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海外投資探討

時間:2022-03-09 08:36:06

導語:民營企業海外投資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營企業海外投資探討

一、中國民營企業海外投資概況

近年來,受競爭加劇、勞動力成本上升、國內市場趨于飽和等因素影響,越來越多的中國民營企業將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場,希望在海外市場投資,拓展業務。同時,中國政府也放寬了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限制,鼓勵中國民營企業進行海外投資。2012年6月國家出臺了《關于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積極開展境外投資的實施意見》,為中國民營企業海外投資提供了政策指引。中國民營企業海外投資取得了很大發展,投資金額和投資數量都有了快速增長,中國民營企業成為了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重要力量。2015年1月,商務部部長助理張向晨透露,在中國企業海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中,民營企業占到了40%。在一些民營經濟發達的省份,如浙江、廣東、江蘇,這一比例已經超過了50%。已有1萬多家中國民營企業在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投資了約1萬家企業。這些企業廣泛分布在制造業、采礦業、商貿業、服務業等領域,為當地經濟發展和就業做出了貢獻。中國民營企業海外投資模式也從最初的辦事處、貿易公司模式逐漸向建立海外生產基地、海外資源基地、海外研發中心等模式轉變。中國民營企業海外投資具有市場化程度高、決策迅速、機制靈活等特點,但也面臨信息不暢、人才匱乏、風險管理能力差等問題。因此,中國民營企業海外投資應該謹慎行事,需要謹防可能遇到的陷阱。

