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培養初探

時間:2022-12-25 04:12:47

導語: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培養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培養初探

【摘要】針對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智慧互聯方向)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該專業模式下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新途徑,同時提出了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過程中需注重校企深度融合、實行“多證書”模式、搭建“互聯網+”創新創業平臺以及利用大數據等幾點建議,從而培養出既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又具備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大學生。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

“互聯網+”近年來,我院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與北京智聯友道、北京慧科、山東師創等多家企業開展“2+1”校企聯合辦學,進行訂單式培養,大大提升了大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就業能力,成效顯著。但新形勢下,尤其在國務院總理在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提出“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的態勢下,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如何能順應國家倡導的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形勢,如何進一步提升高職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這也成為我們思考和探索的目標。

一、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針對我院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智慧互聯方向)人才培養方面的實際情況,通過合理分析,得到我院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智慧互聯方向)人才培養方面存在如下問題:

1.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把握不到位

一直以來,我們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對人才培養的教育理念把握不到位,所面向的對象不是全體學生,而是專門針對那些對創業感興趣的學生,意圖把他們培養成為能獨當一面的自主創業者,在很大程度上就忽略了對所有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培養。

2.創新創業過于注重理論教育

作為職業院校,我院教育教學經歷了項目化等一系列教學改革,良好的教學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升。但以創新創業為內容的基礎知識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不能有機融合在一起,如在全院開設的《職業素養》這門課程,我們只把它作為單獨開設的一門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而不是通過具體的實踐操作去領悟去提高。創新創業教育需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只有注重實踐,我們的創新創業理論才不會過時,才有適用性;只有注重實踐,才能提高學生創新創業的實效性和能動性。

3.缺乏完整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

對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培養并不僅僅是學習一兩門課程那么簡單,而是需要從整體上進行把握。現有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已不能夠適應當前知識經濟和信息經濟對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的要求,因此,投入足夠的人力物力財力去構建完成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是我們的當務之急。有了系統而完整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我們才能夠從根本上提高創新創業教育質量,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

二、專業模式下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新途徑

1.“互聯網+”理念下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

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首先要從源頭上抓起。這個源頭就是思想意識,讓學生從思想上徹底轉變創新創業觀念,把日常學習到的片面的瑣碎的知識轉變到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層面上來。綜合素質提高了,學生才會對各種形式的就業有更好的理解,才會摒棄取易避難的傳統就業觀念,同時能夠理性地分析、不去盲目地追求那些工資性就業崗位。這種思想上的轉變,也極大地促成了學生能夠放手嘗試自己的想法和認識,能夠克服困難,不畏懼錯誤和失敗。其次,將互聯網的高科技手段與創新創業相結合?;ヂ摼W應用于教育形式多樣,但與創新創業結合,本身則是進步的一種表現。它改變了傳統的一所學校、一名老師、一間教室的傳統教學模式,有效利用智慧互聯、移動終端向學生提供各種創新創業技能培訓等,拓寬了學生的眼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的針對性,帶動了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第三,塑造具有開拓精神的創業人格。“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在創新創業的道理上永不過時,但學生不僅要具備創業的思想和能力,還必須要具備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敬業精神,有堅忍不拔的冒險和開拓精神。

2.多舉措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專業師資團隊建設

職業院校教師應具備專業性和職業性,把職院教師創新創業教育的能力作為培訓的重要內容對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起決定性的作用。通常,對教師的培訓以崗前培訓和頂崗鍛煉為主。這些措施能在短時間內促成教師的專業化,但不能促成教師的精英化。而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我們鼓勵和選派合適的教師去企業掛職鍛煉,熟悉企業操作規程,掌握實踐操作技能,這樣有利于教師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使得創新創業教育能力得到提升。同時可以利用省培和國培機會,選派優秀的教師到全國各地參與創新創業教育培訓班,吸收前沿的教育理念,掌握最新的創新創業資訊動態,真正做到與教育發展潮流相接軌。

