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時間:2022-11-09 02:57:21

導語:新常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常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摘要:在新常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沒有得到有效的發揮,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對當代大學生已經越來越失去吸引力,無法跟上時展的步伐,因此要適應新常態的變化,就要不斷地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進行創新和發展,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傳統的說教式的教育理念,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將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向智慧型教育轉變。

關鍵詞:新常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1新常態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要求

要想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首先要轉變理念,這里的轉變有三層意思:一是要對高校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中正確的部分繼承和發展,創新不是要徹底拋棄原有的教育理論,而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二是要對原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錯誤理念進行糾正,形成正確的教育理念;三是對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中不適合時展的部分進行變革與創新,與時俱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就是這三個方面互相作用來不斷向前發展的。在整個人類歷史的教育過程中,如何培養人以及培養成什么樣的人始終是教育發展的方向指引,也是不同的時代制定教育方針政策和具體措施的指導,因此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創新,首先就是要改革和創新原有的教育理念,通過理念的轉變和創新帶動思想政治教育其他方面的轉變和創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發展也是同樣的道理,必須通過轉變思想觀念與教學創新來帶動其他方面的改革,明確創新的主體、抓住創新的中心,統一創新的思想,認清創新的形勢。

2新常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2.1無法正常發揮思想政治教育應有的育人功能,功利性嚴重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說到底是對人的教育,培養什么樣的人和怎樣培養人這兩個方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和任務,高校的科學研究、知識傳承、社會服務和文化引領等功能都是圍繞著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和任務展開的,也就是說我國高等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對大學生人才的培養,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的高等教育也在不斷地進行改革,其核心是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全面發展,以育人功能為核心。但是在高校改革發展的歷史上,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高校重理論知識忽視學生能力的提高,重視理科輕視文科的現象還普遍存在,高等教育中素質教育的提升還不是很明顯,存在與社會發展不協調的現象?,F在我國的高校受到行政體制的束縛嚴重,而且隨著市場經濟的影響不斷加大,在高校也出現了功利主義教學的現象,不少老師為了晉升進行學術造假,或者為了經濟利益把主要精力放在外出代課講課上,忽視了對本校學生的教育,這些都與我國高等教育的核心功能產生了矛盾,也讓廣大學生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功能產生了質疑。

2.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與新常態有不適應之處,缺乏創新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改革步伐也在向縱深發展,但是我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上還存在與新常態不適應的情況,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首先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還沒有把新常態下社會發展的最新理論知識融入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時展存在脫節現象,尤其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教材使用上,還存在落后于社會發展實際的情況,高校老師的知識儲備還是停留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上,沒有跟上時代,因此在思想政治課堂上還是為學生講述過時的理論知識,這種理論與實際脫節、知識與社會發展現實不統一的情況不斷地出現,導致很多大學生對于這種理論課產生了厭倦和排斥的心理,更不用說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了。同時我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理論性強、偏重于政治理論知識的灌輸,沒有與實踐結合,無法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解決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困惑,因此這種教學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2.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跟不上新常態發展的步伐

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灌輸式教育為主,沒有考慮到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老師與學生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老師在課堂上只是把思想政治中的理論和知識主觀地講述給學生,至于學生對講課內容是否理解、理解多少、感不感興趣則很少過問,大學生學習思想政治教育課也只是單純地為了應付考試。老師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知識灌輸多了,對于與大學生密切相關的情感教育和人文關懷變少了,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內涵的理解也會越來越少,這種純粹的與社會實踐脫節、理論脫離實際的現象非常普遍,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只是把思想政治當作一種理論課程來傳授,忽視了思想政治對于大學生的思想和精神境界的啟發,大學生也只是把它當作理論課來學習,忽視了其提升思想道德素質和升華道德品質的作用。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措施

從2016年至2020年是我國的“十三五”規劃期間,在這個期間會遇到很多新的情況和新的問題,最主要的就是經濟的發展步入了新常態,為了能夠適應新常態的發展、保持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就必須有科學的發展觀念。在新常態下,不論是我國的經濟文化、政治環境、發展任務都有了新的變化,面對這種變化就需要改變思想政治教育的內部和外部條件,摒棄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轉變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方法,創新教育思想。在2013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宣傳思想工作創新,要抓好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和基層工作創新,把創新的工作重點放到基層一線。作為肩負著培養實現祖國強盛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任的高等學校來說,一直是處于高等教育的第一線,因此必須轉變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與黨中央的執政理念相一致,同時展步伐相一致,以與時俱進的精神風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工作。

3.1發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教育的實效性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與發展,我國的經濟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每個人都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尋求著自我價值的實現,尋找更好的生存和發展機會來滿足自身的需求,人們開始成為社會經濟生活中的現實個體,都在強調個體的價值體現。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灌輸式教育為主,這種教育方式在新常態下已經無法滿足大學生主體性的需要,無法發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當代大學生思維活躍,具有較強的參與意識、平等意識和民主意識,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當代大學生的需求,需要老師轉變單向講授的傳統,在課堂上多與學生進行互動,經常討論一些社會熱點問題尤其是與大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讓學生用思想政治理論知識進行探討和分析,這樣能夠充分調動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2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老師要把對學生的簡單說教變成對大學生的人文關懷,對于學生進行情感溝通,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思想狀態,針對不同學生的問題采取不一樣的教學方法。大學生這個年齡段正處于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很多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生活上沒有遇到過挫折,進入大學校門以后需要和各種背景、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一起學習和生活,不管在日常的生活中還是情感上難免會遇到一些困惑,再加上大學生學習壓力較大,面臨著就業擇業的壓力,很多大學生在思想上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老師要經常對學生進行“情感溝通”,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情感上和思想上的困惑。當代大學生具有政治意識強、鑒別能力弱,學習能力強、實踐能力弱,自我意識強、責任意識弱的特點,因此需要老師積極地通過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引導,體現對他們的人文關懷,滿足大學生的渴望被理解、渴望交流與溝通、渴望得到關懷的要求,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師生一起努力構建起互相溝通和信任的橋梁。

3.3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促進教育方式的轉變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通過講述和書寫作為教育手段,這種方式形式單一,很容易讓學生失去興趣。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在高校進行智慧教育已經成為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識。通過現代信息手段促進高等教育現代化,向大學生提供智慧服務成為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發展目標,要充分利用大學生比較喜愛的信息化傳播途徑,比如利用手機微信公眾平臺,傳播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圖片、文字以及視頻資料等,讓大學生進行學習和交流,同學們可以把思想上遇到的困惑與大家一起討論,老師可以隨時隨地針對大學生思想上的困惑予以解答,這種交流方式打破了傳統的課堂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限制,通過師生互動促進情感交流,也會讓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更加感興趣,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效果也會越來越好。

4結語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與時展步伐相當、與新常態相適應的與時俱進的動態過程,也是一個不斷轉變教育觀念、創新教育方法的發展過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一定要從實際出發,根據當代大學生的特點和發展規律,培養具有中國特色的、能夠適應未來發展的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張政.新常態下大學生創新精神培養研究[D].南昌:南昌航空大學,2015.

[2]林隆雨.新常態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與創新研究[J].亞太教育,2015(15).

[3]劉瑤.構建和諧校園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新探[J].知識經濟,2013(23).

作者:王秋蘭 單位:貴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