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人力資本投資論文
時間:2022-04-06 02:37:00
導語:女性人力資本投資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女性就業一直是非常關注的,她們就業的因素很多,但從她們本身來講,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對她們的人力資本的投資不足的問題。女性人力資本投資不僅關系到她們本身的,而且關系到民族整體素質的高低。女性素質的高低,影響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因此對女性就業與人力資本投資之間關系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關鍵詞:女性勞動力就業人力資本投資
眾所周知,入世對我國的生產力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同時對勞動力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勞動力的一半是女性,不可否認,當今女性在就業中面臨的危機也正是其自身素質,尤其是受水平低的體現。能否扭轉當今中國婦女就業的被動局面,關鍵就在于能否提高女性的受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質。
一、當前中國婦女就業的現狀
1、女性就業率低,部分女性再就業困難
從2000年的全國人口普查資料中可以得到這樣數據:男性就業人口占其活動人口比例比女性就業人口占其經濟活動人口比例高18個百分點,說明女性就業率偏低,這使過多的女性需要再就業。另一方面,中國面臨著嚴重的就業壓力,而且從2001年起,國家實行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與失業保險并軌,這就意味著,今后的各種富余人員以及勞動合同終止人員直接成為失業人員,再加上女性在就業中有時會受到年齡和性別的歧視,所有這些都造成了女性再就業困難的現狀。
2、女性低齡就業率高與低齡離職率過高并存
下面我們可以從通過我國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中關于分年齡段經濟活動人口中就業人口所占比例來說明這一現象。
從表1中可發現,在各年齡段就業人口占其經濟活動人口比例中,15—19歲組女性就業率高于男性,顯然這是因為該年齡段女性就學率不高的反映,從而又反映出女性低齡就業問題。而從20歲以后女性就業率就顯著低于男性,其中在40—49歲之間女性就業率只有80.8%。許多女性在剛步入中年的時候就離開工作崗位,其中許多屬于不到法定退休年齡、也并非本人自愿,而是在企業“優化組合”中以“內退”形式勸退的。在全國婦聯的調查中,下崗女工年齡最大的只有44歲。
3、女性就業質量不高,產業分布不均
根據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我們可以做出下圖:
由圖中可以看出女性就業質量不高。在女性就業人口中,有90%左右分布在粗放經營和低技術構成的農、林、牧、副、漁業和低報酬、工時長、強度大、社會評價低的餐飲服務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在高技術構成和集約化經營的領域只占5%左右,其中從事高科技的尖端人才中,女性比例更低;在管理崗位上,女性所占比例只有10%,占女性就業人口的0.5%以下。導致女性的這種就業狀況的原因,除了傳統的性別角色的影響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偏低。
二、女性勞動力素質存在的
隨著全球化的加速和我國加入WTO后的經濟,要求高素質的女性勞動力。而女性盡管建國以來有了長足的發展,卻遠遠不能適應的需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女性文盲比例過高
雖然從建國初期至今的全國性掃盲活動和普及基礎教育使上億的女性摘掉文盲的帽子,女性總體教育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但女性中文盲的比例仍然偏高。
從圖中我們清楚看出:2001年我國15歲及以上女性人口中文盲比例占到14%,而同期男性卻為5%。在所有15歲及以上文盲人口中,女性文盲占到73%,近3/4的比例。這些充分說明對我國女性的教育任重而道遠。
2、女性平均受教育程度較低
對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我們可以通過從2002年的《中國統計年鑒》中的6歲及以上人口男女性受教育年限來說明。
由上表可見:女性受教育的年限普遍低于男性,53.8%的女性只接受到小學及以下教育,比男性高出近12個百分點。如此文化程度對女性就業率與就業質量有很大關系。文化素質低是女性勞動力就業的一個極其重要因素,尤其對于要求掌握入世后的新技術、新來說,真是強其所難、力不從心。當然影響女性受教育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對女性教育的期望偏低,為女性受教育而進行的人力資本投資過少。
