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應用
時間:2022-09-14 04:06:37
導語: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信息技術的發展對學校的教育教學帶來很大的沖擊和影響,“互聯網+”對教育的改變對傳統教育的沖擊也比較大?;A教育是教育體系中的基礎,如何增強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提高閱讀量,是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個課題。多媒體技術作為新興的多媒體終端,具有傳統教育所沒有的優勢,可以通過強大的互動和資源幫助改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小學語文;閱讀
隨著信息化環境和大數據的不斷應用,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新媒體不斷進入到課堂,推動著新技術與課程教學不斷地融合發展。由于多媒體技術能夠有效支持教育教學,并且能夠提供豐富多樣的教育教學組織形態,在教育教學領域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學生借助多媒體技術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閱讀的記憶,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信息時代下多媒體技術迅速地在教育行業內普及開來,包括語文在內的多個學科在近年來都有廣泛的應用。經過多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學校將多媒體技術引進課堂,形成了電子書包、智慧教室等基于新技術、新媒體的新型教育教學環境?!读x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開發的視野和合作的意識,發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的課外閱讀總量應超過400萬字。”從課程標準的更新中,能發現在新時代,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手段已經不適應社會的發展,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多媒體技術的出現,已然成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全新手段,也是教學方式的重大突破。
一、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優缺點
(一)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優點
信息化教學設備目前已經成為各個階段學校教育教學的主流工具,由觸控一體機、投影系統、互聯網設備、音響等視聽結合的多媒體教學系統,通過圖像和聽覺的感官刺激實現立體式教學,是對傳統教學手段的創新。多媒體技術在閱讀課堂中的運用,拓寬了教師的信息獲取手段,教師既可以通過互聯網篩選教學資源,通過校內平臺實現互相交流、教學素材的改進和更新,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制作PPT課件,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用圖片、文字、聲音等元素提高課堂氛圍,在獲得最佳教學效果的同時幫助學生更容易地理解文本,提升想象力,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開拓和培養。相較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在于其第一可以幫助教師進行情境教學,身臨其境般地幫助學生提升閱讀效果,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改良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程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第二是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發現美、感受美。在小學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在閱讀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這是一個長期的工作,特別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在閱讀課中通過課文中的文字想象畫面是難以短時間接受的,文字對于剛接觸閱讀的學生來說還是較為陌生和抽象,要轉化為具象的畫面是有一定難度的,這時老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畫面、音視頻等,使得枯燥的文字變成可感觸的畫面、聲音。
(二)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缺點
雖然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有很多的優勢和便利,但其也是一柄雙刃劍,如果運用不當或理解不到位,依然會有問題和缺點出現,具體表現為過度使用和無效使用。首先,教師在使用多媒體的過程中,過于追求形象性,雖然在小學階段注重學生形象思維的培養,但并不意味著忽視對于抽象思維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度使用多媒體技術的現象,不僅弱化了自身的教師職能和地位,也扼制了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忽視了語文教學中人文性培養的最終目標。同時,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層出不窮的圖片和視頻會轉移學生的注意力,影響最終的教學效果,課堂最重要的是師生的交流環節,過度使用多媒體則忽視了抽象性的語言符號。第二是老師在課堂上過度地依賴多媒體技術等信息技術手段,容易造成一個人唱獨角戲,忽視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始終處于學習的從屬地位,沒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使用優勢
(一)方便多能,容易操控
多媒體技術把諸多教學媒體融合在了一起,多媒體技術拓寬了教學渠道,豐富了教學內容和方式,通過視頻和音頻、圖像等多方面展示教學內容,實現無紙化教學。多媒體技術是全觸屏觸控,操作簡單易學,老師既可通過多媒體技術進行操作教學,也可控制學生屏幕,方便對教學的進度進行調整。
(二)創設課堂氛圍,拓展學習資源
多媒體技術可以裝載大量教育資源,在輕松的學習環境下,避免了閱讀課堂的枯燥性。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進行拍照上傳、資源共享、記錄閱讀心得。多媒體上豐富的資源擴大了課堂教學資源、拓展了教學內容,對于語文閱讀有較大的便利性。
(三)關注教學效果、激發參與興趣
借助多媒體技術豐富的功能能實施課堂全程管理,能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答題的情況,并及時統計分析,讓老師第一時間了解到學生的掌握情況,從而對課堂的教學效果進行有效性分析,為下一步的教學提供數據支撐。
(四)優化教學模式,轉換師生地位
傳統教學中老師一直處于主體地位,而學生則處于被動的從屬地位,這是被動教學模式。多媒體技術交互式的學習,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自主學習,積極思考、主動性學習得以加強,老師起引導作用,在對學生學習給予肯定的同時,又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實現了教學模式的轉換。多媒體技術的小組合作學習極大地提升了課堂學習效率,促進了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發展。這種教學模式和特點是傳統教學所沒有的。
三、多媒體技術在應用中的思考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育教學中讓學生徜徉在知識的大海中,成為課堂的活躍者,讓素質教育和高效課堂出現在了校園里,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價格原因,導致使用受限
多媒體技術的價格較高,不容易普及,導致部分學校是購買一定數量的多媒體技術放置在固定教室,讓學生輪流使用,這就導致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無法普及。
(二)對網絡的要求較高