3.建立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創新創業教育場所

萬事開頭難。學生在掌握了各種創新創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創辦和維系一個企業的正常運轉。學院可以利用各類資源,建立校內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同時聘請成功的企業家或校友到校內進行創新創業事跡報告,分享他們的成功經驗,進行心得交流。另外,參加各級各類的創新創業教育大賽,也是與實踐教育相結合的較好的形式。大賽能夠為參賽者提供一個展示創新思維、體驗創業實戰、提高創業能力的平臺。依托該平臺,學生能全身心投入到大賽準備過程中,對整個的流程有切身的體會,通過緊張激烈的現場答辯、創新作品展示等環節,學生能夠進行準確的自我評價,知道自己今后努力的目標。平臺之外,學生能夠與自己的競爭對手進行切磋交流,大大提高了實踐技能。

三、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思考與建議

1.校企深度融合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自2008年至今,我院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已與多家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在現有的校企合作形式下,通過訂單式培養已向企業輸送優秀畢業生近2000人。多年的合作換來校企之間的互信互利,以此加強校企之間的深度融合,不僅能夠使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服務于企業的實踐本領,而且能夠不斷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的熱情,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而深度融合的表現就在于企業人員和學院教師之間能夠通力合作,通過研發各類實際應用項目,解決企業當下遇到的各類技術瓶頸;而企業人員又能夠在學院授課把實踐操作中的技術難點、心理反應以及創新思維等傳授給學生,在循序漸進中學習,學生能夠在思維中建立起對創新創業的概念及認識,最后能夠萌生創新創業的想法。

2.“多證書”模式創新

以往學生只要達到學院的各項規定就可以順利畢業,學院沒有要求學生考取各級各類的證書,而在新的形勢下,讓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學生能夠具備相關行業資格,也是進行人才培養的一種手段。鼓勵學生適時參加各類職業資格考試,取得網頁設計師、數據庫管理員、計算機裝調員等職業資格認證書,學院對考取各級各類證書的同學給予物質獎勵。同時,學院將是否考取職業資格證書納入評價學生創新的具體準則之一,為學生今后的創新創業奠定實踐基礎。

3.搭建“互聯網+”創新創業實踐平臺

充分利用現有的網絡資源,我院建立了大學生創業實踐平臺。通過此平臺學生能夠快速熟悉創業流程。可以開展各類形式的創新創業活動,如2016年8月份在山東建筑大學舉行的齊魯創客大賽,我院共有5件作品進入決賽,分別獲得了一項一等獎,兩項二等獎和兩項三等獎的好成績。這種實實在在的創業設計大賽,為參賽者提供了一個展示創新成果、體驗創業過程以及提高創業能力的平臺。另外,建立大學生創業網站,創辦大學生創新創業論壇,開通創業QQ交流群及微信公眾號等形式,師生之間能夠隨時隨地進行創業實踐活動的經驗交流與分享,從而進一步推動了大學生在“互聯網+”平臺上進行創業實踐活動。

4.大數據技術服務于創新創業教育理論和實踐

大數據和云計算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應用少之又少。引入大數據技術能夠從教學模式、教育理念、實踐環節等方面改進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方式,不斷提升人才質量。具體表現在:在課程學習方面,大數據能夠豐富課程各類知識點的相關資源,創新課堂學習模式,訓練創業者思維反應;在操作實踐方面,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可以輕松建立豐富的創新創業數據庫,針對現有學生的創新創業數據資源,能夠對已有的這些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并重新整合,尋找影響創新創業教育質量的主要因素,為提升創新創業教育質量提供有力數據支撐。

四、結束語

創新創業教育的浪潮已然在我院掀起,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創新創業人才依然是我們的努力方向。通過灌輸“互聯網+”的教育理念,建設創新創業教育專業師資團隊,建立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創新創業教育場所等途徑可以更快更好地提高創新創業教育質量,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技能。與此同時,我們還要注重在與校企深度融合中不斷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實行“多證書”模式,為學生搭建“互聯網+”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并探索性地將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應用于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論和實踐。只有這樣,我們培養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國家和地區經濟的發展,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玄凌,乜曉燕,王冰.美國高校創業教育模式及啟示[J].中國成人教育,2016,(03):122.

[2]許于東,司玉娟.基于“互聯網+”理念淺析高校創新創業教育[J].高等教育,2017,(01):61.

[3]閔倩.依托國家大學科技園的高校創先創業人才培養研究[D].南京工業大學,2015.

[4]藍榮聰,陳永福.大數據視域下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4,(11):70.

作者:韓蔚 李榮國 單位:萊蕪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