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
時間:2022-01-10 08:59:31
導語:“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 要:實踐教學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重要的教學環節,越來越受到學校以及學者的重視。近年來,針對“基礎”課實踐教學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本文通過探討“基礎”課實踐教學的內容與模式,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
關鍵詞:實踐教學;教學內容與模式;問題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以下簡稱“基礎”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門核心課程,肩負著對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和法律素質進行塑造的重要使命,除了系統的理論教學以外,其實踐教學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近年來,不少學校和學者都比較重視“基礎”課程的實踐教學研究,并且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和經驗,但是還存在著一些不足。本文結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探討一下“基礎”客場實踐教學的基本內容與模式,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相應的解決建議,以期為相關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提供參考。
一、“基礎”課實踐教學的內容與模式
1.“基礎”課實踐教學的內容“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是高校思想政治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基礎”課以馬克思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是提高高校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知識的重要課程,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和道德修養?!盎A”課實踐教學的內容豐富,從學生如何適應大學生活展開,樹立大學的學習目標。幫助學生樹立新的學習理念,要在學習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同時要讓學生知道如何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盎A”課實踐教學主要分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是涉及理想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人生觀教育、道德修養教育和社會公德教育;第二部分是法律基礎教育、法律意識培養,法律法規實踐。這兩部分相互融合,成為一個完成的理論系統,讓學生在道德品質和法律意識方面都得到提高。2.“基礎”課實踐教學的模式“基礎”課實踐教學下主要有三種模式,即課堂模式、校園模式和社會模式。(1)課堂模式主要是指在高校課堂內開展“基礎”課實踐教學,有教師引導和組織,形式多種多樣,比如演講、辯論、討論和案例分析,將“基礎”課的主要內容融入其中,讓學生在參與這些實踐的同時,掌握這些知識。演講、辯論主要是老師根據教學需要,設立題目開展。討論和案例分析可以結合使用,教師結合一些經典案例或者當今社會熱點,組織學生討論,教師再根據討論情況,結合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礎教學內容總結,讓學生在討論中樹立正確道德觀和法律意識。(2)校園模式主要讓學生在校園內結合大學生活,從生活中關心的問題出發,在實踐中感悟道德和法律。校園模式可以采用以下形式:一是開展問卷調查,讓學生在校園內就大學生關心的問題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大學生消費觀念和法律意識;二是制定校園行為規范,規范學生的校園行為。同時開展文明校園建設,通過文明校園、文明班級、文明宿舍、文明個人等活動,讓學生將思想道德培養和法律意識培養融入大學生活實踐;三是重視高校學生社團建設,將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識培養融入社團建設。學生社團是高校中重要的團體,學生參與積極性高,把“基礎”課實踐教學與之結合,能增加學生參與熱情。(3)社會模式是將“基礎”課實踐教學融入社會生活中,同時也是講“基礎”課實踐教學成果回饋社會的過程?!盎A”課實踐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德爾道德和法律修養,成為社會有用之才,而社會模式既是教學模式,也是檢驗模式。社會模式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社會調查,組織學生對社會道德問題和法律普及問題展開調查,通過分析調查結果,讓學生明辨是非。同時可以開展職業道德調查,這可以上學生明白企業對學生道德和法律的要求,為今后工作提供幫助;二是參觀學習,結合高校所在地的實際情況,組織學生參觀紀念館、博物館等場館,或者參與法庭公開審判,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了解道德和法律的底線,明確法律精神,樹立正確的道德意識和法律觀念;三是參與社會服務活動??梢越M織學生參加法律宣傳活動、去敬老院和社區為人民群眾服務,組織義賣活動為社會底層人捐款等等,這些活動可以讓學生明白“基礎”課教學意義,讓學生從心里接受“基礎”課的教學內容?!盎A”課實踐教學的模式不同,但目的是一樣的,是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基礎”課內容,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用理論指導實踐。
