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多媒體舞臺劇應用研究

時間:2022-06-09 09:44:51

導語:3D多媒體舞臺劇應用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3D多媒體舞臺劇應用研究

摘要:舞臺劇經過國內外藝術領域的創新與發展已經逐漸成熟。如今,在多媒體技術的加持下,舞臺劇迎來了全新的嘗試與突破,在3d多媒體舞臺劇的背景下,視錯覺藝術的加入成為可能。本文以此為研究重點,結合視錯覺藝術的概念和特點對3D多媒體舞臺劇進行全新設計,并提出視錯覺藝術在多媒體舞臺劇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視錯覺;3D多媒體;舞臺劇

舞臺劇在數字多媒體技術的加持下實現了對傳統舞臺劇的革新與發展,為觀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觀看體驗和藝術表達效果。而視錯覺藝術經過悠久的歷史發展,在各類藝術形式中均得到了廣泛應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將視錯覺藝術與3D多媒體舞臺劇進行結合,不但是對舞臺劇的全新嘗試,更是視錯覺藝術在新時代藝術形式中的有力創新。

1視錯覺藝術概述

1.1視錯覺的定義

對視錯覺最早的形容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的哲學家巴門尼德。他指出,人體感官的功能有限,在外界的干預下容易產生欺騙和混亂的元素,能夠帶來大量的單純性騙局。柏拉圖也提出,人類在接受外界信息時,隱瞞和欺騙的效果大多是由自身的感官所造成的。巴門尼德和柏拉圖較早地發現了通過眼睛觀察世界并不能認識到真實的世界,因為使用眼睛觀察世界將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客觀因素的影響,造成人類眼睛在觀察時受到干擾,形成“眼睛觀察到的世界便是真實的世界”的認知,而當“眼睛觀察到的世界”和“真實的世界”相悖時,視錯覺便形成了[1]。從廣義上來看,視錯覺現象的形成可以理解為人類使用眼睛對特定物體進行觀察時產生了與真實情況相悖的視覺反饋,并被大腦所接受和認可。也就是說,視覺系統的觀察結果與實際情況存在較大差異時的現場被稱作為視錯覺。而造成視錯覺現象的原因在于觀察者所處的外部環境對觀察者生理和心理產生影響,將客觀存在的事務形象進行扭曲。

1.2視錯覺在藝術中的表現

視錯覺現象在藝術領域的應用歷史悠久,對現今存在的藝術形式進行梳理和分析后發現,與人類視覺系統相關聯的藝術形式中,視錯覺的應用都或多或少存在,其中服飾、建筑設計、雕塑、陶瓷、繪畫等藝術形式最具代表性,視錯覺現象在其中的應用不但使其富有美感,而且使藝術作品因此更具價值。以繪畫為例,通過使用視錯覺的繪畫理念,利用明暗、顏色、透視等繪畫技法提升畫作的真實性與飽和度,使平面的畫作具有立體感和空間感。視錯覺現象應用的價值被放大是在將其作為獨立存在的藝術表現形式和獨立的一種藝術風格時[2]。但二維空間對視錯覺的應用產生了較大的限制,隨之將其應用于三維雕塑中,在雕塑藝術的設計結合視錯覺現象后,不但拓展了雕塑藝術的空間性,解放了其自由限制,還利用視錯覺賦予了雕塑更大的三維縱深,具備極大的延展性。

1.3藝術中視錯覺的特點

1.3.1悖理性矛盾性普遍存在于視錯覺在藝術中的各類載體,而這種矛盾性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現實存在于觀察者的感知存在的矛盾;其二是畫面內容中存在的矛盾,這種矛盾相較于第一種矛盾具有更深的含義。因此,“悖理性”與藝術中視錯覺的特點更加準確。以羅伯特·剛索維斯的作品為例,其繪畫中的悖理性帶給觀賞者獨特的欣賞體驗,即雖然知道其繪畫中的內容是個假命題,但其嚴謹的思維邏輯仍然吸引觀賞者為之沉迷,最終被其嚴謹的邏輯關系和獨特的思維方式所折服[3]。1.3.2外顯性與內隱性的結合視錯覺的種類包括光滲視錯覺、色彩視錯覺、幾何視錯覺三種,在藝術創作中所運用的視錯覺也都離不開以上三種視錯覺方式,其外顯性和內隱性的結合在藝術創作用主要被用于藝術矯正。視錯覺的外顯性和內隱性最為知名的運用是法國的國旗設計,法國的國旗由紅、白、藍三色組成,大眾普遍認為其國旗是由紅、白、藍三色的長方形等比例組成,但國旗的實際比例為35:33:37,之所以采用這一比例的原因在于白色所呈現的膨脹感和藍色的收縮感,充分利用視錯覺所帶來的外顯性和內隱性將法國的三色國旗以更完美的形式呈現。1.3.3趣味性與思想性的結合藝術作品的創作為了感染和影響人們的心靈,其背后通常蘊含作者的人生哲學。創作者希望通過藝術作品的形式表達其深刻的思想,但刻板說教類型的作品難以與觀賞者產生情感共鳴,更難得到大范圍的傳播。在這種背景下,視錯覺的趣味性和思想性在藝術作品中的運用能夠產生奇妙的反應,將藝術作品賦予更深層次的思想。以畫家埃舍爾的作品為例,著名的《巴別塔》這幅畫存在兩個滅點:一個是平視的,在畫面上部,塔頂處;另一個是俯視的,在畫面下部,塔底處。很少有人采用這樣極端的視點,而這卻是埃舍爾思考問題的一種方式,極具趣味性與思想性,觀賞者會不禁思考作品創作的背景、希望表達的意愿等[4]。

