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實現路徑
時間:2022-04-21 04:30:30
導語: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實現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信息化時代,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加大,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式發生改變,由原來的傳統模式轉變為新型模式,即利用多媒體呈現更多元化的、被受教育者接受的模式。教授的內容要緊跟時代步伐。這些變化都需要我們用新的方法去消化。目前,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是講校園里的事,要想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僅僅局限于校園這一范圍是不行的。因此,在大數據時代,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必要性以及具體路徑,是值得我們探討與研究的。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
在黨的報告中講:“必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可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的重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的概念
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推進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然要求,是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戰略全局的重大舉措,意義重大。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與思想政治教育是有密切聯系的。二者都是教育者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的實踐活動。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的基礎,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方法以及形式方面的升華與發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的內涵
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實質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內涵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由抽象話語轉變為通俗易懂的,使廣大人民群眾得到廣泛認同,從而指導實踐[1]。這必須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前提是要正確地認識大眾化的內涵與特征,這有助于提高我們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認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我們學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是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思想政治教育客體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要求的思想品德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它也是我們所學門類當中一門值得終身學習的課程。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國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的主要途徑。而馬克思主義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思想政治教育是黨和國家對社會成員在思想、政治、道德以及心理等方面發展過程中具有指導性的實踐活動,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檢驗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的重要標準。馬克思主義要實現大眾化,必須通過思想政治教育這個中介[2]。
(二)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的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源于它的本質,深刻認識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的特征,是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關鍵。深刻認識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的特征,是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關鍵。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的特征,一是導向性。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性要求,必須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想信念教育不只要在干部中開展,而且要面向全社會開展。最后要堅持中華民族偉大的歷史使命。二是群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具有廣泛性、全員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面向全社會的所有人員。這個全員性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方面,即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和發揮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一切人員。三是滲透性。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具有滲透性。滲透強調的是悄無聲息的影響,用潛移默化的方式,使受教育者將馬克思主義、思想等基本理論內化于心,這是思想政治教育最有效的方法。結合業務工作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即在各個學科領域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更好地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
(三)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的覆蓋對象
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的對象,是思想政治教育對象在社會不斷發展中呈現出來的,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作為教育者活動對象的人。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對象在教育過程中發揮著從屬作用,它要服從教育者的支配和安排,接受教育者帶來的影響,同時,還發揮著主觀能動性的作用,在教育過程中,教育對象必須通過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主動、有選擇性地接受自己接觸到的事。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的思想為主要活動對象的實踐活動,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對象是人民大眾,是每一位人民群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用簡單質樸的語言講清楚、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說明白,使之更好地為廣大黨員和人民大眾理解、接受。”[3]很明顯,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對象不僅包括領導干部、青年學生,也有普通的人民群眾。青少年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是社會的接班人,也是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推動力量,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加強對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中國夢的實現。領導干部是黨和國家形象的代表,是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的榜樣,他們的思想行為對人民有著很大的影響,對這部分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對人民群眾起著指導作用。普通人民群眾,即在社會中處于服務型崗位的人員,例如清潔工、餐廳服務員、務農者等等,這些普通群眾在社會中占多數,是不可忽視的社會成員,對他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能為我國教育事業起到作用。
