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語言與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淺析論文

時間:2022-09-26 05:15:00

導語:網絡語言與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淺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網絡語言與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淺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網絡語言;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論文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網絡的應用,人們在現有的網絡環境下,大部分的網上交流仍采用字符的形式,同時占網民比例最大的人群是青年人。在這種交流過程中,語言的運用方式也顯示出一些獨有的特點,這造就了一種新的語言形式——網絡語言。網絡語言是他們張揚個性和發揮創造力的產物,通過網絡語言的類型特征分析,了解和認識網絡語言,與青年展開思想交流和對話溝通,加強理論研究,提高教育的實效性,進而引領青年健康成長。

網絡語言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一是與網絡有關的專業術語,如鼠標、病毒、瀏覽器等。二是與網絡有關的特別用語,如網民、網吧等。三是網民在聊天室和論壇上的常用詞語和符號,如頂(支持)、555(嗚嗚嗚)等。狹義的網絡語言僅指第三類,是指網民在網絡交流這一新興文化中使用的新的語言。本文要描述的正是這一類別。作為一種新興的語言模式,網絡語言活潑、自由、親切、幽默,特別貼近生活,同時又魚龍混雜,泥沙俱下,這些語言現象的出現都有一定的社會心理基礎。透過這些語言現象,能夠看出與之相適應的特定人群在特定時期的心理狀況。

一、網絡語言的類型及特點

(一)網絡語言的類型

1、中文用語。年輕而時尚的網民們為了在網絡世界引領潮流、標新立異,舊詞換新意,借用原來生活中的詞創造出一些充滿怪異情趣的新詞,或者利用諧音改變原意等。主要有以下兩種形式:(1)“形象借用”。是指生活中的許多詞被借用過來表達新的事物,借助于形象或意義上的微妙相似加以聯想,而被賦予新的意義。比如“灌水”:發無關緊要的帖子,在壇子里聊天等,主要功能為交流感情,還有最重要的,可以長工分,原指發長貼。(2)“諧音”。是指對舊有詞語的讀音、字形加以變化,進而產生新詞的現象。例如:“版主”變成“斑竹”:論壇版塊的管理人員,把水版比作小店,他們就是店小二。

2、數字用語。抽象的數字經過網民的想象力,賦予新的組合,產生的效果出乎人們意料。這種數字化語言往往意蘊無窮而表意詼諧活潑,充滿生活情趣。數字用語一般利用與漢語或者外語的諧音來表達意思,大體有兩種表達方式:(1)數字與漢語諧音。最常用的有“7456”:氣死我了;“1314”:一生一世等等。(2)數字與外語諧音。如“3166”:日語的再見等等。

3、縮略用語。網民們將漢語或英語變形而為縮略語,這種語言起初只是網民為了提高網上聊天的效率而采取的一種應對方式,久之就形成較為固定的網上用語了。主要有兩種形式:(1)漢語縮略語。如漢語拼音首字母的縮略,如果GG、DD、JJ、MM或PLMM,指的是哥哥、弟弟、姐姐、妹妹或漂亮妹妹;“FB”:腐敗,指聚會+吃飯+活動。(2)英語縮略語。如“BB”:寶貝,情人,孩子,ByeBye,看具體使用英文縮略;“FT”:Faint,暈倒的意思,也叫分特,表示驚訝、不可理解、不可置信等意思。

(二)網絡語言的特點

1、不穩定性。網絡語言既受網絡技術發展影響,又受青年心理因素的影響,同時還與流行文化有密切聯系,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青年心理的變化以及流行文化的變遷,網絡語言也在不斷變化,舊的詞語不斷被淘汰,而新的詞語又以極快的速度被創造出來并得以流行,呈現出鮮明的多變性。2006年5月,首個《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中網絡用語的排名,顯示一些曾被各種媒體及研究文獻反復引用的、代表經典網絡語言的詞匯,如“大蝦(大俠)、菜鳥(新手)、94(就是)”等使用頻率均沒有超過0.2%。以前說美眉,現在就說MM了。

2、創造性。網絡語言更新速度很快,新鮮詞語層出不窮。而網絡流行語中的奇思異想也不勝枚舉。青年人將網絡當成一個虛擬空間,所以在表達思想、情感的方式上也力求與現實生活中人們的表達習慣有所不同,于是挖空心思,創造出一些令人感到新奇的富有創意的語言,追求一種標新立異的效果,這就使得網絡話語呈現出鮮明的多樣性和創造性。比如說哥哥,可以用大寫的GG,也可以用小寫的gg,感謝可以用39、3X、3Q等形式。同時,網民還可以利用表情符號等來表達同樣的意思。

