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學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2 14:42:3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通信學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通信原理課程教學改革論文
摘要:闡述了“現代通信原理”課程改革的思路,在此基礎上對“現代通信原理”課程進行了如下改革:教學內容改革,建立了科學的考核方法,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經過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關鍵詞:現代通信原理;教學;改革
0引言
“現代通信原理”課程為通信工程、信息工程專業必修的主干專業基礎課程,也是許多學校通信類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必考課程之一.“現代通信原理”課程的內容是介紹通信系統的基本理論、基本分析方法和各項性能指標.“現代通信原理”的先修課程有“信號與系統”、“概率論”、“高頻電子線路”,“信息論與編碼”;后續課程有“通信系統”、“計算機通信網”、“移動通信”、“衛星通信”、“軟件無線電”、“擴頻通信”等專業課程.因此該課程是一門承前啟后的課程,也是通信專業最重要的課程之一.其教學質量的好壞對通信工程專業、信息工程專業的學生有著重大的影響.
為了提高“現代通信原理”課程的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適應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對高質量人才的需求,本人對“現代通信原理”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實踐教學環節等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
1“現代通信原理”課程教學改革思路
通信工程教學改革論文
一、通信工程專業進行信號處理課程群建設的必要性
為適應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教育部在2007年下發的《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7〕2號)中提到,必須從綜合優化的角度開展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的改革,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課程體系,課程群建設即是上述綜合優化式的教學改革方式之一。所謂“課程群”,即是指將若干具有關聯性與銜接關系,能夠相互支撐、補充或強化的單門課程通過優化整合后形成的課程群體[1]。自1990年北京理工大學首次提出“課群”(課程群的前期稱謂)的概念開始[2],國內高校相繼開展了各類課程群的教學改革與建設,最近幾年呈現迅速發展的態勢,涌現出許多優秀的課程群建設案例。以信號處理課程群為例,如2008年重慶大學信號與信息處理課程群建設[3],2010年長沙理工大學基于CDIO的信號處理課程群教學改革[4],2012年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基于創新實踐體系的信號處理課程群建設[5],以及2013年中國礦業大學樹狀交織模塊化信號處理課程群體系[6]等。這些案例大部分是針對電子信息專業或電氣信息大類專業進行建設,具有一定的普適性;由于各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略有不同,在課程設計及教學重點上也存在一定差異。以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與通信工程專業在信號處理類課程設置上的區別為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信號處理課程群一般設置有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語音信號處理、數字圖像處理、DSP技術和嵌入式技術等,這些課程大多都屬于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核心主干課程,課時量大,邏輯銜接非常緊密,其中信號與系統和數字信號處理屬于基礎類課程,語音信號處理和數字圖像處理屬于應用類課程,而DSP技術和嵌入式技術屬于實現類課程。上述課程設置方式與文獻[3]-[6]的課程群建設方案基本一致,可以將其作為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信號處理課程群設置的參考范例。而通信工程專業的信號處理類課程中通常僅有信號與系統和數字信號處理屬于核心主干課程,由于信號處理技術的應用與實現并不屬于通信工程專業的重點培養目標,因而應用及實現類課程多為選修課程,課時量安排較少,對學生掌握程度的要求相對較低;在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等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選取方面,則必須要考慮與通信工程專業其他主干課程的銜接關系,如通信原理、通信電子線路以及移動通信等。因此,照搬現有的案例并不可行,需要結合學校實際及通信工程專業的具體情況構建適合的信號處理課程群,才能使其與通信工程專業的整體課程架構緊密契合。