23D多媒體舞臺劇的舞臺藝術特點

2.1新技術手段特征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成熟和發展,以計算機技術、云計算技術為基礎的3D多媒體舞臺劇在未來將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3D多媒體舞臺劇屬于數字多媒體舞臺藝術的一種形式,舞臺劇的編劇、導演不僅需要將劇本內容高質量地向觀眾演繹,更為重要的在于需要依靠計算機技術和3D技術將劇本內容數字化,進而實現對觀眾感官的刺激,為觀眾帶來身臨其境的觀看感受,最終實現觀眾體驗的提升。3D多媒體技術在舞臺劇中的應用需要借助大量智能設備,如計算機、傳感器、3D眼睛等,這樣不但能夠實現舞臺劇演員與臺下觀眾的互動,更加有利于提升觀眾的觀看體驗,調動觀眾情緒。

2.2表演形式的特征

由于傳統的舞臺劇技術水平有限,舞臺劇的吸引力主要依靠劇本的跌宕起伏和演員的演技。但有了3D多媒體技術的加持,傳統舞臺劇的表現形式得到極大的拓展,舞臺劇的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其中斯沃博達引進的投影技術是較早用于豐富舞臺劇表現形式的,并獲得藝術領域和科技領域的廣泛認可。在我國的3D多媒體舞臺劇發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2013年的春節聯歡晚會,利用VR技術和數字多媒體技術的節目《剪花花》為現場觀眾呈現了極佳的3D效果。

2.3舞臺美術的特征

舞臺美術在傳統舞臺劇中的重要性極大,但大部分的美術場景建立都需要依靠實景、各類燈光和色彩完成。在3D多媒體舞臺劇的技術支持下,舞臺美術也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其布景、燈光、色彩已經可以脫離實景,借助計算機技術和顯示屏、投影儀等設備以及3D眼鏡便可以實現,雖然效果有一定差距,但其核心主旨始終是利用舞臺效果為舞臺劇內容服務,而設計者所需要做的是學習新技術,提出符合多媒體舞臺劇應用的美術設計,利用燈光、屏幕打造優美、愉悅的舞臺背景,為表演者服務。

3視錯覺藝術在3D多媒體舞臺劇中的應用

觀眾評價現代舞臺劇制作優良程度的三個基本指標:故事情節和構圖布景都夠達到和諧狀態,舞臺設計和劇情高潮可以互相匹配,演員表演可以和舞臺構建形成呼應[5]。雖然三個評價標準涉及不同的評價主體,如故事概況、劇情設計伏筆和演員能力等內容,但是三個評價標準中都會反復提及一個重要的內容指標,即舞臺的設計與構建。在現代3D多媒體舞臺劇的演繹中,不僅需要故事情節、結構敘事高潮和演員表演臺詞對觀眾形成沖擊,還需要每一場景的舞臺構建和舞臺搭配。出眾的舞臺搭配對于觀眾不僅可以產生視覺上的沖擊和震撼,還可以對劇情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在舞臺搭配內容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視覺藝術的表達和傳遞。在現代多媒體舞臺藝術中,視覺藝術的傳遞震撼性和觀感性最為強烈,而在視覺藝術中使用視錯覺觀念,可以極大程度滿足觀眾心理上的享受和需求。在之前已經對視錯覺藝術的緣起和特點進行有效的論述,并從不同角度提出了當前多媒體舞臺劇構圖布景中迫切需要視錯覺藝術的參與和構建,因此,視錯覺藝術在現代多媒體舞臺劇的應用已經成為現代舞臺劇發展的大趨勢,特別是色彩和空間的錯覺藝術的合理使用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觀眾對整個舞臺劇的體驗[6]。如1989年在全球首演并在此后引起巨大轟動的現代舞臺劇《貓》和之后的《歌劇魅影》都在舞臺設計上靈活應用了視錯覺藝術。舞臺設計師利用戲劇布景、服裝設計、舞臺燈光、演員化妝等多個方面來展現視錯覺,以此增加知覺形象的鮮明性和人物塑造的鮮活性。在戲劇布景中靈活運用知覺感知藝術,特別增加與劇本舞臺高度契合的場景構造模式。對涉及的內容進行有效的設計和完善,以此保證整個布景能夠與劇情契合;舞臺燈光和演員化妝中可以利用明暗及各種色彩的變化,來增強詮釋視錯覺藝術帶來的現場沖擊力,特別是劇烈的色彩變化,可以與劇情同步推進,在高潮階段給予觀眾一瞬間的視覺震撼,使得觀眾可以迅速與舞臺角色共鳴,快速融入演員演繹的過程中;在以上模式的基礎上,還可以用現代多媒體技術來表現色彩的錯覺。與傳統技術相比,現代錯覺技術可以更加生動形象地將內容靈活代入,并在一定程度會使觀眾產生共鳴。

