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國情普查統計探討
時間:2022-06-28 09:00:53
導語:地理國情普查統計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利用地理國情基本統計分析軟件對地理國情普查預處理后數據進行基本統計分析。根據基本統計結果、基本統計匯總表及統計報告,制作行政區劃四至點、高程分級、坡度分級、水域分布、水域統計、鐵路與道路、行政村駐地分布圖,并對地理國情普查成果及統計分析成果的應用推廣服務提出建議。
關鍵詞:地理國情基本統計;專題地圖;統計分析
1基本統計分析
2013年至2015年為全國第一次地理國情普查及標準時點核準階段。我省統計分析工作于2016年9月開始,統計分析結果以專題統計地圖、數理統計圖和統計報表的形式進行表達,統計結果在地理空間位置上清晰直觀地顯示。第一次地理國情普查基本統計工作,是基于普查成果開展的地理空間統計分析工作。由于普查成果實現了我省地表自然資源的無縫全覆蓋,數據質量在兩級檢查、一級驗收制度下得到保障,普查與驗收期間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地理國情普查辦公室不定期抽查,對數據質量嚴格把關,質量經得起檢查。地理國情普查基本統計工作在充分考慮國情普查數據生產、成果特征的基礎上,根據普查采集的點、線、面等幾何特征類型和地理實體對象,以規則地理格網單元、行政區劃與管理單元、地形單元為統計單元,對地形地貌、植被覆蓋、荒漠與裸露地、水域、交通網絡、居民地與設施,地理單元的數量、密度、位置、高程、范圍等內容進行統計[1]。綜合應用圖、文、表等多種表達方式形成文字報告,用客觀、規范、統一的文字對地理國情普查基本統計要素的數量、范圍、密度、位置、高程等數量特征和分布特征進行描述,是地理國情普查基本統計成果服務用戶需求的重要表現形式[2]。
2基本統計原則
基本統計是地理國情普查工作的重要內容,應遵循如下原則[1]:1)尊重現狀,客觀準確采用國家測繪科學研究院基本統計分析軟件,以科學的指標體系和統計方法進行統計分析,客觀真實地反映自然地表和地理要素的現狀,客觀準確地表現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間分布狀態和空間關系。2)統計為主,分析為輔以空間量算、算術平均法、極值法等統計方法為主要手段,輔以基本空間分析方法,基于地理國情普查數據,通過統計計算及逐級匯總,獲取地理國情要素數量、密度、位置、高程、范圍等基本指標,反映地理國情要素的基本數量特征和分布特征。3)層次分明、面向服務從低級單元統計、高級單元逐級匯總形成不同層次的統計成果,向社會公眾、政府部門提供科學、客觀、綜合、權威、統一的基本地理國情信息,為政府科學決策與日常管理提供公共基礎數據,同時為各種專業普查或調查工作提供豐富的基礎資料。
3專題地圖制作
專題地圖是利用地圖符號視覺變量來顯示專題要素的特征,依據地圖語言對制圖對象進行圖形表達,是著重表示一種或多種自然要素或社會經濟現象的地圖。專題地圖由專題內容和地理基礎兩部分組成,其中專題內容是指圖上突出表示的自然或社會經濟現象及其有關特征;地理基礎為用以標明專題要素空間位置與地理背景的普通地圖內容。專題地圖表達是對制圖對象實質的科學處理,是一種圖形思維方法,能夠直觀地對制圖對象的空間地理分布特征、數量、質量特征、空間結構特征以及時空演變特征進行表達。專題地圖通常具有主題化、特殊化、多元化、多樣化、前瞻化的特點。地理國情普查專題圖以地理國情普查成果為主要數據源,著重表示一種或幾種自然、社會、經濟、人文等專題要素的分布狀況或統計分析結果的地圖[4]。為直觀表達我省國情普查成果統計結果、充實基本統計報告,制作了行政區劃四至點、高程分級、坡度分級、水域分布、水域統計、鐵路與道路、行政村駐地等分布的專題地圖。1)四至點分布圖。以統計區域行政區劃與管理單元為底圖,增加該區域最東、最西、最南、最北點四至點坐標,以注記形式標明四至點經緯度信息。其中,最東點坐標是橫坐標(經度)處于最大時的點的坐標;最西點坐標是橫坐標(經度)處于最小時的點的坐標;最南點坐標是縱坐標(緯度)處于最小時的點的坐標;最北點坐標是縱坐標(緯度)處于最大時的點的坐標。2)高程分級分布圖?;诮y計區域行政區劃與管理單元,統計高程帶的面積、表面面積及占比,統計單元最低高程、最高高程。全國高程帶分級按照<50m、[50m,100m)、[100m,200m)、[200m,500m)、[500m,800m)、[800m,1000m)、[1000m,1200m)、[1200m,1500m)、[1500m,2000m)、[2000m,2500m)、[2500m,3000m)、[3000m,3500m)、[3500m,5000m)、[5000m)進行高程帶劃分[1],以灰度地貌暈渲為背景表示地勢高低,采用分層設色法對各高程帶進行表達。根據區域地形特點,可在國家高程分級基礎上進行細分。3)坡度分級分布圖?;诮y計區域行政區劃與管理單元,統計坡度帶的面積、表面面積及占比,全國坡度帶分級按照[0°,2°)、[2°,3°)、[3°,5°)、[5°,6°)、[6°,8°)、[8°,10°)、[10°,15°)、[15°,25°)、[25°,35°)、[35°)進行坡度帶劃分[1],以灰度地貌暈渲為背景表示地勢起伏。根據區域地形特點,可在國家坡度分級基礎上進行細分。4)水域分布圖?;诮y計區域行政區劃與管理單元,增加統計范圍內面狀、線狀水系要素,并注記主要河流、水渠、水庫、湖泊等水系名稱,在圖上表達統計區域內水域分布狀況。5)水域統計地圖?;诮y計區域行政區劃與管理單元,表示多種相關主題要素的空間分布和統計分析結果。統計各鄉鎮單元內河渠、水庫、坑塘、湖泊四類面狀要素的面積及構成,分別以餅狀統計圖形式進行表達,餅的大小代表各鄉鎮面狀水域面積大小。以分級設色方式表達各鄉鎮水網密度(線狀水系長度/鄉鎮面積)。6)鐵路與道路分布圖?;诮y計區域行政區劃與管理單元,主要表達行政區劃范圍內的高速鐵路、鐵路、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縣道、鄉道等主要交通設施,道路相對稀疏區域輔以城市道路中的主干道,通過線狀符號的表達,區分鐵路與道路類型。為滿足分布圖面載幅量要求,高速鐵路、鐵路、高速公路和國道均在適當位置標注名稱。7)行政村駐地分布圖?;诮y計區域行政區劃與管理單元,在滿足圖面清晰可讀的條件下,行政村以點狀符號法進行表達,該點狀符號位置即為該行政村村委會位置。
