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輔導員思政工作革新
時間:2022-08-22 10:45:01
導語:院校輔導員思政工作革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手機媒體的飛速發展和3G時代的到來,手機媒體因其傳遞信息的即時、交互、虛擬和豐富性等特點迅速走入了大眾生活,手機媒體在大學校園已基本普及,正影響和改變著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方式。大學生如何正確認識、對待及使用手機媒體就成為擺在輔導員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在手機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現了一些新特點和新問題,更需要輔導員突破傳統思維,及時了解和掌握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狀況,特別是要把握住當前大學生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及時教育和引導,構建和諧校園。
一、手機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日常生活學習的變化
1.大學生人際關系新變化手機媒體以便攜性、成本低、速度快等特點深受大學生的關注和喜愛,成為大學生獲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手機媒體打破了地域、時間的限制,手機成了大學生的貼身伙伴,但也因此給大學生人際交往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和諧的人際關系使人心情舒暢,是產生歸屬感和幸福感的基礎;不和諧的人際關系易造成人際關系沖突與關系破裂,容易產生孤獨感和焦慮感,大學生的人際關系直接影響到其身心發展,學習和事業的成敗。[1]因此,輔導員在進行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幫助其處理人際關系問題就成為很大一部分工作。不同年級大學生因手機媒體帶來的人際關系沖突,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第一種是在不恰當的時間和地點使用手機,影響到他人正常生活。大學新生手機媒體成了其貼身的重要伙伴,他們剛入大學校園人生地不熟,新環境的適應還需要一段時間,手機就成為他們和家人、同學、朋友聯系的紐帶,也成了他們情感寄托的一部分,從而忽略了身邊新同學的存在。于是會經常出現宿舍里的手機矛盾,很多同學在晚上臨睡前長時間通話、玩游戲或手機閱讀,給同寢室同學的休息造成干擾,導致同學關系緊張。第二種是大一男同學利用手機短信和彩信騷擾女同學,給一些女同學帶來恐慌和不安。第三種是手機的網絡功能,使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廣而不深。很多大學生網上認識各種陌生人,交往對象不穩定,經常換。同時網絡的虛擬性,導致大學生在與人交往時缺乏真誠和信任。越來越多的學生沉迷于虛擬的環境,參加其他社會活動的時間變少,與家人、朋友、同學間的關系慢慢疏遠,有的學生甚至出現真實自我、現實自我和虛擬自我交織與沖突的矛盾狀態,在一定程度上逐漸失去自我和個性,從而導致在現實中人際交往能力的下降。這是輔導員們經常會遇到的新生人際關系沖突問題。
2.手機媒體的娛樂性對大學生專業學習的影響隨著智能手機和WIFI無線上網技術的出現,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經不起誘惑,出現了在課堂上玩游戲、看小說和QQ聊天等現象。尤其是大一新生從高中緊張的學習環境中一下進入寬松自由的大學環境,他們大多數很難自控,不分場合、隨心所欲地使用手機直接影響了課堂秩序和自己的學習狀態。大學集體生活具有從眾性的特點,個別學生放縱的手機娛樂活動會影響到一大片學生的貪玩。由于沉迷于手機游戲和上網,很多大一新生出現掛科現象。大二和大三學生則是經常在英語和計算機等考試中,利用手機短信作弊,嚴重影響學風。
3.手機媒體的網絡功能對大學生人生態度的影響手機媒體的環境在影響和削弱大學生道德認知,導致價值自覺失范的同時,也遲滯了大學生的社會行動力。大學生在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中過多使用手機媒體,容易對它們產生某種程度的依賴,使大學生影響環境的能力,包括影響物體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公民能力等的缺失,致使大學生自我封閉,以自我為中心看待現實社會中的人和事。[6]由于手機媒體缺乏嚴格地監管,一些不良信息在以手機為媒體的環境中肆意傳播,宣揚著種族宗教歧視、反動、色情、暴力、虛假等信息,長此以往,點點滴滴的滲透進大學生的思想,影響了大學生的是非判斷力和核心價值觀,給大學生的“三觀”教育留下隱患。一些學生將大量時間花在手機上,課內、課余時間常與手機相伴。同時,由于手機的短信收發、上網聊天等具有較強的便捷性與隱秘性,大學生可以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意見,包括不負責任的言論,導致大學生的誠信意識、責任意識逐漸下降。[2]手機媒體交往是人機對話,缺乏親和力,難以形成真實、可靠、安全的人際交往,網絡中角色頻繁的轉換使人的人格統一性受到影響,致使一部分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個性主義膨脹。手機不論從外形還是功能方面都在進行著快速地革新,因此手機消費成本也越來越高,一部高端手機的價格相當于一個大學生一年的學費,而所持手機的型號、品牌、功能卻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的消費心理,一些學生甚至用借錢或拖欠學費的方式購買高端手機,由此引發了大學生的攀比、虛榮、嫉妒等心態。
4.手機媒體給大學生健康和安全帶來的影響隨著手機在大學生群體中的普及,大學生已經開始認識到手機輻射的危害性。在使用手機的過程中,輻射信號會被人體所吸收,因此手機輻射會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手機輻射的能量通過一種短暫又突然的刺激影響人的中樞神經,一些大學生曾因過度使用手機(通話、網上聊天、閱讀小說)導致不同程度的頭痛、頭暈,甚至引發失眠癥狀。其中山寨手機的輻射量是一般手機的50倍之多,然而大學生是山寨手機的主要消費群體。[3]過度使用手機不僅對大學生身體產生負面影響,對其心理也產生一定程度的危害,如強迫癥和焦慮癥。輔導員可通過講座、海報等形式宣傳手機輻射的危害,同時教會學生健康的手機使用方式,相關部門應盡可能為大學生提供輻射小的機型。隨著手機媒體技術的不斷更新和發展,大學校園中,手機盜竊和詐騙手段越來越高明,更有手機照相和錄音竊取隱私現象的出現。大學校園手機丟失已經成為平常事,還有的利用手機信息騙取現金,給大學生財產造成一定損失。大學生涉世不深,識別力較弱,容易被騙。大一新生和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被騙現象居多,這些已引起高校輔導員的高度重視和關注。
