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經濟的科技創新探討

時間:2022-09-17 10:55:18

導語:縣域經濟的科技創新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域經濟的科技創新探討

一、發展縣域經濟的重要意義

第一,縣域經濟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保證。農業及農村經濟是縣域經濟發展的基礎。只有縣域經濟發展了,才能夠促進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第二,縣域經濟是小城鎮發展的重要基礎。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是我國推進城鎮化的重要方針。小城鎮的發展必須以縣域經濟的發展為前提。只有縣域經濟發展了,才能夠奠定小城鎮發展的經濟基礎。第三,縣域經濟是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的主要渠道??h域經濟的發展將能夠充分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能夠為當地的富余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讓城鎮成為務工經商的農民新的就業平臺。第四,縣域經濟是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加快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產業轉移,是增加農民收入的必由之路,務工收入越來越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個主渠道。農民要增加收入必須轉移到城鎮或者是非農產業??h域經濟的發展,將成為農村增收的重要途徑。

二、保定市縣域經濟發展特點分析

縣域經濟是以縣城為中心、以縣轄行政區為單元的區域經濟??h域經濟的發展直接關系到市、省乃至全國經濟的發展。近年來,保定市各縣(市)經濟均獲得了不同程度的發展,但與河北省內的較發達的縣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2012年,保定市GDP總額為2720.6億元,省內居第五位,就整體而言,保定市縣域經濟發展還比較滯后。因此,推進保定市縣域經濟發展已成為十分迫切的任務。1.農業在占比分布不均比如涿州、高碑店市的非農產值比重較高,農林牧漁增加值比重較小,農業在這兩個地方縣域經濟發展中作用不明顯;而定州市農林牧漁產值占比相對較高,達到達到35%,可見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縣,農業在經濟發展中又起到了關鍵作用。2.鄉村人口比例大,城鎮化水平低幾個經濟相對落后縣市的鄉村人口比例都較高,除淶源和淶水外,其他幾個縣(市)鄉村人口比重都在90%左右,從勞動力結構來看這些農業勞動力比重也遠高于其他縣市。3.縣域經濟效益不高由于受產業結構層次低和經濟運行質量等因素的影響,保定市縣域經濟中發達縣域與欠發達縣域之間的差距比較大。地區差距的擴大使欠發達地區的資金、人才、勞動力等要素不斷地向發達區域流動,將會影響地區間合理分工的實現。

三、縣域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

1.體制制約。區縣的責、權、利不統一,管理體制還不完善;區縣政府對經濟調控的空間很小,方法比較單一;尤其是當前國家加強宏觀調控出臺一系列政策舉措后,縣域經濟面臨著融資困難、土地供給矛盾、發展空間狹小等制約較為突出。2.機制制約執行力較。對區縣的考核和激勵機制不健全,部分機構和人員依賴思想嚴重,執行力不強。另外,由于過分強調政績,造成部分項目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缺乏長遠的戰略考慮。3.人才保障乏力。區縣勞動力素質整體水平較低人才缺乏,科技文化素質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高新技術人才、高層次管理人才缺乏;鄉鎮企業技術人員少,整體科技水平偏低,人才流失現象也較為嚴重,無法滿足縣域經濟加快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四、科技創新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措施1.充分發揮企業的資源優勢,走產學研相結合的路子,積極申報企業研究中心,利用好中心資源、平臺、機制對產品進行研發,提高企業的科學創新能力;科研院所要與企業緊密結合,充分發揮職能部門的創造性,為企業發展牽線搭橋,創建科技發展平臺。真正把研究成果應用到企業中,體現經濟價值,把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讓科技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2.推進技術創新,在促進科學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上求突破。要認真落實關于鼓勵自主創新的各項政策,引導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科技創新,爭取國內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技術專家參與我市關鍵技術研究,參與或承接企業的技術創新項目。要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力度,抓好一批技術成熟、先進適用,對行業發展和區域經濟有牽動作用的優秀項目進行示范和推廣。要加強科技成果鑒定評審與獎勵,完善成果評審鑒定和獎勵制度,把真正能體現我市自主創新和科技研發最高水平、最具特色科技成果評選出來并加以重點扶持,使其成為科技進步與自主創新的亮點。3.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優勢主導產業,圍繞我市太陽能、紡織等優勢領域,努力做大做強骨干企業,吸引一批上下游配套企業進入,形成相互配套、共同發展的產業鏈。同時要加強核心技術攻關,鼓勵有條件、有優勢的企業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產品,進一步擴大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和產品的規模。要加快運用信息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鼓勵和支持企業用信息技術嫁接傳統產業。4.加強創新平臺建設,在構建區域科技創新體系上求突破。要依托各工業園區,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器、高新技術企業服務中心等平臺,加快推進創新型科技產業園區建設。引導和鼓勵創新人才、創新要素和創新成果向科技園區和優勢企業集聚,形成開放協作的運行機制,實現公共科技資源共享。以行業骨干企業為主體、高校和科研院所為依托,共建產學研示范基地,促進產學研結合,實現互利雙贏。

本文作者:王穎星工作單位:河北金融學院經貿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