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改革論文
時間:2022-08-07 05:48:00
導語: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健詞:改進原因策略
摘要:在當今社會存在著青年對思想政治教育反感的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滯后于青年特點的變化。為了消除青年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提高教育的效果,更好地為我國全面實現小康和基本實現現代化培養合格的人才,就必須對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再思考,對其進行改進和創新。
思想政治教育對一國的穩定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能使人們趨同于主流的意識形態,從而促使其思想行為向著符合一定社會要求的方向發展;它是團結全黨和全國人民實現黨和國家各項任務的中心環節,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作為思想尚未完全成熟,波動性大,擔負著一國未來和民族希望的青年,向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積極爭取的群體和重要對象。在市場經擠快速發展的當代中國,更迫切地需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高度的社會主義道德品質和自覺的社會主義法治意識,培養全面發展的青年一代。我國對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說是相當重視的,但效果卻不理想。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形勢下得以改進和創新以更好地影響和教育當代青年,是值得探討的問題。改進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探析。
一、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弊端是其對當代的青年所起效果不理想的一個重要原因
主要體現在:
1、內容的表面性和急功近利性。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單向直露地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的人剝削人,資本主義國家的假民主,宣揚共產主義的優越性,馬列主義的真理性。這樣做忽略了現在的青年缺乏對馬列主義的主觀體驗,他們遠離勞動階級受盡殘酷剝削和壓迫的社會存在;相反,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的繁榮和共產主義運動的受挫,使青年們對思想政治教育灌輸的內容產生懷疑,進而產生反感和排斥情緒?!笆聦嵣希谌缃穸嘣乃枷雰r值觀并存的形勢下,一種思想體系的正確性必須在與對立的諸多觀念交鋒和斗爭中才能體現并進行必要的修正和發展。如果回避問題的存在或壓制不同觀念思想的表達,正確的思想體系就難以為人們所接受?!蓖瑯拥膯栴}也體現在對一些敏感的社會問題的宣傳和教育上。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習慣于對青年進行正面的理論教育,回避或掩蓋那些錯誤的思想言論和社會現象,缺乏客觀全面地反映問題的勇氣。往往是反映事實、聯系實際的少,回避社會現實中的尖銳矛盾的多,揭露問題的少。這在信息閉塞的社會環境下或許會起一定的作用,但在信息交流高度發達的今天只會讓青年反感思想政治教育的虛偽。
2、教育方法的陳舊和形式化“灌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這種傳統的一廂情愿的強迫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青年的主體地位,使廣大青年總是以被動應付的態度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這種方法使青年們無時無刻都在提醒自己是個受教育者,是受人牽制的。在更多情況下他們是不情愿接受說教的,即使是左耳朵冒了,也是很快會從右耳朵冒出的。教育者的教育意圖也終究是教育者的美好希望,不能轉化為青年自己的內心要求。在這種教育方法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教育者高高在上,處于絕對的優勢地位。他們習慣于將自己的意圖,按自己的方法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教育者是極其被動的。在這種情況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缺乏溝通交流,缺乏最起碼的理解,兩者間的界限十分明顯,可以說關系是相互對立的。地位的不平等常使青年產生逆反心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存在的問題使廣大青年對思想政治教育有著排斥心理,他們不愿接受教育,即使接受了也無法真正將之轉化為學生的信念和行為品質。
二、青年自身的需要
1、青年本身的特點要求改進思想政治教育。處于人生黃金階段的青年,對問題有敏銳的觀察力,已初步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味創門的思維水平已達到能概括各種社會現象,掌握社會標準并用之來衡量、判斷社會事物的程度?!皥笙膊粓髢灐慕逃龝顾麄儗逃齼热莸恼鎸嵭院徒逃叩目陀^性產生疑問,一旦他們通過自己的信息途徑得到了相反的事實,他們就會對宣傳教育產生不信任,從而在失望之余而接受一些非主流的思想觀念。青年人思想活躍,反應敏捷,敢于標新立異,往往對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事物投之于更多的熱情,而內容和形式都相對單調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很難吸引他們視線的。從小學到大學,他們都不同程度地接受著內容重復的教育,這已毫無新鮮感,他們只會感到厭煩,將其視為一種負擔。同時青年人自尊心較強,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而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使他們有受支配的感覺,他們受尊重的需要不能得到很好的滿足。
2、當代青年思想特點的變化增加了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的緊迫性。當代青年有強烈的獨立意識、自我意識。開放以前的青年的思想是較容易被塑造的。而改革開放以后,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實行自由貿易,自主經營,增強了青年自主、自立的思想,民主、平等的意識,參與管理的意識。許多人自我評價偏高,“自我中心”意識較強,集體主義精神,自我批評精神較差。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青年們獲取信息不再拘泥于家庭和學校,不再滿足于官方媒體,網絡日益成為青年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由于青年對高科技事物的好奇和強大的接受能力,使得網絡媒體對青年有很大的影響力,他們很自然地接受到外國政府政策的宜傳,并與本國的具體情況做比較,形成自己的觀點。青年們并不刻意地區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對于他們來說,社會制度的區別并不重要,只要他們的個性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只要他們能幸??鞓返厣罹秃?。因此來自西方發達國家的民主、平等的價值觀在青年中很有市場,它們已經在某種程度上成為青年衡量世界的標準。當代青年有較強的功利性,越來越追求實際能獲得的利益。他們在心理上就忽視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個潛移默化地改善人思想行為的過程,它的益處不能立竿見影地表現出來,因此大多青年不愿使自己的時間浪費在這上面,而更愿意去進行一些能很快看到好處的活動,如學英語、考證等。