二、輔導員借助手機媒體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黨、國家及社會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要求需要通過輔導員來傳播與落實,因此大學生在專業學習、日常生活、社會工作與實踐、自我認識與發展等方面存在的思想問題就需要輔導員來疏導。[4]在新形勢下,大學生的生活環境發生著各種各樣的變化,其中手機媒體變成了當今大學生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輔導員如何與時俱進,借助手機媒體創新教育方式方法,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成為一個新突破點。
1.輔導員要主動了解和參與手機媒體的發展手機媒體時代,高校輔導員對手機媒體的掌握和運用能力,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大學生正處于對新生事物強烈的好奇心和認同感階段,接受新鮮事物能力極強,他們成了手機媒體的最早使用者和接受者,所以在手機媒體接受方面相對輔導員教師有更優先的地位。這就需要輔導員教師主動積極地使手機媒體,了解和掌握它的各種功能,尤其是聊天軟件飛信、微信和qq的使用。這樣有利于提高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自主性,擴大并加深大學生感知世界、思考世界、探索世界的廣度和深度,通過手機媒體可以及時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和生活狀態,從而給予學生恰當的疏導和教育管理。[4]如果輔導員能夠成為大學生信賴和喜歡的網友,那將對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積極地推動作用。
2.借助手機媒體與傳統教育模式相結合手機媒體的普及性、便攜性、及時性和互動性等特點,可以將傳統的灌輸式教育轉變為寓教于樂和滲透式教育。生活之中處處是教育,學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很適合滲透式教育模式。如在重大節假日和紀念日,輔導員通過發送有意義的短信,教育學生理解重大節日的含義和背后蘊藏的中華傳統美德。手機的這種交互性可以充分調動大學生的主體意識,大學生可以暢所欲言,輔導員與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溝通時,往往借助手機短信和即時聊天工具獲得成功的幾率更大。輔導員在運用課堂及各類主題教育、黨團活動、社會實踐、心理咨詢等傳統教育手段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新技術,將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相結合,以多視角思維創新德育工作模式,滿足不同形勢、不同階段、不同群體條件下開展德育工作的需要。
3.搭建信息服務平臺,滿足學生發展需求多樣化輔導員應建立信息和引導的平臺,如短信平臺、博客、紅色主題網站等及時引導校園輿論,努力規避信息龐雜對教育效果的干擾和弱化,起到“網絡引路人”的作用。同時將手機的生活化優勢植入傳統的思想觀念之中,如通過定期發送手機報、手機格言、手機主題視頻,及時向學生與在校學習、生活息息相關的信息。通過和學生的互動交流,輔導員可以更好地設身處地理解大學生追求時尚、善于接受新事物的行為特征,平等地與學生進行對話和交流,深入了解學生真正的內在精神需求,才能努力解決學生的內在精神困惑,消除師生之間的不信任感,努力打破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界限,縮小師生交往的心理距離,善于用學生的語言和思維與學生進行交往和溝通,減少學生的心理防范,建立大學生方便傾訴、適合傾訴且樂于傾訴的交流平臺,引導學生說實話、說真心話。[5]此外,還可以開展生動活潑、健康向上的手機文化活動,從而滿足大學生發展的多種需求。
4.引導學生文明使用手機媒體,強化自律意識在手機媒體環境下,高校要重視手機媒體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營造積極文明的手機校園氛圍。首先,積極利用高校知識資源的優勢,開設專門的手機知識講座,開展手機使用培訓,幫助學生加深對手機文化的認識,讓學生形成科學的使用觀和合理的消費觀,增強對于不良信息的辨別力和免疫力。其次,高校輔導員要培養學生健康、文明、積極的手機短信意識,教育學生不閱讀、不傳播消極的、反動的、黃色的短信,輔導員要經常將有教育意義又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祝愿、勵志故事等短信發給學生,用健康向上的短信引導學生。[7]最后,可以利用手機媒體開展形式多樣的手機文化活動,如手機文學大賽、手機報編輯大賽、手機DV作品大賽、手機攝影作品比賽等,引導學生自覺參與到健康的文化活動中來,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讓學生在活動中增強使用手機媒體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自覺意識,提高自覺性,不主動傳遞和制造垃圾信息或不良信息。
引導學生科學合理地使用手機,樹立自律意識,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首先,輔導員可以借助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以滲透式教育方式將文明的手機文化傳授給學生,指導學生要切實提高獨立思考、鑒別能力和道德自律能力,以積極的態度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用堅強的意志去抵制手機文化所帶來的誘惑,客觀認識手機媒體,嚴格規范地使用手機,引導他們以自覺的態度進行自我監督、自我調節和自我批評,真正做到在網絡世界里看清真偽,辨出良莠,引導學生文明使用手機。其次,學校要制定相關規章制度來約束學生,使學生在制度規范的約束下科學、合理、文明地使用手機,提高手機網絡安全和防范意識。最后,輔導員要鼓勵大學生積極主動參加學校組織的校園文化活動,開拓眼界,努力提高社交能力,嘗試將生活重心從手機媒體上轉移,重新找到生活的樂趣,逐漸以人與人之間的直接人際交往代替依賴手機媒體進行的情感交流,擺脫對手機的依賴,養成健康使用手機媒體的好習慣。
- 上一篇:新形勢企業思政工作的措施
- 下一篇:全市廢舊商品回收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