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對無線網絡的要求較高,限制了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育教學的使用環境。網絡環境對課堂教學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無法及時獲取信息和資源并及時進行數據的傳輸,就會影響課堂教學的進度和使用的興趣。
(三)軟件資源受限
軟件版本的不同和不同的教學需求對軟件資源的要求較大,軟件開發的不及時和資源的短缺,也限制了多媒體技術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四)對教師的要求較高
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師要有較高的信息素養,能熟練操作相關設備,并且對備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花費的時間也更多,只有做足準備才能對課堂教學產生積極的效果。
四、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轉變觀念,明確學生主體地位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新課標的提出,教師自身的教學觀念也應當及時做出轉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認識到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服務。因此,教師必須平衡好師、生、文本與多媒體之間的關系,正確把握教學尺度。多媒體雖然對于教學工作有很強的便利性,但是其歸根結底只是教學過程中的輔助工具,是為教學對象和教學效率所服務的。語文閱讀教學是教導學生通過對文本的閱讀,體會到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到語言和文字的魅力,從而愛上閱讀,實現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因此,語文閱讀課的主要媒介只能是書本中的文字,課程強調的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這是多媒體所無法給予的。所以,教師在使用多媒體的過程中,一方面要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利用多媒體來引導學生思考,幫助學生理解,品味語言文字之美;另一方面意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正確認識多媒體,注重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和教學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和認知過程的特點以及具體的教學條件等實際,為促進教學,提高教學效率來選擇、運用多媒體,而不是為了多媒體而使用多媒體。
(二)提高素養,實現整合
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閱讀、鑒賞、品味和感悟,展開聯想和想象,去體會文本的語言美、形象美和意蘊美,提高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中提升語文素養。多媒體技術的使用也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理解文本和提高教學效率,改善教學效果。因此,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合理使用多媒體,善于使用多媒體,根據教學實際,在保證課堂交流的同時正確運用多媒體技術。而多媒體技術作為信息時代的產物,也是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而更新的。因此教師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才能不被時代所淘汰,對多媒體有更多了解,才能對其更好地運用。教師能否熟練地使用多媒體技術,不僅關系到教師能否做出優質的教學課件,也關系到課堂的整體氛圍和教學效果。如果教師對于多媒體技術缺少了解,就無法做好多媒體技術與語文閱讀教學的優化整合,教學的有效性也無法得到保證。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制作的PPT課件直接影響到了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而PPT課件的制作就和教師自身的信息素養息息相關。課件的制作既需要保證教育性和科學性,同時也要包含審美和教學實際的要求。如果教學課件不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或是制作技術性不足,整個頁面比較粗糙,布局不合理,畫面雜亂,缺少了藝術的統一,這些因素都會使教學過程受到影響,不僅沒有起到正面效果,反而會成為教學中的阻礙,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課件制作時還應考慮到教學規律。語文教學有其特殊性,課堂中的靈活性較強,再加上小學階段正是學生想象力蓬勃發展的時期,在課堂中的發散思維較強,因此教師制作課件時,應提前做好思想上和技術上的準備,以動態靈活的教學設計來應對學生動態的學習接受過程,這樣的課件才能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其作用。
(三)發揮多媒體優勢,揚長避短
如上文所述,多媒體教學在存在優勢的同時也會給教學帶來一定的不便和問題。要想實現課堂的高效,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就必須將多媒體教學和傳統課堂互相結合,兩者取長補短。教師應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劃分教學階段,在教學過程中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思考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時長和優勢所在,加強教學的有效性。傳統教學在新時代雖然已被淘汰,但依然有其可取之處,現代的多媒體教學也是利弊共存,兩者優劣互補才能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語文閱讀課最重要的是讀,教師帶領學生品讀文章,體悟文章意境,指導學生在細致而反復的“讀”中去品味文字中蘊含的美感。也可以通過板書記下重點,幫助學生梳理文章脈絡,把握學習重心,這些傳統的教學方法所帶來的效果是多媒體技術所不具備的。因此,將教學方式和多媒體教學相互結合,達成高效課堂,兩者取長補短,才能將多媒體的優勢放到最大。
五、結語
在新時代,隨著“互聯網+教育”理念被提出并被廣泛接受以來,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領域的普及已是大勢所趨。教師要認識到多媒體技術帶來的教學優勢,其不僅能加強學生的理解,拓展教師的資源收集效率和資源轉換,同時也加快了素質教育改革的進程,在教學過程中凸顯了學生的主體性,促使了師生地位的轉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清楚了解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材施教,學生也有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氛圍得到改善,學生也能積極回答老師問題,自主參與課堂。這樣的課堂既保證了學習效果和效率,同時又有豐富性和趣味性,對于學生的信息素養提升也是很好的機會,開拓了學生的研究。同時,教師在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時也要積極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熟練使用多媒體,實現教學整合;轉變觀念,明確學生主體地位;有效結合傳統課堂的優勢,在使用多媒體的同時不要忘記師生間的交流。只有正確認識多媒體,才能正確使用,最大限度地在課堂中使其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如梅.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和思考[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8.
[2]張紹瓊.基于“互聯網+”的小學語文閱讀:影響與實踐[J].中華傳奇,2019(10).
作者:楊瑞 單位:泗洪縣教師發展中心
- 上一篇: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完善策略
- 下一篇:情景教學法在美術教學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