3、不規范性。從規范的漢語表達方式看,“網絡流行語”中,漢字、數字及英語字母混雜使用,怪字、錯字、別字層出不窮。比如“I服了U”:我服了你;“走召弓雖”:超強;“油墨”:幽默,微軟拼音通假字。有關專家認為,這種語言的隨意性太大,不規范,只是年輕人時髦的“文字游戲”。網絡語言的不規范性表現出網民們求新、求異的個性,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他們能夠用語言來滿足這種個性化的需求,這種個性在虛擬的世界得到了極大的張揚,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網絡使用者的特征——年輕的心態和不拘一格的想法。

二、網絡語言的成因分析

網絡開啟了個性化的時代,網絡語言的興起也極大地推動了當代網絡青年族群個人主義、個性自由的張揚,形成必然有其相應的社會和文化背景。

(一)社會原因

1、社會發展?,F代社會,網絡不僅是一個信息傳播的工具,更形成了一個以互聯網為中介的社會交往網絡,網民在網絡中已經成為一個特殊的新興社會群體,這一群體依靠不斷發展的網絡技術和網絡話語在虛擬空間中聚集、交流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認同。這種群體文化不同于其他類型文化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網絡語言的形成,網絡語言作為群體文化的產物,不僅是網絡社區成員傳遞信息、表達情感的載體和工具,也是網絡社區成員的身份標識物。缺少獨特的網絡語言,網絡社區各個成員之間在失去傳遞信息的有效工具的同時也失去了獨特的身份標識物,網絡群體和社區交往在文化層面上就難以得到維系。

2、文化變遷。從網民的年輕化來看,現在網民中的大多數都是青年人。“青年人最善于接受新的價值觀,最少保守思想,不受舊的落后的文化的制約。因此,他們敢于向傳統習俗、傳統文化觀念挑戰,他們也常常給社會文化注入新的內容,促進社會文化的變遷?!本W絡語言的產生,是青年群體更新傳統話語體系的一個重要體現。他們正在顯示特有的智慧與才情,他們思維活躍、新潮,他們機智俏皮、妙語連珠。他們創造的生動形象的語言是炫耀自己身上閃耀著的智能的光輝,他們所創造的幽默詼諧的語言是對平庸、枯燥、刻板生活的溫和打擊。例如:555(嗚嗚嗚):同音表示,表示徹底沮喪及傷心,可以重復使用;mm/MM:妹妹、美眉,表示年輕女性;樓上樓下:帖子中的上下部分,為了敘述方便。另外一個相關詞是樓主,指發起該主題的人。頂樓,指第一個貼。

(二)個體原因

l、情感宣泄。網絡語言常常用異化的、情緒化的語言來宣泄某種平日里不能或不敢表達的情感。比如,用那些隱晦的數字表達出別樣的感情,770(親親你),1314520(一生一世我愛你)恰到好處地表達了不好意思用語言直接表達的思想感情,既簡潔實用,又顯得幽默含蓄。又如把“東西”稱為“東東”的“童語現象”,很難想象會在網絡以外的任何交流環境中出現。這說明在現今這個高壓力快節奏社會里,人們對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的向往。而在現實生活中,表現出這樣的情緒無異于向競爭對手、向社會示弱,所以在網上這個虛擬社會中,沒有人知道你的性別和年齡,沒有人與你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競爭,網絡便成了宣泄感情、顯示“本我”的最佳地點。有一位心理學家曾就此發表過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從心理學角度來看,現代社會人的壓力越來越大,人與人之間需要溝通、理解,網絡成了情感宣泄窗口。由于網絡具有隱蔽性,在網上聊天的人更容易將平時鮮有機會表露的“本我”顯示出來。

2、張揚個性。網絡語言在另一方面常常視傳統語法于不顧,表現出完全的隨心所欲來。例如,網上常常將“給你打電話”說成“電話你”,甚至連“氣死我了”也說成“氣死我樂”這種經常出現的反常搭配,都是從常用詞語中翻出新意,網絡語言顯得越來越隨意,越來越講究沖破束縛。青年人標新立異和叛逆的精神躍然紙上,折射出他們渴望被社會注意、理解和認同的迫切心情,著意與傳統文化的含蓄、嚴謹和精致相疏離且樂此不疲,希望成為具有社會話語權力的主體的積極努力,愿意直接表達對社會和生活的理解和批評的率真性情。“因此,他們常以出格的表達來達到一種放松,并企望以此體驗一種快意。言辭的出軌、觀念的冒險,是青年人經常采用的一種炫耀性的社會互動行為?!?/p>

三、網絡語言與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青年人的網絡語言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話語之間已經形成了強烈的矛盾沖突,如果不進行有效溝通完全有可能在我們教育信息的傳遞過程中形成交流的障礙。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也只有直面網絡語言的挑戰,并積極汲取網絡語言的“話語優勢”,積極利用網絡語言開展工作,方能使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走進青年人的心靈世界。公務員之家

