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影響探究
時間:2022-12-10 11:24:01
導語: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影響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研究背景
2016年鄭州被劃分為國家中心城市之一,一方面是由于鄭州市文化底蘊,區域位置、“一帶一路”政策的實施等基本條件及國家政策的支持,更是由于近年來鄭州市開放創新雙驅動戰略所取得的重大進展。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決定了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國家政策支持水平。如何有效促進區域創新能力的提升,是當前學術界和實踐界關注的焦點難題。王學軍曾指出,區域智力資本各要素的提升能顯著改善國家科技創新能力。河南省作為人口大省,也是國家政策重點扶持對象,如何推動及科技創新能力的進一步提升,是河南省由人口大省轉變為經濟實力強省的一個關鍵。然而,查閱相關期刊文獻,鮮少學者就智力資本對河南省科技創新能力的影響,本項目就這一現象對區域智力資本在河南省區域創新能力提升中的作用展開研究。
2區域創新能力對比分析
區域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對我國經濟體制的轉型,戰略轉變以及格局完善意義重大。本項目運用實證研究法、比較分析法展開研究。2.1河南省科技創新能力現狀。本研究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對科技創新能力的基本概念和內涵加以總結和分析,并提煉出自己的觀點??萍紕撔履芰Φ奶嵘羌s型經濟社會中黨中央提出的重要部署,對我省乃至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以及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意義非凡。為了積極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河南省葉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制定相關政策方針,特別是推動《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的實施,從教育的視角發展自身的科技創新能力,相繼頒布了諸多“雙一流”路徑建設方案,同時做出建設多所高水平大學以及培養特色骨干人才的骨干專業型大學。此類建設一流學科和一流學校的種種政策方針的落實,對我省乃至全國的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作用大,影響深遠,但基于我省的智力資本存量及增量現狀,這些政策的落實面臨著一系列的困難和挑戰。2.2河南省與江蘇省區域科技創新能力對比分析。以雙一流高校較多,創新能力比較強,智力資本含量較高的江蘇省作為比較對象,分別對江蘇和河南的區域教育設置情況進行比較分析,通過分析各地區智力資本存量、增量以及科技創新能力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找出了二者的差距,并提出了河南省創新能力提升的方向。Galbraith(1969)從多個維度對智力資本的概念進行充實,他認為,靜態只是智力資本的表象,動態才是其本質。只有在各要素的耦合和互動中,各要素的作用才能發揮的淋漓盡致。智力資本涵蓋了三個維度,即人力資本、結構資本以及關系資本,只有這三個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促進,才能促使智力資本的效用發揮至最大。相較河南省而言,江蘇省的智力資本無論是存量還是增量,都遠遠領先。因此,江蘇省較早將智力資本理論引入到教育事業中,充分利用先發優勢始終保持著領先地位。與江蘇省比較,河南省智力資本存量及結構均十分不合理,首先,河南省教育資源十分稀缺,高等院校的數量占比僅為5%,而人口卻占全國人口總數的7.5%,其次,碩士、博士研究生稀缺,特別是博士研究生,最為顯著,招生計劃僅為江蘇省的1/10,甚至無法超越云南省等一些偏遠地區,高校人力資本儲備量的稀缺直接影響了高科技成果產出的數量。教育資源分布的失衡,不僅導致了河南省人均知識儲備處于劣勢,更導致了河南省智力資本存量的缺乏。最后,作為中部大省,其高等教育受教人數的比重僅僅高于西藏、貴州、云南等西部地區,每十萬人口中只有0.093人受過高等教育,受初等教育的人口數量較多,而高等教育人口驟減,受教育水平分布嚴重不均衡。上述四個方面從根本上解釋了河南省教育事業發展滯后的原因,當然這也是制約科技創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從結構資本的角度而言,全國高等教育投資嚴重不足,東部地區高等教育投入遠遠多于中、西部地區,且中西部地區人口數量龐大,人均教育經費更是遠低于中部地區,河南省作為知名的人口大省,人均教育經費投入比例位列全國倒數第一。此外,就關系資本而言,河南省高??蒲泄ぷ魍度胼^少,大部分資源都用于基礎教育工作,較少的科研投入阻礙了高科技成果的產出。因此,教育視角下的人力資本、結構資本以及關系資本的存量及增量的稀缺勢必會阻礙高?!半p一流”教育的發展,進而影響河南省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綜上所述,不難發現河南省與江蘇省無論是在智力資本還是科技創新能力都存在著較大差異,而智力資本又是影響科技創新能力的關鍵要素,因此,研究區域智力資本對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的影響是十分必要的。
