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現存問題幾點思考
時間:2022-11-24 02:30:49
導語:統計現存問題幾點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主要問題
(一)統計專業報表數量多、工作量大。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企業生產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產業結構日益分散,絕大部分企業已由原來單一化的產業經營模式發展為多元化生產經營模式,“企業集團”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產物不斷涌現。統計作為反映經濟社會發展的核算機關勢必因為企業經營模式的轉變而相應拓寬數據采集渠道以便實現統計數據信息全覆蓋。為滿足政府經濟發展決策者、企業經營管理者管理經營企業及社會公眾獲得各種指標信息的需要,國家統計局制定的統計報表數量、統計涵蓋范圍不斷增加,指標定義越來越規范,指標間關聯性越來越強,儀器指標數據要求越來越精準,對企業統計人員業務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問題查詢量越來越大,統計報表強調時效性,企業不勝其煩,經常出現報表報送、數據問題查詢期間企業統計、會計無故不接統計部門電話、以各種原因進行推諉,不予配合情況。如2017年入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一季度報表,大型工業企業季后7號之前需要上報報表達十幾種,工作之艱巨可想而知。(二)能源價格指標未列入統計監測范圍。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高耗能行業采取限制、淘汰、關停等一系列措施和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日益增強,能源統計這個直接性的反映能源利用效率和環境質量的統計指標越來越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關注。在現有能源統計報表制度中,涵蓋的所有能源報表均沒有對能源指標的價格變化情況給予反映。能源作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主要原材料和重要動能轉化來源,能源價格變動對企業的生產和銷售均有很大的影響,一方面在原材料購進成本增高時,企業運行成本必將上漲,企業利潤空間受到壓縮,出現盈利能力變小或虧損,企業勢必通過變化生產規模來應對不利局面,另一方面在原材料購進成本降低時,企業生產成本減少,企業盈利空間變大,勢必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產品產量以謀求最大利益。能源原材料同樣可視為一種商品,同樣符合商品的供、需平衡曲線,需求和價格呈現反向變動關系,商品價格越高,需求越低,價格越高,供給量越大,隨市場資源配置的變化而變化,最終實現一種相對的均衡狀態,但由于其他因素的存在常常會導致市場失靈,需要政府適時進行干預。能源價格統計的缺失使統計數據使用者、經濟發展決策者不能及時獲取所需信息,不能明確發現數據背后的市場運行規律,不能及時采取正確的應對措施,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三)不具備為大氣污染物排放提供統計服務的職能。目前隨著國家對大氣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視,統計部門實現對大氣污染物排放量的統計監測工作迫在眉睫,然而現階段由于受統計制度問題及統計自身性質局限,統計還沒有具備實現大氣污染物排放量進行監測、核算的能力。從大氣污染物排放核算方法看:一方面污染物排放統計需要的能源消費行業分類方法,是以產品的生產活動的最終產品為推算原則來進行分類核算、即用產成品推算污染物排放量,而現行的能源統計消費指標行業分類方法則是以“工廠法”為依據,即以能源原材料消費原則進行行業入統核算。而且目前制度中產品指標分類少且不精,很多能源消費品指標沒能在統計表格中進行設置,導致部分消費能源產品不能入統參與核算,不能達到污染物排放統計對產品指標分類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地域差異各種耗能設備不同、燃燒方式不同、消耗程度高低均能導致排放因子不同,均會對大氣污染物排放量監測核算工作帶來不同程度影響。
