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統計課程教學改革

時間:2022-03-14 09:47:00

導語:高職統計課程教學改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統計課程教學改革

1高職統計課程教學改革的背景分析

統計作為一種定量分析問題的工具,其重要性與應用性都在逐步增強,而統計學也與越來越多的學科有相互融合促進的趨勢。統計學是高職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基礎課程,由于其理論抽象,計算繁雜,也是教學難度較大的課程之一。如何貫徹高職院?!袄碚撨m度,強化技能,重在應用”的教學理念,改革現有的統計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培養既懂理論又能實踐的高素質人才,是我國高職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也是廣大高職統計教師面臨的一項迫切且艱巨的任務。

2目前高職統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教材方面

目前,市面上針對高職設計的高質量統計教材仍然缺乏,不同的教材在內容安排、章節設計等方面差異性較大。有些專業術語的使用和解釋都不盡相同,缺乏規范性;同時,選用的例題較為陳舊重復,缺少新穎專業的案例與練習,無形之中也加大了教師授課的難度。

2.2教學方面

(1)教學觀念傳統,教學方法單一。統計作為一種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方法和工具,最終是要融入到各專業的實際應用當中。而當前我國高職統計教育仍存在重分數輕素質、重理論輕應用、重方法輕思想的問題。如:考核方式單一、缺乏案例分析、實訓練習和上機操作等,對于如何根據實際需要收集整理數據,如何準確有效地分析數據,如何利用分析結果指導實際工作等應用性問題卻很少講授。此外,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念書本講例題,教學方式略顯單調,忽視了對教學方法、現代教學設施的有效運用,教師的勞動強度大,教學效果也不理想。

(2)教學設施不足。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有不少是民辦學校,也有不少是原來的中等職業學校改建而成,客觀上存在著教學經費有限、教學設備不足等問題——不僅限于統計學科,如缺乏實訓中心,教學軟件、數據庫、多媒體設備等,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質量與效果。

(3)與專業知識融合不夠,應用性不突出。從高職統計教學現狀來看,統計教學與各專業內容的結合性較差。在教學過程中只是將課本上基本的理論與例題從頭到尾講解一遍,沒有根據不同專業的內容和特點進行差異化講解,沒有結合各專業的實際案例來演繹統計理論的發展背景、應用條件等。各專業的統計教學都是同樣的教材、同樣的講解、同樣的練習,總是期待“以不變應萬變”,導致很多學生學完統計之后只能背住幾個概念和公式,而不能將統計轉化為分析問題的工具,運用到實際生活工作當中。

2.3學生方面

一般而言,高職學生的數學基礎較為薄弱,看到統計教材充滿公式和計算,很容易對統計產生“先入為主”的恐懼,有些學生甚至認為學統計就是學數學,因此對統計望而生畏。另一方面,由于很多學生不了解統計學的特點和作用,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總覺得統計學與專業學習無關,從而喪失對統計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3高職統計課程改革思路

如何提高統計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效果,是諸多統計教學工作者一直關心和探討的問題。在改革過程中,高職院校統計課程的建設始終要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中心,統計課程的開設必須符合各專業職業崗位的實際需要,體現其職業定向性。

3.1重構課程體系

(1)重視統計課程基礎性作用,增加授課學時。高職院校非統計專業的統計課程一般為72學時。由于統計學包含了大量概念及計算,需要較為充足的理論教學時間;同時,由于其應用性較強,又要重視實踐教學的安排,這樣授課時間顯得捉襟見肘,使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難以兼顧。因此,筆者認為統計課程的學時量與其難度和重要性不符,各院??梢愿鶕嶋H情況適當增加授課學時。

(2)改革傳統的統計學教學內容,形成從數據到結論的新的內容體系。既要克服那種不考慮高職教育的特點,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過分追求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以致影響專業技能的培養與訓練,也要反對那種僅僅強調“畢業后用什么,統計課就學什么”的功利主義片面觀點。教師應該結合各專業的特點和實際需求重新設計授課內容:比如針對基本理論,重點在于如何準確清晰地概括與描述3.2優化教學資源

