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族主義新發展趨勢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02 02:45:00

導語:世界民族主義新發展趨勢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世界民族主義新發展趨勢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民族;民族主義;國家

[論文內容摘要】冷戰以后民族主義在全球范圍內的復興是當今國際政治領域的一1、熱點問題,它對世界的發展曾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隨著和罩與發展成為世界主題,全球一體化的加速,其消極作用顯而易見.危害極大。隨著全球化的進程,民族主義必將走向衰落.被保存各民族特色又促使各民族和平共處、共同發展的國際主義所代替。

一、民族主義的歷史由來

民族主義的興起是一個相對現代的現象。在人類文明社會之初,就逐漸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而在許多古老文明中也逐漸孕育出了一種對民族歷史文化及其中蘊含的精神的認同和歸屬感,但是這種歸屬感一是集中于這些社會的上流階級之中,并沒有深人民族群體中;二是在封閉隔絕的傳統文明中,沒有對外交流和大規模的流動遷徒,就不會培養出真正的民族意識,民族主義也就無從談起。

民族主義的真正形成是在歐洲,可以追溯到九世紀,隨著查理曼帝國的分裂,使得一度以拉丁語為精英層書面語的西歐地區各種不同文化開始自我發現,從九世紀中期開始,隨著民族語言形成,民族意識和祖國意識逐漸凸現出來。

歐洲民族主義興起是和民族國家興起密不可分的。英王亨利八世擺脫羅馬天主教會中央神權的干涉,而建立由國王領導的英國圣公會國教是一個標志性的事件。它在向神權權威挑戰的同時,也使民族主義思想深人人心。民族主義最早采取的是王權對抗神權方式,宣揚民族國家的王權至高無上,不容侵犯。

正像莎士比亞在其名著咤查理二世》中表現的那樣:“上帝和亨利國王統治著英格蘭”。這一期間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使人們的注意力從天國轉移到塵世,追求物質幸福和精神自由,逐漸發現了個人的幸福是和民族國家的興衰緊密相連的。對國王的忠誠和對祖國的熱愛合二為一了。而隨著15,16世紀新航路的開辟,地理大發現以及大規模海外殖民活動,國家、民族間交往日益頻繁,在這種經濟文化政治交流和碰撞中使民族意識覺醒成為可能。

在民族主義發展過程中,法國大革命和美國的獨立戰爭將民族國家的政治合法性基礎從“君權神授”轉移到“主權在民”上。在這種根本性變革到來之前,民族國家的國民只是君王的臣仆,而不是一個現代意義的公民,在情感上對國家不甚關注,法國大革命的口號“自由、平等、博愛”伴隨著盧梭、伏爾泰、孟德斯鳩迅速傳遍了全世界。引起了追求民族自決和人民主權的世界性的運動,古老的封建帝國紛紛跨臺。到20世紀中期時,幾乎所有的歐洲乃至西半球國家都變成了民族國家。

民族主義的興起也是和近代追求民主的思想相伴而行的。民族概念本身就蓄含著其所有成員先驗的平等,就像自由主義哲學家托馬斯·潘恩在1791年寫下的《人的權利》中所說的,在大眾統治的民族國家,民族和民主是自然聯系在一起的。在18世紀的英國和法國,民族主義作為鮮明的政治信條首次提出,意味著人民自治,成為平民和新興的商人階級反抗貴族精英統治,爭取自己政治權利的武器。拿破侖利用民族熱情作為擴張工具,正是依靠了民主化和民族主義在革命中的共振作用,所以他才被黑格爾稱為“馬背上的世界精神”。.