二、幾點建議
為滿足經濟多元化發展對統計數據的需求、回歸統計本源職能、減輕企業統計負擔,消除其為難情緒,彌補統計制度中關于能源價格統計的缺失提高統計信息決策咨詢能力以及盡早實現大氣污染防治所需的污染物排放統計指標監測核算的職能,現就統計存在的問題給出幾點建議。(一)加強專業統計工作人員之間的相互交流。在統計機構內部定期開展專業業務培訓、輪流授課交流制度,在促進本身專業統計業務工作能力提高的同時打破統計專業間的局限性,積極學習和掌握其他專業統計知識,拓寬自己的視野,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改變保守的傳統觀念、提高自己的全局意識,勇于解放思想、迎難而上,適應形勢發展的新變化,成為優秀的部門綜合統計人才,提高政府統計部門的整體水平,為社會發展提供更加優質的統計咨詢服務。針對統計數據質量問題,國家統計局實行了“統計四大工程”和制定了統計的“三條紅線”,打算從數據源頭實現數據真實性填報,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要想從根本上消除統計數據失真、大眾對統計數據的誤解、改變政府形象,政府現有統計體制機制改革勢在必行,改變現有統計管理模式,將官員政績考核與統計數據脫鉤,不“紙上談兵”,以數字論英雄,才能真正從根本上解決統計數據被干預問題,回歸統計本源,真正發揮統計咨詢、建議的職能;政府統計部門應在統計指標設計、數據采集上報、數據處理、數據等各個階段加大對統計數據的評估工作,及時公布數據采集方法過程,數據核算方法,對產生數據差異方面進行有效合理的解釋,做到數據透明、公開,真正消除大眾疑慮。(二)在現有統計聯網直報平臺。“一套表”的基礎上,對企業報表終端進行報表“一頁”化即通過對企業報表指標的重新篩選,取消重復性指標,將統計部門需要的經濟指標全部歸入一頁表來填報,實現企業在每次報表時只需填報一張表即可,真正減輕統計調查對象的報表負擔。統計部門根據各自專業的需要,縣級從企業的這張表中提取自己專業所需要的經濟指標供自己使用,市級提取市級自己需要的指標供自己使用,以此類推,實現一次性全部上報國家統計局,杜絕縣、市、省一級一級對企業報送數據審核把關的現象。這樣既實現了減輕企業報表任務量又滿足統計部門對經濟指標了解、掌握的需要,同時,采取這種報表方式也可減小地方政府對企業上報統計指標數據進行干預的情況,因為政府部門一旦對統計指標進行干預,擅自更改企業指標,就會出現“牽一發、動全身”的問題,各指標出現各種不匹配,統計執法部門方便進行統計違法取證,方便統計處罰實施,起到對企業、地方政府部門震懾的作用。(三)完善能源價格等統計報表制度。不斷加強能源產品供應、生產、消費形式監測研究,提高政府能源統計機構人員力量和業務素質,開展能源市場運行調查統計分析,建立健全地區間能源產品流入、流出統計調查制度和流通企業能源商品的批發、零售和庫存統計調查制度,制定能源價格報表指標,理順制度體系;設立能源價格采樣試點,每月對能源價格變化進行時時跟蹤、編制能源價格指數,尤其對煤、氣、油等主要的能源品種及時進行價格統計、分析及走勢預測,分析能源價格變化對能源產品供、需走向和給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提前給相關部門和企業提供反饋咨詢建議,確保企業持續經營和市場平穩運行。(四)國家統計局層面進行頂層設計。對能源原材料生產、流通、消費指標進行細化、增加污染物排放核算相關指標數量以保證統計部門從企業生產方面對生產所消耗的能源產品指標做到全覆蓋,實現污染物排放可由生產源頭消費數據進行核算;地方統計機構加快設置大氣污染物排放統計監測科室,配備專職人員,開展相關知識培訓,從理論、成因、生產流程等對污染物如何形成得到全方位認識,熟練掌握大氣污染物排放量核算知識,與環保部門配合,實現從原材料消耗種類、消費量和產成品種類、產量兩個方面采集數據進行污染物排放量測算,統計數據與環保數據相互印證,確保數據推算精確;國家統一制定排放因子標準以利于統計核算,統計數據更具有權威性。
作者:林鵬 單位:遷西縣統計局
參考文獻:
[1]羅建章.關于我國政府統計體制改革的思考[J].云南財貿學院學報,2002(5).
[2]杜文平.關于我國統計體制改革的再思考[J].科技信息,2007(11).
[3]環境統計知識手冊[M].河北省統計局能源處,2013.
[4]楊清.中國大氣污染與防治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5.
- 上一篇:電力企業會計管理職責研究
- 下一篇:鄉鎮統計工作問題及對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