(一)走進網絡生活、了解具體情況

網絡化生存方式對當代青年人的自由反叛意識進行了極度的釋放,但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是有其獨特魅力的,因為思想政治教育面對的是人而不是物,是感性而不是理性。即使是虛幻的空間中,人的社會性被大大淡化,但人對美好心靈、美麗人生的追求是無時無刻不存在的。在網絡空間中人的社會性約束的淡化,對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無法再向人灌輸抽象的概念、空洞的戒律、虛假的道理。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會產生語言差異,原因之一就是青年人已經步入網絡生活并走在了前列,而教育者卻還沒有從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中走出來去適應新的教育環境。要適應網絡這種全新的教育環境,教育者必須具備基本的網絡知識,掌握網絡的使用技術和操作技巧,這是進人網絡生活的前提。

(二)熟悉網絡語言、進行有效溝通

任何一種語言,只要還被人們使用,就必然會不斷地發展。創新是事物的生命力所在,只有創新,才能推動語言的發展。分析和理解青年人在網絡語言上的創新和突破,可以更真切地了解青年人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以及心態史的演變過程。網絡語言具有自身獨特的特點,教育者如果不學習和掌握其特點和規律,習慣于傳統的說教方式,與青年人開展溝通交流時不但無法被認同還可能引發逆反心理,無法有效地達到教育效果,從而失去網絡陣地的主動權。因此,教育者只有了解青年人的網絡語言體系,適應青年人在網上的交流方式,才能更敏銳地捕捉青年人的思想、心理動態,把握青年人思想和行為的發展變化

(三)提高理論素養、引領青年前行

在當前階段,互聯網的發展及其影響在我國尚處在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之中。網絡的發展及其對于青年人思想和行為的影響更是處在一個動態變化的階段,這需要我們立足實踐,針對實踐發展的具體狀況不斷進行理論研究的創新和發展。網絡語言現象是不斷創新和發展的網絡文化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新課題之一,隨著網絡對社會的影響不斷深人,網絡必然給青年人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更多更新的課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消除網絡帶來的差異,更要快步邁進網絡社會的新環境。在教育實踐中要加強理論研究,不斷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教育的實效性。

三、網絡語言與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青年人的網絡語言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話語之間已經形成了強烈的矛盾沖突,如果不進行有效溝通完全有可能在我們教育信息的傳遞過程中形成交流的障礙。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也只有直面網絡語言的挑戰,并積極汲取網絡語言的“話語優勢”,積極利用網絡語言開展工作,方能使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走進青年人的心靈世界。

(一)走進網絡生活、了解具體情況

網絡化生存方式對當代青年人的自由反叛意識進行了極度的釋放,但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是有其獨特魅力的,因為思想政治教育面對的是人而不是物,是感性而不是理性。即使是虛幻的空間中,人的社會性被大大淡化,但人對美好心靈、美麗人生的追求是無時無刻不存在的。在網絡空間中人的社會性約束的淡化,對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無法再向人灌輸抽象的概念、空洞的戒律、虛假的道理。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會產生語言差異,原因之一就是青年人已經步入網絡生活并走在了前列,而教育者卻還沒有從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中走出來去適應新的教育環境。要適應網絡這種全新的教育環境,教育者必須具備基本的網絡知識,掌握網絡的使用技術和操作技巧,這是進人網絡生活的前提。

(二)熟悉網絡語言、進行有效溝通

任何一種語言,只要還被人們使用,就必然會不斷地發展。創新是事物的生命力所在,只有創新,才能推動語言的發展。分析和理解青年人在網絡語言上的創新和突破,可以更真切地了解青年人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以及心態史的演變過程。網絡語言具有自身獨特的特點,教育者如果不學習和掌握其特點和規律,習慣于傳統的說教方式,與青年人開展溝通交流時不但無法被認同還可能引發逆反心理,無法有效地達到教育效果,從而失去網絡陣地的主動權。因此,教育者只有了解青年人的網絡語言體系,適應青年人在網上的交流方式,才能更敏銳地捕捉青年人的思想、心理動態,把握青年人思想和行為的發展變化

(三)提高理論素養、引領青年前行

在當前階段,互聯網的發展及其影響在我國尚處在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之中。網絡的發展及其對于青年人思想和行為的影響更是處在一個動態變化的階段,這需要我們立足實踐,針對實踐發展的具體狀況不斷進行理論研究的創新和發展。網絡語言現象是不斷創新和發展的網絡文化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新課題之一,隨著網絡對社會的影響不斷深人,網絡必然給青年人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更多更新的課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消除網絡帶來的差異,更要快步邁進網絡社會的新環境。在教育實踐中要加強理論研究,不斷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教育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