3、女童失學現象嚴重
就家庭而言,女性無論在人力資本投資對象的選擇還是投資力度上都處于劣勢。女童入學率比男童低,而輟學率比男童高。
如果女性的低文化素質得不到及時改變,那么女性就無法適應新時期中國的變革,女性就業問題就不能得到根本解決。因此,女性素質將成為影響女性競爭能力大小,以及成敗的關鍵因素。無論從現實還是從社會發展趨勢來看,提高女性的素質迫在眉睫。
三、女性勞動力素質低的原因分析
造成女性勞動力素質過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對女性人力資本投資不足,具體原因在以下幾個方面:
1、傳統觀念和習慣勢力的影響
微觀上造成女性人力資本投資不足的原因主要來源于傳統觀念和習慣勢力:女兒是要嫁出去的,給女兒投資不會有什么收益,并且女性歷來是與家務勞動聯系在一起的,讓女性接受教育則家務勞動無人干,致使女性人力資本投資的機會成本高于男性。另外,在傳統上,家庭對兒子比對女兒寄予更高的期望,所以家庭更樂意在兒子受教育上投資。
2、父母目光短淺,缺乏長遠目標
另人憂慮的是,今年來,舊的文盲尚未消除,青少年文盲又有不斷增大之勢。一些鄉鎮和家庭由于經營上的短視,只顧追求眼前的利益,忽視子女的教育,導致大批學齡兒童輟學,去經商打工,其中又以女性居多。
3、經濟因素
在一些地區,尤其是西部貧窮地區,女性受教育程度很低,這與當地經濟問題有關,有些貧困地區女性的教育發展多依靠外力和項目支持,一旦項目結束、資金用完,一切就回到了原起點,難以維系。
四、女性人力資本投資與就業相關性
從勞動者個體的角度來講,一個人的人力資本含量越高,其勞動生產率越高,邊際產品價值越大;反之,其勞動生產率越低,邊際產品價值也就越小。相應地,在勞動力市場上,人力資本含量高的勞動者容易得到較好的工作和待遇,這是其內在人力資本價值的表現。如果用人力資本來解釋男女勞動力就業差異及其職業性別歧視之間的關系。主要表現在:
1、人力資本投資造成人力資本存量的性別差異。由于和性別歧視行為的存在,女性受的機會少于男性。與男孩子相比,女孩子只能接受較少的教育和受到較差的健康護理是一種常見現象,特別是在傳統的重男輕女的社會中,它直接了女性的勞動能力和競爭力。不僅如此,由于雇主更多地愿意對男性勞動力進行在職技能培訓和專業培訓,從而進一步擴大了人力資本形成的性別差異。
2、生理差異造成女性人力資本價值的貶值。在整個職業生涯中,由于生理上的差異,婦女因生育、照料子女等原因暫時退出勞動力市場,等她們重返勞動力市場后,原有的人力資本會因“生銹”而減少甚至失去作用,造成男女勞動力生產率的差異及其職業選擇、收入分配的差距,這也往往成為女性不容易就業的一個主要原因。
3、工作經驗和職業變換是人力資本增加的主要途徑之一,由于女性選擇工作的范圍窄,人力資本增加的途徑受到限制,決定了她們大多數集中在技能含量較低或先前從事過的職業中,改變職業地位和社會地位的可能性明顯少于男性。
因此,由于種種原因造成人力資本投資上的性別差異,使女性勞動力的人力資本存量少于男性,造成了女性在勞動力市場上處于劣勢地位。這正是大多數女性不易就業或者只能在一些傳統的、層次和收入低的崗位就業的主要原因。
對勞動力的人力資本投資不僅可以提高其人力資本,增大其就業機會,提高就業質量;而且還可以延續勞動力就業,控制勞動力供給的數量。女性受教育水平與其初婚年齡和初育年齡有密切關系。一般說來,女性受教育水平越高,其在校時間越長,其初婚年齡和初育年齡也越晚。婚齡和育齡時間的推遲對勞動力嚴重過剩的來說意義重大,它將延長人口再生產的周期,進而抑制勞動力供給的速度和數量,減緩就業壓力。除此之外,女性受教育水平高低對下一代的成長更為重要。一般來說,母親的文化程度越高,其子女受教育水平也就越高。受教育水平越高的母親可以為未來勞動力市場提供高質量的勞動力,而這同時又可以進一步減緩勞動力供給的速度。同樣子女受教育水平越高,其晚婚晚育年齡也就越晚,這也將進一步降低人口再生產的速度,使勞動力供給的數量和速度得到控制,從而進入一種良好運行的狀態。
五、從人力資本方面出發提高我國女性勞動力就業質量與數量的對策
基于我國女性的不平衡性,女性勞動力素質的提高,應根據不同情況,提出不同的對策。
1提高女性勞動力的文化素質
首先要根據女性在文盲半文盲人口中的比重,提高女性在各類學校中比重。消除在文化教育上的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的影響,從上保障女性受教育的平等權利。其次,進一步提高女童入學率、升學率,并在經濟上給予一定的照顧,同時加強監督和指導,減少甚至杜絕女童輟學。最后,爭取80%——90%的女性勞動力的文化素質達到小學畢業,而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要達到半數以上。當然要達到這一目標,還需要教育部門以及有關方面的通力合作。
2、加強女性勞動力職業培訓,建立終生教育體系