二、中國民營企業海外投資需謹防的幾個陷阱

1.“搶抓機遇”的陷阱。在中國民營企業的成長歷程中,搶抓機遇曾經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許多民營企業在海外投資時沿用了這種做法,搶抓機遇、大干快上。一旦在國際商務考察、國際展會或者國際會議中偶遇商機,唯恐失去這難得的機遇,未經深入和周密的調研論證,倉促上馬,干起來再說,“摸著石頭過河”。殊不知,海外市場與國內市場有很大的不同,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法律環境、文化環境都與國內有很大的差別,盲目進入海外市場將會帶來很大的風險。預期的收益往往不是真實的收益。許多看起來有利可圖的項目,由于存在各種各樣隱形的障礙和風險,最后可能無法盈利,甚至可能血本無歸。2.投資信息虛假或信息不全的陷阱。民營企業海外投資,往往會遇到投資信息虛假或信息不全的陷阱。民營企業由于自身實力的限制,缺少辨別投資信息的渠道。如果根據這些信息進行投資,可能會帶來很大風險。海外一些礦產資源投資類信息,可能會同時售給多家投資者,造成惡性競爭。另外一些投資信息,由于信息不全,往往只能看到表面,而無法深入的了解,真正投資時才發現還有很多隱含的債務或者投資限制,從而給企業帶來很大的損失。3.輕信中介機構宣傳的陷阱。一些不正規的中介機構,為了吸引企業,常常會打出“熟悉當地情況、人脈關系廣泛”的宣傳。中國民營企業如果輕信了這些宣傳,依靠這些中介機構提供的信息進行海外投資,可能會帶來很多問題。這些不正規的中介機構,看中的只是利益,他們只想盡快促使投資項目談成,拿到自己的傭金,至于項目的后續工作則不是他們關心的。當投資后續工作遇到問題再去找這些中介機構時,這些中介機構則可能百般推諉。更有甚者,如果民營企業海外投資存在手續不健全或違反當地法律的情況,這些中介機構可能會利用當地一些勢力對企業進行要挾,給企業帶來更大損害。4.“打擦邊球”的陷阱。一些民營企業進行海外投資時,明明知道投資項目存在法律手續不全或不合法之處,但卻為眼前利益所惑,沿用早期國內市場的一些做法,“打擦邊球”,先開工再辦手續,邊開工邊辦手續。這些做法在礦產資源類投資中較為突出,在涉及環評方面較為普遍。這種“打擦邊球”的做法在國內部分地方可能不會帶來太大問題,補辦手續就可以繼續運營,但在海外卻可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一旦當地政府追究起來,嚴格適用法律,投資項目可能被迫停工甚至取締,為企業帶來巨大損失。5.“拉關系”的陷阱。很多民營企業海外投資,首先想到的就是“拉關系”,認為“關系”比東道國法律更重要。一些中國民營企業在一些國家進行投資時,往往以認識一些官員為榮,認為有了這些官員的“關系”,有了這些官員的特殊關照,投資項目就會順利展開,出現問題也能夠很快擺平。實際上,由于政治、法律體制的不同,國外官員并沒有很大的權力,也不能給予企業特殊關照,這種“關系”在很多情況下都是靠不住的。如果民營企業靠“拉關系”進行海外投資,往往蘊含著很大的風險。6.當地招聘的管理團隊帶來的陷阱。民營企業海外投資,由于不熟悉海外市場的情況,有時會選擇在當地招聘管理團隊。對于當地招聘的管理團隊,由于距離遙遠或者出于節約成本的考慮,監管和內部控制上往往力不從心。短期內,當地招聘的管理團隊可能和企業合作的很好。時間長了,尤其是企業有很多盈利時,則可能由于利益分配問題而產生沖突。如果當地招聘的管理團隊具有誠信還好,如果當地招聘的管理團隊的誠信存在問題,當地招聘的管理團隊往往會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前面,把企業利益放在后面,從而影響企業的正常運轉。更為嚴重的是,當地招聘的管理團隊可能會經濟師》2018年第2期與當地的一些會計師、律師勾結,將企業利益占為己有,給企業帶來巨大損失。因此對于當地招聘的管理團隊的監管和內部控制應該引起企業足夠的重視。7.忽視海外投資風險管理能力建設的陷阱。民營企業海外投資,往往重視產品、技術、營銷、財務等能力的建設,但卻忽視了海外投資風險管理能力的建設。實際上,海外投資面臨與國內投資完全不同的環境,面臨著來自多方面的風險,最應重視的恰恰是海外投資風險管理能力的建設。許多海外投資風險是企業國內經營時所沒有遇到過的,例如:除了企業國內經常遇到的經濟風險、市場風險、同業競爭風險等風險外,海外投資還會遇到政治風險、外匯風險、法律風險、跨文化經營風險、整合風險、人力資源風險等等,遠比國內經營復雜的多。如果民營企業海外投資忽視了風險管理能力建設,沒有做到相應的預防和應對,當風險發生時,可能會遭受很大的損失。8.缺乏長期規劃的陷阱。很多民營企業海外投資,往往追求短期利益,缺乏長期規劃,這會給企業帶來危害。民營企業片面地認為這種方式帶來的風險小,一旦有什么風吹草動,可以及時撤離,規避風險。然而正是這種追求短期利益的做法,有時反倒放大了風險。由于只追求短期利益,缺乏對當地雇員的技能培訓,當地雇員并不能長久受益,因此缺乏對企業的忠誠,甚至會損害企業利益;由于只追求短期利益,沒有很好地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很難引起當地民眾對企業的認同;由于只追求短期利益,往往忽視對當地環境的保護,常常會引起當地人的反感;由于只追求短期利益,往往竭澤而漁,對當地資源造成極大損害,可能會引起當地人的抗議和對立。在以上情況下,企業長期利益無從談起,短期利益也難以獲得。在這方面,中國的企業應該向日本企業學習。日本企業在海外投資時,往往都會有長期的規劃,在當地員工培訓、資源利用、企業社會責任、政府關系、環境保護方面都做的較好。因此,日本企業在海外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可以獲得長期的收益。9.忽視中國政府與當地政府合作機制的陷阱。很多民營企業海外投資,往往只是看到了投資項目本身,但卻對中國政府與當地政府合作機制卻沒有很好的了解,不能夠利用這些合作機制,維護自身的利益。現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政府與中國政府的關系都比較好,中國政府與當地政府也建立了許多合作機制。在這些國家投資,當遇到困難時,通過中國政府與當地政府的合作機制,中國企業維權會比較順暢。但是,在一些國家,當地人對中國人比較排斥,“中國威脅論”也有一定的市場,中國政府與當地政府也還沒有建立合作機制,中國企業維權會比較困難。因此,民營企業到這些國家進行投資應該格外慎重,不能只看到投資項目本身的收益,還要考慮遇到麻煩時能否順利解決的問題。10.“忍氣吞聲”的陷阱。民營企業海外投資,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時需要訴諸法律加以解決。但許多情況下,民營企業往往會選擇“忍氣吞聲”或者認繳罰款了事。長此以往,就在當地留下了中國民營企業好欺負的印象,這會帶來更多的問題。實際上,訴諸法律并不是那么困難,大多數東道國對國外企業投資持歡迎的態度,東道國的法律也很公正。只要企業的做法符合當地的法律,就應積極應訴,維護自己的利益,從而避免不應有的損失。

