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心理學與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時間:2022-05-05 04:26:54

導語:群體心理學與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群體心理學與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高校管理研究的熱點,當前大學生群體已步入90后時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經不能單純地使用直接教育手段開展,更多地需要結合新時代的傳播媒介和教育手段才能真正地將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實處,文章以群體心理學作為研究角度,針對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分析,結合兩者對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探索。

關鍵詞:群體心理學;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

一、群體心理學與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

群體心理學是專門研究人們群體心理的學科,群體指的是意識和行動上能夠互相作用、互相影響的個體總和,他們具有共同泛性的特質。人離不開群居,每個群體中的人們具有著本群體獨特的氣質。現實生活中經常能見到某群體中的個人有著單獨表現的行為,這種行為表現方式往往與別的群體內個體所區別,正是由于群體心理產生了作用所導致的結果,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恰恰很好地反映了這個現象。群體成員在群體活動或個人活動的過程中,群體內部同質化、群體間異化的價值觀和行為表現方式的總和即群體心理的具體表現方式,它也是群體成員在社會活動的過程中所有思想、情緒、認知和反映。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屬于自己的特定的社會群體中,并在社會活動的過程中與群體成員產生聯系而形成群體心理。這種心理一旦形成,它就會對整個群體產生相互影響、相互作用,進而影響群體成員的價值取向和情感體驗,影響群成員的行為表現。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界定,有的認為“教育者在預先設定好的教育計劃、內容和方案下,讓受教育者感受到特別設定的環境氛圍,從而使受教育者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接受到引導式的教育,受教育者通過感受和體驗這種潛藏在日常教學、生活中的教育,將得到心靈之感化、情操之陶冶和哲理之啟迪,進而達到最終的教育目的?!庇械膭t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相當重要,特別在顯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效果相對固化的情況下,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理應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所謂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它是一種的的確確存在于教育過程中,但有不能形成單獨學科形式的,具有附著、滲透、隱含等多種特性的教育模式,其還具有不明顯、不直接、不暴露的性質。”有的還認為“受教育者自身無意識的狀態下接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綜上所述,所謂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利用多方面的隱性教育資源,對學生進行的無意識形態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使學生在無意識教育的情況下獲得教育者所預先設定好的教育信息的傳遞和內化,是對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補充,二者是辨證關系,既對立,又統一,在共同的教育目的引導下,相互滲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促進。群體心理學就如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子,把握當前大學生群體心理的特點和發展趨勢將會使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事半功倍,投入最小的力量,達到最大的產出和效果。文章主要針對當前大學生若干群體心理的特點,結合隱形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分析如何利用群體心理學的去開展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典型群體心理現象對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通過分析以下幾種典型的群體心理現象,以獲得進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意義。

(一)群眾壓力與從眾

群眾壓力指群體利用群體內規則的壓迫力所形成的一種對群體中所有成員均具有影響約束力的作用力,在現實生活中,若個人意見與群體大部分人群意見不一致的時候,就會感到孤立無助,感覺個人與群體步伐達不到一致,因此,這種情況下往往會導致個人在群體壓力下不能獨善其身,從而順從群體大多數人的意見。群體壓力的存在有其優勢,那就是群體壓力有利于群體內部團結,有助于防止分裂群體的行為出現,群體壓力大、凝聚力更強的群體容易完成更具難度的群體任務,這樣大部分成員在群體中能夠獲得較大的歸屬感。但群眾壓力的存在更容易抹殺掉群體中的個性元素,使群體中的創新元素不能得到發揮。從眾心理也就是在群體壓力的作用下,個體所產生的行為和心理上的雙重表現,由于群體壓力的作用,個體往往把自己的個性元素去掉,不自覺地服從群體內在的規則和準則,這種從眾心理有利于完成集體任務,也有利于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