二、本校通信工程專業信號處理類課程設置及存在的問題
通信工程專業的信號處理類課程設置如表1所示,其中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和MATLAB仿真及系統實現屬于專業必修課程,數字圖像處理、DSP技術及應用和綜合技能實踐屬于選修課程,目前這些課程在實際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關聯課程在部分教學內容上重疊或邏輯銜接不夠緊密
例如,信號與系統和數字信號處理在教學內容上的交叉部分為離散時間系統的時頻域分析,利用差分方程和Z變換求解離散時間系統的響應或系統函數是信號與系統的重要知識點,也是數字信號處理的基礎知識,在課程群規劃之前各門課程單獨設置授課學時,因此都花費相當的課時數重復講授該部分內容。又如,信號與系統中的傅里葉變換是時域和頻域轉換的橋梁,在常用信號的傅里葉變換一節中僅用一個公式簡單描述正余弦信號的頻譜表達式,因此在教學中通常被一筆帶過,很少詳細講述該表達式的物理意義,而這正是調制與解調的理論基礎,在后續的通信電子線路、通信原理以及移動通信等課程中將被反復提及和運用,學生卻因為印象不深刻而對此概念不甚理解,從而影響了對后續專業課程的掌握。這些都是沒有充分利用課程內容間的邏輯關聯進行相互支撐和強化的典型案例。
通信專業實驗教學改革論文
為了更好地發揮其資源優勢和培養具有創新思維的綜合型人才,本文結合我校3G通信網絡平臺的建設和使用情況,從實驗平臺的內容、使用中的問題出發,對通信專業實驗教學改革進行分析探討。近些年,通信技術的不斷快速發展,使得通信相關產業對人才的需求不斷地增加,尤其是理論基礎扎實,動手能力強的人才。然而,在高校傳統箱式的實驗設備和實驗教學方法已經嚴重制約了通信專業的實驗教學,建設通信網絡平臺已然成為了一種新的趨勢且被更多工科院校和專業所認可。通信網絡實訓平臺的建設和應用,在實驗教學方面為更多高校的通信專業提供了優質條件(鄧月明,王玲,周志彬,現代通信實訓平臺建設與實驗教學改革: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鄔春明,應用型高校通信工程專業實訓模式研究與探索:沈陽大學學報,2012)。
1.3G通信網絡實驗平臺主要內容與功能
我院3G通信網絡平臺主要由SDH光傳輸實驗平臺、軟交換實驗平臺、WCDMA移動通信實驗平臺,數據通信實驗平臺及一套實驗管理軟件組成。各平臺的設備組成與功能如下:(1)SDH光傳輸實驗平臺SDH光傳輸實驗平臺采用3臺華為公司新一代傳輸設備OPTIX155/622H為載體,其傳輸速率為622M(STM-4),并通過SDH的形式搭建組成整個光傳輸系統,通過該SDH光傳輸平臺對單個設備進行硬件上的數據配置、維護等操作;對于多臺設備可以完成直線型、鏈型、環型傳輸網絡的組網實驗;通過該平臺還可自行設計并配置不同設備間的不同傳輸業務。(2)軟交換實驗平臺基于3G通信網絡平臺的通信專業實驗教學改革探析西北民族大學電氣工程學院何美榮軟件換平臺是基于最新通信技術的軟交換網絡,即以寬帶IP技術為基礎,利用原有的數據網絡,搭建基于標準的、分布式的、開放的NGN網絡,替代現有的程控交換系統。主要采用SoftCo系列語音交換機,該交換機可向用戶提供基本呼叫業務,常用新業務以及智能業務、IP新業務,語音門戶等業務。利用該系統,我們可以建立一個統一的網絡平臺,對內部提供語音、視頻和數據的多業務信息傳輸,對外部可以寬帶接入平臺、數據通信平臺和移動通信平臺進行互聯。(3)數據通信實驗平臺該平臺通過匯聚層交換機利用雙絞線資源進行ASDL、VSDL等寬帶數據業務的實驗,同時提供無線接入、ISDN、VOIP等接入,從而能較全面的實現與網絡通信相關的各種試驗,如:可以完成交換機的基礎配置、鏈路聚合配置、VLAN配置、防火墻安全等多個項目實驗。(4)WCDMA移動通信實驗平臺WCDMA實驗平臺主要由NODE-B、MSOFTX3000、UMG8900、DBS3900、BSC6810、GGSN9811、SGSN9810等系統構建WCDMA學生實驗終端軟件平臺,組成一個完整的能夠實現語音通話和數據業務的WCDMA系統,可以開展硬件數據配置、基站配置、基站維護、業務配置等多項實驗。(5)實驗管理軟件在該平臺中,主要采用E-bridge實驗網管軟件對整個實驗系統進行管理,實現對實驗過程的控制。通過e-bridge軟件,實驗教師可以對每組學生所用的實驗設備、實驗時間靈活分配,使得該平臺可以滿足同一時段多個學生進行多次實驗的要求。
2.基于3G網絡平臺的通信專業實驗教學改革