4利用視錯覺藝術提升3D多媒體舞臺劇藝術感染力的有效策略

利用視錯覺藝術可以使現代多媒體舞臺劇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也應該看到視錯覺藝術是一種相對復雜的色彩和空間構圖藝術,靈活使用可以有效提升舞臺效果,使用不當也會導致整個舞臺感染力降低。因此,需要采取相應的策略,從而更好地將視錯覺藝術運用到現代3D多媒體舞臺劇中。

4.1舞臺布景構圖中融入色彩和空間錯覺

首先,利用視錯覺藝術布置舞臺,提升視覺效果。傳統舞臺的搭建主要是靠場景的鋪設、舞臺劇演員的服裝、道具及化妝技術來呈現,現在則可以充分利用3D技術呈現虛幻的舞臺背景,給觀眾身臨其境的感覺。3D多媒體技術呈現的舞臺立體、豐富而又神秘,但是在劇情設置過于復雜時,3D多媒體技術明顯少了層次,視錯覺藝術就可以很好地彌補這一不足。視錯覺技術可以將狹小的空間擴大化,亦可以將遠景與近景進行切換從而達到近實遠虛的視覺效果。

4.2劇情內容設計中融入知覺錯位藝術

利用視錯覺藝術可以更好地豐富舞臺劇情節。視錯覺中重疊效果就是基于人們的視覺誤差來疊加空間,利用這個空間來加設情節和意境。在舞臺劇的表演上可以利用舞臺透視充分穿插劇情的副線情節,拓展戲劇空間,幫助觀眾厘清故事情節;同時可以加入更多布景來營造舞臺劇的場景和意境,使整個舞臺劇達到更好的視覺效果。

4.3視錯覺藝術靈活運用到演員的化妝和表演中

無論技術如何迭代和更新,舞臺劇的核心都是“人”。3D、多媒體、舞臺布景、舞臺陳設和色彩空間構建都是為人服務的,都是舞臺劇成功的必要因素和重要載體。但是,與其他因素可以將人與技術單純割裂不同,觀眾的感知藝術將會深刻伴隨著演員的演出進程而不斷深入,這就需要視錯覺藝術在演員化妝表現中有效加持和有效強化?;瘖y師可以根據劇情需要和劇情特點,對相關演員在化妝中靈活應用視錯覺藝術,使其對觀眾的直觀感受有明顯的暗示,將觀眾迅速拉入劇情的設計當中。視錯覺藝術在現代多媒體舞臺劇的應用和傳統相比,不應該是淡化,而是更加刺激和強化,靈活高超的視錯覺藝術可以使整個現代多媒體舞臺劇有一個全新的改觀,可以真實有效地提高觀眾對整個戲劇的信任度和依賴度,同時利用視錯覺藝術體現人物的感情變化。無論是光、影,還是顏色和情緒,都是觀眾可以被整個舞臺帶動的關鍵元素,視錯覺藝術可以欺騙觀眾的“眼睛”甚至是“耳朵”,讓觀眾被劇情的跌宕起伏深深吸引,陰暗的背景和深邃的主角的臉龐可以充分激發觀眾的好奇和恐懼,晴朗的天氣、天邊的彩虹及歡快的音樂同時可以帶領觀眾享受當下的快樂。藝術就是這樣具有感染力,視錯覺藝術也一樣,只是其更具迷惑性,使觀眾眼見不一定為實,這更能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參考文獻:

[1]鐘玲.關于平面設計中視錯覺的應用分析[J].藝術科技,2017(4):16-18.

[2]王世龍.平面之上,創意之外:平面廣告設計中的“視錯覺”藝術[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3(3):115-116.

[3]鄭桂玉.視錯覺圖形與海報設計[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1):54-58.

[4]田子學,田子裕子,橋口寬.設計顛覆一切[M].盧茂君,譯.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8:45.

[5]約翰·赫斯科特.設計與價值創造[M].尹航,張黎,譯.南京: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8:98.

[6]MUSGROVEF.TheFamily,EducationandSociety[M].London:Routledg&KeganPaul,1979:1635-1640.

作者:李楠楠 單位:吉林動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