(二)社會助長與社會惰化

社會助長指群體內部人員通過互動提高群體行為效率的作用。社會助講是社會心理學中相當重要的一個概念,對于群體中人們競爭和被評價意識,從而增強群體的內在的驅動力。在這種情況下,群體中個人行為效率的提高將會促進整個群體效率的提高,群體中個人的潛能將得到更好地的發揮,積極性得到徹底的解放,最終能夠有更多極具效率的、更有心意的問題解決方法出來。反之,如果這種社會助長作用過度影響群體內部,會使人們產生過度焦慮、精神不集中等不良反應,導致群體行為效率的下降。根據這種情況,教育者應不斷更新教育手段,不能過多使用粗暴簡單的教育方法,應該在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特別是學校日常的各類問題活動中加入能激發受教育者的個人潛能,調動受教育者競爭意識的元素。社會惰化指的是群體人員完成任務時,個人往往會出現不愿意過多服務努力的情況,最終個人努力明顯下降的情況。出現社會惰化,主要是由于群體中個人的競爭意識下降,受意識指揮的行動力也相應地下降了,社會惰化在群體完成共同任務的時候是需要避免的,教育者社會惰化現象的出現,因此,教育者應該對受教育者進行任務分工和單獨測評,調動受教育者的積極性,更好地完成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任務。

(三)模仿與暗示

模仿是有意識的、主動的,個人在模仿他人的過程中并不受外界條件的影響,模仿者通過模仿行為使自己的行為與被模仿者相似的現象。在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一些日常表現特別出眾的人往往會成為其他人的模仿,因此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也要注重榜樣的力量,樹立標桿輻射身邊的意識,其他受教育者在日常與榜樣互動的過程中,為了獲得跟被模仿者一樣的成績,就會對其身上的種種特質進行模仿,以達到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暗示指人們利用間接的方法手段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從而達到正常交往所能達到的效果。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暗示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特別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中暗示教育更多應用于其中,暗示可以使受教育人群始終保持較為愉悅、輕松的一種狀態接受教育,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在這種狀態下受教育者無意識地接收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務。

三、利用群體心理理論加強隱性思想政治教育

從群體心理學的理論出發,提出加強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幾點對策思考。

(一)群體凝聚力

群體凝聚力指的是在群體規范的基礎上,將群體三觀凝聚在一起的內在作用力,在群體成員情感、價值取向和行為方面均一致的情況下,群體的凝聚力是最強的。群體成員在互動中的凝聚力如何,將直接影響群體任務的完成任務的效率。群體凝聚力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特別在群體規模不斷擴大的過程中,群體內部人員之間的聯系就會受到更多的阻礙,群體內部的人際關系變得相對緊張,缺乏足夠的凝聚力。比如群體目標的設定就會影響群體凝聚力的高低,目標明確的群體凝聚力相對高,具有高度凝聚力的群體利用團隊活動去增強凝聚力,因此,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視對于群體凝聚力的提升,教育者在設計隱形思想政治教育方案時應當考慮群體凝聚力如何提升的問題,科學設定好群體教育目標,做到各個階段的目標規劃,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增加成員互相之間的了解,增強整個群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群體規范

群體規范指群體內部人員行為的統一標準,這些標準為群體成員所共同認同,每個成員都需要遵守。這次規則的存在群體才有了群體所獨特的氣質和特性,群體在規則的約束和規范下在某種程度上保持了一致。大學生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群體的規范也是需要相應配套的,群體規范是屬于顯性思想政治教育范疇,但在進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群體規范作為重要參考標的,不能跨越這個底線,一切跨越底線而做出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就會與顯性思想政治教育產生沖突,最終影響這個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構筑,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

(三)群體心理現象

群體心理現象包括群體壓力與從眾、社會助長與社會惰化、暗示與模仿等,必然在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首先,在群體中的具備相當能力的活躍分子應被挑選充當“領袖”角色,這些“領袖”的存在會對群體成員的行為加以正確引導,指明群體成員的行動方向,在這種情況下,群體內容易發生從眾行為,將有利于群體中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其次,多開展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類活動,調動群體成員的積極性,挖掘社會助長作用,防止社會惰化情況出現。教育者通過各類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成員必然在無意識情況下收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群體中競爭與合作的氛圍會避免群體中的惰化現象的出現。再次,樹立典范,利用榜樣的力量做好隱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榜樣典型人物的宣傳,群體成員通過閱讀和品位榜樣典型的優秀品質,相繼就會通過這些無形的教育去對榜樣進行模仿,比如通過構建優秀的班級文化、學風環境等,在校園中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讓群體成員無形中受到良好的教育環境的影響,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作者:李俊衡 單位:東莞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何祥林,謝守成.大學生群體思想政治教育新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61.

[2]肖旭.社會心理學[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3:394-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