二、“基礎”課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對實踐教學認識不到位,教學形式單一,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實踐教學是基礎教學的重要組成及提升過程,在長期堅持的基礎課教學實踐中,往往陷入這樣的誤區,就是過于強調理論層面的問題,重視認知層面,但是教學的根本目的不僅僅是認知,更要從實踐的角度來思考教學問題,以往我們總是認為只要教師將道德及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就會具備道德品質或是法律意識,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認知與領悟層面總是存在差距的,單方面地強調理論教學,認為只有理論教學才是基礎課,是很難在教學層面取得突破的,基礎課的實踐教學往往也因此得不到重視,將其視為是一種工具,可有可無,而未能將實踐放在重要位置上看待。有這種想法的人不是少數,從領導到基層教師都有這種誤區,這里面有資質頗深的專業課教師,也有學術精湛的理論基礎課教師,教學模式單一化是困擾基礎課教學的一個關鍵性問題,與學生之間缺乏一種互動和交流,過于強調單方面的給予,而對學生的吸收與消化能力評估不夠充分。這種情況在基礎課教學過程中表現特別突出,學生在學習基礎課的過程中,是無法親身體會那些理論及知識的內涵,使得學生常對基礎課表現出沒有興趣,甚至存在著一些抵觸情緒,盡管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依照教師的要求對所學基礎課內容進行了大量的背誦,就理論知識、行為規范、法律條文等方面倒背如流,但是卻忽視了一個根本問題,那就是理論知識的應用,在面對實際問題時,學生不能將理論學習到的東西轉化成實際中的思路,無法解讀實際生活中的現象,進而對思想和行為進行指導和約束。2.實踐教學運作過程松散實踐教學的基本要求是系統而連貫,有指導性和創造性,但是在實際的實踐教學過程中往往達不到標準要求,實踐教學運作的過程較為松散。一方面,反映出實踐教學的目標缺乏指導性,安排不夠合理。另一方面,教學文件不夠科學規范,隨意性強,從教學實踐的安排以及教學內容選擇上大都是由教師自由發揮,缺乏一個統一的規劃及具體規范進行指導,更缺乏考核評價的指標體系,反映出來就是教學實踐缺乏廣泛性、組織性、協調性、實效性。3.組織經費等物質保障不足從教育資源分配的角度考慮,組織經費等物質保障是保證實踐教學質量的一個關鍵層面,但是實際情況是實踐教學未劃入統一規劃行列,實踐教學的組織一般都是教師自行安排實踐,如辯論會、研討會等,一方面是時間上難以統一,另外課時難以保障,在注重專業課的同時,基礎課想要獲得更多的人力物力資源就更加艱難,由于其不同于理工科教學,需要諸多如試驗基地、實訓設備等大規模的硬件設施投入,實際上基礎課的投入并不多,但是就是這點少量的投入,也常常不能被滿足,處于邊緣化被忽略的境地。
三、完善“基礎”課實踐教學的對策建議
1.引導學生進行生涯規劃,實現目標引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基礎”課程的根本性任務之一就是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完善“基礎”課程的實踐教學,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問題。怎么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呢,建議在“基礎”實踐課程中引入生涯規劃的課程,通過引導學生進行生涯規劃,并通過設定遠期目標與近期目標,通過目標引導和管理的方式,不僅能豐富“基礎”課程的課程內容,同時也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真正自愿學習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的理論,并積極參與相關的實踐教學,提高“基礎”課的實際效能。2.積極開展研究型教學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思考,提升學生運用科學理論的能力所謂研究型教學實踐活動是指通過引導學生將從“基礎”課程中學到的理論知識,通過研究型實踐探究,將這些理論知識內化掌握。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調研,調研的范圍,在校內可以選擇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在校外,可以選擇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息息相關的熱點問題,并設定相關的調研問卷,通過收集數據,整理思考之后,完成相關的調研報告。教師可以對這些調研報告和學生的調研過程進行指導,學院可以組織評比,同時對于有優異表現的學生給予獎勵。研究型教學實踐活動,是有組織、有目標地進行“基礎”課實踐教學,其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用心觀察生活并思考,讓思想道德與法律理論在學生心中深化,同時也提升了道德法律的認知與踐行能力。同時對“基礎”課實踐教學運作過程是有益的補充和完善。3.加大對實踐教學基地、實習經費的投入,為“基礎”課實踐教學的完成提供物質保障實踐教學基地與實習經費的保障,是“基礎”課實踐教學能否順利推進的前提,所以各個學校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條件組織開展。經費不足的院校盡量考慮本市的實踐基地,同時可以借助學校的優勢,聯系本市的公、檢、法機關,開展與他們之間的相互合作,最好能讓公檢法機關成為學?!盎A”課實踐教學的基地,同時也可以考慮博物館、紀念館等單位,讓他們提供幫助,讓學生有機會在那里完成實踐課程。經費比較充足的學校,可以考慮與外地學校與單位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實踐條件和機會。無論怎樣,學校都要重視對“基礎”課實踐教學的資金支持,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實踐教學的順利完成。同時,也應該對實踐教學進行考核,只有通過量化的考核,才能不讓教學流于形式,也才能對整個過程進行合理的組織和掌控,也便于進行教學的總結與反思。關于考核的標準,可以以最終的實踐結果以及過程,還有學生的態度、老師的參與等指標進行考核??傊?,“基礎”課實踐教學是思想道德和法律理論在學生心中深化和固化的重要手段,對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遵紀守法意識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要不斷總結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采取相關的措施,提高“基礎”課的教學水平,提升教學的實際效用。
作者:張慧 單位:長春工業大學
參考文獻:
[I]陳曉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融合性探討[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25-27.
[2]陳大文.正確處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建設的若干關系[J].思想理論教育,2009,(7):11-12.
[3]劉曉文.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環節的思考[J].教書育人,2009,(15):32-33.
- 上一篇:英語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對策
- 下一篇: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略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