而對于歐洲之外的亞非拉地區來說,民族主義的出現“除了和地方性大眾傳播有關外,還和這些國家被歐洲統治殖民剝削的歷史密不可分”。民族主義在這些地區興起的最主要原因是為了聯合起來反抗外來統治,追求和殖民霸權相對立的獨立自決權,后來發展成為波瀾壯闊的民族解放運動。

二、冷戰后民族主義的新發展及其對國際主義政治的影響

冷戰后,尤其是蘇東解體之來,民族主義在世界范圍卷土重來,成為繼一戰二戰以后的第三次民族主義浪潮,和前兩次相比,這次民族主義新發展具有以下幾種特點:

第一。來勢猛。發展迅速。冷戰期間由于兩個陣營間的戰略均勢,長期以來世界各地的民族主義運動并沒有多大發展,世界政治格局大體保持穩定。隨著西方實行和平演變和前蘇東地區的改革偏離了社會主義方向,民族主義勢頭如燎原之火一發而不可收。短短幾年間,前蘇聯分解為15個國家,前南斯拉夫變為五國,捷克一分為二,埃塞俄比亞也分離產生了新生的國家厄立特利亞,發展之快前所未見。

第二。普遍化。國際化。發于蘇東的民族主義取得的成功極大地鼓舞了世界上已有民族主義地區加快民族分離的動作,如英國北愛爾蘭的愛爾蘭人,西班牙的巴斯克人和加泰羅尼亞人。中亞的庫爾德人、菲律賓棉蘭老島的穆斯林。甚至一向比較平靜的西方國家內部也出現了民族主義的火花。如法國科西嘉人和布列諾尼人,比利時講佛萊芒語公民以及加拿大魁北克的講法語公民,使得民族分離主義反應波及世界。民族主義國際化另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全球化使得一國內部民族問題很快會在國際上引起連鎖反應,引起別國的警覺和注意。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以人權為幌子,借民族問題干預別國內政,使得民族問題更加復雜。

第三,以爭取主權的民族分離主義為核心內容。冷戰的民族主義發源于前蘇東地區.這些地區本是實行聯邦制的多民族國家,國內各少數民族依法享有一定的權力。而渴望建立自己民族主權國家的愿望,使它們從母國剝離出來,更為令人擔憂的是這種分離并沒有隨著這些前聯邦共和國的解體而結束,相反有進一步縱深發展的趨勢。按照分離主義者所信奉的“民族自決權至上論”和“一國一族論”,對這些新成員民族國家造成進一步分裂的危險,如俄羅斯的車臣問題和格魯幾亞的阿布哈茲分離問題,南斯拉夫的科索沃和黑山問題。

第四,跨國的泛字號民族問題東山再起。民族和國家本身就不是契合的,現代世界大多數國家都是多民族國家,歷史上由于政治經濟原因,同源民族分離跨國而居是平常事。如今,經濟全球化引起的移民流動情況也使跨國族群現象更為普遍。波黑戰爭,巴以沖突,歸根結底全都是跨國民族問題。隨著蘇東解體,原先被壓制的蘇東地區民族矛盾充分暴露出來。而新舊國際政治秩序轉換問形成的權力真空使沉寂已久的泛字號民族問題東山再起,比較突出的代表有泛突厥主義、泛斯拉夫主義、泛伊斯蘭主義、泛匈牙利主義、泛哈薩克主義、泛蒙古主義等。

第五,民族主義和宗教問題相輔相成?;ハ嘤绊憽_@突出體現在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原教旨主義主張回到《古蘭經》和《圣訓》的傳統教義基礎上來,他們主張以這些傳統教義指導人們的工作和生活。

要求其領導人在扮演政治角色時,同時履行宗教職責——帶領人們禱告,貫徹伊斯蘭教精神,領導圣徒進行圣戰等。西亞的以伊朗、沙特阿拉伯作為代表的17國、中東5國及北非、南亞大部分地區都是信仰伊斯蘭教的國家,民族主義和原教旨主義聯合在一起使得上述地區成為民族沖突多發和熱點地區。

第六。政治民族主義繼續存在,但發展空間不大,而經濟民族主義Et益成為民族主義問題主體。盡管民族分離主義在冷戰后一度興盛。然而,我們看到許多多民族國家內部仍然是比較鞏固穩定的。蘇聯、南斯拉夫分裂成小的國家主要是因為上述國家社會和意識形態發生巨變的結果,是兩大陣營對峙下冷戰格局終結的產物?,F在仍然進行分離活動的民族主義已沒有這樣政治變化的背景。西方民族主義分離又不斷向縱深化國際化發展,已經引起世界多數多民族國家警覺和反應,進一步大規模民族分離已經成為不可能。而且民族國家生存、發展需要一定的經濟規模,過多的分裂會危及其自身生存。相反,經濟民族主義得到進一步深化,主要體現在國際貿易領域貿易保護主義盛行,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增加。這既體現在發展中國家為改變不合理的國際分工與發達國家的斗爭中,如:石油輸出國組織為控制石油產量和定價與發達國家斗爭,也體現在發達國家間為爭奪世界市場份額而展開的斗爭。如美國和日本西歐間的貿易戰爭。

