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論析
時間:2022-12-01 08:00:54
導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論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供需關系存在著結構性失衡。作為主要供給方的黨和國家一直高度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主要需求方的大學生則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客觀需求。但是,“供需兩旺”背景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卻呈現出供需錯配的現狀,即供給體系中的中低端甚至無效供給過剩,優質供給卻相對不足,大學生的需求總體無法有效滿足。未能協調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教什么、怎么教、教得如何等問題中所蘊藏的深層次矛盾,是優質供給相對不足的主要原因。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要從供給側入手,用改革的辦法優化課堂、師資、保障等要素,增強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獲得感。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供給側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塑造大學生內在精神世界“總開關”———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主渠道和核心課程,事關高校“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1]。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一個將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等內容由供給方傳遞至需求方的過程,其不僅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大學生人才培養的精神層面要求,更呈現了大學生在社會化過程中個體精神發展的自覺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需求方主要指大學生,供給方則是一個涵括國家、高校、教師、教材、課堂等諸多要素的有機體系,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取決于教學中供給與需求的平衡程度。
一、供需錯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困境之相
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保證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供給,大學生個體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困惑和求索產生了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必然需求。供給量的充足并不意味著需求的充分滿足。在供需錯配的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供給體系總體上呈現出中低端甚至無效供給過剩,優質供給相對不足的狀況。1.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時代責任。共產黨人從不掩飾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奮斗目標。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發出了“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2]的戰斗口號。為了實現共產主義的奮斗目標,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具有主動開展人民群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歷史和現實自覺。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共產黨應該管,青年團應該管,政府主管部門應該管,學校的校長教師更應該管。”[3]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陣地。在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地位、作用和責任愈加凸顯。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保?]2018年,在教育部印發的《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中對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時代責任作了明確表述,即“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重要陣地,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課程,是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靈魂課程”[5]。2.大學生個體精神發展的自覺需求。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人是社會的人,人的本質及其價值只有在社會中才能夠實現。人的社會化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往往表現為個體思想和行為對社會價值導向由抗拒、懷疑到認同、踐行的長期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個體精神世界常發生著兩種甚至多種思想、價值體系的激烈交鋒,外在呈現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的種種困惑。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處于快速建構階段,這種思想和價值上的困惑表現得尤為凸顯??鬃釉?“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夸美紐斯認為:“只有通過恰當的教育,人才能成為人?!保?]只有通過持續不斷地學習,大學生才能解開人生之惑。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主要意義和價值就在于解答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等困惑。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像鹽,但不能光吃鹽,最好的方式是將鹽溶解到各種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保?]好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更應該像鹽一樣不可或缺,在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3.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現實困境。一直以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事業中發揮著難以替代的作用。但是,這些并不能掩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成效較弱的現實。一般而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成效較弱的主要原因或源于供給能力不夠,亦或源于需求水平不足。面對黨和國家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高度重視和大學生求解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困惑的剛性需求,在“供需兩旺”背景下仍出現的教學成效較弱的局面,讓思想政治理論課顯得有些“尷尬”。思想政治理論課有效供給能力的不足會造成大學生需求的外溢,即面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困惑的大學生無法從思想政治理論課上獲得幫助,只能轉而通過網絡或其它渠道探尋答案。大學生的思想陣地馬克思主義不去占領,別的主義就容易趁虛而入。顯然,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成效較弱的主要原因不在“需求側”,而在“供給側”。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供給側改革,先后出臺了《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標準》《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等系列文件,推動并實施了“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年”專項工作,力求通過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供給側各要素的優化和調整,減少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無效、低效供給,增加優質供給,從而實現教學體系的供需和諧。
二、供不應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困境之因
供給的終極價值在于滿足需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優質教學資源供給不足,大量低效甚至無效的教學資源雖占據著課堂卻無法滿足大學生的需求。洞悉優質教學資源供給不足的原因,必須剖析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教什么、怎么教、教得如何等問題中所蘊藏的深刻矛盾。1.教學內容的辯證性與機械性之間的矛盾。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僅具有哲學社會科學課程的學術性,而且具有極強的政治性。學術性講究的是課程體系的專門性、系統性、理論性等,而政治性講求的是政治信仰、價值立場等方面的正確性。大學生所期望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門融合了正確價值導向和系統學術知識的理論體系。在這一體系中,政治性與學術性辯證統一,每個知識點都貫穿著正確的價值導向并具有豐富而深刻的學術理論支撐?,F行的2018年版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既堅持了政治性對學術性的價值引領,又體現了學術性對政治性的學理性闡釋。但是,這種政治性與學術性的二維特性給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帶來了挑戰。有的教師片面強調“知識本位”,未能理直氣壯“講政治”,存在弱化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現象。有的教師則只知“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在課堂教學中照本宣科、全盤說教,未能彰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魅力。馬克思指出:“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保?]