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助推農村精準扶貧探究
時間:2022-11-22 02:58:49
導語:農業科技助推農村精準扶貧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我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宏觀背景下,現代農業發展離不開農業科技的創新,同時也是大力開展科技扶貧的重要途徑。在扶貧攻堅這場重要“戰役”中,實施精準扶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扶貧新模式?;诖?,文章以農業科技創新助推精準扶貧的重要意義為切入點,對農業科技助力精準扶貧的路徑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以期能夠打贏這場扶貧攻堅戰,為我國實施精準扶貧道路尋求新方向、新路徑。
[關鍵詞]農業科技;精準扶貧;農村農業
隨著扶貧工作的推進,我國先后提出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發展方向,旨在促進城市與農村共同發展,推動我國農村地區脫離貧困。但是,目前我國在全面落實和推進精準扶貧的道路上依舊面臨著很多的挑戰,一是目前我國貧困地區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區相對偏遠的位置,扶貧工作開展難度較大。二是貧困人口訴求發生了重大轉變,逐步從以往“解決溫飽”向“鞏固溫飽,加快致富,改善生存環境,提高發展能力,縮小城鄉差距”等方面轉變。因此,如何利用農業科技,推進農村貧困地區繁榮發展是當前社會各個階層應當重視和思考的問題。
1農業科技創新助推精準扶貧的重要意義
1.1是精準扶貧的核心內容。改革開放40年來,扶貧工作一直都是我國建設和發展的重要任務,為了進一步推進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村脫貧致富,我國前后開展了一系列的扶貧工作,并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和認可。黨和國家先后頒布了《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工作的意見》以及《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等,為新時期精準扶貧工作的有效開展和全面落實做好了制度保障,對新時期創新科技,助推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做出了重大部署,使得科技扶貧成為了扶貧工作的重要內容。1.2是農民增產增收的重要方式。作為貧困地區的基礎性產業,農牧業是當地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同時也是當地農民改善生活環境的重要途徑。受地理環境、歷史文化、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影響,我國貧困地區基礎設施落后,農業科技水平匱乏,農民文化素質不高,農村產業發展遲緩。推進農業科技扶貧,加快精準扶貧從被動的政策實施逐步向引導農民增產增收轉變,有效提高貧困地區人口的文化素養,教會他們如何利用先進的科技來改變生產方式,改善生活條件,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農牧業的生產效率,加快地區農牧業發展。1.3是精準扶貧的瞄準器。近幾年來,隨著大數據技術、數據挖掘、智能分析等技術在農業領域的廣泛應用,為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向,極大地提升了精準扶貧的有效性、針對性以及前瞻性。農業大數據的應用,能夠提高貧困信息識別的精準度。而精準識別作為精準扶貧的核心,其主要任務就是對我國貧困地區的貧困人群以及貧困程度進行正確的識別。自2014年以來,我國已經對全國31個省市區832個貧困縣、7017萬貧困人口實施了建檔立卡,初步對全國貧困縣的基本情況、發展現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以及幫扶情況進行了識別,通過大數據技術,對貧困人口的結構特征、教育水平、就業情況以及養老比例、經濟收入、醫療衛生等數據信息進行提取,從而為我國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科學有效的數據支持[1]。
2農業科技助力精準扶貧的路徑
