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對中東歐國家直接投資戰略論文
時間:2022-03-03 10:05:00
導語:我國對中東歐國家直接投資戰略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歐盟東擴及其產業結構調整
歐盟產業結構一直處在不斷的完善之中。近年來,歐盟產業結構調整主要在三個領域展開,即大力發展“新經濟”、致力于發展經濟多樣化和積極推進企業重組。歐盟追求“新經濟”發展,有其自身原因,也有歐盟東擴帶來的壓力。
歐盟在“新經濟”的發展中落后于美國,是歐盟及其成員國致力于發展“新經濟”的重要原因之一。為縮小與美國和日本在R&D方面的差距,歐盟理事會提出了到2010年將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提高到3%的戰略目標。歐盟東擴完成后,東西歐之間在經濟、科技等方面存在的較大差距使歐盟產業結構調整的任務更加艱巨。東西歐在經濟實力上的巨大鴻溝將直接影響新歐盟的經濟和科技發展。東擴后的歐盟各成員國能否在政治、經濟及科技領域真正融合、歐盟能否團結一致是大家擔心和關注的重點。
歐盟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是其重視發展“新經濟”的又一重要原因。原歐盟與發達經濟體相比,其產業結構狀況相對劣于美國、日本。歐盟第一產業比重明顯高于美、日,而第三產業比重雖稍高于日本,但卻低于美國較多。
歐盟未來產業結構的調整給中國對其進行直接投資提供了機遇。我國企業和政府應做好多方面的準備,力爭抓住歐盟東擴的有利時機,積極貫徹“走出去”戰略,主動擴大對歐投資,以促進我國跨國公司的發展。
投資主體培育
我國企業要實現對歐盟直接投資的發展,需要做好企業改革工作,培育出具有強大競爭力的企業。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更要求企業具有自己的核心產品、核心市場和核心技術。新入盟的東歐地區與發達國家經濟聯系極為密切,發達國家在其中投資環境較好的國家早已捷足先登。我國企業如果缺乏核心競爭力,就難以在該地區立足。因此,企業只有具備了雄厚的資金實力、一流的技術水平和良好的管理體制,才能問路歐盟市場。投資產業選擇
中東歐國家投資環境較好,東擴后投資法規逐漸完備,勞動力素質高且工資成本較低,對我國企業是有吸引力的。中東歐國家普遍缺乏適合一般消費水平的輕工產品,而這是我國具備優勢的項目。企業從自身優勢出發,選擇對本企業而言有比較優勢的地區、國家和投資領域,是較為可行的選擇。從歐盟產業政策、產業結構調整的思路觀察,我國企業對歐盟投資則可選擇高技術行業。從歐盟的產業政策導向看,高技術行業是該地區鼓勵發展的領域,優惠和扶持政策較多,當地也非常歡迎這類企業的進入。具備條件的高科技企業可考慮在波蘭、捷克、匈牙利、斯羅文尼亞等經濟發展水平較好的國家投資生產處于前沿技術的產品,積極參加高科技領域的競爭。
投資機會把握
理論分析表明,當資本流入國經濟處于非充分就業狀態時,外來投資不會減少就業量,也不會使貿易條件惡化,相反還會產生就業效應。歐盟一些成員國失業率較高,我國企業對其投資就會增加其就業量,從而受到歐盟社會的歡迎。因此,我國企業可選擇歐盟失業率比較高、工資水平比較低的西班牙、葡萄牙、希臘等國投資建廠。UNCTAD對129家大型跨國公司所進行的調查表明,中東歐國家是具有吸引力的投資對象國。60%被調查的公司表示,自己對增加在中東歐國家的投資有興趣。由此可見,歐盟東擴以后確實存在著較多的投資機會。我國那些在資金、技術、管理上擁有一定優勢的企業,應該盡量創造條件到歐盟去投資獲益。
政策支持體系
歐盟在加強中歐關系、指導歐盟企業進入中國方面出臺過一系列的文件,我國政府在這方面也在積極改善。比如,2003年《中國對歐盟政策文件》和《在中東歐地區開展家用電器加工貿易類投資的國別指導目錄》等。我國企業進入歐盟進行直接投資雖然屬于企業行為,但離不開政府的政策支持。歐盟東擴為25個成員以后,其市場機會明顯增加。政府應在這方面做好宣傳引導工作,讓投資者充分了解歐盟的經貿政策和法律環境。此外,政府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也應盡量采取扶持措施,為國內企業走出去創造有利的條件,從而確?!白叱鋈ァ睉鹇缘某晒嵤?,培育出我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
內容摘要:歐盟東擴加重了歐盟產業結構調整的任務,中國企業應力爭抓住歐盟東擴的有利時機,積極貫徹“走出去”戰略,主動擴大對歐投資,以促進我國跨國公司的發展。
關鍵詞:歐盟對外直接投資“走出去”戰略
- 上一篇:縣紀檢監察系統思想作風建設上的講話
- 下一篇:農林科技大學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