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研討
時間:2022-07-17 11:29:55
導語: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發點上存在兩個極端:一個是單純堅定共產主義信仰產生的理論幼稚化;另一個是信仰世俗化產生的錯誤價值觀。堅定共產主義信仰是崇高而神圣的,它是歷經實踐檢驗的科學理論,是在充分的學習體悟中漸次升華的情感,是需要穿過經驗叢林的荊棘后才擁有的淡然,不是激情一喊,振臂一呼的輕浮舉動和幼稚認識。當前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時大多脫離實際,通過灌輸陳舊的意識形態推諉理論經由實踐升華的艱辛,教師沒有了思辨之苦,學生也沒有了體味之樂,理論說教由于缺乏實踐智慧和時代精神顯得蒼白無力。再就是信仰世俗化,當刻苦學習是為了出人頭地,獲得高人一等的現實優越感時,整個教育體制便成了培植錯誤價值觀的最好胞體。世俗化的信仰根源于社會大背景,終究也是理論素養不夠高的表現。
一、德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培養思想過硬、素質優良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根本上是要培育有品德的各種人才。德育具有自律意識、示范機制和連帶作用等特點,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環節。以自律意識為原點,確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題。馬克思在《評普魯士最近的書報檢查令》中說“道德的基礎是人類精神的自律”,[1]自律意識是德育的出發點。孔子也說“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可見自律意識也是德育的歸宿。開展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從自律意識這個原點出發,培養具有自律意識且能主動學習、主動矯正、主動提升思想政治素養的學生。這個主題的確立需要教育主體和學生都能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依靠主體自身的努力,既要積極誘導自律又要保障自律本身的持久性。以示范機制為抓手,確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具體思路。發揮德育的作用主要通過樹立道德楷模的示范作用。首先是高校黨委要高度重視德育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擺在學校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加強德育組織領導工作“以德治?!?,動員全校道德資源,樹立模范典型,深入開展宣傳、學習和爭先工作,努力完善以黨委為領導、以行政為保障、以教師為主體的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其次,形成道德楷模評選機制,設立道德模范基金,表彰先進人物和事件,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兩手都要抓,引導全員參與,形成道德示范良好氛圍。再次,在學生中全面開展選優推優活動,加大德育考核的比重和力度,落實各項榮譽和獎勵均于德育考核掛鉤。加強德育考核與文化課成績密切結合,加大聯名推薦品學兼優學生在畢業、考研、就業等環節享有優惠政策的力度。以連帶特點為依托,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長效機制。前面說到高校的思想政治素養根本上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這也是高校德育連帶特點的表現。高校德育并非獨立的教育單元,它必須由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履行教育義務。只有當三方德育力量共同協調、各盡所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才能形成長效的增長機制。所以,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就要建立由高校、家庭和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組成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協調組織機構,加強三方之間的溝通和聯系,形成問題研討和意見反饋機制,優勢互補,形成教育合力。學校教育重在培養自律意識,家庭教育重在規范行為習慣,社會教育重在大環境建設,逐步形成點、線、面立體教育格局。
二、機制改革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關鍵
要改革機制,發揮制度的優越性,需要理順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協調各部門和各教育主體的職責和職能,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和校園文化活動將思想政治工作統一于教育實踐中。以穩定性為依據,規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一經形成就具有了穩定的邊界,機制改革的目的就是正確處理好各方穩定因素之間存在的張力,使之處在一種總體穩定相對活潑的境地。開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體是高校各級黨、團委員會干部教員以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班主任和輔導員等。要明晰各自職責和相關任務,做到自上而下,一以貫之的教育路徑,統籌部署,科學分工,使各教育單元既能在統一的規范框架內按部就班又能發揮其各自的特點和優勢取長補短。與此同時,形成科學化、制度化的考核機制,對各教育主體和教育單元定期量化考核,考核標準以實際狀況和學生反饋為主。這種一體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機制既能充分發揮多層次、多方面的合力作用,又能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確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步調一致。以實踐性為著力點,加快教育形式多元化步伐。思想政治工作根本上是意識形態工作,意識形態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它所提供的解釋力。馬克思指出:“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保?]要抓住事物的根本,對當前社會上不和諧的現象和錯誤的價值觀予以準確、深刻的解釋,需要發揮各方面的積極作用,用立體多元的教育形式體現現實性。具體來說,就是要打破“一言堂”式的教育模式,在確保大方向不偏離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各級黨團委員會干部教員、思想政治任課教師和輔導員的主力軍作用,通過不同視角對問題進行不同側重的解讀。切實改變教育主體多元但教育方式一元的尷尬局面,弱化思想政治課筆試獲取學分的比重,著力考察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在解決實際問題上的能力??疾旆绞娇商鲂@范圍局限,面向社會大環境,通過設計針對性課題參與社會實踐和社會調查的方式促進學生理論認識的飛躍。以校園文化為載體,強化價值觀教育。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是高校在課堂教育之外的重要教育形式,完善校園文化機制,強化價值觀教育,使學生們隨時在豐富的活動中體認正確的價值觀,進而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在定期組織的校級文體活動中結合時政教育和價值觀導向,通過舉行專題辯論會、主題演講比賽、思想者沙龍、社會熱點研討等活動,引導學生自發樹立積極的價值取向,形成“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的良好氛圍。組織學生積極參加文明院系創建活動,鼓勵學生參加志愿者行動,適時恢復周末義務勞動日,服務社區,敬老扶困。堅持這些校園文化活動,形成充滿活力的校園文化機制,在高揚道德風尚的同時,使同學們更深刻地認識和體會社會主義價值觀,這對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本文作者:闞錚李永衛工作單位: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
- 上一篇:芻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 下一篇:略論思想政治教育觀的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