冷戰后的民族主義的重新興起不僅造成了一些國家的分裂和解體,也對現存的多民族國家構成了潛在威脅,直接影響到國際政治格局及其發展方向。

首先。對民族國家的影響。對于那些深受民族分離主義之苦的國家來說,民族主義導致國內政局動蕩不安。嚴重妨礙國內經濟的健康發展和人民的安居樂業,車臣獨立運動不僅使車臣經濟陷入停滯,也使本來捉襟見肘的俄羅斯經濟雪上加霜。尤其是新生代民族主義跨界民族主義問題,往往和宗教問題糾纏在一起。共同對民族國家的權威構成挑戰,產生和發展了對國家的離心力,危及國家的領土和主權完整。

其次。對地緣政治的影響。民族主義尤其是鄰國跨界民族的相互聲援成丫地緣政治的不穩定因素,在相關國家間造成緊張關系。比如:在非洲發生的武裝沖突,使得剛果與烏干達、盧旺達等國間處于緊張狀態。土耳其一度進入伊拉克境內圍剿庫爾德工人武裝導致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偟目磥恚蜖柛傻貐^、中東地區、非洲地區是民族主義活動積極地區,這些地區的和平與發展受到的阻礙和破壞也最大。

再次,對國際政治格局的影響。冷戰過后,原有的兩極格局被打破,形成了美國一枝獨秀為主要特征的一超多強國際政治形態格局,而多強對一超還不具備真正戰略的約束力。這洋,原有的國際力量均衡就被動蕩不安所代替。民族主義興起加重了這種趨勢,世界局勢變得更加難以預料。在新的國際格局形成前的新舊體制變換帶來的混亂中,前蘇東地區新興民族國家,各民族沖突熱點地區是實際的犧牲者,因為不斷分裂而實力頓減,在新的國際秩序中處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后者因為民族沖突連續不斷,導致經濟社會的發展停滯,從而在經濟上更有可能淪為強權政治的附庸,為大國干涉別國的內政提供了新的機會。而西方和美國則在這場民族主義烈火中火中取栗,在廣大第三世界國家中,美國和西方國家借民族分離主義分子之手,對以前親蘇疏美民族國家進行報復,控制第三世界戰略要地,控制重要戰略資源。

如美國對埃塞俄比亞、利比亞、庫爾德人反政府力量的援助無不反映了上述戰略企圖,更為重要的是,民族主義還為西方國家的“人權高于主權…‘人道主義干涉”找到了理想的實驗場。美國和北約發動科索沃戰爭公然違背了聯合國憲章和公認的國際關系準則,但是并沒有遭到真正有力的抵制和制止。此風一開,對今后國際關系準則的確立必將產生十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最后,對當前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影響。民族主義帶來的民族沖突使得沖突國家和地區在經濟上長期停滯乃至倒退,這樣就擴大了同發達國家間的貧富差距,增加了它們享受經濟全球化利益的困難。不僅如此,極端民族主義帶來的恐怖主義、排外主義都使得國際資本和先進技術的引進日益成為不可能。這樣,經濟全球化所需的各個國家和地區間的合作經濟也無法有效地發展起來。

民族主義表現一種強烈的通常已經意識形態化了的族際情感,隨著其具體歷史條件、環境背景的不同,其發揮的功能也大相徑庭??偟膩碚f,具有多重性和可變性。正如教皇保羅:二世在1995年聯大會議上發言所說的“應該在教唆對其它民族或文化蔑視的不健康的民族主義形式和對自己國家懷有正常熱愛情感下民族主義之間作一本質的區分”。從積極方面看:民族主義不僅是落后、弱小的民族反抗殖民統治和大國政治軍事干涉的有力武器。公務員之家