雖然該平臺已經建設幾年了,但該平臺的使用率極低,為了能夠提高該平臺的利用率,主要從下述多方面內容開展實驗教學改革(王彬,基于實訓的高校本科通信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科技信息,2009;王貴,李世文,楊善慶,高職院校WCDMA實訓平臺建設與教學改革:長沙通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1實驗師資隊伍的建設。3G通信實驗平臺與運營公司所使用的網絡設備非常相似,對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有很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專業多數教師都是畢業后直接進入學校工作,理論功底深厚,但工程實踐經驗與能力不足。為了能夠有效的利用該平臺且更好的指導學生進行實驗實訓,必須使實驗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得到提高。可以通過以下三種途徑提高實驗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一、請相關企業的工程師來我院對該平臺做培訓;二、將實驗教師送出去到一些運營公司參觀學習,請公司的工程師對實驗教師進行指導;三、通過短期或長期聘請具有工程背景的企業人才參與到我院的實驗教學中,補充實驗教師的師資隊伍。2.2改善實驗教學內容,優化實驗課程教學。依托該平臺,一方面將該平臺的實驗與理論課實驗進行融合,增加理論課配套實驗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內容,如SDH光傳輸平臺中HDB3碼的觀測,接口參數、功能的測試等,數據通信平臺中可以完成網線制作、測試等實驗;另一方面可以單獨開設實訓課程,并以項目為切入點,開展創新性與設計性實驗,給出一些實驗項目及其要求,讓學生通過所學理論知識,進行自主學習并根據要求進行設計,在平臺上操作對設備進行業務配置,并進行調測、故障處理、維護,從而完成該實驗項目。2.3改革實驗教學方式與方法。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從而更好的利用該實驗平臺。改變傳統實驗教學的模式,突出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開放性實驗環境。實驗項目設計上可由教師給出項目題目及要求,由學生自主設計并完成,也可以由學生自主設計實驗項目,并設計完成,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與思考的能力。利用3G通信網絡平臺定期舉行3G網絡維護大賽,如SDH網絡維護,3G基站系統運行維護,以及數據通信網絡維護等。通過這種方式來吸引更多的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本專業的實驗教學中,從而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3.結束語
英語教學|通信專業論文
1通信專業英語教學中存在問題
1.1任課教師水平參差不齊目前,在各個高校從事通信專業英語教學的任課老師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專業英語教師,這類教師英語功底扎實,具有良好的英語授課技巧和較高的理論知識水平,但是通信專業知識欠缺;二是通信專業教師,這類教師專業知識全面,并受過良好的英語教育,但是缺乏英語授課的基本訓練,很難做到課堂上的幽默、風趣、生動。
1.2教學內容側重點有誤我國的英語教育偏重于英語語法、詞匯的閱讀和理解,長期忽略英語的聽說能力的培養。從事英語課堂教學的教師,往往由于長期以來的教育思路根深蒂固,不能突破傳統,用于創新,培養出市場急需的、能夠流利聽說英語的專業技術人才,這就大大影響學生的就業和市場對學校教學的認同感。作為通信專業尤為如此。由于專業技術更新換代周期短,國外在該領域仍處于領先地位,我國需要加深和國外在在技術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市場對精通通信專業英語的學生需求更加迫切。
1.3教學資料嚴重匱乏在現有的通信專業英語教學資料中,主要形式還是紙質課本。紙質課本作為實用性較強的課程首選資料,存在三方面問題:首先,這些紙質課本大都是幾個通信專業方向的英文科普文章的排列組合,文章難度不一,沒有層次;其次,教材本身不能及時更新換代,適應通信技術的迅速發展;最后,學生無法根據紙質教材提高聽、說能力,無法根據紙質教材了解市場需要什么樣的專業英語人才,無法通過紙質教材提高學習興趣和效率。
1.4教學及考核方法不新穎目前,在我國的通信專業教學中,由于采用紙質課本作為教材,教學流程主要采用傳統的介紹單詞、朗讀課文、逐段講解、重點分析的教學模式。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式很難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往往得到的結果是教師在講臺上辛苦講解,學生在課桌上趴倒一片。在此基礎上,僅通過單一的期末閉卷考試方式,也很難真正確定學生的學習成效,造成的結果往往是高分的學生在知識的實際應用方面能力有所欠缺。