首先,優化師資力量。教師應該不斷地學習和總結,提高自身知識能力與教學水平。其中有兩點值得一說,一是提高教師實踐經驗,可由學校牽線讓教師深入企業或其他場合觀摩學習;二是擴充相關專業知識,具備寬口徑的復合型知識結構,包括外語和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等。比如要講好會計系學生的統計課,最好應該懂一些基本的會計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結合專業特點來講授統計這門學科。其次。優化教學設施。如利用多媒體進行統計軟件教學?,F今稍微復雜一些的統計工作基本上離不開對統計軟件的使用,統計軟件教學聲圖并茂,對分析過程的顯示直觀明了,極大節省了教師畫圖列表的時間,不僅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對知識的理解,同時通過上機進行數據的輸入及分析處理,也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3.3改進教學模式

(1)重視第一次課,興趣培養貫穿始終。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很多同學在沒開始學習統計之前就已經產生莫名的恐懼與厭惡,認為學不懂,學之無用。因此,在進行新課講授之前應力爭改變他們固有的觀點。第一節課不應急于上新課,而是詳細地介紹統計的特點和作用,讓他們明白統計課和專業課一樣重要,最好舉生活或專業學習中的一些統計應用的實例引起他們對統計學的興趣和重視。而且,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適時強調統計的重要性,盡量做到講解通俗、舉例新奇,重視這些細節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往往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2)善用教學方法。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如情景分析法,案例教學法,討論法等等,關于這些方法的文獻較為豐富,本文不再贅述。但有一點值得特別指出:對統計教學,應該重視相似概念和計算方法的比較分析。比如在講授簡單平均、加權平均、調和平均、幾何平均時,除了定義之外。重點應比較各自的適用范圍和優缺點,讓學生可以根據數據的特性選擇合適的計量指標。因為在統計實踐中,同一個問題往往會有多種分析指標和計算方法,而選擇哪種指標或方法最簡捷有效是容易困惑的地方,因此,在平時的統計教學中,應重視對相關知識的比較分析。

(3)注意講解的技巧與細節處理。由于高職教育的定位是培養應用型人才而非研究型人才,統計理論教學應以適度夠用原則,在保證學生將來從事的崗位群所需要的統計方法及原理的基礎上,可適當地簡化抽象原理的講述、復雜公式的推導,甚至省略繁雜的計算過程。把講解重點放在基本原理適用的對象及條件,分析問題的基本步驟和方法上,有時候,選擇正確的方法比方法本身更重要。另外,學生對于照本宣科式的授課比較反感,認為與其聽老師念書本還不如自己自學,對于這種情況,有一種較為簡單有效的方法——修改書上例題。可以從其他教材上引用,也可以直接改動材料背景和數據,比如針對市場營銷專業,計算序時平均數時書上的例題是計算工人平均人數,在上課時只要將其改為計算銷售人員平均人數,雖然只是“一詞之差”,但學生一見與專業知識相關,立馬提高了聽課興趣。此外,在課堂中,巧妙地使用“導入”語、“過度”語和“小結”等,也可以有效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思考和歸納總結。

(4)設計統計實訓,強化實踐能力。再好的理論學習也代替不了實踐運用。由于統計實踐費時耗力,受外界條件約束極大,一般很難做到讓每位學生身臨其境的鍛煉一次。但在平時的教學過程當中,可以靈活處理,設計一些簡單的操作性強的實訓練習讓學生參與。比如挑選一些與專業相關案例進行計算分析,也可以設計一次統計調研活動。通過統計調研,可以使學生對統計方案的擬定,統計問卷的設計,統計資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以及預測有更直接更深入的理解。只有從知識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才能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3.4全面系統輔導

任何一門學科都離不開教書育人,教學工作不僅僅限于課堂上知識的講解,應該以知識激起情,以情串起知識,并用真摯的情感全面地指導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以筆者教學經驗為例,在上課之余介紹相關的技能培訓和考試,鼓勵他們利用課余時間學習、考證,不僅能激發其學習興趣、提高自學能力,也能增強自身的專業技能和競爭力。并且設立了專門的與學生交流溝通的郵箱,任何同學有學習上、心理上甚至生活上的疑問或困難都可以向老師請求幫助。郵箱里有平時的教案,課件和練習,有考證的復習資料,有專業學習資料,甚至有如何面試、如何寫畢業論文和求職簡歷資料等??此埔呀洺隽私y計教學的范疇,但正因為對學生全方位的關懷與指導,才能更好地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拉進學生與學科之間的“距離感”。

4結語

總之,傳統的統計課程的教學模式存在諸多不足,高職教育要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專業人才,就必須改進傳統教育模式,從教育原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各方面體現高職教育特色,體現高職教育注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素質的特點。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提高統計教學的質量與效果,為社會發展培養出更優秀的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