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研究叛逆心理論文
時間:2022-12-04 02:47:00
導語:高校思想政治研究叛逆心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逆反心理;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
論文摘要:逆反心理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逆反心理的存在,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大阻礙,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研究分析大學生逆反心理的現象及原因,探討消除或者糾正其逆反心理的對策,對于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和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逆反心理”是指“客觀環境與主體需要不相符合時所產生的一種心理活動,具有強烈的情緒色彩,即帶有較強烈的抵觸情緒?!贝髮W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是指大學生因為自身認知結構與教育者傳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發生沖突,而引起的與教育目的相背離的心理反應。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學生逆反心理的表現
大學生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現就是有意識地做所不被期望的事情,獨樹一幟,標新立異成為當代大學生追求的一種時尚。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否認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所在。有些大學生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空談,沒有實際價值,想法設法逃避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內化為自身的思想和行動,而只熱衷于像語言類、技術類等對其以后的發展前途能產生直接影響的學科的學習。
2.對正面的宣傳教育作片面的反面思考。有些大學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宣傳時往往與社會上個別的黑暗現象作對比,以偏概全的片面否定正面宣傳。對英雄事跡和模范先進人物也以有色眼光來判斷,認為那只是沽名釣譽的作秀行為,給予排斥和嘲諷。
3.標榜不良傾向,追求個勝自我。有些大學生是非價值判斷發生歪曲,對好學風,好榜樣不以為然,對不良傾向卻盲目崇拜。打架斗毆、拉幫結派被看成是英雄主義,男子漢氣概,而樂于助人、遵守校規校紀的學生則被認為是傻子、窩囊廢。張揚個性,標新立異成為其追求的目標。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學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既包括教育者也包括受教育者,二者的素質因素直接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1.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計劃者組織者和實施者,教育者的素質直接影響施教的后果。作為教育主體的教育者如果自身存在瑕疵,必然引起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其影響主要有以下方面:(1)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態度。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地位是平等互動的。在施教過程中,教育者往往忽視受教育者的主體性,僅僅把大學生作為被改造的對象,沒有平等意識,也不注重受教育者的反饋。大學生在這樣的情況下,自尊心受挫,產生抵觸情緒。(g)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是門科學,更是門藝術,需要教育者能充分發揮其聰明才智,因才施教。而有的教育者不注重受教育者之間存在的生理和心理的差別,只是作為國家方針政策的傳話筒,生硬的灌輸,照本宣科。這種單一的授課方式是存在個體差異的受教育者不能得到滿足,引起大學生的反感。(3)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內容。有心理學家曾做過實驗證明:在溝通說服中,觀點呈現增多,同意人數會增加,但當達到一定呈現次數后,同意的人數反而會下降。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與中學的德育課內容有交叉,教育者如果沒有適時提煉出反應時代和人的發展需要的教育內容,而只是簡單的重復,對于對知識渴求心理極強的大學生來說勢必不能滿足其心理需求,相反,會使他們產生逆反心理。
2.受教育者。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的大學生,其逆反心理的產生也有其自身的原因:(1)成長階段的生理心理因素。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發展階段青春期的中后期,生理、心理發育機制日漸成熟,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顯著增強,為了滿足自我表現和引人注意的需要,往往做出與其期望相反的舉動。同時,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增強,也使大學生對明令禁止的事情產生一探究竟的期望心理,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對實際問題不能面面俱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還沒有完全內化為大學生自身的思想品德素質之前,容易引起大學生的質疑。另外,由于大學生缺乏實際生活的鍛煉,社會閱歷淺,判斷是非的能力還不成熟,看待問題往往過于簡單,當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以其自身的認知結構的判斷結果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相矛盾時,容易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逆反情緒。(2)發展階段的需要因素。市場經濟條件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和需要。大學生面臨交友、擇業等各方面的壓力,用各種技能武裝自己,參加各種資格培訓似乎才是大學生的真正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質價值在現實生活中并不能直接體現,這種潛移默化的教導方式導致大學生并沒有正確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因此產生逆反心理。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因素
一方面,我國目前正處于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時期,社會各方面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人們思想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日益增強,價值多元化日益明顯;拜金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社會不良傾向嚴重侵蝕著學生的心靈,影響著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取向。另一方面,現在是網絡信息時代,大學生是網民構成的主體,網絡的虛擬性,隱蔽性和隨意性,不良的網絡行為容易使個體角色混亂,造成人格的虛擬性、封閉性、變異性和迷失性。另外,許多學生在分析批判能力不足的情況下盲目接受外國文化的觀點,把我國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進行簡單對比,得出錯誤結論,從而導致馬克思主義信仰動搖,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不信任感和抵觸情緒,造成了思想上認識上的混亂和認識上的偏見,進而強化了心理上的逆反傾向。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和方法因素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主要教導方法就是理論灌輸。教育者并未全面準確向受教育者展現各種重要相關信息,僅靠某些“大道理”來誘導大學生,使其在認知方面發生變化。其出發點是控制受教育者的理解和認知,而不是幫助他們理解和認知,在教育實踐過程中,一些教師專注于將書本中宣傳的主流價值觀念“灌輸”給學生,沒有對那些非主流觀念作深入批判分析。這種“明令禁行”的教導更激起了大學生獵奇的心理,對他們逆反心理的產生起到了誘導作用。
三、預防或消除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學生逆反心理的方法措施
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克服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必須進一步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質。同時要盡量消除來自社會的不良影響,凈化社會環境。
1.提高教育者工作能力,以現代化的方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同樣需要現代化的觀念和手段。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就是要改變傳統的、封閉的教育觀念和體系,打破僅僅局限于書本、理論的界限,建立開放的教育體系;不斷更新、拓展新的理論方法,選擇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內容和環境內容開展教育,用具有現代化發展趨勢,體現時代特點的人和事來教育大學生;用現代科學技術武裝、改造教育信息的傳播媒體,以實現教育手段的最優化。
2.改變教育模式,以主體互動的模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耙匀藶楸尽?,把人作為教育的主體和目的,而不是客體及被改造的對象;確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發揮和尊重受教育者的主體性,倡導和尊重受教育者的獨立性、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和實踐能力的發揮;積極主動地與受教育者進行互動,在理解與對話中,實現思想與思想的碰撞,心與心的交流,相互激勵和促進,以求得共同發展進步。公務員之家
3.優化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每個人的發展都面臨大量不確定的因素,需要教育者能夠針對個體發展的不同要求,提供個性化的咨詢輔導服務;探索隱性教育方式,將教育的內容滲透到受教育者可能接觸到的一切事物和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對人們產生影響;要根據“積極發展,充分運用,加強管理,趨利避害”的原則,積極推進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程,充分發揮網絡載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4.面向社會,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化。思想政治教育要面向社會求發展,要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中去,只有自身社會化程度搞,才能有效的幫助受教育者獲得和發展社會性,才能使大學生真正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化就是要改變只依靠思想政治教育部門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做教育工作的狀況,要引導廣大群眾和各個部門學習并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關心、參與教育活動,互教互幫,共同提高。
- 上一篇:電子商務內涵再認識分析探討論文
- 下一篇:無線校園網適用特征分析論文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