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符合時代精神大學思想政治教育體制

時間:2022-03-07 07:25:00

導語:建立符合時代精神大學思想政治教育體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立符合時代精神大學思想政治教育體制

任何教育是一定時代的凈勝,任何時代的教育總是要體現或符合其時代精神,才能真正成為被時代所接受并推動時代前進的教育,從而才能具有時代感和實效性。就當今時代而言,改革創新是其精神的核心,因而當今的教育,特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從整個體系上綜合體現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才能真正提高其針對性和實效性。所謂整體上綜合體現改革創新精神,就是要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實現全面的且各部分有機結合、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共生實效的創新體系,而不是僅就課程或教材等某一個或某幾個子系統實施改革創新。實踐證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單純某一部分的創新.是不能真正體現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的,也是難以提高其實效性的。

一、時代精神的整體呈現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創新

時代精神是歷史的,又是普遍的。它是在時代變革實踐中孕育、形成為大多數社會成員所普遍認同和接受的推動社會進步、引領時代潮流的一種價值取向和行為范式。時代精神以整體性的形式集中、綜合地表現人們的共同愿望、價值追求和前進動因。單一個體的單一活動以及某些群體的局部實踐或階段性實踐只有融匯到社會的具有普遍性的時代性實踐中,才能將其所體現的時代精神呈現出來,也才能真正成其為時代精神。當今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社會運行大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要將自身匯入以改革創新為精神核心的時代潮流中,另一方面。就其本身而言,必須以整體性的系統的創新實踐才能真正反映時代精神的要求。①機械地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式的“改革”、“創新”,都不可能是真正意義上的代表或反映時代精神的改革創新。

許多年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種“創新”不可謂不多。但卻總是難以取得明顯效果,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將自身的創新看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全面地、整體性地實施,而是各個環節相脫離地進行改革和創新。這樣的改革和創新,我們不能說它就絕對不是改革與創新,但顯然不能體現當今時代精神的整體性要求,因而也就難以產生令人滿意的實際效果。許多時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與創新表面上也似乎是全面的、整體性,但只是在改革創新的“計劃表”里將思想政治教育所涉及的各個部分盡量地羅列進去,并提出改革創新的要求和設想,有時候還有具體措施,但并沒有把各個部分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整體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科學地統一起來,沒有充分、認真地思考和研究各個部分的聯系及其相互影響。這就導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與創新終究還是部分的、機械的,而不是整體的、有機的。例如,在籌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和教材的改革與創新時,就必須緊密聯系教學方法創新、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觀念變革和素質提升,以及教育環境的優化等等。否則,課程、教材的任何改革創新都不可能是有效的。也是不可能體現和反映時代精神的整體性要求的。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創新的整體性和要素創新的有機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無疑是一個由許多要素組成的有機系統。這一系統的創新必然是整體性的。系統內部各要素的創新必須同其它要素的創新緊密聯系、相互統一,才能融合成為系統的整體創新。要素創新是為系統創新服務的,必須有機地融合到系統創新之中。脫離系統的整體,離開與其它要素或組成部分的有機聯系.任何單一要素的創新都不是真正的創新,或者說不可能實現整體創新的目的。

1.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方法為導引,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和教材

課程和教材是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載體。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創新必須從課程和教材的改革創新人手。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和教材的創新絕不能孤立地、機械地進行,而必須系統地、有機地開展和推進。所謂課程和教材創新不能孤立進行而必須系統開展,指的是不能單純地就課程和教材來改革課程和教材,而必須將課程和教材當作是國家教育行政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系統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以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變化、心理特征及價值取向為依據,將其同教師隊伍思想觀念革新、教學方式方法創新等結合起來,形成一個系統性的整體創新效應。如果僅就課程改革而改革.就教材創新而創新,是無法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創新的,因而也是無法提高其實效性的。

