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探究
時間:2022-10-26 04:36:22
導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時期,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大數據時代悄然來臨。思政教育作為我國高校的基礎課程,也要順應時代的發展、抓住改革的機遇,在實踐中進行教育模式的創新,進而提升思政教育的效率和質量。針對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進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給予我國相關教育同仁以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創新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的關鍵組成部分,每天都有產生大量的數據,大數據技術具有高端前沿、信息屬性海量復雜等特點,而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其已經改變了人們把握世界、分析世界以及觀看世界的方式,成為了人們創造價值和獲取知識的重要源泉。因此,在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也要求新求變,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教育模式的創新和改革,進而提升教學效率,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夯實基礎。
一、大數據時代下思政教育所面臨的挑戰
在大數據背景下,新媒體和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快速更新,一些不良媒體為了吸引公眾眼球、追求收視率和盈利性,將一些負面信息和價值觀傳播到網絡中,對公眾的思想意識和價值理念形成了錯誤引導。同時,當代大學生多為“90后”和“00后”,其個性更加鮮明,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很多學生由于自我約束能力和信息判斷能力較差,在龐大而繁雜的信息面前容易迷失自我,甚至是沉迷網絡無法自拔。同時,西方國家的自由化以及分化思想,也大量充斥于網絡中,對當代學生的成長和價值觀形成也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西方思潮的侵略具有較強的虛擬性和隱蔽性,而大數據時代下,信息傳播具有便捷性、多元性以及自由性的特點,西方思潮正是利用大數據的特點,以負面信息的形式,對大學生進行思想侵略和精神麻痹。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正確認識到大數據時代對思政教育的挑戰,在教育采取針對性的手段,抵御不良價值觀念和社會思潮對學生的影響。
二、大數據時代下思政教育迎來的發展機遇
1.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在大數據背景下,通過數據分析可以幫助教師隨時獲得學生的思想動態,將學生的行為以及思想動態進行匯總,進而建立動態數據庫,完成思想數據分析,能夠以可視化的方式幫助教師掌握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價值導向、行為動態以及思想問題等,進而幫助教師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和輔導,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以及合理性。2.為教學提供數據支撐。傳統的思政教育主要是教師憑借經驗進行知識傳授,在缺乏數據的支撐下,教師不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性格以及思想特點,導致教學缺乏有效性。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學生的行為和思想進行分析,可以精確描述當代學生的特點,為思政教育提供數據支撐,保證思政教育的實證性、科學性以及合理性。3.提升教學實效性。通過大數據技術對當代大學生進行分析,可以幫助教師對學生群體開展針對性教育,如進行輔導談話、教學融入以及專題講座等,并且利用微電影、圖表、圖片以及視頻等方式開展教學,可以帶給學生以直觀的教學體驗,實現師生的有效互動,提升思政教學的實效性。
三、大數據時代下創新高校思政教育的相關途徑分析
1.樹立全新的大數據意識。通過相關調查顯示,我國網民已經突破了8億人次,其中移動網民也突破了6億人次,而這些數據體現了互聯網在我國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時,在大數據背景下,信息傳播速度更快、覆蓋面更廣,因此,思政教育要順應時代的發展,樹立全新的大數據意識,進而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思政教師要具備敏銳的信息感知力,對于可以提升學生精神風貌和價值取向的信息要給與更多的關注,并且挖掘信息的潛在規律,通過合理的整理與應用,提升思政教育的時代性和感召力。同時,在開展思政教育的過程中,要突破傳統思維和手段的限制,不斷進行創新和改革,對數據分析掌握當代大學生的情感與思想變化,結合學生需求和實際情況開展教學,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價值理念。2.通過大數據分析拓展教育新途徑。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是通過行為規范和語言交流,向學生傳遞正確的價值理念和思想認識,在大數據背景下,教師要利用大數據技術收集學生的分享以及查閱數據,并且通過對數據的有效分析,掌握學生的價值方向和思想變化,將其作為思政教育創新的重要參考。首先,大學生群體正處于青春期,其思想變化呈現復雜性和動態性,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大數據共享、便捷以及開放的特點,收集不同學級、不同學科的學生信息數據,對數據開展多角度的分析,有助于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其次,大數據技術可以為思政教育提供多元化的教學途徑,教師能夠結合教學需求,在不同場合、不同時間,以不同方式開展教學,進而提升學生的政治水平。例如,教師可以通過QQ、微信以及微博等網絡途徑,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以隱蔽性、針對性強的方式開展教育;最后,思政教師還要利用大數據技術覆蓋面廣、傳播速度快的特點,制作宣傳社會正能量的信息,將其傳播給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思政教育。3.根據大數據特點做好信息保密工作。大數據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其信息高度共享,因此,在大數據背景下,需要做好隱私保密工作,防止泄漏個人信息。思政教師在收集學生信息的過程中,也要注意保護其個人隱私,做好信息安全工作,同時,教師也要根據大數據的特點,注重對教育機制的改革和創新,提升個人的信息素養和大數據應用意識,以大數據為依托,創新教育機制和教育手段,進而提升思政教育的效率。4.構建思政教育輔助系統。以往的思政教學主要以課堂的形式,由教師進行知識傳授,通過考試完成對學生的考核評價。大數據主要是通過過程性以及動態性評價,以小論文、社會焦點話題評述以及綜合能力測評為評價手段,進而實現思政教育的目標。因此,高校要積極構建思政教育輔助系統,負責大數據的分析以及收集工作。數據收集負責建設數據平臺和信息收集工作,以挖掘和分析數據的形式,找出學生近期關注的焦點問題,進而生成數據表格。通過分析結果對學生的思想動態開展跟蹤。通過數據收集分析,可以提升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前瞻性,以學生存在的思想問題為切入點開展有效教學,進而構建思政教育輔助系統。5.積極開展在線思政教育。在大數據背景下,在線教育將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輔助形式,其符合時代的特點以及學生的需求,是思政教育的未來主要形式。當前,通過在線教育可以對學生開展有效的思政教育,學生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結合自身需求靈活安排學習時間,完成與教師的在線互動和交流,進而提升思政學習效率。同時,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的蓬勃發展,在線教育必將成為思政教育的重要方式,對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
四、結語
總而言之,新時期,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大數據時代不僅為思政教育帶來挑戰,更是其創新教育模式的機遇,相關教育同仁要把握大數據的特點,通過各種有效途徑提升思政教育的效率和針對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為我國輸送高素質的現代化人才。
參考文獻:
[1]徐巖,楊曉玲.大數據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探析[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2017,(06):89.
[2]杜君,李紅.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創新的思考[J/OL].遼寧工業大學學報,[2017-12-21].
[3]鐘玲會.淺談大數據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改革[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7):65.
[4]曾學清.調整與創新: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為變革研究[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7,(02):100.
作者:王光芝 單位:臨沂職業學院
- 上一篇: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興趣培養策略
- 下一篇:拓展訓練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應用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