三、規避中國民營企業海外投資陷阱的對策

1.進行周密的投資前調研論證。民營企業海外投資是一項風險很高的事情,因此,應該避免倉促上馬的做法,需要在投資之前進行周密的調研論證。首先,可以用PEST方法對東道國的宏觀投資環境進行分析。PEST方法是指從P(政治)、E(經濟)、S(社會文化)、T(技術)四個方面分析東道國的宏觀投資環境。PEST方法包含的內容很多,有許多需要考察的指標。以下幾個與海外投資風險關聯最密切的指標應引起特別的重視:政治方面———東道國政局的穩定性、與中國的關系、中國政府與當地政府是否建立了合作機制;經濟方面———東道國政府廉潔程度、行政力量對市場活動的干預程度、國際經濟組織的參與度、外匯管制程度等;社會文化方面———當地民眾對中國人的態度、當地民眾的誠信水平、當地民眾對于工作的態度、工會力量的大小、環境保護的相關法規等;技術方面———當地的技術水平、東道國政府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程度。其次,可以用利益相關者分析方法分析企業所面臨的微觀環境。利益相關者包括:消費者、供應商、競爭者、政府、雇員、工會、媒體、行業協會、股東、社會政治團體、企業所處社區等。這些都會對企業運營產生直接的影響。最后,還需要從企業經營角度進行可行性分析。細致調研市場,對于消費者偏好、文化差異都應認真考慮;仔細進行成本核算,將勞動力成本、原材料成本、水電成本、稅收等調研清楚。在周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進行投資,可以降低很多不必要的風險。2.委托正規的中介機構。不正規的中介機構會給民營企業海外投資帶來很大的損害,因此,民營企業海外投資必須要委托正規的中介機構。正規的中介機構能夠幫助企業對所投資的項目進行詳細的調研論證,協助確定營銷戰略、銷售渠道,建立和提升海外投資風險管理能力。雖然正規中介機構的費用可能高一些,但是相比于海外投資的巨大風險,這些費用是值得付出的。3.制定長期的戰略規劃。民營企業海外投資應該慎重,確實需要“走出去”才“走出去”,不能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企業需要將“走出去”納入企業整體發展戰略中去考慮。同時,企業需要制定長期的戰略規劃,在當地員工培訓、資源利用、企業社會責任、政府關系、環境保護方面都要有相應的計劃。應該注意樹立企業良好的形象,這樣才能獲得長久的收益。4.組建優秀的商務團隊。優秀的商務團隊對于民營企業海外投資至關重要。如果需要招聘當地管理團隊,那么業務素質、語言水平、溝通能力都是考察商務團隊成員的重要內容,但更為重要的是商務團隊的誠信水平。因此,借鑒外企常用的做法,對雇傭人員進行背景調查是必要的。這樣在人員甄選環節就把缺乏誠信的雇員排除在外。此外,企業還應建立起一套完備的監管和內部控制系統,從機制上保護企業的利益。切不可為了省小錢,而給企業發展帶來隱患。5.履行完備的法律手續。民營企業海外投資應該履行完備的法律手續?!按虿吝吳颉钡淖龇ㄊ遣豢扇〉?,那樣只會給企業埋下隱患。在法律手續沒有辦完之前,海外投資寧可等一等,也不可貿然上馬。另外,“拉關系”或者當地某些官員的口頭承諾并不可靠,只有完備的法律手續才能保障企業經營的順利進行。完備的法律手續也能夠保證當企業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時,企業不必“忍氣吞聲”,能夠合理合法地維護企業的利益。6.建設全面的風險管理能力。民營企業海外投資,防范風險應放在最優先考慮的位置,企業應當建設全面的風險管理能力。民營企業在進行海外投資之前,就應當充分考慮到可能會面臨的政治風險、外匯風險、法律風險、跨文化經營風險、整合風險、人力資源風險等各種風險,并做好各種預案。在后續的企業經營中,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企業應該不斷對預案進行調整和修正,以便做出及時和正確的應對。7.充分利用中國政府的支持。隨著“走出去”戰略的實施,中國政府出臺了很多支持企業“走出去”的優惠政策。近幾年,“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又為中國企業投資“一帶一路”國家提供了很好的契機。中國政府向“一帶一路”國家提供了大量贈款、優惠貸款和優惠出口買方信貸,為企業到這些國家投資提供了很多便利。另外,亞投行、絲路基金的建立還為“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的建設提供了資金支持。中國民營企業可以積極參與對“一帶一路”國家的直接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企業自身不但能夠獲得收益,也能獲得了中國政府和“一帶一路”國家政府的投資安全保障。同時,民營企業海外投資遇到問題時,應當及時與中國駐當地國家使領館聯系,爭取使領館的支持,通過中國政府與當地政府的合作機制,維護企業自身的合法權益。

作者:趙國華 陳巖 單位:河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