入世后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與傳統產業的改造要求不斷提高女性勞動力的素質;行業的轉移,職業流動的加快要求對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進行及時的培訓;農業方面未來幾年釋放出來的數千萬勞動力必須經過培訓才能成為合格的工人。這一切都呼喚完善的職業培訓體系和終生教育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終生教育是人才資源開發的重要和手段。把教育、尤其是終生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在新世紀中接受挑戰的重要戰略。現在“終身職業”正在消亡,多次擇業成為趨勢,希望在青年一勞永逸地積累足夠一生享有的知識或技能的傳統觀念已經行不通。因此,終生教育成為發掘人的潛能和增強就業競爭能力的“供養站”。中國女性要想在新的就業機遇面前走出低谷,接受再教育就顯得非常重要,而且迫在眉睫。首先,女性只有提高自身文化素質、職業技能,才能勝任未來的職業崗位。其次,職業女性只有接受再教育,更新自己的知識、技能,培養創新能力,適應社會的變化發展,才能提高自身的就業層次和社會地位。在生產服務行業的職業女性,只有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和進行文化知識更新,使自己從無特長變為有“一技之長”、從“一技之長”變為“多技之長”、從“單一型人才”變為“復合型人才”,才能勝任自身的職業崗位,并不斷提高就業層次。在科教文衛、行政事業單位工作的職業女性,必須爭取參加進修和深造,如各種自學、函授、在職培訓及脫產,以提高文化素質,增強崗位競爭能力,提高就業質量,爭取在女性從業最薄弱的管理及負責人崗位上所突破。對下崗女職工來說,可通過參加各種培訓,學習、掌握新技術,培養自我創業能力。據有關部門統計,經過培訓的失業、下崗人員,其就業率達60%-90%。北京市對8個行業系統的50多個下崗職工進行調查表明,下崗者未經培訓,其就業成功率只有5%-15%。可見,如果下崗者急于就業,忽視參加培訓和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就很難競爭新的職業崗位
3、發展高層次女性勞動力教育
要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第三產業人才,我國現有的第三產業在整個產業中的比重還太小,占GDP的比重還不到36%,而發達國家的這一比重已達70%——80%,即使是發展中國家第三產業的比重平均也達到45%。
首先,有關部門應鼓勵和發展適應女性身心發展特點需要的專業與課程,制定相應的政策,保障受到教育的女性專業人員享有與男性平等就業的權利。
其次,各中等和高等學校,凡適應女性的學科,應盡量招收女性,盡力改變文化層次越高,女性越少的現象,為女性勞動力進入先進領域就業做好基礎工作。
4、家務勞動社會化
家務勞動占去女性勞動力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是影響女性人力資本得到進一步投資的一大障礙,也是影響女性在就業市場就業質與量的一個重要原因。各國的實踐證明,解決這一的有效途徑是促進家務勞動社會化。在這方面,我國政府是可以大有作為的,當前,各級政府應積極采取措施,發展各種形式的社會化的家庭服務,使女性從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使其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為企業創造價值,以提高其在就業上的競爭力。我國女性由于家務纏身,子女多,無暇從事市場經濟活動。隨著社區建設的發展,家務勞動社會化無疑可以掃除女性人力資本投資的障礙。社區建設包括托兒所、幼兒園、食堂、餐館等的設立和洗染、縫紉、修理、保姆等服務的提供,會降低女性人力資本投資的機會成本,消除女性人力資本投資的后顧之憂,為婦女廣泛、更多地參與市場經濟活動創造條件。
總之,加強女性勞動力的人力資本投資是社會發展的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不僅需要女性自身的爭取和努力,而且更需要社會的共同努力。在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有計劃、分層次地提高女性素質的同時,為廣大女性接受文化教育、進而正常就業建立起合理配套的社會經濟和法律機制,是提高中國女性勞動力素質的根本保障,也是我國在新時期下,使女性勞動力更好地迎接挑戰的有利措施。
書目:
1、孟鑫《當前我國女性就業弱勢的原因與對策》《前沿》2002年第6期
2、《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中國統計出版社
3、《中國統計年鑒(2002)》中國統計出版社
4、呂學靜《中國入世條件下女性人力資本面臨的挑戰及對策》《人口與》2002年第1期
p;《理論前沿》2002年第6期
2、《中國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中國統計出版社
3、《中國統計年鑒(2002)》中國統計出版社
4、呂學靜《中國入世條件下女性人力資本面臨的挑戰及對策》《人口與經濟》2002年第1期
- 上一篇:高等教育人力資本投資論文
- 下一篇:人力資本投資現狀思考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