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發展論文

時間:2022-04-07 11:13:00

導語:中小企業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小企業發展論文

[摘要]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中小銀行對中小企業發展作用的計量分析為出發點,闡述了中小銀行為中小企業融資方面具有的優勢,提出進一步發展與完善中小銀行的建議。

[關鍵詞]中小銀行中小企業

我們知道中小企業融資途徑較少,一般不可能通過證券市場融資。除依靠自身積累的內源融資方式之外,從商業銀行獲得貸款是其最主要的外源融資渠道。由于信息不對稱、貸款成本、擔保抵押、所有制觀念等因素,中小企業難以從大銀行獲得融資支持。相比之下,由于中小銀行與中小企業處于同一檔次的經濟組織,它們在組織、技術、效率、服務等方面有很多相同點,是水平相當、作用互補的配套、合作關系,則中小企業從中小銀行獲得融資較為容易,獲得相匹配的金融服務也更為全面。即使大銀行和中小銀行對中小企業提供了相等數額貸款,但因貸款條件與金融服務的差異,對中小企業的促進作用是不盡相同的。

一、我國中小銀行對中小企業發展作用的計量分析

以一定時期中小企業的產值Y(t)作為被解釋變量,以同期大銀行貸款余額X1、中小銀行貸款余額X2作為解釋變量,構造模型(l),解釋中小銀行對中小企業發展的促進作用:

Y(t)=a0+a1X1+a2X2+ε(t)模型(1)

通過選擇中國1997年~2002年中小企業產值、大銀行貸款余額、中小銀行貸款余額,計算大銀行和中小銀行貸款余額與中小企業產值的相關度(見表1)。根據模型(l),利用SPSS軟件對表1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回歸結果見表2、表3。

模型(l)回歸方程式為:

Y(t)=-4861.743+0.250X1(t)+0.512X2(t)+ε(t)回歸分析(1)

R-Squared=0.948;F=27.555

注:a.1997年~2002年中小企業產值統計數據比較連續,中小銀行發展也比較穩定,所以,選擇這一段時期中小企業產值、大銀行貸款余額、中小銀行貸款余額進行模型設計和回歸計算;b.為個體與私營經濟的產值;c.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貸款余額。d.為股份制銀行與城市商業銀行貸款余額。

2.數據難于收集,只取了六個樣本點。

依據該表進行回歸系數顯著性檢驗,可以看到:如果顯著性水平α為0.05,回歸系數顯著性t檢驗的概率P值都大于顯著性水平α,因此不應拒絕零假設,它們與被解釋變量的線性關系是不顯著的。

剔除大銀行貸款余額這一解釋變量,以一定時期中小企業的產值Y(t)作為被解釋變量,中小銀行貸款余額X2作為解釋變量,解釋中小銀行對中小企業發展的促進作用,構建模型(2),回歸結果見表4、表5。

Y(t)=a0++a2X2+ε(t)模型(2)

模型(2)回歸方程式為:

Y(t)=4791.052+0.956X2(t)+ε(t)回歸分析(2)

R-Squared=0.937;F=59.559

a預測變量:(常數項)X2(t)中小銀行貸款

b因變量Y(t)中小企業產值

以一定時期中小企業的產值Y(t)作為被解釋變量,大銀行貸款余額X1作為解釋變量,解釋大銀行對中小企業發展的促進作用,構建模型(3),回歸結果見表6、表7。

Y(t)=a0++a1X1+ε(t)模型(3)

模型(3)回歸方程式為:

Y(t)=-15023.052+0.522X1(t)+ε(t)回歸分析(3)

R-Squared=0.934;F=56.412

a.預測變量:(常數項)X1(t)大銀行貸款

b.因變量Y(t)中小企業產值

從模型(2)的回歸方程式(2)計算結果表明:在一定條件下,中小銀行貸款余額的增加對中小企業產值增加有較大的促進作用。中小銀行貸款每增加1元,中小企業的產值就會增加0.956元。模型(3)的回歸結果表明:在一定條件下,大銀行貸款余額的增加對中小企業產值增加的促進作用不是太大。大銀行貸款每增加1元,中小企業的產值只能增加0.522元。而模型(1)的回歸結果表明大銀行貸款額增加對中小企業產值增加的作用不顯著。以上分析卻恰恰說明了大銀行不愿意為中小企業貸款。

二、中小銀行為中小企業融資方面具有的優勢

中小銀行的發展有利于緩解民營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這除了中小銀行起步較晚、資金少,無力為大型企業提供應有的融資服務以外,主要是因為中小銀行在為中小型企業融資方面具有自身的優勢:

1.信息優勢

中小銀行一般是地方性的金融機構,對當地中小型企業的經營情況比較了解,而且通過長期的合作關系,中小銀行對中小型企業的經營狀況的了解還會逐漸增加,這有助于減少存在于中小銀行與中小型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與之相比,大型的金融機構一般不擁有這種信息優勢,這是因為:(1)即使大型金融機構在地方設有分支機構,其經理也是經常調換,使其對地方企業的了解程度相對較差,不愿意去了解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2)即使有些地方分支機構的經理人員比較了解當地中小型企業的經營狀況,他們也很難向上級機構傳遞中小型企業的經營信息。(3)單位貸款的處理成本會隨貸款規模的上升而下降,大型金融機構一般更愿意給規模較大的企業貸款,往往忽視對中小型企業的貸款,就很難與中小型企業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

2.成本優勢

在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進行貸款時,信息的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大型金融機構往往在搜集企業的硬信息方面具有優勢,因此大型金融機構偏向于運用標準化的貸款合約向大型企業進行貸款。而中小企業的財務透明度不高,企業主的人格化特征對企業的經營狀況及發展前景十分重要,因此對中小企業而言,軟信息比硬信息更加重要和可靠,而這些軟信息往往無法在大型金融機構的鏈中進行準確順暢的傳遞,而中小銀行由于鏈較短,有利于搜集中小企業的軟信息,信息的準確性也較高。

3.產權結構優勢

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是中小銀行產權結構的基本形式,與國有銀行相比,民營銀行自負盈虧,具有內在約束與激勵機制,與之相對應的服務對象,主要有中小企業和居民群體,它們的需求者和供給者也都是自負盈虧的獨立經營主體。產權明晰的供給者與需求者之間形成的信用關系,必然是一種硬約束信用,嚴格的效益觀念和風險觀念是這種信用關系的主要屬性,能遠遠優越于中國目前國有大銀行與國有大企業的信用關系。

三、進一步發展與完善中小銀行

1.高度重視中小商業銀行的發展問題

發展市場化的中小銀行、建立起以中小商業銀行為主體的區域金融體系,是當前我國金融改革的正確方向和當務之急。要對國有銀行和包括民營機構在內的中小銀行一視同仁。應當改變某些出于保護國有商業銀行、抑制中小銀行目的的政策。要減少對中小銀行的行政千預,使它們能夠依法自主經營。要加強對中小銀行的引導,實行正確的發展戰略。國家有關部門特別是金融卞管部門應認真研究,明確各類中小銀行的發展方向,進行準確的市場定位。

2.為中小銀行的健康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中小銀行資金規模小、實力相對薄弱、承受風險的能力較差,有一個良好的經濟的信用環境至關重要。一方面,政府要加大企業改革和發展的力度,特別是加快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步伐,使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搞活企業,增強企業效益,為中小銀行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經濟環境。另一方面,政府要按照市場化原則,建立企業和金融機構之間平等交易的資金借貸制度,同時通過經濟、法律、行政與輿論等多種手段,不斷完善金融法律法規,增強全社會的金融法制意識和信用觀念。地方政府應積極維護中小銀行的自主權,嚴禁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向中小銀行強制貸款和攤派不合理費用,為中小銀行創造一個良好的信有環境。

3.中小銀行的發展應有一個準確的市場定位

中小銀行市場定位應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首先,從經濟實體的市場層次來看,中小銀行與中小企業是處于同一市場層次的經濟實體。它們在組織、技術、效率、服務等方面有很多相同點,是水平相當、作用互補的配套、合作關系。其次,從體制上看,中小銀行與中小企業具有體制上的對稱性。兩者中的大多數同為傳統體制外的新生力量。雖然金融實體與產業實體并不必然要求體制上的一一對稱,但是在國有經濟仍然占主體的情況下,國有商業銀行仍需以國有經濟,尤其是大中型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而中小商業銀行則克服了這一體制性原因,并在推動中小企業的發展中,自身也得到很快的發展。

4.建立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

其規范的產權制度安排包括:第一,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這是民營銀行防范風險,保障其正常運作的基礎。建立獨立董事制度,使董事會、監事會與經理層三者之間明確分工、相互制衡,落實股東權利,使民營銀行成為分工明確,責、權、利統一的現代企業。第二,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第三,選擇優秀的中小企業家,建立一流的管理團隊。在民營銀行的制度框架內,應按國際通行的薪酬和其他安排組建起國際水準的專業化管理團隊,選擇優秀的中小企業家管理銀行,為民營銀行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曉紅郭聲琨:中小企業融資[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

[2]林毅夫李永軍:中小金融機構發展和中小企業融資[J].經濟研究,2001(1)

[3]陳艷妮向海濤:發展民營銀行支持中小企業[J].重慶商學院學報2001(5)

[4]李楊楊思群:銀行與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J].上海金融,2001,(10)

[5]張捷:中小企業的關系型借貸與銀行組織結構[J].經濟研究,2002(6)

[6]胡勇:重塑銀企格局[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