強制度的具體化建設以完備制度體系。黨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全國人大九屆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規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意味著我國將逐漸實現主要依據法律來治理國家和調整社會關系,從而使黨風的制度化建設有了寬松的外部環境和根本依據,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和十六大都進一步強調了制度建設的重要性。但是,黨風建設的制度化還沒有形成體系,還很不完善,還跟不上黨風實踐發展的需要。從宏觀上講,當前有關黨的作風建設的制度不少,但實體性的多,程序性的少;權宜性的多,長期性的少;分散性的多,整體性的少;原則性的多,具體性的少。因此,從具體制度的完善與制度體系的完備相結合來看,必須要通過合理地設置與安排實體性制度與程序性制度、權宜性制度與長期性制度、分散性制度與整體性制度、原則性制度與具體性制度,使它們之間相互補充,相得益彰。從微觀看,必須完善一系列具體制度以完備制度體系。主要有:(1)在學風方面。要建立理論學習的領導責任制,建立健全黨委中心組學習制度,領導干部在職自學制度和干部理論學習考查制度等;(2)在領導作風方面。要建立健全并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的具體制度,積極推行公開選拔、競爭上崗等措施,完善干部交流、輪崗和回避制度,建設健全黨政領導職務任期制度和干部引咎辭職、責令辭職制度等;(3)在工作作風方面。要健全聯系群眾的制度,黨政領導機關要堅持群眾接待日制度,堅持領導機關干部到基層特別是貧困地區鍛煉和幫助工作的制度等;(4)在生活作風方面。要進一步改革完善福利待遇制度和公務活動接待制度,健全定期報告工作和廉潔從政情況制度,改革和完善黨的紀律檢查制度等。另外,還要進一步完善黨內的監督制度,使之更加具體化,賦有操作性。公務員之家:
2.創新制度運行的體制與機制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制度的效能。制度環境包括硬性的具體制度與軟性的制度體制和機制。好的制度也只有在好的體制和機制中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所以,當制度建立起來后,關鍵的就是要完善和創新制度運行的體制和機制。制度體制主要包括領導體制、管理體制與監督體制等,機制主要包括工作機制、監督機制等。黨的十五大至十五屆六中全會,我們黨確立和完善了“黨委統一領導、部門各負其責、依靠群眾支持和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然而,這一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只是原則性的規定,在這一體制與機制內,還有很多組織制度與相互關系需要我們去創新、去理順。只有這樣,黨風建設的具體制度才能真正有效地發揮作用。目前,黨風廉政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形勢并不樂觀,有些大案要案觸目驚心。痛定思痛,不得不使我們深刻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些大案要案的發生呢?原因是復雜的,但筆者認為,黨風建設的制度體制與機制問題是導致這些現象產生的根本原因。體制和機制相對具體制度而言,更具有重要性,它是具體制度發生作用的載體,它直接制約著制度能否發揮作用以及發揮作用的效能。所以,制度化建設是黨風建設的根本,是治本之策;黨風制度的體制與機制創新則是黨風建設的根本之本,是治本之本。
- 上一篇:招商局董事長大學演講稿
- 下一篇:區聯社領導班子分析檢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