4以汝州市為例
4.1區域概況。汝州市為河南省省直管市,豫西南區域性中心城市,是汝瓷之都、曲劇故鄉,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北靠巍巍嵩山,南依茫茫伏牛,西鄰古都洛陽,東望黃淮平原,北汝河自西向東貫穿境內。汝州市轄4個鄉、11個鎮、5個街道,人口93.33萬[3]。市域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溫暖氣溫回升快,干旱少雨;夏季炎熱,雨量集中,多東南風。汝州市地處鄭州、洛陽、平頂山、許昌四市交界地帶,轄區內鐵路與公路縱橫交織,形成了便捷的交通網絡。4.2專題地圖。4.2.1數學基礎。坐標系統:國家大地2000坐標系。高程基準:1985國家高程基準。4.2.2專題地圖。1)行政區劃四至點分布圖以汝州市行政區劃與管理單元為底圖,增加該區域四至點專題要素,表明四至點所在鄉鎮位置,并以注記形式標明四至點經緯度信息。2)高程分級分布圖基于汝州市行政區劃與管理單元,統計高程帶面積、表面面積及占比。高程分級為[100m,200m)、[200m,500m)、[500m,800m)、[800m,1000m)、[1000m,1200m)6個高程帶。3)坡度分級分布圖基于汝州市行政區劃與管理單元,統計坡度帶面積、表面面積及占比。坡度帶分級為[0°,2°)、[2°,3°)、[3°,5°)、[5°,6°)、[6°,8°)、[8°,10°)、[10°,15°)、[15°,25°)、[25°,35°)、[35°)10個坡度帶。4)水域分布圖汝州市水系發達,水網如織,境內河流、水庫、湖泊、坑塘均勻分布,北汝河自西向東南穿境而過,境內全長47km,有大支流9條,向南北山呈魚翅狀分布。境內有澗山口水庫、馬廟水庫、安溝水庫、滕口水庫等多座大中小型水庫。5)水域統計地圖汝州市大部分鄉鎮以河渠為主要水域,僅騎嶺鄉、夏店鄉、焦村鄉3個鄉鎮以水庫為主要水域,各鄉鎮湖泊、坑塘均占比較小。6)鐵路與道路分布圖汝州市境內鐵路公路縱橫交織,形成了便捷的交通網絡。焦柳鐵路縱貫南北,與隴海線、京廣線連通,錫海線貫穿汝州市南北,寧洛高速貫穿東西,二廣高速貫穿境內西南角。7)行政村駐地分布圖用圓形點狀符號表示行政村所在位置,以其分布狀況對行政村駐地情況進行表達,清晰直觀。附加鄉鎮級、縣級行政中心點位信息,清晰表達各級行政單元間的自然區位關系,專題要素簡單明了。
5結束語
目前所進行的國情基本統計分析工作僅從測繪角度對統計區域的地理和地形地貌特征進行基本統計匯總,統計結果較專業,僅可作為各行業應用的參考和基礎數據。今后開展常態化地理國情監測,應深入國土、環境、城建、水利、交通、審計等行業領域,深度挖掘地理國情普查成果與行業應用的切合點,充分發揮測繪地理信息部門的數據準確性和及時性特點,提升測繪地理信息資源的綜合服務能力。將目標定位于服務我省當前和未來戰略發展規劃、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環境健康、生態文明、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為我省區域經濟發展潛能以及社會發展水平等方面的科學決策提供可靠的地理國情研究報告和監測信息等[5]。
參考文獻:
[1]國務院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GDPJ02-2013地理國情普查基本統計技術規定[G].北京:國務院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2013.
[2]國務院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GDPJ16-2015地理國情普查基本統計報告編寫規定[G].北京:國務院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2015.
[3]河南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河南統計年鑒2015[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5.
[4]國務院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GDPT17-2016地理國情普查成果圖技術規定[G].北京:國務院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2016.
[5]王家耀,謝明霞.地理國情與復雜系統[J].測繪學報,2016,45(1):1-8.
作者:劉玉潔 禹小偉 馮梅 單位:河南省遙感測繪院
- 上一篇:高職統計課堂教學改革探索
- 下一篇:水利綜合統計數據審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