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議節能評估工作的發展問題

時間:2022-12-16 02:53:28

導語:試議節能評估工作的發展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試議節能評估工作的發展問題

一、人才機制的不健全。

節能評估工作雖已開展兩年多,但在專業人才的培訓和認證方面存在缺失。目前,僅在山東省等少數地區開展了能源管理師的考試認證工作。與之相對應的是,全國各種節能培訓班猶如雨后春筍一般乍現于各地,但由于培訓班的辦班水平良莠不齊,對渴求節能評估知識的學員來說很難達到“止渴”效果。由此導致全國各地節能評估編制人員無章可循,無門可投。

二、編制機構認證的不完善。

國家發改委頒布實施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暫行辦法》中并未明確規定節能評估編制機構的資質、能力要求,僅在第七條中提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建設單位應委托有能力的機構編制節能評估文件?!币虼?,在實際節能評估開展過程,各省基本都實行了節能評估編制機構“備案”機制,即基本參照編制機構既有的咨詢資格等級和專業范圍,及以往節能評估工作的開展情況,由節能評估主管部門直接備案認證其具有節能評估編制資格。這種備案制的認證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節能評估工作開展伊始,評估機構資質和服務范圍的缺失。但隨著節能評估工作的不斷推進,這種認證方式的不完善之處逐漸顯現,其主要的弊端在于認證門檻低,并且由于收費標準的含糊不清,導致節能評估編制市場的惡性激烈競爭,甚至出現“檸檬效應”的趨勢,即大機構、高運行成本、標準編制和規范的收費標準、編制良好的節能評估單位,逐漸被小機構、低成本、粗編制、不合規的低收費的較差節能評估單位擠出或者失去節能評估編制市場份額的競爭。

三、組織協調部門的不統一、不明確。

雖然目前節能評估工作已開展兩年多,但由于各省、地區和直轄市的節能評估工作開展的歷史條件、背景和體制機構不盡相同,致使各地方節能評估的組織協調部門不統一和不明確,例如有的地方節能評估工作的組織協調部門是經信委,有的地方是建設廳,有的地方則是發改委,給全國各地方節能評估工作的相互交流增添了很多障礙和麻煩。然而根據《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暫行辦法》第二條就明確規定國家發改委頒布的6號令適用范圍和主管部門是“適用于各級人民政府發展改革部門管理的在我國境內建設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并在第九條再一次明確了節能評估審查工作的管理制度,即“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按照項目管理權限實行分級管理。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核報國務院審批或核準的項目以及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審批或核準的項目,其節能審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由地方人民政府發展改革部門審批、核準、備案或核報本級人民政府審批、核準的項目,其節能審查由地方人民政府發展改革部門負責?!?/p>

因此,根據國家發改委頒布的《暫行辦法》,節能評估工作的主管部門應由各級政府的發改部門進行統一管理。上述在節能評估“成長”過程中,存在的外部發展問題是具有客觀普遍性的,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歷史是具有客觀借鑒作用的,同樣作為項目前置文件,同樣具有“一票否決”作用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其外部發展的過程對節能評估工作的外部發展具有積極的參照和指導作用。2002年10月2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上,通過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并于2003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并根據法律條款中第十九條規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提供技術服務的機構,應當經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考核審查合格后,頒發資質證書,按照資質證書規定的等級和評價范圍,從事環境影響評價服務,并對評價結論負責。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提供技術服務的機構資質條件和管理辦法,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已取得資質證書的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提供技術服務的機構的名單,應當予以公布?!泵鞔_了環評工作編制機構的主管單位和編制機構資質的獲取方式。

在實際工作中,環評工作的主管部門是始終由各地方的環保部門審批、主管的,編制機構的認證也是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頒布統一標準,并全國公示合格機構名單。同時,由原國家計委、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聯合了關于環境影響咨詢收費的通知(計價格[2002]125號),規范和指導了環評市場,避免了環評市場收費混亂,編制機構低價競爭的結果。隨后,國家人事部、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在2004年2月16日了《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制度暫行規定》、《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考試實施辦法》、《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考核認定辦法》等文件,僅在環境影響評價法頒布實施的半年之后,即2004年4月1日,開始實施了全國范圍內的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制度。經上所述,環境影響評價當初的外部發展可謂之緊鑼密鼓,雖然環境影響評價的發展具有時代的客觀緊迫性,但卻在前后兩年間解決了立法、機構認證、收費標準、人才考核等一系列外部發展問題,創造出一個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指明了環境影響評價日后快速、穩定的發展道路。節能評估的產生亦是具有強烈的時代客觀緊迫性,是在國內能源消耗總量躍居世界前列的情況下產生的,能源引起的供應、排放、污染等一系列問題,成為國內乃至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能源壓力日趨緊張。根據目前節能評估工作中存在的外部發展問題并參照環境影響評價發展的歷史經驗,我們結合自身情況、客觀實際與歷史經驗,提出以下針對目前存在的外部發展問題的建議。

1.加快建立健全人才考核制度。主要包括:一方面,整頓全國各種培訓機構,為節能評估人員的培訓營造良好的培養環境;另一方面,抓緊建立全國范圍內的能源管理師考試制度,對進一步加強對節能評估專業技術人員的管理,規范節能評估行為,提高節能評估專業技術人員素質和業務水平,保證節能評估工作質量,維護國家能源安全和公眾利益具有重要的意義。

2.抓緊建立收費標準,明確收費標準依據,避免市場的無序競爭。

3.完善編制機構認證。節能評估工作已得到了較為普遍的推廣,改進節能評估編制機構“備案制”認證方式的呼聲漸高,尤其是對備案外的企業,這種認證被認為是一種寡頭壟斷競爭的方式。因此,開放節能評估機構的認證方式十分必要。大力推行公平、公開、公正的市場競爭機制,“有進有出”,“有獎有罰”,按照業績水平和編制機構的規模劃分機構的資質級別,形成一個獨立的、有說服力的認證體系。

4.統一和明確組織協調部門。

目前,隨著節能評估工作的開展和組織協調部門在實際操作中所遇到的困難,多數地方政府正在積極努力的克服原有歷史和體制所帶來的束縛,根據《暫行辦法》的要求,開始了組織協調部門的明確、統一工作。該項工作完成后,將有利于減少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審批程序,便于企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報批,促進節能評估管理標準的統一,增添了各地方組織協調部門相互交流、學習的機會,減少了由于各省評審標準和編制水平相差較大所增加的國家發改委審核的難度。節能評估工作已開展了兩年多,在各方的努力與支持下,取得的成績是顯著的,對促進合理用能,完成國家節能減排目標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發展中的問題要勇于正視,敢于改正,在內部、外部共同和諧的發展條件下,最大限度的發揮節能評估工作的前置性和指導性作用。

作者:吳哲坤于曉丹趙貴春單位:長春市工程咨詢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