2通信專業英語教學信息化的策略
高職通信專業實踐教學論文
一、當前高職實踐教學現狀分析
高職院校實踐教學在高職教育教學中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伴隨著高等教育教學工作的不斷進步,目前正在實施的實踐教學方式,對于教師和學生能力培養,以及在教學管理上的缺點也很明顯,主要就是以下幾個方面:(1)教學內容跟不上時代需求,在學校學習的東西進入社會已經落伍;(2)教師很大一部分照本宣科,不能跟實際應用有很好的結合;(3)對于理論教學比較關注,而實驗機制卻是相對死板,不健全,讓學生自己動手的機會比較少;(4)課程之間的相關性和連續性不強,造成學生不能整體把握項目思路;(5)學校依舊采用傳統填鴨式的形式進行教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得不到提高;(6)大部分教師比較缺乏實際經驗,在遇到一些實際企業應用問題時不能很好解決問題;(7)而學生只關注技能學習,而缺乏對工程管理、項目規范、項目文檔編制、團隊協作和溝通的重視,這樣是不能達到企業對具備綜合素質人才的要求。
二、CDIO模式下的通信專業課程教學設計與實踐
(一)課程整體設計思路
CDIO模式下的高職通信專業教學要求專業課程教學一定要從開始就引入通信技術相關工程實踐理念,在課程整體教學設計中,以項目為基礎,問題為先導,解決問題為目的,能力為前提,充分整合知識,給學生相對完整的工程實踐體驗。按照CDIO工程教育理念,圍繞著學生“成長、成材和成功”的目標,注重培養學生在扎實理論基礎上的較為過硬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及方法;注重提高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為內涵的學生的綜合素質;注重培養學生的技術知識和推理能力,擁有職業能力和正確態度,具備工程技術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三創(即創意、創新和創業)”能力、組織及協同工作能力、系統調控能力和綜合競爭能力為目標,構建適合學生終身發展(學習)的創新人才培養方案。在進行課程整體設計時,通過召開行業協會、專業指導委員會等會議討論,明確了課程目標,并對相應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進行了分析與具體的描述,最終整理、細化了課程的內容。
(二)教學內容組織與安排
職業學校通信專業論文
一、新形勢下對通信人才的需求
1.學員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能夠熟練掌握知識技能,在實際的工作中解決問題。
2.具有較好的工程實踐應用能力。
3.對新興行業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并對行業有一定的認知力,保持競爭力。
4.掌握多方面的相關知識,提高綜合素質。
二、當前我國職業學校培養通信人才方面的不足之處
通信原理課程設計教學論文
【摘要】介紹了南通大學杏林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通信原理課程設計當前的教學情況,為提高通信原理課程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從優化課程設計教學內容、改進成績評定方式等方面對通信原理課程設計進行教學改革探討。
【關鍵詞】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原理;課程設計
1引言
《通信原理》是電子信息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核心課程[1],也是眾多高校電子及通信類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必考科目之一,其在電子信息類專業所有的課程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它以高等數學、概率論、隨機過程、信號與系統等前期所學課程為基礎,同時對通信網協議、移動通信等后續課程以及畢業設計有重要影響[2]。本門課程的特點是內容豐富、概念抽象、原理復雜、理論性和數學性強,其中的很多概念和原理學生不容易理解,而本課程學習效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后續的相關課程的學習。為了提高通信原理課程的教學質量、改進教學效果,使學生能夠更進一步理解通信系統的基本原理和本質、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在本課程理論部分結束后開設了通信原理課程設計[3-4]。在通信原理課程設計教學過程中,利用MATLAB仿真軟件將抽象的理論知識點用直觀的圖形圖像的方式展示,一方面能夠有效避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產生脫節,另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5]。與此同時,學生MATLAB語言編程能力也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這對于學生后期進行畢業設計的工作也大有裨益。
