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構造課程多媒體教學論文
時間:2022-07-12 11:18:43
導語:建筑構造課程多媒體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筑構造是中高職建筑專業的一門基礎課,涉及建筑材料、建筑物理、建筑力學、建筑結構、建筑施工以及建筑經濟等方面的相關知識。隨著“四新”和“十項新技術”的不斷推陳出新和廣泛應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把形象具體的構造節點描述清楚,也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采用多媒體教學,借助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迫在眉睫。筆者對多媒體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進行了探討。
一、借助現代教育技術,理論聯系實際
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把形象、具體、生動的構造節點描述清楚。例如,在講述“屋頂構造”時,由于我國地域遼闊,水文、地質、氣象、地方材料和傳統習慣千差萬別,教材上雖有不少例圖,但學生很難弄清楚,僅憑教材的黑白條圖、文字,再加上教師的口頭講述,很難講清構造做法。此時,若能帶學生到現場親眼看看,或者展示一些工程實例圖、展示施工生產的視頻,效果就會大不一樣。筆者學校運用“鴻合”交互一體平板電腦教學,教師在備課時制作好教學課件,可以在互聯網上搜索與教學有關的視頻及圖片,先下載下來。有些不能下載的資料就在上課時在互聯網上查閱,讓對此毫無感知的學生有初步的感性認識,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又如,講到地下室防潮層的做法時,學生對此很難理解,這時若能借助網絡幫助學生查閱資料并結合施工過程講解,就會收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也讓空洞的理論學習變得有趣,再運用順口溜記憶就更簡單了:“外外先平外內立、無背有卷泥兩邊?!本褪钦f外防外貼先做平面,外防內貼先做立面,無機背面有機卷材迎水面,水泥混凝土兩邊都可以。這樣就使學生通曉了構造層次和施工順序。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基于網絡,學會運用Photoshop和Flash等軟件。這對一般的建筑專業教師是有一定的難度的,但筆者學校采用“鴻合”交互一體內置平板電腦就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讓多媒體走進課堂,讓網絡服務于教學。由原來的鼠標點擊變為觸摸模式,大大方便了教學,也提高了教學的信息量。
二、根據建筑實際調整教學內容
現行教材中有些內容已經陳舊,與建筑實際需求相距甚遠。例如,門窗部分,書中還有大量的篇幅在講解木質門窗,現在取而代之的是節能真空玻璃塑鋼門窗。這就要求教師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準備一些塑鋼門窗的安裝生產、門窗“三性”檢查以及新規范禁止使用射釘安裝門窗等方面的知識。又如,教材中主要講解了普通黏土磚墻的構造及砌筑方法,而我國許多地區已經限制或禁止使用普通黏土磚了,所以,在講解的時候要側重于多孔磚和砌塊。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知識的更新,積極參加建筑類的培訓。筆者利用暑假下企業、去工地實踐,及時掌握“四新”和“十項新技術”。在準備課件時,要補充講解,以圖片、文字、視頻的形式擴充學生的知識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課堂保持生機與活力。建筑構造的課堂教學也要與時俱進,與建筑業的實際狀況相結合。筆者在準備課件時,通常制作兩套課件,一套用于課堂教學,另一套用于學生自學,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三、利用學校資源,進行立體教學
多媒體課件不僅用于課堂教學,也可以用于基于網絡的教學中。筆者學校在電大網上構建了虛擬的課堂,完成整個教學過程。每位電大教師都在網上申請了個人主頁空間,創建個人主頁,“互動教學”課件,學生可以隨時下載課件,進行學習和復習。教師也可以在網上回答學生的提問。學生通過電子郵件提交作業,教師也可以在網上批改作業。師生可以約定時間同時上網,通過聊天室或網絡視頻進行實時對話,加強教學互動。職業學校的教師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是應知應會的一項技能。多媒體教學手段盡管可以將圖片和視頻展示給學生,但與實踐還有一定的距離。要使理論更好地聯系實際,最好讓學生到現場親自動手操作,但與教學實際相距甚遠,且這樣的工地很難找到,要想與教學同步就更難了。筆者學校創建了建筑構造模型展覽室,使學生能夠清晰地了解每個節點的構造及做法。將構造層次、做法展示給學生,強化了學生的理解,教師對照實物進行講解效果就好多了,一些平時難以理解或模糊不清的構造變得清晰易懂了。在建筑構造課程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是一種理念,搭建了一個動態的學習平臺。它實現了由傳統教學模式向動態、及時的交互學習模式的轉變!
作者:蘇延峰 單位:江蘇省建湖中等專業學校
- 上一篇:應用型本科院校多媒體教學環境建設探索
- 下一篇: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