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軟件課程教學改革初探

時間:2022-06-17 11:47:40

導語:統計軟件課程教學改革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統計軟件課程教學改革初探

摘要:通過問卷調查及學生考試成績的分析,深入了解滄州師范學院統計學專業學生軟件課程的學習現狀及薄弱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改革探索:創建“1+2+2教學法”,對教學方法進行革新;充分發揮實習實訓基地作用,對課堂內容進行延伸;平時成績、期末成績“五五開”,對考核模式進行調整.三管齊下有效提高課程教學效果,培養適應大數據時代需要的“能干”、“會干”的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大數據;軟件課程;教學改革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與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數據的規模和種類越來越多,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和深層次的挖掘,可以整理出其蘊含的重要信息.大數據時代下,高校培養的大學生應具備使用軟件對數據進行深入分析的能力,這既是社會的需求也是未來的趨勢.學校培養學生時應注重與社會需求對接,將軟件類應用型課程放在重要位置[1].目前國內高校在統計軟件課程的改革方面已開展了較為廣泛的研究,其中對教學方式的探索較多,但是對教學內容的安排、補充等方面的內容討論的較少.本文根據大數據時代的要求以及軟件課程的特點,以滄州師范學院統計學專業為例,對統計軟件課程教學改革進行多方面的討論與探究.通過不斷完善課程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真操實干”的人才.

1統計軟件課程教學現狀

滄州師范學院統計專業在大學期間主要學習的軟件有SPSS,EVIEWS,EXCEL,R語言等.對2016級統計學專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到大部分學生對目前教學整體情況比較滿意,但在課程知識點、上機操作講解、例題的講解方面,有近20%的學生表示還存在一定的問題,認為現在的教學模式并不能夠很好地促進知識和操作技能的掌握.同時,80%的學生認為目前課堂上已經能夠達到啟發學生思考、挖掘學生潛力、增加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等效果,有15%的學生認為改進教學方法迫在眉睫,應該盡快提上日程.通過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發現,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在課程結束后仍有一半的學生不能熟練使用軟件.在大數據環境下,目前的教學狀態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對統計軟件課程的教學改革便顯得尤為重要.

2統計軟件課程教學不足

2.1理論基礎薄弱.滄州師范學院統計學專業軟件課程的學習一般設置在第五或第六學期,學生的專業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但是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應用時,基礎知識儲備遠遠不足.因此,在課程學習中對理論知識的講授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相應的知識體系,而且能夠為知識的轉化奠定基礎.在軟件課程的課堂上,應讓學生作為主體進行充分地操作、訓練.在課時有限的情況下,進過多的理論講解勢必會擠占學生練習的時間.因此,在課程教學中要注意知識講解與實際訓練之間的時間安排,使學生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2].2.2教學模式固化.教學模式的固化容易導致教學效率的下降和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受挫.由表1數據可知,針對試題講解深淺適度及時間安排,近20%的學生不滿意;課后練習與案例分析教學方面存在較大的問題,主要體現在留給學生練習思考的時間不夠,27%的學生不滿意;目前的教學模式在啟發學生思考、挖掘學生潛力上仍有不足,15%的學生不滿意.2.3與實際聯系不足.軟件課程作為一門應用性、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教學過程中的重點是保證與實際相聯系,尤其體現在教學案例上.相當一部分的案例是比較陳舊的,與當今知識經濟時代的連接度不夠,創新程度不足.另外,學校統計專業教師缺乏行業背景或實踐經驗,“紙上談兵”的情況較為嚴重,教學案例創新不足,與實際生活缺乏聯系,因此容易造成學生的學習興致不高,影響課程教學效果.2.4考核方式不合理.當前,軟件課程較為常見的考核方式為“平時成績+期末成績”,其中期末考試成績所占比重較大.統計軟件的考核涉及數據分析、數據挖掘等內容,每道題可能都需要較長的時間進行分析整理,由于考試時間有限,期末試卷不能涵蓋課程的所有知識點,因此無法充分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期末成績比重過大也會造成同學們上課態度不積極,更依賴最后的復習,不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統計軟件課程教學改革方案

