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內容傳播模式

時間:2022-05-11 03:29:54

導語: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內容傳播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內容傳播模式

摘要:本文以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為切入點,以易班網絡媒體平臺為載體,以易班建設為抓手,借助傳播主體、信息內容傳播受眾三個要素,解構易班平臺上網絡思政教育有效傳播的實現過程,探索互聯網時代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的內容傳播模式,凝練有效傳播對策,以期為進一步開展網絡思政教育提供傳播視角。

關鍵詞:易班;高校網絡思政;內容傳播模式;探析

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中,發表了重要講話,他在講話中提到了媒體融合發展對于當代媒體行業的重要性。而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通過媒體傳播黨的宗旨、黨的工作理念,也是媒體行業的重要職責和偉大使命。在這次集體學習的重要講話中,還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論斷,他認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應該隨著時代的變化而進行改革,從而使其滿足時展的要求和高校學生的發展需求。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易班網絡平臺就充分發揮出了自己的優勢,以其開放性、互動性和共享性成為了高校思政網絡教育的一種有效形式,同時也是符合新媒體發展規律的一種教學模式。

1高校思政教育的傳播學審視

所謂的傳播學,指的是一種研究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科學,它綜合運用了多種學科的知識點,通過多學科的有效融合來對人類的一切傳播行為、過程以及規律、技巧等進行勘察的一種方式。從傳播學角度看,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其實就是特定的信息傳播過程。傳播內容是傳播過程的關鍵,而進行傳播的目的,也就是將指定的內容輸送給特定的對象,同時想通過這樣的傳播行為進一步引起他們的注意和記憶,從而讓他們理解傳播內容,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的教育目標。而教育對象會根據不同的教育內容做出各不相同的反應,主要表現為:首先,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傳播內容的真實性,即傳遞真實的信息,能夠客觀、準確地描述事物的發展狀態,從而拋去一切虛假的元素,這才是傳播內容的關鍵因素,如果教育對象接受的是虛假的信息,那么就會對他們的思政教育成果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從而失去教育的價值和意義。其次,就是傳播內容的時效性,在信息化發展如此迅速的時候,對信息的時效性要求也比較高,如果信息在傳播的過程中被其他因素影響,導致其速度過慢,就會使其變成過時的信息。而在當前的思政教育中,利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顯然已經不符合時展的要求,以及高校學生日益增強的需求,這就導致學生對其傳播內容失去了興趣,以上兩個因素,無論是真實性還是時效性,都是影響信息傳播的重要因素。

2傳播學理論對高校網絡思政內容傳播的啟示

2.1建設易班網絡平臺,拓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途徑

以思想引領為核心,筑牢易班網絡思政陣地。大學生在校園內的日常生活很大一部分時間已經被網絡所占據,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目前高校需要重視的問題。易班網絡平臺秉承“融媒體+網絡思政”的理念,通過信息傳輸讓學生不僅認同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能夠從思想上到行動上都保持一致,牢牢掌握網上思想引領的主動權。因此高校應推進易班網絡平臺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建設工作,通過建立微黨課、輕應用,在學生黨員群體社區化、教育常態化、線上線下聯動化等方而做好相關工作,對大學生黨員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還可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堅定大學生的“四個自信”意識,真正發揮網絡引領作用。

2.2提供品牌化服務,提升學生使用黏合度

易班網絡平臺可以整合不同的教育資源,打造立體化服務、品牌化服務是易班網絡平臺的競爭優勢。因此教學活動形式上要豐富,將對學生的日常管理,以及教育教學的研究以及對未來職業生涯的規劃、娛樂活動等綜合在一起,從思想的引導、教育,以及趣味性和服務性上發揮優勢。在滿足學生成長成才的需求上,高校要不斷融合新媒體平臺資源建設,創立豐富的文化資源、服務資源,并為學生提供趣味性的娛樂資源,從而實現對高校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及整體進步的促進作用。除了以上提到的,高校還應該把握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全員育人的客觀規律,把握大學生網絡生活的基本規律,把網絡學習和專業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從服務層面、活躍度、滿意度上輔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3依托技術革新,促進深度融合

網絡環境是否良好、操作界面是否熟悉,這些因素都是影響高校學生對易班網絡平臺的使用情況的因素,如果他們獲得了良好的使用感,那么就會不斷增加使用頻率和線上學習、娛樂的時間。易班網絡平臺的主要內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校園文化氛圍營造、日常生活服務”等,將學習在線上、研究在線上、留言互動在線上等功能,創造性地開發出與學生成長成才的需求相契合的內容,高度關注學生的使用感受和體驗。在學生群體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在易班網絡平臺上搭建針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應用和小程序,用易班網絡平臺解決思政教育手段單一化的問題。