2課程設計的教學現狀
南通大學杏林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通信原理課程理論部分在第一周到第十六周完成,通信原理課程設計共兩周時間,一般安排在第十七到第十八周、或十八周到十九周。這段時間為理論課程期末考試時間,學生的主要時間和精力花在了復習迎考上,對課程設計實踐并不是很重視,致使課程設計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當前通信原理課程設計中,共有四個題目要求學生完成:常規AM調制,高斯信道容量,2FSK信號的相關形式最佳接收機,循環碼。當年的課程設計題目和往年的題目并沒有較大變動,這就導致一個問題,有的學生在完成課程設計任務后會把設計題目的程序上傳到網絡上,下一屆的學生到網上一搜就搜索到了設計題目的設計程序,有了現成的程序有的學生就不再主動想去設計新的程序而依賴搜索到的結果,有的學生本來有自己的編程設計思路但多少會受到搜索到的程序的影響,最終設計的程序有大量的雷同,這就違背了通信原理課程設計開設的初衷,阻礙了學生課程設計的主動性以及創新性。另外,當前通信原理課程設計的考核方式為最后一次課學生進行答辯以及交課程設計報告的方式,只要交了報告就有至少及格的成績。鑒于學生人數較多,一般讓學生自主選擇是直接交報告、但只能獲得一般的成績還是參加答辯之后再交報告、而獲得一個較好的成績。這樣的考核方式使得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學生存在這樣的心理:反正不想參加答辯,不答辯的話也就不需要自己設計、理解和編寫程序了,隨便交了報告就可以有成績了,態度散漫,應付了事,沒有從兩周的課程設計中提高自己的任何能力。由此可見,當前的通信原理課程設計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需要迫切改革課程設計的教學方式以提高課程設計的教學質量,達到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目的。
課程教學光纖通信論文
1光纖通信課程的內容
本課程內容分為:光通信基本理論、光纖通信基本原理、光纖通信新技術特征等三大部分.主要內容為:緒論、光纖發展、光波導理論與光纖特性、光纜及工程應用、光發送與接收、光無源器件、光放大器、光纖通信系統與設計等.采用的教學方法以課堂教學為主,輔以實習實訓等.授課對象為我校本科專業自動化、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等專業,授課理論學時54,實習實訓18,各教學環節學時分配從近4年的教學看,大家普遍認為該課程理論較難、實訓操作難、而且理論與實訓結合較少.導致大學生們對該課程缺乏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不利于專業技能人才的培養.作者根據近4年的經驗和學生獲取該課程的知識、技能的效果,從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及見習實訓等幾個方面提出教研教改的意見.
2光纖通信課程理論教學
針對同學們反映本課程中難懂的理論知識、課前我補充了一些基礎知識.比如光波導理論、高等數學、光電子技術、電磁學等知識在該課程中要用到的重要理論.列出一些參考書目供學有余力的同學選讀,比如楊祥林編著的《光纖通信系統》,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顧畹儀編著《光纖通信系統》教材.我們采用多種方法分析一些抽象概念,逐步闡述.例如,光纖傳輸的波動理論是光纖通信理論中的一個重要內容,通常采用的方法就是波動方程和電磁場表達式求解,其過程繁雜,同學們很難將推導出的理論結果和實際上的物理意義對應.因此在該部分的教學中采用先引入并重點講解波導、導波等概念的方法,然后解釋傳輸模式,不同的模式對應不同的傳播角,產生不同的離散模式是由于光波在芯區和包層分界面上發生反射時產生相位移動引起的,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再運用特征方程理論推導出結論.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多媒體PPT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相結合,以便提高教學質量.結合該學科的實際,作者制作了適合實際情況的PPT課件,課件的教學效果良好,比如在講解數字光纖通信系統組成的時候,結合PPT課件圖,直觀、形象生動的看出了系統由光發射機、光纖光纜、中繼器與光接收機等基本單元組成.此外還包括一些互連與光信號處理器件,如光纖連接器、隔離器、調制器、濾波器、光開關及路由器、分插復用器ADM等.