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內容要能全面、真實、客觀地反映問題,不僅要正面宣傳,而且也要反面揭露分析問題,要讓青年在各種思想教育的意圖。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會令青年們反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育的意圖暴露地太過直露。青年們經常會羨慕資本主義國家的同齡人,羨慕他們從來不需要在大禮堂中作上一兩個小時接受說教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實不然。西方國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比中國強得多,而且效果也很好,區別只是他們使教育者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他們的青年一代。對于這一點我們從美國的文化媒介的作用中就能很容易地發現。哪一部美國電影不再宣揚它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優越性?在一切事物都講包裝的現代社會,我們也應該從西方國家那里受到啟發,把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意圖包裝起來。教育者可以借助文化、藝術、體育等形式使青年在學習、實踐乃至娛樂的過程中,在看似自然的情境下產生自身內在的需要和情感上的共鳴,使自身的思想和行為受到更大影響,從而主動自覺地實現教育的目的,減少刻意的人為痕跡,采用含蓄的方法往往更易深人人心,更易被人們接受。要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需要使青年從有意識接受轉變為無意識,即淡化他們“受教育者”的角色意識,使他們在充分的自主意識的支配下,自覺自愿或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教育者要淡化其權威,平等地和青年對話。在知識爆炸的當今社會,文化反哺的趨勢更加明顯,可以說教育者知識上的權威性受到挑戰,如果仍抱著地位上的權威不放,勢必會激化矛盾。這時教育者不妨放下架子,多向青年學習,這不但能增加雙方的理解和信任,拉近距離,使青年不覺得是在接受說教,而是在平等地對話,交換想法,從而化解青年對教育者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觸情緒,更好地達到教育目的;也能使教育者本身更加了解青年的需要,從而對癥下藥,同時也能提高自身素質,為更好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理論保證。如果說面對面的交流總會讓人拘謹無法暢所欲言的話,那么網絡則為我們提供了更加平等的平臺。網絡具有隱匿性,在未察覺教育者身份的情況下,青年們可能更易表達自己的真實觀點,這能使教育者掌握更多更加精確的信息,有利于更加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平等地位的談話也可使青年平心靜氣地接受他人的見解。同時也要引導青年進行自我教育,通過自身反省來更深刻地解決自身的思想問題,接受外界的積極影響,使其“以主體的姿態,自覺地對自己的思想行為進行自我認識、自我控制和自我道德水平”。也要提供機會讓青年能多親身實踐,使其更好地理解理論,“通過精心組織的、深人的調查和實踐,討論分析。青年們就會從自己的觀察、體驗中激發正確的理想和信念,構建起正確的價值觀體系”。
三、教育手段要有藝術性
人際交往講求藝術性,同樣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需有藝術性。也許有人會產生疑問思想政治教育是很嚴肅的事,將其藝術化是否會導致它內容的失真,效果的弱化?其實不然。教育手段的藝術化只是在保證其內容真實的前提下,加人一些溝通或傳播的技巧,運用更加巧妙的方法實現的目的。比如榜樣的力量。在非典橫行中國大地的危難時刻,如果只是一味地提倡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救死扶傷的使命,肯定不能充分激發醫務工作者奔赴抗非第一線的動力;但如果用鐘南山教授或是葉欣烈士的事跡去感召他們,感情強烈,易受感動的年輕人一定會紛紛請愿,為國家為人民出一份力。再比如要利用情境,即教育要和發生的事件相結合。在平時對青年進行關心他人,欣賞他人,支持他人的教育,因為沒有直觀的感受因而不會給青年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而在這個SARS猖撅的春天,青年們目睹了中國人民的團結,體會到了甚至是陌生人之間的相互提攜,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情。在這種特殊事件發生的同時,對青年進行適時的教育,定會使青年產生共鳴,從而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受這點的啟發,教育工作者可以創設一定的情境或情感氛圍,讓青年親身體驗其必要性,自覺產生自身的需要,從而形成相應的積極態度,實施必要的行為。公務員之家:
總而言之,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現今的教育效果不理想的矛盾的存在,我們必須重視對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改進和完善,以求發揮其改造人的思想和行為的作用,尤其要重視它對廣大青年產生的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和方法必須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有所發展,要與時俱進。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從青年的心理特征、興趣、情感和需求出發來制定教育目的,選擇教育方法,考慮教育過程;同時要尊重青年的主體地位,重視與青年的互動交流,及時接受他們的信息反饋,使思想政治教育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使廣大青年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以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
- 上一篇:農村教育改革困境解決策略論文
- 下一篇:新農村文化建設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