3實證研究
結合國內外學這的研究,為科技創新能力程度和高校智力自本各要素選取替代指標。楊興林(2016)曾指出一個地區之所以為“一流”,其原因就在于他們為知識創新方面所做出的堅持不懈的努力,將科學創新置于第一位,推動世界技術發展潮流,為人類社會進步提供技術支撐。據此,本文以地區內高校專業技術人員數量、招生數量、畢業生數量以及各層次學歷人數作為科技創新能力程度的替代指標,就智力資本而言,Bontis的研究成果最為全面(李平,2006),選取Bontis的四元論作為智力資本的替代指標,以河南省2000年至2016年的各項指標為分析對象,采用OLS回歸的方法分析了區域智力資本各要素對區域“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的影響。3.1自變量指標的選取。本文選取區域智力資本的四元論范式,因變量指標的確定要從人力資本、結構資本、關系資本和創新資本四方面著手。3.1.1變量指標的選取。區域智力資本(RZRIC)從區域教育水平、區域醫療衛生水平、區域社會保障水平三方面著手。其中,區域教育水平選取??埔陨蠈W歷人數,在校大學教師人數以及每年大學生畢業人數來解釋;區域醫療衛生水平選取每萬人擁有的衛生技術人數,每萬人擁有衛生機構數,以及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經費支出來加以解釋;區域社會保障水平選取每萬人中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社會保障補助支出占GDP比重以及年末參加基本保險人數來加以解釋。區域關系資本(RRC)從國內關系和國際關系著手,前者通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占GDP比加以解釋,后者通過進出口總額占GDP比重,外商投資總額占GDP比重和外商注冊資本占GDP比重加以解釋。區域結構資本(RSC)從產業結構,信息化水平和政府效能三方面著手,其中,產業結構從第一產業產值占GDP比重,第二產業產值占GDP比重,以及第三產業產值占GDP比重著手;信息化水平從人均圖書出版量,人均報刊出版量以及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數量著手;政府效能通過財政收入占GDP比重,財政支出占GDP比重以及年末從業人員數量占總人口比加以解釋。區域創新資本(RIC)則從創新投入,創新產出和創新人員著手加以分析,其中,創新投入則從科技經費支出占GDP比重,R&D人員數量以及高等院校課題項目投入數量著手解釋;創新產出從技術市場成交額占GDP比重,發明專利申請受理數量,實用專利申請受理數量以及外形設計專利申請受理數量加以分析;創新人員以科技活動人員數量作為替代指標。3.1.2因變量及模型的確定。文章從兩個角度來分析科技創新能力的變化,即投入規模的變化和努力程度的改變,在投入規模的變化方面選取河南省高校招生率作為替代指標;就努力程度而言,選取區河南省高等院校在校生數量和畢業生數量為指標加以分析。3.2回歸分析。通過觀測不難發現,人力資本、結構資本、關系資本以及創新資本數據之間存在著相關性,因此,首先對四類自變量加以主成分分析,得到各自的主要替代指標,然后,借鑒蒲惠熒以及王學軍的研究,通過公因子權重比例求出區域人力資本的總數值。公因子權重比例算式:Wn=第n個公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累積總方差貢獻率依據上述公式計算出區域智力資本各指標的總數值,公式如下:RHC=0.686FH1+0.148FH2+0.114FH3+0.041FH4+0.011FH5RSC=0.803*FS1+0.098*FS2+0.088*FS3RRC=0.802*FR1+0.198*FR2RIC=0.878*FI1+0.122*FI2最后,運用eviews5.0軟件進行OLS線性回歸,求出自變量與區域創新能力之間的關系,結果如表1。據回歸結果,不難發現人力資本(X1)和結構資本(X2)與區域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顯著正相關(P<0.1),而關系資本(X3)和結構資本(X4)則與區域科技創新能力弱正相關,由此可見教育規模擴張對區域創新能力提升是有益的,但是由于我國高等教育起步晚,教育制度,結構以及改革尚未進化完善,與發達國家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這些差距已經成為制約區域創新能力發展的軟肋和瓶頸。
參考文獻:
[1]周文泳,項洋.中國各省市區域創新能力關鍵要素的實證研究[J].科研管理,2015(1):30-34.
[2]冉光和,徐鯤,魯釗陽.金融發展、FDI對區域創新能力的影[J]科研管理,2016(7):46-52.
[3]王學軍,陳武.區域智力資本與區域創新能力———指標體系構建及其相關關系研究[J].管理工程學報,2013(3):1-5.
作者:郭靜 高彥梅 單位:鄭州財稅金融職業學院
- 上一篇:無線通信變電站環境監測研究
- 下一篇:防汛抗旱與農田水利管理對策