3光纖通信實訓教學環節
本課程的實訓環節除了安排常規的8個實驗,模擬信號電—光、光—電轉換傳輸實驗、數字信號電—光、光—電轉換傳輸實驗、光發送、接收模塊實驗、光纖無源器件特性測試實驗、數字光發送接口指標測試實驗、光纖傳輸特性測量實驗波分復用(WDM)光纖通信系統實驗等.另外,筆者引入了OpticSimu仿真實訓軟件,該軟件恰好可以克服以上硬件實驗平臺的不足,可以方便地配置各種光纖通信系統和網絡,形象地得到仿真實驗結果,配置各種光纖通信系統和光網絡,仿真其傳輸性能,方便、形象地獲得系統和網絡中各點的光譜、波形、眼圖、光信噪比和接收靈敏度.軟件界面如圖2所示.圖3是利用原子功能器件搭建的光分插復用器(OADM)和光交叉連接(OXC)結構.運用OADM和OXC,構建WDM光網絡,并對其進行傳輸性能仿真,為光網絡的設計和規劃提供參考.
實踐課程教學移動通信論文
一、授課內容要密切聯系實際工程
這主要要求教師在授課中以實際工程作為引導,在幫助學生掌握好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密切聯系實際。教師授課的內容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問題緊密結合,保證理論知識的有效發揮,在全面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利用中興通訊公司的技術和產品,完成WCDMA移動通信系統的組建,主要包括基站、RNC和核心網的組建。在課程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遇到理論知識無法解決實際問題的現象,有時新科技的發展還會對學生所學理論知識存在爭議的內容,這就要求學生不能完全依賴書本知識,要懂得創新、懂得聯系實際。
二、教學手段要重視實踐教學的作用
通信技術課程單從學生就業方面來看,是一門具有較強針對性的實踐性課程。在移動通信課程教學中動手實驗是必不可少的。如: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生對WCDMA的理解,把WCDMA移動通信系統與奧爾斯公司的物聯網實驗系統結合在一起。通過借助實際的通信設備加強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再例如:帶著學生與中興通訊公司進行包括TD-SCDMA的軟硬件配置、B328配置以及運行差錯等在內的實踐教學,以此來確保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不脫節。
三、實踐教學形式多樣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設計一些具有針對性、實用性的通信技術大賽、項目開發等,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如:可以利用中興通訊設備與相鄰的高校開展移動通信TD-SCDMAS實踐技能的比賽,從而增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另外,還可以通過與多個企業簽訂實習的合同,讓學生提前到實際工作中去歷練,實踐時間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個月,但是學生畢業后就業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通信技術中職教學論文
1通信技術教學中面臨的問題
1.1學生學習能力差異大
大多數中職學生的成績都不盡如人意,在中考中失利,為了學習通信技術而報讀該校的通信技術專業,但各個學生間的學習能力存在較大差異,導致教師在設置教學內容時較為保守,使教學內容受到一定的限制。
1.2教師能力有限
教師是為學生傳授知識的人,沒有教師引導,會使學生在學習中失去方向和目標,但現在的教師專業知識不足,且缺乏專業的教學素養,學校也未就其制訂嚴格的教學評價體系,使得部分教師在教學時態度不夠認真,部分教師能力不足,無法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和專業的教學內容,學生常常覺得一堂課下來,自己并未學到知識。
1.3教學設備較為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