課程總是供學生學習的,教材永遠是由教師講授的,并且是以一定的方式方法講授的只有把課程和教材的改革與創新與大學生的思想變化、教師隊伍建設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創新緊密結合起來,同時發生、協同進行,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和教材的創新發生實際的創新效應。試想,一種不適應大學生思想變化和心理特征,不能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所認同的課程和教材,再怎么創新又有什么實際意義呢?這種創新又怎么能夠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創新呢?所謂課程和教材創新不能機械進行而必須有機開展,指的是課程和教材的每一個環節和內容的改革與創新都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思想特點和教師的授課能力,是把課程和教材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大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以服務和實現整個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和實效性為最終目的來開展的創新。就是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和教材的創新是心中有人(學生和教師)的創新,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并以教師的教學方法為導引的創新。那種脫離學生、脫離教師的課程和教材創新顯然是毫無意義的。只有在符合時代要求的課程和教材的基礎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效果也符合時代的要求。一直以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總是難以提高,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的課程和教材體系沒有與時俱進,形成符合時代要求的內容和形式??茖W的課程設置是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基本環節。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要具有科學性,就必須體現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更好地適應時展的要求。要通過充實教學內容,完善課程設置,形成結構合理、功能互補、相對穩定的課程體系。成這樣的課程體系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我們做大量的調查研究,廣泛聽取大學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線教師以及專家學者的意見,然后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努力求同舍異.編寫出符合當代大學生成長特點和發展需要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切忌以少數領導和專家的缺乏調查研究的武斷意見,去為全國的大學生設置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高質量的教材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重要前提和保證。所謂“高質量的教材”,首先必須充分體現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最新成果。全面反映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動實踐和基本經驗,全面反映在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最新進展。簡言之,必須符合時代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大綱和教材的編寫.已經納入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作為重大項目集中全國教學科研力量組織編寫。⑧、教育部聯合成立了教材編寫領導小組。問題的關鍵在于.教材的編寫同樣需要我們做大量的調查研究.認真聽取大學生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意見。僅僅依靠編寫小組和少數專家呆在書齋里是不可能編寫出符合時代精神要求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的。

2.以教材創新為載體,以觀念更新為先導,以學生接受為尺度。努力建設一支體現時代精神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教師是實施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體。充分重視并努力建設一支體現時代精神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是構建符合時代精神要求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體系的非常重要、也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問題的關鍵在于,在以改革創新為精神核心的當今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的建設決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業務素質的提高?;蚪虒W水平的提升。而是要貫穿、融匯一系列內容和形式的創新,才能使自身成為整個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創新的一部分。就是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的建設也不能孤立地、機械地進行,而必須系統地、有機地開展。具體一些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的建設必須以教材創新為載體。以觀念更新為先導,以學生接受為尺度。才能培養出一支體現時代創新精神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才能使教師隊伍建設推動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整體創新,并進而提高整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教師授課的原始和基本依據就是課程和教材。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的建設創新必須緊密圍繞相應的課程和教材進行。

教師如果不能對課程和教材有深人的理解和把握。并實際地參與到課程和教材的改革與創新之中去,那么即使其它方面的素質有再大的提高,也是難以同整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創新協調發展的。④在此基礎上,教師隊伍的建設,必須以觀念更新為先導。教師要能夠適應時代的變化以及由此引發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形式和方法的變化,要實際地提高自身適應這種變化的能力。這種能力的重要表現就是,要使教師通過一定的教學方式方法所講授的課程內容能夠實際地為當代大學生所接受。畢竟大學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傳輸系統的終端。大學生能否接受是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和時代性的最終檢驗標準,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統是否真正體現了時代精神、實現改革與創新的最終檢驗標準。很顯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的建設不是僅靠教師自身能夠完成的,首先必須引起各級黨委特別是高校黨委及行政領導的高度重視。各高校要認真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培訓體系。建立這樣培訓體系的方式可以有多種,例如采取脫產進修、攻讀學位、名師指導、社會考察、國內外學術交流等措施,等等,但是,很顯然,為培訓而培訓是毫無意義的。關鍵還在于培訓的內容必須符合時代要求、適合當代大學生思想特點.培訓的目標必須是建設一支符合時代要求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否則,即使培訓出來的教師滿腹經綸.也是難以適應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