通過調查發現,軟件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學生理論基礎薄弱、教學模式固化、與實際聯系不足、考核方式單一等.立足實際,在大數據環境下,針對學生特點,依托人才培養方案及學校的人才培養定位,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大膽進行教學改革探索,提高教學效果,培養“真操實干”的人才.3.1教學方法的革新.針對學生理論基礎薄弱及教學模式固化的問題,進行教學方法的革新.對提高統計軟件掌握程度的辦法以及應用型統計軟件各部分講授時間分配問題分別進行了調查,調查對象為2016級統計學專業全體學生,結果如表2、表3所示.表2的調查數據表明,提高軟件掌握程度的有效途徑包括回顧一定的基礎知識后提高例題、課后練習、綜合案例的講解程度[3].表3數據顯示,按照學生訴求,知識點學習,操作講解及例題分析、練習題分析講解,學生練習及綜合案例分析,各部分的課時占比大致為1∶2∶2.根據調查結果,對2015級統計專業的軟件授課方法進行改革、修正;在2016級、2017級學生軟件課程教學中,針對學生主要反饋的問題逐步形成一套能提高學生對軟件課程接受度的教學方法,即“1+2+2教學法”:知識點學習,操作講解及例題分析、練習題分析講解,學生練習及綜合案例分析,三部分內容的學時分配占比大致為1∶2∶2.實踐表明,使用“1+2+2教學法”,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能夠達到相對較好的狀態,學習效率也較高.此教學法既能保證學生對知識點的回顧掌握,夯實理論基礎,又能突出軟件教學的特點———鍛煉學生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3.2課堂內容的延伸.為了解決課堂知識與實際生活脫離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聯系實際,將課堂內容進行延伸[4].統計專業目前已經與滄州市運河區統計局、紙房頭鄉政府建立了實習實訓基地,基地累計接收三屆共27名統計專業學生進行集中實習.學生在實習期間主要協助實習單位進行基礎數據的搜集、錄入等工作,緩解實習單位工作壓力的同時,也增強了動手實踐能力.2015級學生在紙房頭鄉政府實習過程中參加了2018年滄州市經濟普查,與鄉政府人員一同下鄉調查,充分運用了統計專業知識,貫徹了“理論結合實踐”的理念.在學校、政府等部門的聯合培養下,學生的專業敏感度顯著提高,尤其對大數據敏感程度增強.經過實地實習,學生切身體會到統計專業培養目標中“地方性”“應用型”的含義,學生畢業論文的內容選擇和數據搜集更貼近實際,更懂得從自身出發、從地方出發探索問題,避免了論文題目“過大”“過空”的現象.3.3考核模式的調整.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致,改革后的考核成績構成為平時成績50%+期末成績50%.將階段性練習的成績作為平時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凸顯了階段練習在軟件學習中的重要性.由于課程內容較多,授課時間有限,習題課的次數不宜太多,結合學生的反饋,一學期安排3~5次為宜.考核模式的改革能夠極大地激勵學生日常學習的態度,使學生在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一直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

4結束語

通過對滄州師范學院統計學專業軟件課程的教學方法、課堂內容、考核模式進行改革,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成績有明顯的提高.在撰寫畢業論文的過程中,學生能夠較為充分地使用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畢業論文的質量顯著提高.同時,軟件的學習開闊了學生分析問題的思路,在各種競賽中也能運用所學,發揮特長,取得更多優秀的成績.

參考文獻:

[1]顧光同.《統計軟件》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2018,(1):75-77.

[2]姜忠鶴,閆杰.獨立學院“SPSS軟件應用”課程改革探索———以河海大學天文學院經濟管理系為例[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0(3):345-347.

[3]張潤芝.“SPSS統計分析軟件與應用”課程教學的困境與提升途徑———以內蒙古師范大學經濟學院為例[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32(2):104-107.

[4]陳樹良.統計軟件課程建設思考[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6(6):134-136.

作者:李麗 單位:滄州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