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識教育在思想政治的運用論文

時間:2022-09-26 10:56:00

導語:無意識教育在思想政治的運用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無意識教育在思想政治的運用論文

[摘要]無意識教育是軍隊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一個嶄新的課題。針對傳統教育模式———有意識教育的弊端,本文論述了無意識教育在軍隊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獨特優勢在于它的隱蔽性、平等性、滲透性和靈活性;從理論上探討了無意識教育應遵循的4項基本原則:有意性、方向性、結合性和開放性;在實踐上初步探索了主體人格感召、軍營文化熏陶、大眾傳媒牽引、組織整合同化四個方法,倡導無意識教育在軍隊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

[關鍵詞]無意識教育軍隊思想政治教育運用

所謂無意識教育,是相對于有意識教育而言的。無意識教育,指的是不為受教育者自身所意識到的一種教育方式。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信息傳播速度的提高和信息透明度的增強,部隊官兵的思維觀念、價值取向更加多元,軍隊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越來越復雜的局面,傳統的有意識教育已經難以“獨步軍營”,無意識教育因其獨特的本質特點,在實施軍隊思想政治教育中“開辟一片新的天地”。

一、認清無意識教育在軍隊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獨特優勢

隱蔽性?,F實教育中,官兵對某些教育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抵抗、逆反心理。要改變這種現狀,就必須創造出一種能夠使戰士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的新模式。無意識教育把教育的意向、目的潛藏在與之相關的載體之中,論道而不說教,使富有教育意義的哲理通過為官兵所喜聞樂見的形式,悄悄潤入他們的心田,并積淀下來,逐漸形成一些良好的思想品質、理想信念、性格氣質。

平等性。現在的青年官兵受社會新思潮影響,自我意識、民主意識和平等意識顯著增強。無意識教育是無講臺教育,整個教育過程中,看不到居高臨下的有形灌輸,感覺不到“我講你聽,我打你通”的權威訓導,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也都是被教育者,大家既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又可以自由地接受別人的觀點,每個同志都在無意識之間受到了教育,每個同志也都在無意識之間教育了別人。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地位平等,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滲透性。無意識教育是依附載體進行的教育,具有很強的滲透性。無意識教育的滲透性,決定了其有著非常廣闊的課堂。無意識教育從滿足“興趣多樣化,生活多彩化”的愿望出發,通過輕松愉快的活動,把教育滲透到戰士生活和工作的任何一個環節,任何一個方面。相比之下,有意識教育因受時間、場地等條件限制,就難以有效覆蓋戰士的生活時空。從這個意義上講,思想政治工作離不開無意識教育。

靈活性。與有意識教育相比,無意識教育的內容、時間、手段都具有靈活性。進行什么內容的無意識教育,政治機關一般沒有硬性規定,只要教育的意向與有關精神相一致,教育者就可以根據戰士的認知需要、情感和行為取向自主安排,教育內容與戰士心理需求貼得更緊,針對性更強,有利于戰士認知水平的提高。何時進行教育、采取什么方式進行,教育者都可視具體情況而定,不必象系統的有意識教育那樣呆板,教育可以在官兵樂于接受的時間、采取喜歡的方式進行,這樣就更容易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正確把握貫徹實施無意識教育的原則

有意性原則。無意識教育對受教育者來說是無意識的,但對教育者來說則應該是有意識的。開展無意識教育絕不是放任自流,更不可隨意胡來,那種無目的、無計劃、無組織的所謂無意識教育,與沒有教育毫無二致。無意識教育是有目的教育,組織者必須有明確的教育意向,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無意識教育的隱蔽性、平等性、滲透性、靈活性就決定了實施無意識教育必須是系統的、有意識的。同時,也就要求教育者要動腦筋、想辦法,對教育載體精心選擇,對施教環境精心構筑,對施教氛圍精心營造,只有這樣才能使無意識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的目的。方向性原則。在組織實施無意識教育時,理論內容的選擇必須以黨、國家的大政方針和軍隊各級指示精神為準,方式方法必須健康向上,不搞低級趣味,場地選擇也應該嚴格符合部隊的各類規定。

結合性原則。有意識教育和無意識教育互有長短,相得益彰。要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須既重視無意識教育,又重視有意識教育,真正把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實行優勢互補。具體地說,就是要把外部灌輸和自我教育結合起來,把單向教育同雙向交流結合起來,把真理的力量與人格的力量結合起來,把輿論的引導跟群體的同化結合起來。公務員之家

開放性原則。堅持開放性原則,無意識教育就可以借助地方、家庭的情感、政策、理論、經驗、教育基地和精神產品的力量,把教育搞得有聲有色,扎實有效。

三、靈活掌握實施無意識教育的方式方法

主體人格感召。所謂主體人格,指的是教育者的品性、道德情操、修養境界等。作為教育主體,就必須自覺地追求人格的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帶頭實踐自己所倡導的道德觀念和價值標準,做清正廉潔、勤奮工作、關心群眾、作風民主和顧全大局的模范,通過自己的行動和自身的道德、品行、作風、知識等去啟迪戰士的思維,控制戰士的言行,矯正戰士的價值取向。

軍營文化熏陶。由于軍營文化是適應戰士的特點和需求,融思想性、科學性、趣味性、娛樂性和戰斗性于一體的喜聞樂見的活動,所以,它的意義不僅僅在于豐富戰士的精神生活,更重要的是戰士在娛樂當中能夠提高素質,陶冶情操,受到教育。軍營文化的無意識教育功能,是其它教育手段無法代替的。

大眾傳媒牽引。大眾傳媒是信息的載體,其提供的信息對人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的發展方向具有無形的牽引作用,具有形象性、隱蔽性、權威性。發揮大眾傳媒的牽引作用,首先要堅持“三個半小時”制度,讓戰士及時了解黨的現行政策及日新月異的祖國新貌。其次要及時組織收聽、收看國際國內的重大活動轉播,增強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組織整合同化。組織整合同化,是指通過組織對群體風氣的整合,使個體接受組織倡導的態度和行為方式。在組織軍隊思想政治教育時,要善于通過組織手段,對單位的風氣進行整合,以此來影響官兵。整合單位風氣,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是非清楚、功過分明。同時,注意營造一種銳意進取、團結互助的好氛圍,以此來同化官兵的思想和情感。

參考文獻:

[1]岳忠強.軍隊政治工作學.國防大學出版社,2008.11.

[2]史蒂文.達克著,姜學清譯.日常關系的社會心理學.上海三聯出版社,2005.01.

[3]張耀燦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人民出版社,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