3.以教師為主體,以教材為線索,以學生為對象。積極探索并科學運用符合時代精神要求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新體系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一方面需要教育內容符合時代要求,具有說服力另一方面還需要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符合當代大學生的接受特征,具有感染力。要鼓勵廣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積極探索科學的符合時代特點的教學方法,靈活運用啟發式、參與式、研究式教學等教學方法,并將之有機地結合為一個統一的方法體系。⑧對科學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新體系的探索不是僅靠在書齋里、教室中翻閱書本、沉思默想就可以完成的.而必須密切關注當今社會的變化。深入研究和分析當今時代變遷對大學生的影響,廣泛接觸當翹代大學生群體,以平等的姿態和心態同他們進粥;行經常性的溝通與交流,從而發現和提煉符合他們接受特點的教學方法,并努力融入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鮮活的事例、新穎活潑的活動。只有這樣的探索才有可能活躍教學氣氛,啟發。

三、系統的環境制約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適應創新

任何系統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生存和發展的.環境的綜合狀況對其內部的系統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和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這一大系統的生存和發展同樣要受到其環境的制約和影響。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體現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要求,在處理與環境的關系上必須進行相應創新。

1.要由被動適應環境變為主動適應環境

一般來說.純自然系統的動植物的生存和發展只能被動地適應其環境,而作為主體的人.卻可以主動地適應自身的環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僅受自然文化環境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受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不僅受社會大文化環境的影響,而且要受教育對象所處的內部小文化環境的影響。環境既影響受教育者的接受性,也制約著教育者所采用的方式。一般來說,社會文化環境既不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選擇的,也不是其教育對象可以選擇的。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這種情況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對于其所處的社會文化環境感到無所作為.只是一味地被動適應,那么,其教育效果就難以令人滿意。他們必須在適應環境方面有所創新.即由被動適應轉化為主動適應,才能不斷提高其工作的實效性。怎樣主動適應社會文化環境呢?一是要主動、科學地研究社會文化環境對教育內容的影響,改變那些與新的社會發展趨勢不相一致的教學內容。二是要主動、科學、系統地研究社會環境對教育對象的影響.根據教育對象由這些影響所形成的思想和心理特征,有針對性地實施思想政治教育。

2.要積極地影響和改造環境

馬克思說:“環境正是由人來改變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雹奕伺c一般動物的一個明顯的不同之處在于,人不僅僅受環境的影響,同時也可以影響和改變環境。大眾傳媒尤其是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使得現代社會文化環境呈現出不同于以往的特點:一方面.各種媒體把大量的信息、價值觀念、生活方式、文化類型展現在人們面前,使人們的思想意識在更廣闊的時空范圍內受到沖擊.另一方面.網絡的開放、平等、虛擬和不可控,對當代大學生產生了多種影響,也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極大挑戰和考驗。面對這這些挑戰和考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對于社會環境無動于衷、毫無作為,而是應該積極地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努力影響和改造社會文化環境,使之與課堂教育的要求和進程有機地統一起來。要積極利用大眾傳媒.建立網上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用先進文化影響和教育當代大學生,培養民族文化自律意識,以抵御和消解西方不良文化思潮和意識的影響。

要唱響主旋律,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輿論環境,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多層次、全方位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在科學研究和充分了解當代大學生思想和心理特征的基礎上.科學駕馭和有效利用網絡平臺,大力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實踐證明,網絡施教有著許多傳統教育不可比擬的優勢。比如,教育手段、教育語言的多樣性、生動性.增強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融合性,網絡集文字、圖畫、色彩、聲音、動畫及操作等多種媒體于一身的特點,充分調動了受教育者感官和思維的積極性。能產生難以拒絕的吸引力。此外,主客體間平等、民主、自由的溝通方式也容易為雙方所接受。因此,盡快構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認真著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系統的開發和利用,增強教育科技手段上的先進性,是當前高校適應時代精神要求,整體創新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一項重要任務。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