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項目化教學的思考

時間:2022-01-10 08:29:08

導語: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項目化教學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項目化教學的思考

摘 要: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對高職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無論從課程性質,還是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方面都勢必要進行教學改革。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項目化教學改革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實現全員參與;以能力培養為重點,注重實踐教學;以興趣為基礎,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以情境為牽引,突出任務驅動四個方面的原則。具體措施為:設計科學的教學項目;安排合理的教學單元;創造有效的教學情境;利用現代網絡教學平臺;完善以檢驗能力為核心的考核方式。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項目化;改革

高等職業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對高職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如何結合高等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式的特殊性,建立符合高職學生知識基礎和學習特點的教學模式,是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不可規避的問題。

一、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1.“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性質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一門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為主線,綜合運用相關學科知識,依據大學生成長的基本規律,教育和引導大學生認識自我、認識環境、認識時代特征,培養大學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優良的道德品質和健全的人格的公共必修課程。該課程是新生入學開設的第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為后續開設的“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奠定思想理論基礎,有利于大學生開展馬克思主義人生觀、世界觀、道德觀、法治觀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情操和高尚的道德品質,樹立體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和時代精神的價值標準和行為規范,培養法治精神。同時,該課程為專業課程深入學習和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以及更有效地服務社會奠定良好的思想理論基礎。

2.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契機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主要針對新入學的大一全體學生開設,他們活潑開朗,對大學生活充滿期待,但也有困惑和迷茫,而且理論知識基礎一般。該課程主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幫助大一新生充分了解大學生活和所學專業,讓其盡快適應大學生活,投入專業學習,規劃大學生活,明確未來就業方向,培養他們自覺遵守道德、法律規范,樹立向上的生活目標,提高表達能力、合作能力。但由于該課程內容較多、比較抽象,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處于客體地位,沒有處于應有主體地位。另外,由于學時所限,對龐雜的知識點,不能深入講解,知識點一帶而過,學生聽得不過癮,不能解決原有知識體系中不能解決的問題,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部分學生認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與小學的思想品德課、中學的政治課沒有什么區別,帶有厭煩情緒和抵制心理。長此以往,一些學生幾乎放棄了對這類課程的學習。

3.增強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動力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以自己為中心,重教輕學,以系統知識和理論為導向,以應試為基礎,以語言、文字為載體,從抽象的概念出發講定義最后通過列舉簡單的例子進行驗證。這樣的教學過程忽略了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重理論輕實踐,只是紙上談兵,不能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由于缺少和實際問題的結合,導致學生學完了這類課程以后還是不具備實際的運用能力。教學效果不佳,使得教師職業幸福感不高,授課積極性受挫,職業倦怠現象普遍存在。綜上所述,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勢在必行,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必須依照以能力為本位的理念,遵循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貫徹學以致用的精神。通過課程改革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對高職學生進行思想理論教育的重要作用,提升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之外的綜合能力,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成為大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畢生難忘的優秀課程。

二、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項目化教學改革的原則

1.以學生為主體,實現全員參與

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項目化教學改革基于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項目為主線,突出能力培養、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內容上重視就業與發展能力,重視課程內外經驗的一致性。教師教學的對象是一群有思想、有情感的學生,教學過程不能只是一個知識講授和灌輸的過程。要通過“誦”名言警句、“說”相聲小品、“析”法律案例、“講”道德故事、“走”實踐基地、“寫”感恩書信等環節,整合視、聽、說、唱、讀、寫等手段,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全員參與教學過程,真正體現了“做中教,做中學”的教育理念。

2.以能力培養為重點,注重實踐教學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作為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不能脫離高職教育的育人目標自說自話,必須根據高職院校的辦學特點,貫徹能力本位原則,注重培養學生掌握符合現代職業人的思想、道德和素質要求,而不僅僅是教會學生寫幾個概念。注重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使學生遇到實際問題后,自然而然地和相應的知識結構聯系起來。當學生腦海中有了知識的基本框架以后,對于解決實際問題就會顯得得心應手了。高職學生在大學期間不僅要掌握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具備一定的能力包括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等等。因此,能力目標是項目設計的前提基礎。