3發揮易班網絡平臺作用,創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3.1基于易班工作站構建三級聯動管理體系,設立有院系特色的易班專欄

易班工作站的機構如何設置才能使有限的新媒體資源在易班上作用最大化?完善的工作站團隊機制必不可少。從校級到學院再到班級,從校易班工作站到院系易班分站再到班級易班工作組,實行三級聯動機制易班機構管理。校級層面發揮主導作用,對易班推廣進行合理規劃,營造良好氛圍;院級層面形成中堅力量,以院(系)建設共促易班發展,形成共建合力;班級層面奠定堅實基礎,持續提高影響力和活躍度,培養使用黏性。構建易班工作站三級聯動管理體系的基礎之上,可以根據各二級學院特色設立“一院一品一特”模式的易班專欄。二級學院易班專欄的建設以體現院系特色為中心,結合專業特點和院系發展規劃,以專欄的形式呈現在易班平臺。

3.2創建“E立方”輔導員網絡思政工作室,拓寬網絡思政教育渠道

我校“E立方”輔導員網絡思政工作室已經初步構建。網絡思政工作室的創建,在很大程度上動員思政教育工作者投入到思政內容的創建中去。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由于教師習慣于占據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所以學生迫于他們的權威性,而與教師之間產生了距離感,但是在網絡平臺中,師生之間的隔閡被有效消除,他們之間的平等關系逐漸建立起來。在易班網絡平臺上,教師脫離了傳統教學中的說教方式,而是可以通過線上交流互動的形式和同學們分享在學生工作中的感想感悟。輔導員網絡思政工作室為輔導員和學生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梁。輔導員網絡思政工作室可以以課群或專欄的形式,線上構建易班平臺,線下設立專門的網絡思政工作室或辦公室。線上線下聯動進行網絡思政教育內容的構建和工作。

3.3二級學院分站建立學風建設專欄,多效并舉加強學風建設

優課平臺是基于易班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要平臺,平臺涵蓋了日常學習、班級管理、課程考試、題庫錄入、課群話題等功能。二級學院可根據學院實際情況建立學風建設專欄,借鑒疫情防控期間的線上教學模式和相關經驗,進行線上學風建設。各系主任及課程組長、教學專長型教師組成“線上教學工作研討小組”統籌協調各項資源,根據課程設置方案和新學期教育教學計劃,組織各系骨干教師、教學能手、專業帶頭人提前熟悉空中課堂,挖掘優質網絡資源,并且充分利用易班優課平臺,打造精品網絡思政課程。通過錄課的方式上傳至易班優課平臺,形成線上優課。

3.4拓寬易班多維度大學生黨員培養路徑,開展線上黨員培養教育

基于易班的多維度大學生黨員教育,就是要建立以教育題庫為抓手的包含網絡支部平臺建設、成員主頁展示、線上線下實踐活動開展、主題優課教育等為一體的多維度教育體系。在易班網絡平臺上創建學生的黨支部,是建設黨支部過程中的一次勇敢嘗試,也是對黨員進行實踐教育的一次機會,它能夠有效提升學生黨員的信息素養。在同一個黨支部之中,可以在易班平臺建立獨屬于本支部黨員的優課課群,而在這個平臺上也可以設置學習平臺如發起黨建話題、拓展支部學習資源、發帖展開自由討論等。院(系)黨委可以創建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以及黨員的學習資料庫,并根據不同群體可以抽取題庫中的部分試題進行考試,每一個成員都可以抽到不同的試題,從而保證考試的公平性。在支部的課群內,可以提交申請書、思想匯報,心得體會;也可以發起外出實踐學習,將日常學習活動參與情況上傳至支部課群。學生黨員個人主頁的建設具有示范效應,可以鼓勵并支持支部書記率先建立并完善自己的個人主頁;參照主頁建設情況,制定增加優秀黨員和黨支部的評優表彰指標。綜上所述,發展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從傳播學的角度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傳播模式進行研究,這也是將網絡平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傳播學理論的一種綜合研究形式。它開拓了新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視野,是適應信息網絡時展和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時俱進的需要。在以后的發展中應該通過不斷完善網絡教育平臺建設、拓展網絡新載體、提高思政課教師和高校輔導員的網絡運用能力和水平、積極引導大學生的網絡自主學習能力,提升高校大學生對于網絡思政教育內容學習的參與度,在創新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內容傳播模式的同時,開拓網絡思政教育新局面。

參考文獻

[1]李亞青,王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育人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6):60-62.

[2]彭容容.微傳播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的提升[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9,11(5):41-45.

[3]陳麗榮,程抗.新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以湖南師范大學輔導員網絡直播工作為例[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9,11(1):60-62,72.

作者:余靚豪 李強 張浩然 單位:西安石油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