二、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的必要性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緊跟時代潮流出臺一系列法律法規、規章制度,黨的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要使人民大眾理解國家政策,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是必要手段。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發展與全民族素質的提高也很重要。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必然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對現階段綱領的概括。其科學內涵是要求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本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走適合中國的道路,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4]。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全國人民共同努力。這就必須讓人民群眾理解、接受這個指導思想,所以,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是必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離不開人民群眾,人民群眾的思想與行為都會影響社會的發展,用人民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使人民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內化于心,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對人民群眾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始終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任務。因此,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重要途徑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5]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強的現實性、綜合性、應用性和時代性,與人們的思想、行為的發展變化有很大的聯系。思想政治教育要想適應我國社會科學的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就必須不斷創新發展。隨著時代的改變,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進行創新,不僅要在方法、途徑、范圍上創新,更重要的是在內容上創新。每個時代不同的指導思想,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涉及的內容,新思想的形成是大眾化的創新內容,更是全國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內容。因此,對于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說,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是其重要的途徑。
(三)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提升的必要手段
人民群眾是一個國家的主體組成部分,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的好壞直接影響社會的發展,這就反映了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性。要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使社會多一些高素質的公民,進而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有利于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對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為了促進社會的持續發展,為了凈化我國的網絡文化、社會文化以及生態文化環境,給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我國必須提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毒V要》要求我們教育者,即學校、家庭、社會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對受教育者進行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是必要手段。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涉及的內容具有實用性、綜合性以及時代性,符合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的要求。
三、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的實現路徑
在新時代背景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運用有效的方法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眾化以及主客體的交流和溝通。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眾化,必須從大眾化的主客體層面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點、新規律。
(一)大數據時代的作用下進行大眾化
大數據時代為我們提供了更多選擇,對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有積極的作用。在新媒體環境下,受眾作為接受主體的地位更加突出,受眾接受的選擇越多,受到的影響越大,這是新媒體傳播權泛化的結果。在思想政治教育傳播過程中,更加重視受眾的選擇性接受,不斷探索受眾接受的理論因素,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接受方式和路徑,保證傳播的效果[6]。信息化時代為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的推進增添了很多方式,例如電子屏、網絡平臺等等;產生了很多娛樂平臺,例如抖音、快手等。人們通過這些方式將有教育性的內容向大眾展示出來,取得很直觀的效果。隨著大數據時代的持續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的推進方式會有更多可能性,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從教育主體方面推進大眾化
教育主體一般指的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以教為職責的承擔者,或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宣傳活動的人員,對受教育者進行理論思想教育宣傳,起著主導作用。在大數據時代,教育主體在宣傳教育中采取的方式、方法對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至關重要。教育者要從大眾化的角度考慮人民群眾接受教育的能力,尋求人民群眾容易理解的表達方式,將傳達的信息用樸實的語言解讀,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化于心,變為人們行為習慣指導,讓人民群眾更好地理解當下我國的政治思想。運用QQ、微信、微博等新型互聯網工具搭建大眾化教育新平臺,創新大眾化教育的場所,使群眾創新性地接受教育,而不僅僅局限于書本學習。同時,讓大眾參與其中,提高思政理論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7]。教育者需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結合起來,為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提供新的內容。教育者自身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鮮明的政治立場,有較高的理論素養。
(三)從教育客體方面推進大眾化
大眾化的客體是指人民群眾,根據我國地域分布情況,不同地域的群眾由于生活環境不同、教育質量導致的文化程度不同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客體間接地推動著大眾化進程,就是就讓全體人民群眾提高思想政治修養,提升群眾對國家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并為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提供群眾基礎。學校是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的主要場所。在學校教育客體主要是學生,他們可以通過學校設置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和各專業學科接受教育。學校應該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進行教育,不能局限于書本,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對于普通群眾,尤其是城鎮群眾與鄉村群眾,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過程中,政府可以利用社區和文化廣場進行文化熏陶與宣傳教育,將思想政治教育與群眾的實際情況相結合,設置群眾能接受的講座、板報等,切實了解并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這些措施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
【參考文獻】
[1]楊冰玉.新媒體背景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實現路徑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6.
[2]阮東彪,劉會柏.論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的科學內涵[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6(12).
[3].關于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幾點體會和認識——在中央黨校2009年秋季學期第二批進修班開學典禮上的講話[N].學習時報,2009-11-16(01).
[4].兩個階段建設富強民主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N].中青在線,2017-10-18.
[5]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N].人民日報,2015-10-30(01).
[6]張靜.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的傳播路徑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05).
[7]石星,儲聰,王吉方.大學生視角下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教學質量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8(36).
作者:高換換 單位:江西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 上一篇:成長型飼料企業人力資源問題解決策略
- 下一篇:教育期刊發展對編輯核心素養的要求
精品范文
7思想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