理論的徹底性內蘊了政治性、學術性二者的辯證統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一旦未能辯證處理好教材內容的政治性與學術性之間的關系,教學內容便難以讓學生徹底信服,師生之間亦無法建立起有效的價值溝通鏈接和產生深刻的情感共鳴。2.教學方式的創新性與傳統性之間的矛盾。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堂教學狀況的改善和大學生獲得感的提高,離不開課堂教學方式的創新性發展。恩格斯指出:“每一個時代的理論思維,包括我們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8]時代在塑造著我們,我們也在創造著這個時代。當今時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念、思維習慣、行為方式等均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手機已經由普通的通訊工具變成了大學生生活的必需品。課堂中的手機早已跨界成為一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學的主要“競爭對手”,教師常常不得不跟手機爭奪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拔覀儽仨氄暎曰ヂ摼W為代表的新技術給傳統課堂帶來的挑戰,更應該珍視,這也是動力和機遇。鑒于此,教學必須改革,必須走線上、線下融合的信息化改革之路?!保?]當前,高校必須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改革,充分利用手機等移動終端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正向支撐作用,有效抵制其負面影響。創新課堂教學形式不能弱化課堂教學的地位,不能片面地以實踐活動、網絡課堂等代替課堂教學。同時,課堂教學應該是嚴肅性與活潑性的結合,要堅決杜絕那種只有娛樂性而沒有政治性、學術性的課堂。3.課程考核的綜合性與片面性之間的矛盾。課程考核是檢驗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獲得感的最主要方式。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考核不僅應該包括對大學生進行一般性的知識內容掌握情況的測試,更要對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甚至道德素質等進行考量。知道并不等于認同,認同亦不等于踐行?!渡袝?#8226;說命中》云:“非知之艱,行之惟艱?!彼枷胝卫碚撜n要培養的是“尊德性”“道問學”(《中庸》)二者辯證統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如何合理測量思想政治理論課達成這一培養目標的程度是我們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長期以來,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考核方式上主要存在兩種問題。一是弱化課程考核,片面地以課外作業、課堂點名等開放式個性化考核代替期末的閉卷課程考核,考核過程走形式、不嚴謹。二是“知識本位”性的期末閉卷考核,試題內容著重測量學生對知識性內容的掌握情況,卻無法判斷學生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和思想道德品質等方面的成長性。
三、供給側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解困之道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供給側改革,就是從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出發,以增強大學生的獲得感為目標,用改革的辦法優化課堂、師資、保障等要素,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對解決大學生人生價值觀等困惑的針對性,擴大思想政治理論課優質教學資源供給,更好地滿足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要求。1.優化課堂教學。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必須堅持政治性與學術性的辯證統一、價值性與知識性的辯證統一,“一方面要以馬克思主義的政治性加強對學術性的引導,另一方面也要在學術性中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崇高的價值追求”[10],既幫助學生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又全面提高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一是優化教學內容。堅持問題導向,緊扣改革發展過程中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和學生成長過程中遭遇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困惑,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觀點加以闡釋和解答。轉換話語表達方式,提高教學語言的生動活潑性,不空談理論,堅持在事中說理,在情中化人,不斷增強課堂教學內容的吸引力和說服力。推動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及時把黨的方針政策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全過程,體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時效性。落實好實踐教學內容,針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改革開放偉大成就”等教學內容,創設條件增強大學生的實景體驗。二是優化教學方式。推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實施“三維度”課堂教學改革,即通過“學生課前5分鐘時政分享”“雨課堂手機APP輔助教學”等形式革新教學方法;通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地方優質文化資源等進課堂革新教學資源;通過開展“專題式教學”“翻轉課堂”“對話式教學”等革新教學形式。三是優化教學考核方式。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考教分離工作,邀請外校專家、教師匿名出卷,提升本校教師的教學動力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四是優化課堂教學平臺。開辦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訓班,逐步構建校院系三級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體系,培養一批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榜樣。2.優化教學師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不僅是教材內容的傳遞者,而且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教學成效考核的實施者。“思政課教師的供給能力在相當程度上決定思政課教學的質量與水平,決定能否真正培養出又紅又專的合格建設者與可靠接班人。”[11]一是在教師素質要求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有學習和領會黨的方針政策,并把黨的方針政策及時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素養和理論學養;要有發現問題,結合生活實際創新教學內容的基本功;要有駕馭課堂,有序組織課堂的教學能力;要有善于運用新媒體新技術,創新教學呈現方式,開發視頻公開課、微視頻課的能力。二是在教師素質培養方面。構建完善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四層面”互助互學機制,即建立健全按照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分別設置的教研室(組),充分發揮其組織教學作用,引導其開展各類教研活動;構建二級學院層面的教師互聽互評和教學督導員聽課的機制,幫助教師持續改進教學質量;構建學校層面的新教師聽課、青年教師磨課、優秀教師上“大一新生第一課”的機制,打造教師校內溝通交流平臺;構建校外優秀教師來本校上課和本校教師外出交流的機制,打造教師校際研課平臺。三是在教師素質評價機制方面。要鼓勵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全身心投入教學,對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方面有突出成績或貢獻的教師設立特殊的職稱評聘路徑。推行思想政治理論課特聘教授制度,聘請有較高理論素養和豐富實踐經驗的黨政干部、社科理論界研究人員共同參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3.優化教學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供給側的課堂、教師等要素作用的良好發揮,離不開教學保障體系的支撐。一是要優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緊密結合當代中國發展的理論和實踐,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方法,研究分析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中的重難點問題,不斷推出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的高水平優秀成果。要把學科研究方向聚焦到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服務上來,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中的重難點問題納入學科建設規劃,使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與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緊密結合。二是要優化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完善馬克思主義學院各項體制機制建設,及時解決思想政治理論課及馬克思主義學院在發展中面臨的實際困難,將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陣地。三是要優化高校協同育人的機制。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第二課堂”的建設,將學生參與“第二課堂”的要求納入人才培養方案。統籌開展各類“第二課堂”素質拓展活動,客觀記錄、科學認證大學生參與活動的經歷和成效,推進“第二課堂”成績評定的規范化、制度化。鼓勵和支持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類學生社團的發展,引導學生“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開展理論學習和實踐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和思想道德品質。
作者:姜強強 單位:淮陰師范學院
- 上一篇:施工企業投標保證金管理研究
- 下一篇:數字信息計算機技術發展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