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課多媒體教學研究

時間:2022-05-17 08:28:49

導語:思想品德課多媒體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思想品德課多媒體教學研究

多媒體以其特有的優勢滲透到現代思品教學中,新的授課模式充滿活力,深受教學一線廣大師生的喜愛。但是多媒體教學是把雙刃劍,我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初中思品課的多媒體課堂進行優化,以期更好地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越性。

優化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方法的結合

傳統教學手段與多媒體教學手段各有優勢,在初中思品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做好傳統教學法與現代多媒體結合文章,實現取長補短,優勢互補。要重視教學設計與教學效果的達成,而不能過分強調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作用。一節課用不用多媒體,什么時間用,如何與傳統教學方法有機結合,都是需要我們在備課時去認真預設的。

優化思品教師的教學理念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教人發現真理。”多媒體進入思品課堂并不是把思品教師完全代替“解放”出來,相反,思品教師要想成功上好課,任務量比以前更加重了。首先,思品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制作多媒體課件水平,從課件資料的選取到視頻音頻的剪輯,再到字體設計、圖表使用和顏色搭配無一不需要教師去學習和掌握。其次,思品教師要進一步創新自身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課堂實踐能力。再次,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人格魅力。以真摯的愛心、高尚的品質、淵博的知識和優雅的言行去影響和走近學生。

優化思品課多媒體教學要素

1.優化多媒體的教學內容。優化多媒體教學內容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內容,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整合各類教學資源。課件的設計要堅持教學內容最優化的原則,多媒體獲取的資料內容相同的要好中取優,避免同義反復、蜻蜓點水,為了使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具有連貫性,最好選擇一個典型的事例貫穿整節課堂,這樣,既能深化教學內容,又可避免材料的重復堆砌失去實效。2.優化多媒體的教學方法。(1)合作探究學習法。教師在設置具體的教學情境時,要考慮到問題的提出是否有深度,是否能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合作探究能力。例如:在講授《共同理想,共同使命》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聲像功能,先向學生展示古今中外關于理想的名人名言,然后緊密聯系社會熱點播放主席關于中國夢的視頻剪輯,設置探究問題:(1)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有幾種?(2)議一議:有同學認為共同理想離初中生比較遠,現在最需要的還是考慮個人理想。(3)唇槍舌劍:目前,我國還存在哪些制約人民出彩的因素?國家怎樣做才能讓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機會”?你打算怎樣讓自己的人生更出彩?學生通過自己思考,小組交流討論、展示后,教師可利用多媒體點撥,歸納相關知識。(2)創設情境法。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發揮自身的優勢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為課堂教學服務。在運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時,要注意情境內容與學生認知活動的有機結合。(3)啟發引導法。啟發式教法的實質是啟發、引導學生主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種方法最能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可適當運用多媒體課件資料,充分啟發拓展學生的思維。如在教學“如何孝敬父母”時,多媒體展示(1)幫媽媽掃大街———“90后”大學生劉普林的感人故事。(2)赴美留學生彭斯割肝救母感人事跡。先引導學生談感想,再對照榜樣反思自己,最后落實到行動中去。看到同學們經過老師一步步啟發,紛紛對如何孝敬自己的父母進行表態,那么對學生的情感教育也順利達成。

優化思想品德課多媒體教學過程

1.優化多媒體教學的導入過程。教師在使用多媒體導入時應注意幾個問題:一是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導入方法。二是在創設問題導入時,設置的問題或懸念要“精”“新”“奇”,在技巧上要有思維含量,引人深思。三是教師要掌握好導入時間,一般要掌握在5分鐘以內。2.優化多媒體課件設計水平(1)先備課,后制作。在制作課件之前,教師一定要根據教學大綱、課程標準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認真備課,在此基礎上進行課件制作,才能有的放矢,高效實用。(2)重點突出,不搞重復。課件內容必須把握重點,不能求全責備,絕不能把課本上的案例或材料照搬到課件上,既浪費時間,又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3)重實用性,追求形式與內容的統一。教師不要刻意追求課件制作的藝術性,不要花里胡哨,喧賓奪主,要努力追求二者之間的和諧統一。(4)適時、適度、適當。“適時”就是多媒體課件展示時要選擇課堂教學的最佳時機。“適度”即要正確處理好多媒體課件運用與教師講授之間的關系,課件運用并非多多益善,要與其他教學手段有機結合,揚長避短。“適當”就是多媒體要用在精彩之處,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時運用,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時運用,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優化多媒體課堂的師生互動。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就要充分考慮師生互動環節,在教學情景的設置中,在教學活動的討論、提示、質疑環節,都要預留師生交流的空間。我們不僅要傾聽多媒體的聲音,也要傾聽自己和學生的聲音,在師生的討論、辯論、引導聲中,在師生的思想、情感交流互動中,去收獲共同成長的快樂。

作者:于家遜 單位: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