3.以興趣為基礎,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

學生感興趣是項目設計的首要條件,也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基本要求。建構性學習理論認為當原有知識體系無法解決當前新問題時,才能激發學習新知識的強大動力。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由于他們在中學階段學習成績一般,進入大學之后還需要幫助他們樹立學習上的信心。因此,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項目化教學改革通過創設合理情境,注重任務驅動,引發學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生內需,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興趣為基礎,以解決學生當前的問題和滿足學生迫切的需要為主線,幫助他們完成從“不學—知學—樂學”的轉變。

4.以情境為牽引,突出任務驅動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根據實際發生的情況出發,設計出未來職業崗位上可能遇到的情景,通過情境、任務的布置,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帶著任務或問題來學習和總結知識,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境界。

三、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項目化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

1.設計科學的教學項目,注重學生專業技能培養

專業課強調的是專業技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核心是思想。根據高職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教學要求,對課程內容進行重組設計,可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項目設計成“編制《我的大學生活指導手冊》”,力爭從三年的大學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參與、體驗大學生活的過程并對大學生進行規劃、對未來做出展望。項目的設計要遵循從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的認知規律順序,便于學生在實踐中學、在錯誤中學、在協作中學,讓學生學會正確處理競爭與合作,學會宣傳、組織與策劃,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

2.安排合理的教學單元,突出教學目標

教學單元是任何課程教學的基礎環節,它不是按照教學內容劃分的單元,而是一次課分為2學時。每個教學單元結構必須完整,怎樣引入、開頭,怎樣展開、哪里是高潮,怎樣結尾,怎樣留下伏筆。每個教學單元相當于電視連續劇中的一集。每個教學單元都要有能力目標、知識目標、素質目標,尤其要突出能力目標。針對每個教學單元課程,設計盡可能多的能力訓練任務,強化課程的實踐環節,以學生的能力提高和系統知識的學習為目標,合理安排教學單元。

3.創造有效的教學情境,增強學生學習原動力

情境是項目的驅動力,是課程“賦形”的過程。好的情境就像一個平臺,可以喚起學生相關的知識經驗和解決問題的經驗及策略,同時可以激發學生新的學習動機。一是生活情境: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模擬生活現象,經歷形成過程,引導學生通過模擬生活情境,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二是游戲情境:創設游戲情景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極大限度地參與學習活動的全過程,讓學生在游戲中經歷一個艱難、無奈、成功、喜悅的心理歷程。三是交流情境:創造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討論、爭論、辯論,有利于創造思維的發展,有利于改變“喂養”式教學格局,通過自己獨立思考、判斷,敢于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學生理解與思維能力的發展。

4.利用現代網絡教學平臺,讓學生自主學習

在信息化時代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載體也要與時俱進,以網絡和新媒體為載體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顯得十分必要。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學生可以更自主地學習,隨時查閱資料習題以及教師課件等并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和教師、相關專家學者等展開平臺互動,以提出問題的形式和他們交流。思想政治理論課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有利于進一步開拓學生學習的視野,激發其學習興趣,促進其創新能力的發展。

5.完善以檢驗能力為核心的考核方式,提高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

考核方式是教學目標實現的保障,根據項目教學突出能力目標的原則,就要求考核方式與考核內容的調整。傳統教學中“一考定成績”的形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思想政治理論課項目化教學改革的要求。知識考核不容忽視,能力考核更為重要,尤其在能力考核中可以通過紅詩會、情景劇、匯報演出等多種高職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來實現,既可以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也可以提升他們與人合作、語言表達等職業核心能力等。

總而言之,構建科學合理的符合思想政治理論課特點,適應高職學生實際和認知規律的項目化教學模式是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這就要求教師轉變教學理念,實現從以教師為主體向以學生為主體的轉變,突出能力培養,讓學生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去分析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提高認識能力、思辨能力和實踐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自學多練,幫助學生實現“要我學”向“我要學”“我能學”的轉變。

作者:孫若梅 單位:遼寧金融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魏啟晉.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創新研究[M].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4.

[2]戴士弘.職教院校整體教改[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3]戴士弘,畢蓉.高職教改課程教學設計案例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4]韓憲洲.高職德育創新探索[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5.

[5]肖國香.基于職業素養培育的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評價體系設計與實踐[J].新課程研究,2015,(9):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