還是增強民族凝聚力,促使本民族經濟迅速發展的推進劑。正如馬克斯·韋伯所說“民族國家無非是民族權力的世俗組織,在這種民族國家中,就像在其他民族國家中一樣,經濟政策的終極價值標準就是國家自由”。③民族國家一旦建成后,首要任務就是發展民族經濟,為本民族人民現實和長遠物質生活的提高而奮斗。而民族主義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化的族際情感,往往可以起到極大增強民族凝聚力的作用。民族意識的覺醒和追求民主的進程往往是相伴而行的,民族主義有助于本民族提高參政意識,獲得充分的民主政治權利。隨著全球化進程的進一步深入,民族主義還是保持本民族傳統文化特色,抵制文化侵略和文化同化,保持文明多樣性、豐富性的一個有力手段。但民族主義并不都是天使的化身,它的本性中也有魔鬼的成分,過激的民族主義可以成為民族沙文主義的理論基礎。民族沙文主義對外炫耀本民族高人~等。千方百計地打擊、壓迫自己認為劣等的民族.并為居住在本國外的本民族成員權益而斗爭,導致不同民族國家問沖突加劇。而在國內,民族沙文主義則采取壓制其他民族的經濟文化發展為手段,來保護本民族的優先發展和特權,從而引起持久的國內沖突。某些超級大國或地區性強權國家還多次利用民族主義作為謀求自己戰略利益的有力工具。對于這些自身已基本上超脫于民族沖突之苦的國家來說,支持利用及制造與自己利益相關國家地區的民族分離,可以收到多重利益:破壞該地區國家的和平與發展使其在經濟政治上進一步依附于己或對自己作出讓步。削弱敵對國的實力,培植人以擴大實現自己戰略利益,而避開自己被卷入對抗帶來的危險。尤其是冷戰結束后,意識形態之爭失去吸引力,許多強權國家祭起民主人權這面大旗,利用民族主義明目張膽地干涉別國內政,制造了許多人道主義災難。民族主義在歷史上還多次成為民族國家統治者轉移國內主要矛盾,延續統治合法性的慣用伎倆。當民族國家統治者發現由于歷史現實中的種種因素,經濟和社會發展出現停滯和倒退時,利用民族主義的煽動性熱情,樹立假想的民族敵人,便成為統治者轉移矛盾、逃避關注的一個常用手段。常見的有:把自己的落后歸結為歷史上受到相鄰民族的侵略和壓迫,把當前的經濟衰退歸結于外來民族或少數民族占據了多數工作機會等。隨之而來的往往是大規模的排外活動,統治者甚至不惜以發動戰爭來轉移人們的注意力因為,在民族生存安全受到威脅的情況下,內部的種種矛盾往往被掩蓋,被~致對外的現實目標所壓倒這樣,統治者的合法性便得到了維護。公務員之家

總的來說,民族主義本質上是狹隘的、自私的,除了在廣大殖民地民族創建民族國家這一特定的歷史階段發揮了積極作用外,其消極功能、破壞功能大于其積極的建設功能,必將為保存各民族特色又促使各民族和平共處、共同發展的國際主義所代替。

當前民族主義對世界和平發展帶來了一定消極的影響,但我們應該看到,國家問相互依存和全球一體化,是總的發展趨勢,這是任何力量也阻礙不了的。正像民族主義發源地西歐現在正在經歷的一體化所昭示的那樣,民族國家市場經濟將進一步削弱傳統主權,發展超國家的力量觀念,這就是民族將來走向自然消亡結局的前奏。正如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預言的那樣:“過去那種地方的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的狀態,為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互相依賴所代替了。物質的生產如此,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財產。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同時,當今的民族主義興起是當代民族經歷冷戰長期緊張壓制后民族意識覺醒的體現,是長期以來存在的民族矛盾沖突沒有得到合理解決后總爆發;是對當前西方化的全球化方式不滿的體現。就其根本發展趨勢看,民族主義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