2.1依靠科技進步,強化產業帶動。依靠先進的農業科技來推動農村地區脫貧產業的高速發展,依托當地農業院校、科研機構的科技力量、人才優勢等,將科技扶貧與科技人才充分結合起來,培養符合社會發展的農業科技應用型人才,面向社會領域,積極開展農業科學研究,以科技扶貧帶動產業發展。精準實施圍繞一個脫貧產業,由一個農業專家帶領一個團隊,一對一服務農民合作組織,從而促進一個扶貧產業的全面發展,以此來帶動一批貧困戶脫貧致富。同時,還可以根據“支部共建+人才管理+農戶參與”的三合一模式,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大對科技示范以及農業科技培訓力度,根據扶貧方針建立扶貧產業示范基地,采取各項優惠政策來吸引當地的貧困戶加入到專業合作社中,通過土地租賃、投工投勞等途徑來拓展經濟來源,增加經濟收入。此外,還可以積極探索“大學生創業+精準扶貧”模式,將大學生創業與精準扶貧充分結合起來。2.2借助科技力量,為精準扶貧提供新思路。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地開發地區特色農產品和旅游資源,借助互聯網搭建貧困戶與電子商務平臺的橋梁,引領農業龍頭企業利用科技充分挖掘農村市場。一方面,企業建立電子商務能夠使得市場更加透明化,農戶能夠根據市場需求開展具有針對性的生產,縮短了產品生產到銷售的環節,有利于提高農戶的利潤;另一方面,發展農業電商,電商能夠選擇優質且充足的貨源,建立長久合作。農戶與電商合作互補,通過科技力量進行統一管理,這樣必定能夠促進農業扶貧產業的發展,加快精準扶貧的步伐。當地農業部門在與電商合作中,也可以與阿里巴巴、京東等信息平臺以及順風、圓通等物流平臺達成合作協議,促進農產品與市場信息能夠相互流通。此外,還可以大力開展“互聯網+農業”的扶貧策略,利用科學技術開發具有地區特色的農業App,將扶貧地區的農業生產基地以及農產品生產流程以視頻的形式真實地通過網絡傳遞給社會大眾,吸引全國各地的人們通過App直接下單購買當地農產品;也可以開發農業旅游,開設特色農產品生產實踐旅游項目,游客能夠親自參與農產品的加工和生產,享受收獲勞動成果的樂趣。當然,農業部門也可以加大和當地旅游部門的合作,依托互聯網開發紅色旅游、鄉村旅游或是生態旅游,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通過制作相應的宣傳短片,實行網上訂票、當地成團的模式,利用旅游發展地區經濟,充分發揮科技在精準扶貧中的功效,為農村地區精準扶貧打開新局面,提供新思路。2.3加強科技創新應用,增強精準扶貧動力。當前農業技術的缺乏是制約農業精準扶貧有效開展的重要因素,加強農業科技的研發和推廣是切實發揮科技扶貧的重要手段。首先,要加快農業技術成果轉化。針對當前我國農村貧困地區存在的水土流失問題,大力推廣少耕法以及免耕法等現代化還田技術;針對當前我國農村地區存在的水資源缺乏現象,積極實施節水灌溉技術,改善貧困地區農田基礎水利設施,切實提高農業生產對水資源的有效利用。同時,還應當加快推進對先進的農業科技的研發,根據我國精準扶貧的實際需求和農業科技的發展現狀,加大對先進農業技術的引進和推廣;其次,要增強農業科技創新技術的研發,以精準扶貧的需求為切入點,立足當下,著眼于未來,大力發展具有廣闊前景的領域,為貧困地區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源動力,例如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等。最后,要加強農業科技的集成轉化。在開展精準扶貧的過程中,需要借助于多樣化、綜合性的農業科技,以此來滿足資源、人力與技術三方面平衡發展的要求,積極建設農業產業融合創新基地。狠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機遇,對農村貧困地區各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基地的建設提供大力的政策扶持,吸引社會各界科研機構參與其中。對農產品深加工技術進行大力推廣,拓展農業產業鏈條,強化農村一、二、三產業的有效融合。此外,充分利用產業共建園區、現代農業示范基地的政策優惠,大力發展更多的農業科技實體,促進更多小、靈、新的農業科技成果廣泛應用到產業扶貧以及農業增產增收工作中去。
3結論
總之,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精準扶貧工作是當前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關系到社會是否能夠穩定發展。在新時期要想推進農業大力發展,就需要創新農業科技,利用科技的力量來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同時,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切實有效地推進新時期農業的新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華君.精準扶貧中科技創新的思考[J].安徽農學通報,2016,22(13):6-8.
[2]吳科舉.改革開放以來黨對農業科技創新問題的探索及經驗[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5.
作者:姚瑞 單位:睢寧縣慶安鎮農村經濟管理服務中心
- 上一篇:電氣工程及自動化技術下電力系統發展
- 下一篇:應用自動化技術提升農業機械制造水平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